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唐-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瓦城最东面的一座府邸,门口左右立着两座青石镇狮,威严雄壮。

    府邸大门,镶着铜环,红砖绿瓦富丽堂皇,大门正上方挂着一个镶着金边的硕大门匾,上书三个字将军府。

    将军府中,同样是仿造长安豪门大院的奢华富丽,完全没有西北大宅的简朴之风。

    此时的将军府书房中,一名身着华贵服饰的中年男子听着一个老者口中回报关于阿里土城失守之事,雷霆大怒,嘴中不断咆哮着蠢材该死废物等话。

    那老者在汇报完之后,知趣儿地退到了角落,任凭中年男子再是如何震怒,再是如何咆哮,愣是一句话也没有吭声。

    因为他知道,大将军很久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了,现在这个时候上去劝解,完全是自讨没趣。

    到时候,怒火烧到了自己身上,替卫穆和华明那两个傻屌挡了灾,就大大不妙划不来了。

    所猜不错,那位穿着华贵服饰的中年男子正是图瓦城和阿里土城的主人,众人口中的杨大将军杨泰。

    当然,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一个高贵的身份,亡隋皇族杨氏后裔。

    杨泰的确有些龙子凤孙的血统,虽说不是出自隋文帝杨坚一脉,但是他的祖父却是赫赫有名的靠山王杨林。

    杨林何许人也?

    乃是隋文帝杨坚的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兴隋九老之一,爵封靠山王。

    野史有云,靠山王杨林擅使囚龙棒,乃是隋唐第八条好汉。

    当年的靠山王帐下十万金戈铁马,膝下义子号称十三太保,就连当今朝廷钦封的翼国公秦琼秦叔宝都曾是杨林的义子。

    当真是呼风唤雨一般的人物。

    不过在后来大隋江山分崩离析,各方势力大战之中,靠山王杨林与罗艺之子罗成对战中,死于罗成的回马枪之下。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如今的图瓦城大将军杨泰,正是靠山王杨林的嫡亲孙子,在太原李氏改朝换代之机,纠结了当年祖父的旧将残兵,一路西逃。

    杨泰到了吐蕃边境,隐忍低调经营了十来年,创下了如今阿里土城和图瓦城,还有杨氏马场,好大一份家业。

    辛辛苦苦十来年,如今听到竟然被唐军发现了踪迹,还被夺了阿里土城,杨泰焉能不怒?

    一番自顾咆哮之后,他渐渐静下心来,最后吐道:卫穆,华明,两个狗才,死则死矣,本将军一点都不在乎。关键是阿里土城的丢失,本将恨不得活剥了这两个狗才的皮方能泄恨。

    这时,看着杨泰心绪有些平复后,那位角落的老者突然低声说道:大将军,必须第一时间剿灭阿里土城的唐军,否则消息一旦泄露,引来李唐朝廷的注意,那就大大不妙了。

    杨泰听罢固然点头,是啊,这十来年就跟老鼠一样,永远藏在阴暗角落不敢张扬,无非就是担心李唐朝廷的大军扑灭。

    如今自己的实力根本在李唐朝廷的眼中,犹如蝼蚁,根本不足以撼动李唐江山之万一。

    唯有,低调与隐忍。

    杨泰溘然长叹一声,心中想到,阿里土城之事不能懈怠,必须第一时间剿灭城中的唐军,防止消息外泄。

    当即,对着那名老者急声吩咐道:保叔,赶紧替我草拟信函,我要得到吐蕃的桑巴大头人的帮助!

    老者保叔唔了一声,自顾走到杨泰的书桌前,不紧不慢地开始研磨铺纸

第二百三十章 为荣誉而战() 
图瓦城大将军杨泰遗传了祖父靠山王杨林的枭雄秉性,深知当断则断,不断自乱的道理。

    当他的老仆保叔草拟完信函,派人蜜蜡封好亲赴吐蕃境内送信之后,他便挥刀斩乱麻,亲率图瓦城四千甲卒出了城。

    出城之后,他选择了离阿里土城最近的便道,连夜奔袭。

    他必须赶在唐军将自己的消息外泄出去之前,第一时间夺回阿里土城,将城中的唐军逐个清剿干净。

    尽管他在行军途中依旧无法得知阿里土城中的情况,不知城中唐军人数几何,守备力量是否强大。

    但是他坚信,只要保叔将信送到吐蕃境内的桑巴大头人手中,对方看完信肯定会派出援军,助自己一臂之力夺回阿里土城。

    两面夹击,任凭唐军再如何强横,他也丝毫不惧。

    出城,奔袭。

    第一站,阿里土城外十里处,抢先到达地方,与桑巴大头人的吐蕃奴隶军会合。

    策马挥斥行军途中的四千甲卒,杨泰隐约找到了当年祖父靠山王杨林,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感觉。

    杨氏皇族血脉在体内激荡,祖父靠山王杨林在天上看着,杨泰心中气象万千,澎湃之心呼之欲出。

    只见他紧握拳头,心中默念道,我杨泰定不负大隋杨氏列祖列宗的厚望,以恢复故土重铸祖宗太庙为己任,今日牛刀小试,先拿阿里土城的唐军试试刀刃。

    默念一番之后,杨泰坐于马上突然将双眼微闭,仰天长啸:祖父,请保佑我!

    此时,图瓦城大军离阿里土城,还有四十五里之遥

    阿里土城正门城楼之上,郭业正带着随从士卒童虎巡视着城头之上的防御部署。

    城楼上,两千余陇西士卒操刀挽弩,严阵以待,眼神中透着坚韧,显然经过阿里土城一战的洗礼,他们越发朝着百战士卒转变。

    除了两千余士卒之外,城楼之上随处可见堆砌成小山状的大石头,滚木,还有一桶桶随时准备加热的菜油。

    这些东西是为了防止守城之时,弓矢用尽的情况下,拿来最后抵挡敌军进攻的工具。

    郭业看着一桶桶在城中搜刮而来的菜油,不知为何突然想到了吴秀秀。

    想当初,自己亲率数百衙役坚守陇西城头,吴秀秀也出了城下泼热油的计策。

    不知现在吴秀秀在干什么呢?

    想着想着,郭业嘴角没来由地一扬,这女人啊,一旦成了真正的女人,任凭你再清冷孤傲,任凭你再卓尔不群,她骨子里始终是女人,上善若水而做的女人。

    当日自己出征在即,临别寄语嘱佳人之时,愣是没想到这个自己一直认为争强好胜的吴秀秀,竟然会哭得一塌糊涂。

    不仅哭得梨花带雨,还主动搂住自己的腰间,喃喃情话,依依不舍,诉尽了衷肠。

    特别是自己甲胄齐身手扶佩刀,夺门而出的那一瞬间,吴秀秀冲着自己的背影啜泣吟诵的那一段话,郭业那颗佯装坚毅的心都快破碎了。

    至今,倩影依稀梦徊萦绕,泣声断肠历历在耳。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如此凄美,如此断肠,如此佳人诉衷肠,我郭业何德何能,竟能受此美人恩?

    一时间,想着念着,郭业站于城头,矗立风中,竟然痴了

    小哥,小哥?

    庞飞虎见着郭业好端端地,突然杵立在那儿发起呆来,不由生疑,当即走上前来小小推搡了一把。

    郭业猛然惊醒,有些失态地惊呼了一声,然后问道:何事?

    庞飞虎指了指城头上两千余陇西士卒,说道:过两天又是一场血战了,生死难测祸福难料。要不,你给咱们陇西儿郎们讲上两句?

    听着庞飞虎这么一说,郭业突然有些错愕,再看附近不远处一张张转向自己的面庞,都带着殷切和期望,而且不少人脸上更是带着几许思乡归家的乡愁。

    是啊,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没有父母亲人,谁没有兄弟姐妹?他们远离故土随自己跑这塞外来,无非是想着多赚点银子贴补家用,或者奔个好前程。

    如今坚守阿里土城给众人就是喋血孤城的感觉,谁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凭啥就要因为些许军饷和一个看不到的前程,为自己送了大好性命?

    郭业心房猛然一抽,脸色陡然慎重起来,心思道,看来很有必要给大家鼓鼓劲了,不然别还未开战,军心就涣散了。

    这时,程二牛也恰逢跑上来,冲着郭业喊道:对的堆得,小哥讲话就是带劲儿,给兄弟们说上两句吧?

    程二牛的嗓门就属破锣的,一嚷嚷便传遍了四周,霎时,传扬了开来。

    紧接着,陇西儿郎们纷纷嚷嚷着要听郭小哥讲话。

    郭业心中吐槽了一下,娘的,赶鸭子上架是吧?老子可是兵司佐官,不是卖弄嘴巴的单口相声演员。

    不过吐槽归吐槽,他还是扯开了嗓门喊道:成啊,讲一讲就讲一讲!

    也怪,

    他扯开嗓门一喊话,四周临近顿时噤了声,所有人的眼睛齐唰唰地望向了他。

    郭业淡然一笑,喊道:弟兄们,咱们大老远从蜀中来到这塞外边境,还要孤军死守这阿里土城,为的是什么?

    为了军饷!”

    为了三餐吃饱饭!

    为了当兵吃粮呗!

    为了谋个前程当大官。

    切,就你王赐龙那挫样,还当官?

    哈哈,是啊,五短身材还当官,你小子当个卵蛋吧?

    哈哈哈哈

    一时间,郭业一开话头,立即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喧闹和议论。

    郭业聆听着七嘴八舌的议论,不以为许,摆摆手示意众人噤声,喊道:没错,无论是当兵吃粮,还是为了军饷,甚至是为了当官,这都没错。不过这只是小家之言,上不来台面,也成不了我让兄弟们死守阿里土城的根本理由。

    说到这儿,除了些许人能够明白郭业的话中之意外,多数人脸上还是一脸茫然。

    郭业突然握紧拳头,砰砰拍了两下胸脯,然后右脚狠狠跺了一下城楼的地面,竖起拇指往下指了指地面,喊道:不为别的,就因为阿里土城是咱们大唐的国土。作为大唐的子民,你们愿意看到我们的国土任外敌侵占,任吐蕃人蚕食吗?

    现在,图瓦城的隋朝余孽不顾廉耻,不顾祖宗蒙羞,妄图出卖汉人国土,与吐蕃人勾结。

    自古以来,汉夷有别。什么时候,吐蕃这种茹毛饮血的夷人,也能马踏我汉家土地了?

    作为大唐子民,作为汉家儿郎,我们能答应吗?

    大家扪心自问,如果冒然放弃这块土地,这个城池,我们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子孙后代吗?

    洋洋洒洒数百字,郭业嘴不停歇舌如莲绽,说得整个城头一阵沉寂,一阵肃穆,除了急促的喘息声之外,别无他声儿。

    特别是程二牛,庞飞虎等人,手中紧握横刀,一脸的肃杀睥睨着在场所有的陇西儿郎。

    一种玄之又玄的气氛,缠绕在整个城头之上。

    郭业知道这种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荣誉感。

    因为,每个大唐子民,每个汉家儿郎,与生俱来,都是骄傲的。骨子里都容不得外族蛮夷有半点欺凌与羞辱。

    为家国而战,为荣誉而战,死者死矣,却是马革裹尸,青史留名。

    君不见西汉名将陈汤面见汉帝,呈上豪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一句豪言语,万古永流传。

    杀!

    在静默了许久之后,陇西士卒中突然不合群地爆出一个杀字。

    杀,杀,杀!

    死守,死守,死守!

    誓与阿里古城共存亡,共存亡!

    不约而同,整个城头爆出此起彼伏的口号,战意盎然,杀意滔天。

    郭业与庞飞虎等人对视一番,彼此心道,大势所趋,军心可用,足矣!

    噌噌噌,

    一阵仓促的脚步声跑上前来。

    郭业抬头一看,赵九丑肩背大刀,沉稳依然,大步跑来。

    走近郭业两步外,赵九丑拱手抱拳,沉声说道:大人,路已探清,马已备好,可以出发了!

    啪!

    郭业双掌一击,大喜赞道:办得好!此番出行,你与我,两人足矣!

    唔?

    大战在即,小哥要出城远行?

    郭业身边几个心腹之人顿时大愕,他们事先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啊。

    急性子的程二牛忍俊不禁地催问道:小哥,你和赵九丑两人这个时候出城,这是要干啥去啊?咋不带上俺二牛哩?

    他即使再浑,也不会浑到认为郭小哥这是怯战了,要跑路了。看架势,小哥肯定是要出去办大事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桑巴头人的来历() 
任凭程二牛撒泼打浑,郭业硬是没有带他出城办事,而是简单交代了庞飞虎几句之后,便带着赵九丑策马狂奔出了阿里土城。

    出了城门,郭业坐于马上回身望向城楼子,依稀看见程二牛这小子耷拉个脑袋怏怏的神情,心中不由打趣了一下身边同行的赵九丑,说道:丑哥,程二牛这愣种以为我带你i出行是因为你在武艺一道胜过他,这小子心中肯定不服,八成在骂你祖宗十八代呢,哈哈

    赵九丑肩背金丝大环刀,坐于马上,学着郭业的习惯耸耸肩,淡淡地说了一句:骂就骂吧,如果骂得不过瘾,他大可下去找他们理论,随他怎么折腾。

    马蹄哒哒哒在踏,郭业听着赵九丑似有意似无意之话,顿时后背有些发凉。

    娘的,这说得是人话吗?

    什么叫下去找他们?老赵家的祖宗十八代早就冢中枯骨,化为黄土了,他让程二牛下去找他们理论,妹的,下哪儿理论去?

    黄泉地府?

    郭业诧异地转头看了一眼赵九丑,这厮仍旧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神情,真想不到这么冷冰冰的一个人儿,还能讲出这么冷的笑话来。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瓢碗啊。

    一路无话,疾驰而去远远将阿里土城甩在了后边,相距越发甚远。

    过了一会儿,两人策马来到了一处关隘之地,不约而同地聿声叫起,勒紧缰绳停了下来。

    赵九丑指了指前方关隘,说道:前方就是吐蕃国境了,你确定要过去?

    郭业毅然点头,问道:形势严峻,非去不可。此前交代你的事儿,都打听清楚了没有?

    赵九丑嗯了一声,淡淡说道:你之前让我去拷问守将卫穆的家属,正好他们听卫穆提及过,那个一直与杨氏后裔有生意往来的吐蕃贵族,叫做桑巴。在吐蕃国中也算个不大不小的贵族,这关隘过去所能见到的肥沃土地,还有无数牛羊都归这个桑巴奴隶主所有,而且他手中还有将近一万的奴隶,至少可以抽调出五千的青壮奴隶军来。

    这个桑巴大头人,是如今吐蕃国大相没庐德乃的远房亲戚。因为吐蕃大相没庐德乃的庇护,桑巴才有了如今的领地,奴隶,还有数之不清的牛羊。

    至于图瓦城那位i杨氏后裔之所以和桑巴暗通曲款,频频与之做生意,就是为了想通过桑巴,巴结上吐蕃大相没庐德乃。呵呵,堂堂隋朝皇室竟然想到巴结一个外族蛮夷的大相,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说出来都令人不耻。

    赵九丑嘴中又是杨氏后裔,又是桑巴头子,最后又是什么吐蕃大相没庐德乃,差点没把郭业听昏过去。

    吐蕃如今是一个什么状况,他多少是了解一些的。

    如今新任吐蕃国的赞普,也就是俗称的国王,正是松赞干布。

    这个人想必都不怎么陌生,而此时的吐蕃王朝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即松赞干布时代。

    虽然松赞干布即位后,一直在平定国内叛乱,极力加强自己的统治,但是他对于吐蕃国的治理还是逐见成效的。

    至少经过松赞干布的这些年治理之下,如今的吐蕃国正是进入了崛起的时代。

    吐蕃实行的是一种赞普集权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