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长,出什么大事了?”蒋百里等人对眼前的会议感到很奇怪,这开的什么会议,军政都来了,这可不常见。
“的确是大事,根据气象部传来消息,可能有强台风即将登陆hn岛,而且下一步更很有可能登陆两广地区,这次会议就是讨论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强台风。
你们别以为我是在我危言耸听,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此次事件我有几点要强调:第一,明天一大早要通知下去,所有工厂和学校停课两天,施工单位也要停工。通知所有居民最好呆在家里。第二,所有政府干部和所有武警警察全部取消休假,到各村各户查看有没有危房之类的居住户,有的话全部要转移到安全地点,同时注意勘察有没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危险地域的居民必须全部转移。第三,召回所有出海船只,全部拴在一起,严禁人员逗留船上。同时也要注意沿海地区,以防出现决堤等现象。风暴潮容易冲毁海塘、涵闸、码头、护岸等设施。第四,明天广播和报纸发布风暴预警,检修各个线路,发电厂,建筑物是否有悬挂物可能因风大而有坠落的危险。第五,预备役加强巡逻,以防突发情况发生。第六,人民军各部队做好一切准备,保证在第一时间能做好灾后救援工作,工兵更要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第七,马上做好应对灾后停水断电的一切保障措施。第八,各部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此次开会的目的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点,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辖区处于正常运作状态。”
“是。”
----------------
海南三亚,天亮以后,除了狂风呼啸,雨暂时是停了下来。这时候几个大型广播站传出了一则消息。
“根据气象部门的最新报告,强台风将会登陆我hn岛,两广自治区区长陈绍指示我们,要做好一切防范工作,所有学校工厂和工地全部停学一天,所有渔民禁止出海,海边住户全部向里面转移,……。再此我们提醒广大群众,大家最好呆在家里,就是出门也别拿雨伞,穿雨衣、雨靴。”
同时许多乡镇官员和各村村长也开始挨家挨户的通知,警察和武警也在各地区检查住房情况,和对居民周边地域进行勘察。
刘老汉五十几岁了,是三亚人,儿子女儿都在城里的工厂上班,他屡次拒绝子女要把他接到城里居住。现在的他守着政府发放的一亩多田地,吃好穿好,对于现在生活可以说是十分满意。
今天一大早,李老汉提起锄头就要往田里走去。昨天晚上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他怕地瓜被水泡烂,想去田里把水排出去。穿着雨衣带着斗笠,赤着脚扛着锄头,大风吹得雨衣紧紧的贴在他身上。还没有走出几步,脑袋上的斗笠没有绑住,一阵风刮来把斗笠吹出老远。就在李老汉正要走过去捡起斗笠的时候,就看到村长带着个穿着警察制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老李,你要去干什么,台风要来了,县里紧急通知,所有人都不得出门。”村长看到李老汉的打扮,赶紧喊道。
“村长,我正要去田里,这里哪个月不来台风,都习惯了,有什么大不了的。”李老汉捡起斗笠抖了抖上面的水不以为意的说。
这时候村长身边的警察开口说:“这位大爷,这次和以前不一样,十分严重,也请你支持下我们的工作。”
“那行,会去就回去,这位警察同志(尊称,没有任何政治意义)和村长,到家里喝口水。”
“那就打搅大爷了。”
就在三人要走进李老汉家的时候,那个警察停了下来。李老汉的家只是一间茅屋,看起来有些年头,而且也有些倾斜。
“大爷,我希望你能搬出这里,暂时到村小学躲一下,你这房子十分危险。”警察拉住村长和李老汉说道。
“警察同志,这房子我住了十几年了,没有什么问题。”
“大爷,以防万一。”警察解释了下,还没有等李老汉开口,又对村长问道:“村长,村里有多少间这样的房子。”
“这样的房子有不少,少说也有十几家。”
听到村长的回答,警察想了想后又说道:“这样的房子很危险,我这次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查看居民的住房状况,看起来不容乐观,我希望村长帮我做通村民的工作,叫他们带上值钱的东西,全部转移到村小学里暂避。”
“行,我会全力支持帮助你。”
这时候李老汉又开口问:“警察同志,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大爷,安全第一。”
“嗯,我相信政府,我全力配合。”李老汉点了点头。
“村长,小学里面要准备好一些饮用水,并且召集一些年轻人准备应付一些突发情况。”看到李老汉答应后,警察又对村长说。
“好,这些就交给我。”
“事不宜迟,那我们开始行动。”
警察在村长的陪同下,一一说服那些还住在茅屋的居民,在不少村民的帮助下,把一些贵重的物品班倒小学的教室里。而这所小学也聚集了不少周围几个村子的居民,他们都是由于房子不牢靠,被劝说搬来的。这一幕不断在hn和两广各地区上演。
晚上的时候,台风夹杂着倾盆大雨正式登陆hn岛,不过由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的强度也在缓慢减小,等台风登陆gx省的时候,已经降为热带气压,危害进一步减少。
第六十五章 善后()
台风肆虐了三天后,天气开始放晴,但是受到台风带来的影响,两广地区可以说是遍地狼藉。
而这时候,各地区也有条不紊的展开善后工作,人民军的工兵部队在其他兵种的配合下开始进行清淤工作。
gd省在此次台风中影响不大,受灾严重区域集中在hn岛和gx省海边地区。虽然陈绍一早就做了准备,但是还有不少地方出现泥石流,有不少人被困在山里,缺衣少食。由于强降雨带来的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不少公路都被泥石掩埋,这也进一步的加重救援难度。还有现在的通信能力无法比拟后世,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哪里需要救援。
趁着台风过后,天气晴朗,陈绍直接命令空军起飞所有飞机,巡视整个受灾地区。看看哪里需要救援,再把需要救援的地址通知地面部队,同时也为受困的百姓投送一批水和食物。
hn岛离三亚不远的一个叫赵家沟的山村中,就在昨天早上突然出现山体滑坡,幸好是在白天,而且滑坡的地方是在村口,靠山里的十几家住户虽然没有人员被掩埋,但是泥石掩住了村里的几口水井,就在几十个村民冒雨跑出家门的时候,泥石流进一步爆发,村里的房子都被掩盖在里面,除了几家不幸一点,其余的居民都安然无恙。不过滑坡后出山的道路也被全部掩盖,此时的村里几十个村民都聚集在一个小山坡上。从昨天到现在过去了一天,几十个人都一天没有吃饭喝水,而且路被掩埋,根本出不去。
“妈妈,我好饿。”一个小女孩摸了摸肚子对身边的母亲说。
这个年轻的妇女无奈的摇了下头,不止是她的女儿,周围几十个人哪个不饿。村里的几个年轻男人本来还想看看周围有什么吃的,但是山上根本没有野果,而且水源都很脏,根本无法饮用。想要出去,但是路都被封住了。由于昨天都是匆匆跑出家门,也没有带雨具,被大雨淋了一个晚上,不少人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
就在十几个男人商量要不要翻山跑出去求援的时候,天上传来一阵嗡嗡声。这是一架人民空军的侦查机,这时候两个驾驶员都看到下面的人群。慢慢的降低高度和速度,经过他们头顶的时候,驾驶员伸出手挥了几下,这样来来往往了几次。下面的村民刚开始看到天上那只奇怪的东西后,都吓了一跳,不过当驾驶员伸出手后,下面的人也都看到。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上面有人,而且看起来是准备来救他们。这是他们也跟着欢呼起来。
“指挥部,这里是天眼三号,发现需要救援目标,人数四十几个,坐标在xxxxxx,而且看上去有不少病人。”侦察机后座的那个驾驶员,对着头盔上的一个话筒说道。
“天眼三号,这里是指挥部,查看周围有没有道路可以通行。”两个驾驶员的耳中都传来指挥部的声音。
侦察机有饶着周围飞了几圈。“指挥部,这里是天眼三号,并没有发现可以通行的道路,而且看起来下面的人精神状况不太好。”
“天眼三号,这里是指挥部,我们已经收到,我们会处理好此事。”
侦察机又飞了几圈,在几十个村民的眼里慢慢的远去。看到那奇怪的东西飞远以后,看起来不会回来的样子,不少的村民都叹了口气。好不容易出现的希望,现在希望飞走了。
十几个男子又凑在一起商量,不是他们难以下定决心,而是这里太偏僻了,道路被堵,翻山的话,要走到外面最少要两天,回来再两天,到时候这里还有几个活的。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最终的商量结果是,所有人一起走出去。病人由年轻人轮流背,妇女带好小孩子。就在几十个村民准备要动身的时候,天上又传来更大的轰鸣声,这时候村民都抬起头望向天空。
这架飞机是人民军最新的大鹏级运输机,此时飞机的后面慢慢的展开,里面准备好十几个大箱子,和十来个士兵,还有一个穿大褂的医疗兵。这是救灾指挥部接到天眼三号的消息后,紧急派遣过来的一个班的伞兵部队,还有不少饮用水和食物。医疗兵也是隶属于伞兵部队的空降医疗营的一名医生,他带来了不少的药品。
在一声可以跳伞的命令后,一箱箱东西被推出飞机后门,箱子以离开飞机后,装在飞机上的拉环受到推力的拉动,把箱子上的降落伞展开。等所有的物资都推出去后,伞兵们也开始一个个跳出飞机。
下面的村民看到上面的大飞机后面,展开一朵朵洁白的雪花时,不少妇女开始叩拜起来,他们还以为那是神物。等物资和伞兵慢慢降低高度的时候,下面的人也看清上面的东西是什么了。此时在他们眼中,一张张白色巨伞托着一箱箱东西,慢慢的落下,上面还有人跟着落下来。在他们心中,眼里出现的画面,绝对是极具震撼力。
在村民们震惊的注视下,伞兵和物资安全着地。伞兵们迅速的收起降落伞,一个伞兵跑到几十个村民面前,敬了军礼。
“我是中华人民军空降师的战士,此次我们奉命前来帮助诸位,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帐篷和事物,请你们出来几个人,帮我们把东西抬过来。”
“太好了,感谢政府。”
几十个村民都欢呼起来,不过高兴的同时,十几个男人走了出来,跟上那个伞兵,帮忙抬物资去了。这时候医疗兵背着医疗箱走了过来。这次不用他介绍,村民都看得出来,这是为医生。
经过一个小时的整理安排,一个简易的营地拔地而起,十几个行军帐篷围在一起。营地外面几口大锅在妇女的劳动下,冒出腾腾的热气。这时候村民们才算是了解了这个部队,对于身边各种齐齐怪怪的东西都感到好奇不已,这些东西颠覆了他们几十年的认知。帐篷他们都知道,但是如此方便结实的帐篷,他们都没有见过。而且他们还看到一个士兵拿起一个奇怪的玩意说起来,说的还是他们现在的地址和状况,听他话的意思是,叫人在外面打通一条路进来,把他们都接出去。这个奇怪的东西是个方盒子,盒子上还接出一条绳子,绳子末端还接着一个手掌大小的小盒子,而且在士兵说话的时候,盒子也发出了声音,好像是两人在对话。
就在士兵通话完毕后,一个年纪大点的男人忍不住问道:“这位同志,你在和人说话吗?”
“是啊!我在联系外面的救援部队。”
“用这个盒子就可以和外面通话?”
“这个叫步话机,可以和远处的人通话。”
“神物啊!千里传音,神仙手段。”周围不少人惊呼起来。
“不是,这是我们的装备,是我们自己发明生产的。”
等大锅里的饭熟了以后,几十个村民饱饱的吃了一顿,也许是饿着肚子的原因,他们都觉得这顿饭,是这辈子吃过的每一顿饭中最香的。
三天后,在几十个工兵的努力下,堵在路上的淤泥被彻底清除。此次救援工作,陈绍把家底都拿出来,不但派出飞机和伞兵,还把所有的预备役和现役部队全部派出去,并且还出现了不少推土机和挖掘机,这都是新的装备,暂时只是少量的装备工兵部队,还没有达到普及民用的地步。不过相信过了不几年,这些机器就会开始出现在建筑集团。
以此同时,受灾地区出现了不少穿大褂的医疗兵,边走边喷洒消毒水,防止细菌滋生。
同时陈绍还在广播亲自发言,告诉民众政府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此次受灾的群众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救济补偿。同时救灾部队在救灾过后,对于那些房屋倒塌的百姓,军队也会主动承担帮助百姓建新房的任务。同时也呼吁各地居民,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对各地危房的检查工作,检查到危房后,政府也会慢慢的帮他们重盖。
此次救援工作,不但广播每天都在大力报导,而且不少的报社也在极力宣传。不过一些军阀控制的报社,只是简单的说了下,他们都在害怕陈绍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但是对于广播这种东西,他们不敢乱动,广播刚刚波及全国的时候,陈绍就发出警告,要是谁敢破坏,那以后别想在他那里买到一颗子弹。这几年各个军阀的武器装备都是在陈绍那里进的,不但便宜而且性能很好,运输方便,对于陈绍的警告虽然有些人不以为意,但是想到武器装备,真正敢得罪他的人并不多。而且现在不少军阀也习惯了有广播的日子,不但闲暇时可以听听小曲,最主要的是,里面的新闻对他们来说很有价值,只要国内有什么动静,广播里面就有消息。不过这里面表达出了另一个意思,让不少人感到这个两广政府真的不好惹,不单单是武器方面,还有情报方面。
这次的台风事件,也为陈绍在国内赚了不少的好名声。当人们把陈绍的许多事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许许多多的百姓渐渐希望自己能成为两广政府治下的百姓。
第六十六章 测试新型装甲车()
1923年,10月3日
陈绍在蒋百里和蔡锷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南宁郊外的一个试验场,这个试验场周围并没有其他建筑,而且划为军事禁区,实行严格军事管理,整个训练场周围有不少三轮摩托车在巡逻,这些士兵属于宪兵性质的守卫部队,从预备役兵团中独立出来,介于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之间。
等他们的车队来到试验场的大门口时,一个士兵跑到车队边,敬了个军礼说道:“请出示证件。”
陈绍二话没有说,那出自己的证件递给他。这点是陈绍一直强调的军纪,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是进入一定级别的军事禁区,都必须出示证件,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包括自己。要是忘了带证件,那就不好意思,请回去拿来证件,才会放行。
“见过最高领袖。”这个宪兵向陈绍敬了个军礼,转身喊道:“放行。”
拦在门口的其他宪兵才搬走障栏,这时候车队才缓缓驶入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