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的原则就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尽量用钱解决,绝不拖拖拉拉,避免事情有所变化。
(本章完)
第172章 无所出()
整个京师的军队整编完之后,只保留了十万军队,这就是朱由校的第三支新军——御林军。御林军成军之后,关于御林军的提督一职,朱由校一直在思考一个合适的人选。
熊廷弼现在是京师都督府的都督,龙腾军的提督现在是满桂,而御林军的提督现在还确定不下来,暂时还是由熊廷弼兼任。
朱由校现在在考虑是不是让卢象生来出任御林军的提督?现在的问题是卢象生太年轻了,虽然在天启二年中了进士,但他才二十六岁,朱由校担心他无法服众。
“朕准备破格提拔卢象生出任御林军提督,你觉得怎么样?”朱由校问熊廷弼道。
“卢象生?臣并不太了解此人。”熊廷弼老实地回答道。
“卢象升,字建斗,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现任户部主事,有武力,是个不可多得将才,朕唯一担心的就是他太年轻难以服众。”朱由校说道。
“既然卢象生深谙为将之道,又是陛下钦定的,御林军上下定会拥护。”熊廷弼说道。
“传旨,擢卢象生任御林军提督一职。”朱由校决定不再犹豫了,他相信卢象生一定可以胜任。卢象生并不是迂腐的人,从文转武他并没有抗拒。
……
完成了对京师都督府的军队整编,才使得朱由校有信心有保障地去推行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就在处理京师军队一事的时候,张天师进京了。自从张辉和全元两人在大明消失之后,朱由校和张天师两人就再也没见过面了。
关于张辉和全元的下落,张天师也不知道,他也不会去问,他现在自己都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君不密丧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张天师知道朱由校最大的秘密,也是最大的丑闻,按常理来说,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是无法活下来的,但他偏偏活了下来,朱由校似乎也没有动他的意思。
但张天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得到朱由校的指示之前,他现在每天能做的就是在龙虎山闭关不出。这次出关,是张天师接到了张嫣的懿旨,张嫣要他亲自帮她做一场道教的法事。在明朝,皇室还是非常信奉道教的。
张嫣自第一胎胎死腹中之后,一直无所出。虽然张嫣现在才二十一岁,放在后世这个年级可能还在读书,但这个时代不同,二十一岁的女子,大多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无所出”一直都是张嫣的心病,尤其是现在在后宫妃嫔接连怀孕的情况下,张嫣的压力愈发的大。“无所出”是七出之一,就凭这条民间可以休妻,在皇家是可以废皇后的,而且不会招致朝廷上下乃至民间的反对。
“宝珠,其实你还年轻,不用这么着急的。”朱由校安慰道。一直到现在,朱由校才知道张嫣因为无子的压力。
“妾今年二十有一了,妾身为皇后,乃皇上正妻,再无所出实在是有愧于天家的列祖列宗。”张嫣愧疚地说道。
“朕已经有一子一女,而且纯妃和定妃也都已有身孕,我朱由校这一脉也算是后继有人了,你无须如此大的压力,无论如何,你永远都是朕的皇后。”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皇上……”张嫣感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好。
“待张天师为你祈福完毕,你再找太医看看身子,到底有什么不妥,这个事情问医比问神好。”朱由校说道。
“妾知道,待明日妾便让女医官进宫来。”张嫣点头说道。
……
张天师给张嫣祈福完毕,朱由校令他到乾清宫见驾。
“张天师,朕允诺你的事情,是一定会兑现的,朕现在就下旨封你为国师。”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臣惶恐,实在是受之有愧。”张天师恭敬地说道。
“这是你该得的,有功必赏,有错必罚。但朕也要告诉你国师一职只是虚职,并无实权,不参与朝政,更不得干涉朝政,而且不会世袭,有德者居之。”朱由校冷声说道。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张天师施礼道。
“道教土生土长,在中国的时间也比佛教要长,最后却不如外来的佛教,你可仔细想过其中的原因?”朱由校问道。
“还请陛下明示。”张天师恭敬地说道。
“道教讲究渡己,佛教讲究渡人,佛教门徒众多,道教远远不如,而且道教太过深奥,不如佛教通俗。当然朕说得不一定对,但朕相信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张天师恭敬地说道。
“朕有意让道教在帝国成为第一大教……”朱由校的话还没说完,张天师听到这句话都忍不住全身一抖。
朱由校看了一眼,接着说道:“朕会在京师宴请帝国之内的道教各个流派,让道教组成一个联盟,联盟之中会选出七名主事,统领整个联盟,盟主便为国师,其余六人为天师,凡来参加联盟的道教流派从今以后将不会受制于度牒,如果不来参加的,从今以后那就没必要出现在帝国之内了,朕会令锦衣卫和各州府县严查此事。同时朕会裁撤道录司。”
“诺。”张天师兴奋地说道。
“朕还有两点要求,务必要做到。”朱由校说道。
“请陛下吩咐。”张天师说道。
“第一点,朕要求道教联盟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教义,便于传播。这个你们可以参照其他教派,你看看那些流传甚广教派,讲的就是你要信我,必须信我,信我次可以上天国得永生,如果不信的我的话,就会下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你再看看道教讲得是什么?”朱由校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臣明白,臣会立刻着手准备此事的。”张天师点头说道。
“第二点,朕取消了度牒,道士势必会大势增加,朕要求所有道观的土地必须按亩纳税。”朱由校说道。
“诺,正一教上下从今天起就开始就按亩缴税,绝不拖欠朝廷一分的赋税。”张天师信誓旦旦地说道。
(本章完)
第173章 金峰山之战()
“如此甚好。朕希望道教联盟以后能忠心为帝国办事,不要再出现例如白莲教这样的事情了,朕能扶起道教,也能摧毁道教。”朱由校说道。
“新的道教一定会是忠君为国的道教。”张天师恭敬地说道。
……
朱由校的态度也让张天师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但张天师也知道有些事情是提都不能提的,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他一离开皇宫就开始张罗道教联盟的事情。
而朱由校已经在着手在写他的“新政十条”了,他必须赶在四月份的时候向内阁提出这十条,他不要求这十条立刻执行,但是要分时间段开始在全国执行。朱由校要借助五月份的“天启大爆炸”这个事情,将这新政十条归于“天人感应”。
天启大爆炸、死丘事件和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是朱由校最好利用的机会。
但现在让朱由校最纠结的事情,是让这个事件如约发生,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又尽可能地减免伤亡。
……
许心素此时招募的最后一批自愿军已经完成,许心素前后一共招募了五万三千名志愿军,除了在京师招募的志愿军之外,其他的军队此时都已经抵达了萨摩藩。萨摩藩虽然在表面上进入了和平时期,但是实际上摩擦一直不断,双发都在积极地备战。
除开京师招募的一万二千人,颜思齐现在手握六万大军,包括五万志愿军和一万萨摩藩本地人武装起来的军队,而萨摩藩通过强征,军队从二万人迅速扩大了十万人,而且还得到肥前藩的支持。随着两方军事力量的急速扩展,双发的战争已经是一触击发。
颜思齐手中的大多都是老兵,尤其是来自大明的边兵,战斗力还是很强的,熟悉火器。而且颜思齐从朱由校手中购买了十万支鸟铳和大批的弹药,光靠坊津一地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兵,他必须扩大地盘,在得到伊集院家族的支持之后,颜思齐终于按捺不住决定在三月二十日出兵。
颜思齐将大军分成两路,一路由杨天生为主帅,陈衷纪为副帅统领两万人出兵一宇治城,这一路比另外一路提前五天出发;另外一路是颜思齐亲率的四万大军直逼萨摩藩的鹤丸城。
一宇治城原本就是伊集院氏大本营,岛津忠恒杀害伊集院忠栋及其儿子伊集院忠真,镇压了支持中栋一族之后,伊集院氏的势力都潜伏下来了。现在颜思齐进攻岛津忠恒,得到了伊集院氏的暗中支持,杨天生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一宇治城。
而颜思齐的大军与岛津忠恒的大军在金峰山山脚遭遇了岛津忠恒亲率的十万大军。岛津忠恒得知颜思齐只有四万大军的时候,便决定弃守为功,主动对颜思齐发起了攻击。
颜思齐的军队最大的问题就是磨合时间太短,但武器上要占据优势,而且还都是老兵,岛津忠恒的十万大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十万大军大多都是新兵,而且武器还处于劣势,但萨摩藩却拥有地理优势,他们的军队在颜思齐抵达之前就已经占据极其有利的位置。
卯时,双方的军队开始陆续进入战场。到卯时三刻,双方布阵完毕,战争一触即发。
颜思齐亲率两万大军居于中央,左翼是伊集院忠久率领的一万东瀛军,右翼是从王应详率领的一万大军。王应详是加入颜思齐军中官衔最高的将领。自军队整编之后,他觉得待在大明太危险了,便主动来了东瀛,果然一来东瀛就受到了颜思齐的重用。
萨摩藩这边岛津忠恒率四万大军据守中路,桦山久高率三万大军据守右路,龟寿姬率三万大军据守左路。
辰时,龟寿姬的三万大军率先发起攻击,双方首先开始以火枪对射。东瀛军队早在16世纪中期就大量装备火绳枪,但火绳枪的装备数量远不如颜思齐的军队,战法也不如颜思齐的军队。龟寿姬见对射中处于下风,她毫不犹豫地率先发起了冲锋。
王应详虽然贪污受贿,但是他也是有点本事,面对龟寿姬的率先发起的攻击,他非常沉着地迎战。双方一时之间,胜负难分。
辰时两刻,桦山久高向伊集院忠久的大军发起了攻击。伊集院忠久的一万东瀛军也是以新兵为主,但伊集院忠久跟岛津忠恒是生死仇敌,对他来说,他没有任何退路,只有死战到底。
桦山久高虽然人数上有优势,但伊集院忠久有武器优势和必死的决心,双方也是一时也难分胜负。
而中路的战争一直到了巳时才开始,刚开始双方都只是试探性地进行了攻击,战争的激烈程度还如不两翼,而最激烈的当属龟寿姬和王应详之间的战斗。
龟寿姬部的岛津忠兴的部队在王应详部的左方发起了冲锋,用步兵冲击根本威胁不了王应详,岛津忠兴的部队大多死在了冲锋路上。
第一天的战争双方只能算是平手,应该说互有胜负。颜思齐的左翼略微处于下风,而右翼又略微占据了上风,但中路双方都只是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
“天生的军队已经到哪里了?”颜思齐问道。
在颜思齐出兵之时,颜思齐原本是打算全军直取鹤丸城的,但王应详考虑到一宇治城有内应接应,提议兵分两路,取得一宇治城之后再合兵一处取鹤丸城。但谁都没想到,岛津忠恒会主动出击,双方在金峰山展开了决战。
虽然计划有了变化,但是对于颜思齐一方来说这也是机会,如果杨天生的军队能突然在岛津忠恒的后方,两面夹击获胜的机会会更大。
“最快要到后天午时时分才能抵达战场。”李德回答道。
“各位再坚持一天半的时间,一旦天生抵达战场,我们就胜利在望了。”颜思齐鼓励道。
(本章完)
第174章 鹤丸城()
“末将这边再守三天都没问题。”王应详微笑着说道。
“忠久君,你呢?”颜思齐问道。
“主公,我这边也没问题,明天还可坚守一天,只是后天就难说了。”伊集院忠恒毫不犹豫地说道。
“那好,如果明日坚持不住,要及时向我求援,但绝不可退却。”颜思齐说道。
……
经过第一天的试探,第二天的战斗明显要比第一天激烈,颜思齐军队的左翼弱点也被岛津忠恒察觉,桦山久高这边的攻势明显比昨天凶猛得多,攻势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伊集院忠久的阵容。反而龟寿姬的攻势比昨天减弱了。
双方的中军从今天一早就放弃了昨天试探性的攻击,颜思齐今天动用了大炮。颜思齐的大炮数量并不多,一部分是从大明买来的,还一部分是从战船拆下来的,好在颜思齐的炮手都是经验老到的炮手,数量不多,取得的效果却不错,在大炮和火枪的配合下,给岛津忠恒的火枪队造成了重创。
战斗一直持续到酉时的时候,伊集院忠久的军队在桦山久高巨大的压力下,开始出现了溃散,伊集院忠久的阵型被桦山久高突入。这场战斗,伊集院忠久可以说是背水一战,他不能输,输了的话,伊集院氏再也没可能重新崛起了。
“板载!”伊集院忠久举起武士刀,亲自杀入了阵中。
桦山久高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在局部地区双方的人数是非常接近的。伊集院忠久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所有的人凭借着一股血气才终于将桦山久高的大军杀退。随着夜幕降临,这次击退桦山久高,也使得第二天的战斗进入了尾声。
金峰山之战进入了第三天,双方的战斗更加地激烈,这次为了确保左翼不失,颜思齐将五千后备军调给了伊集院忠久,而且还将一半的大炮拨给了他。
在第三天,颜思齐完全采取了守势,岛津忠恒中路和右路的攻势却是再次加强。经过两天的战斗,双方都已经有些疲劳了,双方的伤亡也都在加大,岛津忠恒的军队伤亡已经达到三成了,而颜思齐这边的伤亡也达到了三成(这里的伤亡指得的是无法上战场的),尤其左翼的东瀛军,不少的人还都是带伤上阵。
未时两刻左右,岛津忠恒的后方突然出现了骚乱。王应详第一个感到是杨天生的军队已经抵达战场了,他率先放弃了守势,开始对龟寿姬发起攻击。
果然岛津忠恒的后方尘土飞扬,硕大的“杨”字旗帜出现在了战场之上。杨天生突然出现岛津忠恒的后方,是岛津忠恒始料未及的,杨天生的出现,使得岛津忠恒全军陷入混乱之中。颜思齐的军队此时也改变守势,发起了攻击。
王应详抢先发起了攻击,占了先机,趁着龟寿姬的军队处于混乱之时,将龟寿姬的军队几乎完全击溃。而桦山久高见势不妙,迅速向岛津忠恒靠拢,伊集院忠久就慢了一步,被桦山久高摆脱了他的攻击。
岛津忠恒现在深陷颜思齐的包围之中,全军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岛津忠恒也是久经沙场的人,此时他不退反进,率领最精锐部队直接冲向颜思齐,颜思齐也被岛津忠恒一下就弄懵了。火枪兵在进攻的时候,阵型的深度不够,岛津忠恒到拼死进攻,终于击穿了火枪兵单薄的阵型。
颜思齐赶忙调集军队重新布阵,防守中军。而龟寿姬此时也冲出了王应详的包围圈,靠近了岛津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