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绝对和东林党有莫大的关系,不少的东林人本身就是中小地主兼营工商的,明末工商皆本的观点也是东林党提出的,第一个公认的“中国启蒙思想之父”黄宗羲也出自于东林。只是这些东林人只是注重私利而忽视了国家大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国家对商人征税,万历的“矿税”就是终结在东林人手里。
这也是朱由校要利用东林人,又要控制东林人的原因。现在朱由校突然要提高商税,的确让他们有点不知所措。朱由校没等三人开口,继续说道:“明日朕会将大同通敌卖国案做一个了结,到时候朕会解除大同的封锁,你等都可自行回驻地,记得朕要的是结果,过程朕并不在乎。”
“臣等告退。”三人一起说道。
……
杨涟等三人虽然让朱由校暂时放弃了解散东林书院的决定,但是朱由校即将在山西实行的新政,让三人觉得获胜的希望几乎为零。
此次山西的旧官僚阶层本朱由校的一把火烧得精光,而且以晋王为首的皇室阶层也已经向朱由校妥协,接下来朱由校要在山西推行的新政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阻力。
摊丁入亩,对官商阶层同时征税,这无疑极大地扩大了征税的对象,赋税肯定就会增加。再加上商税,可以预见,如果只是单论赋税的话,山西已经是稳赢的局面。当然这场比赛肯定不能只论赋税。
“我以为要想赢得此次胜利,就必须学习陛下在陕西和河北两地实行摊丁入亩,对商人实行征税。”杨涟建议道。
“摊丁入亩是一定要执行的,自一条鞭法以来,部分丁银已然摊入田亩征收,实行摊丁入亩,必然不会引起太大波动,只是对士子、官员和皇室征税还得从长计议。还有对商人也必须征税,山西执行十五税一,而我们两省只需按《大明律》执行即可,山西税重,难保山西一地商人不会流往河北和陕西两地。”左光斗说道。
“浮丘兄所言极是,只是火耗归公此事应该如何处理?”黄尊素说道。
“我也以为火耗归公必须执行,此策自实行以来,养奸育邪,不可不除。”杨涟立刻说道。
“实行火耗归公,恐会得罪当地的官员,不利于我等便宜行政,我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黄尊素反对道。
“我等本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岂可因为怕得罪贪官而畏手畏脚。”杨涟反驳道。
“两位,现在不是谈论此事的时候。陛下虽未明说我等要比些什么内容,但无非是吏治、民生、赋税等许多方面,就算赋税上略输山西,但只要在其他方面胜过山西即可。”左光斗见状说道。
“大同通敌案之后,陛下必定会将大同官场的清扫一空,而其他两省的吏治,又该如何跟山西相比?”杨涟说道。
“这就要仰仗大洪兄你了,到时大洪兄可一定要辛苦一点。”黄尊素微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虽然我忝为左都御史,但我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恩赐。”杨涟信誓旦旦地说道。
……
送走杨涟三人,朱由校立刻召见了徐光启,朱由校也不想输了这场比试,只有赢得这场比试,朱由校才能让更多的官员来支持他的新政。
“明日通敌案就会完结,预计山西一地被处置的官吏不在少数。”朱由校说道。
“还望陛下能网开一面,从轻处置。”徐光启恳求道。
“此事明日大堂之上再议,今天朕找你来是有几件事情找你商议的。”朱由校说道。
“不知陛下有何事要与微臣商议?”徐光启恭敬说道。
朱由校首先将他跟杨涟三人说的三策跟徐光启再说了一遍。徐光启的反应显然没有杨涟三人大,徐光启不同于东林人,他绝对比这个时代的这个国家的任何人都能接受新鲜事务,只要是他认为对大明有益的东西,他都愿意去尝试。
“陛下,臣赞成先只在山西一地实行新政,就算有任何错漏影响也不会太大。”徐光启说道。
“山西将是执行新政的特别区域,如果有不当的地方,也只会影响山西一地,并不会影响整个帝国。你以为如何?”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徐光启说道。
“朕准备在山西取消茶引和盐引,以后茶叶和食盐可以允许百姓自由买卖,但是朕会重新在山西征收矿税,民间采矿者必须在官府办理手续才可采矿,否则的话,朕会从严从重处理。”朱由校说道。
“矿监税使,残害百姓,臣以为此事必须慎重。”徐光启建议道。
“的确,矿税政策是好政策,只是用人不当而已。这次朕准备在山西成立一个专门的负责此事。”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臣一定会慎重处理此事,绝不会再出现万历年间祸害百姓之事。”徐光启说道。
(本章完)
第147章 特事特办()
“另外通敌案牵涉到了山西一地的贪污案,被处置的官员不在少数,朕以为可以从胥吏中提拔有才干者担任官员。胥吏长年在基层历事,熟悉政事法律,其能力不下于科举出身的官员。”朱由校提议道。
“臣会按照陛下的意思从胥吏中选拨一批人出来担任山西的官员,同时臣也会要求吏部选派一批官员出来担任山西的官员。”徐光启说道。
“此言甚妥,有比较才会有优劣之分,这关系到以后官员的选拔方式。”朱由校赞成道。
“另外臣准备将高产农作物种植纳入大计的四格之中,同时种植高产农作物的地区,明年能免税一年,还望陛下批准。”徐光启说道。
京察和大计是明朝对官员考核的制度,“大计”是考核道、府及州县官员的,大计也是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所谓“四格”是指“才”(指才干,分长、平、短三等),“守”(指操守,分廉、平、贪三类),“政”(指政务,分勤、平、怠三类),“年”(指年龄,分青、中、老三类)。
“准。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关系到帝国的民生,事关重要,不能有任何马虎。”朱由校点头说道。
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使用行政干预手段,速度会更快,效果可能也会更好。现在最重要的是有得吃的问题,每餐能不能吃饱是放在第二位的,至于能不能吃好那是最后才考虑的事情。
“朕要山西一省广设乡学,凡十岁以下孩童都可免费入学学习三年,学习内容包括数学、国学和思想教育。”朱由校说道。朱由校不敢立刻在全国铺开六年义务教育,这都是需要钱来支撑的,这可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陛下此举乃圣人之举,自云南实行免费教育之后,反响之好出乎意料之外,大明各省皆有意举办这样的乡学,奈何国库空虚此事不得不一拖再拖,今陛下有意在山西再行乡学,臣定会全力以赴办好乡学。”徐光启高兴地说道。
“正如徐卿家所言,国库空虚,办学所需的钱钞暂时只得由内努提供,朕决定办学所需的钱钞由内努提供一半,地方自行筹措另外一半,这应该没问题吧?”朱由校问道。
“另外一半就算臣不拿一分银子的俸禄,臣也要把这部分钱钞筹措出来。”徐光启信誓旦旦地说道。
“按朕方法一定能筹措出这笔钱的,记得一定要做好财政预算,京师自从做了财政预算,每年预计能节省一成左右的费用。”朱由校说道。
“对于京师实行的财政预算,臣在京师时仔细学习过,发现的确很有效果,臣也准备在山西推广。”徐光启回答道。
“还有一点,凡是依附大明的外族子弟也一定要让他们读书识字。”朱由校强调道。
“这是为何?”徐光启问道。
“一个人从小吃的是大明的米,喝的是大明的水,穿的是大明的衣,学的是大明的话,写的是大明的字,这个人才能被真正的同化成一个大明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朕第一个选择要在云南普及乡学的原因?”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了。”徐光启点头说道。
……
大同通敌案开始得突然,结束得更加突然,仅仅几天的时间这么大的牵涉到上百官员的案子就这样匆忙地结束了。
这样匆忙的结束,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优,没有被这场席卷整个山西官场的风波波及的人,自然是开心的,而被波及了的人,自然是悲惨的。
今天的会议,没有被波及的在大同官员都来了,他们就是想看看朱由校怎么处理这批官员。
“凡有通敌卖国者,判斩立决,三天之后立即执行。凡贪污受贿者,应该如何处置?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朱由校问道。
“按《大明律》: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受财不枉法者,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三千里;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物,不分首从,并赃论罪,在右小臂上刺‘盗官钱(粮、物)’三个字,一贯以下杖八十,至四十贯斩。知法犯法者,罪加二等。”杨涟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杨宪臣所言极是,但此次案情复杂,牵涉甚广,臣以为必须再次审查案情,待案情查明之后,再做决定。”原大同巡抚刘遵宪说道。
“此案朕认为无须再审,杨卿家说到了《大明律》的规定,朕还记得太祖高皇帝时,凡贪污六十两以上者即要剥皮揎草,但朕不准备这么做,朕今天也准备特事特办。”朱由校说道。
听到朱由校说特事特办,很多人都松了口气。朱由校冷眼扫了一下下面的文武百官,接着说道:“对于文官,凡贪污六十两以下者,官复原职,今后如再犯,从严处置;凡贪污六十两以上六百两以下者,缴出贪污所得,罢官免职,永不叙用;凡贪污六百两以上六千两以下者,缴出贪污所得,流放三千里;凡贪污六千两以上者,抄家斩立决。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仁慈。”杨涟首先说道。
“陛下仁慈。”其他的人一起跟着高呼道。
“对于武官,除了通敌叛国者之外,其余人等,凡是贪污的,一律免职,永不叙用。”朱由校说道。对于武官,朱由校处理方式就放得宽一点,现在整个大明都在贪,文官处罚重一点,不会引起兵变,如果武官处罚太重了,朱由校担心会引起其他地区武官的反弹,武官手里可是握有兵权的。
对于朱由校的决定,文武百官都没有反对,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田尔耕你留下,协助杨卿家处理此案,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可放过一个坏人。”朱由校说道。
“诺。”田尔耕和杨涟一起回答道。
(本章完)
第148章 提拔胥吏()
“另外朕会在京师成立京师都督府,熊廷弼担任都督,对山西,河北两地的军队按新军重新进行整编。”朱由校说道。这件事情,朱由校已经早就和熊廷弼通过气了,熊廷弼在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至于京师,朱由校准备等他回京之后再处理。
“臣请陛下在山西太原设立帝国军官学校。”熊廷弼说道。
“准。”朱由校说道。
……
处理完山西的事情,朱由校第二天就走了。这次朱由校并不打算参加烈士的埋葬仪式。大同之战是朱由校参加的第一场战役,这些阵亡的龙腾军,全都是在他眼皮底下牺牲的,上次看到的只是棺材而已,而这次却亲眼看见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他的眼前。
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他真的很不习惯。当看到一具具阵亡将士的尸体摆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寒意,不知是害怕,还是懦弱,还是同情,还是别的原因。
范慧妃也曾告诉他,他这段时间晚上经常做噩梦,有时在喊打喊杀,有时在梦中哭泣!
朱由校不想在大同待得太久,他害怕自己会变得懦弱。现在的大明不需要一个懦弱的天子,懦弱的天子是不会带领大明帝国重新走向辉煌的,所以朱由校走了,而且走得很快,他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自己。
但朱由校的山西之行还是收获满满的,通过查处通敌案和反腐案,获得了超过七百万两的白银,还有大量的固定资产等等,预计总价值超过一千五百万两。
范永斗等八人留下来的钱庄都被朱由校直接改成了帝国银行。范永斗等八人留下来的钱庄覆盖了整个山西,在北方也有大量的网点,甚至在南方的少量的主要城市也都有一两个网点。
这些网点都储备了大量银子,但这些银子有很多都是别人的,在范永斗等八人出事的时候,他们发行的银票被迅速套现,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无银子可以套现的情况。对于这个事情,朱由校也无能为力,就算在后世,银行破产也无法保证所有人的权益。朱由校要的只是钱庄的人和房产,银子虽然朱由校也想要,但这个不是他想要就能要的。
通过抄没范永斗等八人的钱庄,帝国银行很快就遍及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这是朱由校山西之行的一个重大收获。
获得的现银,朱由校和国库五五分成。国库获得这笔现银之后,终于变得财大气粗起来。官员们的俸禄再也不用总是要从内努中出了,赈灾等事情也终于不用再缩手缩脚了。
至于其他贵重物品全部被朱由校带回了宫中,而田地除了作为烈士的抚恤之外,所剩无几,剩下都变成了皇庄。商铺等也变成皇家的私人物品。
在大同通敌案中,被斩首的官员和商人多达六十多人,超过七成的官员和胥吏被牵涉其中,其中大部分被罢官免职,甚至被抄家流放,整个山西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这种短暂的无政府状态并没有引起任何社会的动乱。
徐光启事急从权,启用了大批有能力的胥吏。朱由校虽然惩处了大批的胥吏,但徐光启的行动,让剩下的胥吏第一次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在明朝,胥吏是无法当官的,算是贱职,但胥吏又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胥吏没有权力,但实际的政事却是他们在做,甚至可以说他们掌管了大明的政务。明朝后期的吏治腐败和胥吏制度不无关系。
徐光启此举让那些升迁无望的胥吏看到了希望,对工作的热情自然也提高了许多。山西的胥吏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整个帝国中办事效率最高的胥吏。
徐光启接下来要实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在这群胥吏的推动下,执行得远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得多。一个长期在基层从事政务工作的人,远比那些只知道拼命读书从来没有从事过政务的举人更熟悉,更了解如何处理基层的政务。
姚俊平以前就是一个胥吏,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胥吏工作近三年的人。姚俊平原本是一名穷书生,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为了生计他才成了一名胥吏。
成为胥吏之后,他看到他的直属上司贪污成性,原本他也想跟着捞一点的,可是他从小就生长在这里,一直都下不去手,想不到此次朱由校西巡,他的顶头上司因贪污落马了。
今天姚俊平突然收到来自衙门的公文,内容是将他调任到另外一个县担任县令。这份公文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足足看了上十遍,确认公文上的人的确就是他,他才忍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
这次徐光启任命官员做得非常低调,朱由校也给了他特事特办的权力。徐光启先是直接签署任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