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塞军的主营,杨荣正望着山下厮杀的战场,一匹快马从他身后蹿了出去,浑身是伤的花青手提长枪,纵马朝着山岗下冲了过去。
花青的这一举动,让杨荣和鲁毅等人都感到十分惊异。他们从来没见过花青如此没有理智。
数十万辽军拥挤在河岸边上,被宋军推挤着朝河中退去,双方交战仅仅只是顷刻间的工夫,岸边就已经躺下了一片双方将士的尸身。
憋着一肚子憋屈的西塞军官兵,就犹如一只只疯虎般挥舞着兵刃,向辽军一通狠劈猛砍,完全不顾及自身会不会也被辽军砍到。
耶律斜轸在辽军中高声喊叫着,组织辽军向西塞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扑。
可面对辽军反扑,西塞军完全没有半点惧意,在他们面前,辽军的反扑竟然是异常的苍白。
数十万辽军,被不足十万西塞军压着打,渐渐的逼近到河床中,会水性又站在最后列的辽军甚至已经掉头朝对岸游了过去。
第140章 和谈吧()
疯了似的西塞军一直追赶辽军到水深齐腰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河床上漂浮的到处都是尸体,河岸边上的尸体也已是堆积成山。
这一战,西塞军是拼上了全部的力量,而辽军也是遭受到了难以弥合的打击。
撤回河岸另一侧之后,辽军重新整备,却没了继续向河岸这边发起进攻的能力,只能远远的与西塞军隔河相望。
而此时宋军对南京城的进攻又加强了几分,宋太宗在得知杨荣率军镇守天柱庄的消息后,对天柱庄一带的战斗也是不敢小觑,时常会派出探马打探消息。
当他得知天柱庄战斗异常惨烈时,对杨荣和李继隆的战场预测能力是大加赞赏,又给李继隆拨了十余万人,加强对南京城的攻击。
虽然李继隆每天都会对南京城墙发起一次人海攻城,可这并不是他的主要战术,摆在南京城外的数百只砲,才是攻城的真正关键。
无数大石呼啸着朝南京城飞过去,城墙已被轰坍了一小块,只是还没有现出冲向城内的通道。
李继隆站在砲阵的后方,远远的看着已经残破不堪的南京城。
这或许是他和耶律休哥之间的最后一战,耶律休哥曾经无数次的率领辽军击败了宋军,可自从唐河一战之后,他的辉煌就一去不再。
砲发射出去的大石不断的击打在城墙上,发出一声声巨响,突然间,李继隆听到了一声明显要比其他响声更加沉闷的巨响。
寻则声音向城墙看去,只见城墙的一角终于承受不住砲的攻击,在发出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之后坍塌了下去。
看到坍塌了的城墙,李继隆精神一震,连忙抬起手臂,高声喊道:“停止攻击!”
所有的砲都渐渐的止住了对城墙的轰击,城墙处,激起的烟尘散去后,现出了一个巨大的破洞。
“静塞军为先阵,全军冲锋!”李继隆一把抽出腰间的佩剑,朝着城墙坍塌的地方一指,下达了全军冲锋的命令。
在他下达了这条命令之后,无数宋军蜂拥着向南京城冲了过去。
坐在华盖下的宋太宗看到宋军发起了总攻,激动的站了起来,双手扶着两侧的扶手,由于兴奋,浑身都在微微的发着抖。
自从他即位以来,对辽国发起了数次大战,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甚至到后来,面对辽军的进攻,他不得不下令全线压缩,在大宋境内组成防御。
十几年前,他也曾率军围攻过南京城,也曾险些攻破这座对大宋有着极大威胁的城池。可那一次,他失败了,这一次他却有机会进入这座曾经让他魂牵梦萦的城池。
南京城外的震天喊杀声传出了很远,驻扎在天柱庄的西塞军全都站了起来,望向南京城方向。
十万西塞军,如今几乎人人带伤,十万大军来到天柱庄,此时还能战斗的,已经只剩下五万余人。
虽然将辽军赶到了河的对岸,使辽军再没能力对河岸这边发起进攻,可西塞军也已是元气大伤。
伤兵还在痛苦的挣扎着,随军的郎中努力的想要救活所有人,可还是有些伤兵不堪伤痛的折磨,离开了这个人世。
药材越来越少,辽军还在河对岸隔河相望。杨荣没有办法把伤兵全都送回后方去,他能做的只是命令兵士连续不断的向后方补给催促送来救治伤员的药材。
“大人,辽国人还在河的对岸,他们人数已经不多,伤员比我们还多。是不是……”看着河对岸的辽军,王晋凑到杨荣身后,小声向他问了一句。
杨荣缓缓的摇了摇头,一双眼睛望着那些受了伤的官兵们,对王晋说道:“从忻州出来的时候,我们西塞军是多么的强大。十万大军所向披靡,可这一次,仅仅只是数天,我军就折损了一半。红秀骑几乎全军覆没,夜刺营也少了一半的兵马,如果再让更多的兄弟死在战场上,我真不知将来还有何面目返回忻州,有何面目见忻州父老!”
听了杨荣的这番话,王晋轻轻叹了一声。他刚才想问杨荣是不是要向辽军发起进攻,可杨荣却丝毫没有继续追击辽军的意思,显见杨荣对这场战争已经厌倦。
河对岸的辽军王帐内,韩德让躺在铺位上,萧太后坐在他的身旁,一脸悲戚的望着他。
韩德让两眼微微的张开,强撑着扭过头看着坐在身旁的萧太后。
“不要说话,过两天我们就回中京了,你不会有事的!”虽然萧太后是个强势的女人,可对韩德让她投入的却是真感情。
辽国的强盛,与韩德让的辅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韩德让受了重伤,萧太后已经彻底的凌乱了。
她不知道以后将会怎样,南京城看来是保不住了,退回中京之后,若是南朝人穷追猛打,辽国还有没有将来?
“太后……退兵吧。”韩德让缓缓的摇了摇头,有气无力的对萧太后说道:“我军已经……败了,与南朝……和谈。”
萧太后没有说话,只是握着韩德让的手,重重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一只小舸从河对岸漂了过来,小舸上站着的,是杨荣的一个熟人。
辽国的北府宰相萧继先!
看到萧继先从河对岸过来,杨荣的眉头微微皱了皱,他有一种感觉,一种战争即将真正结束的感觉。
南京城方向震天的喊杀声已经结束了,想必此时宋军应该已经攻破了南京,辽国在幽云十六州的势力失去的最强力的后援,这个时候辽国人想要和谈,恐怕杨荣愿意,宋太宗也不会答应。
带着五六个亲兵登了岸,一队宋军把萧继先等人堵在了岸边,一名西塞军军官与他交谈了几句之后,转身朝着杨荣的主营跑了过来。
“启禀大人!”军官跑上山坡,来到杨荣面前,双手抱拳对他说道:“辽国北府宰相萧继先求见,说是奉辽国萧太后懿旨,前来商讨和谈事宜!”
“和谈?”杨荣嘴角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对军官说道:“你去告诉他,他们找错人了,让他们派出使者,前去南京找当今圣上商讨和谈!”
第141章 大宋不会忘记你们()
在杨荣这里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连杨荣都没见到,萧继先只得先返回河岸对面,向萧太后禀报过河之后杨荣的态度。
得知杨荣不愿接待使者,萧太后并没有做声。
她只是坐在韩德让身旁,拧着眉头思索着什么。她很清楚,杨荣说的话并没有错,杨荣不过是一方的节度使,若是他敢接待辽国求和的使者,那只能说明他的胆子已经大到连宋太宗都不放在眼里了。
沉默了许久,萧太后扭头看着已经沉睡了的韩德让,对站在一旁的萧继先摆了摆手说道:“你去吧,准备一下,去南京与赵光义和谈,只要不是割让土地,我大辽国愿意向南朝称臣!”
萧继先应了一声,退出了大帐。
几天后,领军守在天柱庄的杨荣接到了圣旨,宋太宗命他即刻返回南京,参与和辽国的和谈。
接到圣旨,杨荣从那字里行间并没有看出和谈成功的迹象,他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把西塞军委托给王晋和鲁毅,带着一队亲兵向南京赶去。
这一次进入南京城,杨荣并没有受到上次作为通问使时的待遇,城内到处都能看的到宋军。
不时的还会看到一队宋军押解着辽军俘虏从身旁经过。
城内的百姓多数没敢出门,都躲在家中偷偷的朝门口张望。
从街道上经过,看着一户户紧闭房门的人家,杨荣嘴角不由的牵了牵。他想起了上次来南京时遭到的待遇,心头不禁涌起一个恶作剧的念头。
“来人,把那户人家的房门给我砸开!”在走到一排民房前的时候,杨荣勒住马,用马鞭指着一户人家的房门,对身后的亲兵说道:“把他们家里的人全都给我抓到街上来,我有些事想要问问他们。”
几个亲兵应了一声,跑到杨荣用马鞭指着的那户人家门口,其中一个亲兵抬脚朝门上狠狠的踹了过去。
房门被亲兵一脚踹开,几个兵士冲进屋内,没过多会,就揪出了一男一女和两个大概只有三五岁的小孩。
原本想要吓唬一下这一男一女,可在看到他们还带着两个被吓坏了的孩子时,杨荣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翻身跳下马背,蹲在两个小孩面前,脸上带着笑,伸手从怀里掏摸出了一块来南京之前西塞军准备的干粮。
把干粮掰成两半,杨荣将两片干粮分别塞进两个孩子手里,伸手轻轻摸了摸他们的走,转过身,翻身跳上马背,朝亲兵们摆了摆手,对他们说道:“放了他们,我们走!”
看着杨荣这古怪的举动,几个亲兵满心不解的相互看了一眼,这才松开扭住那对夫妻的手,跟着跳上马背,朝着南京城的辽国行宫去了。
被亲兵从屋里抓出来的时候,夫妻俩是被吓坏了,见杨荣并没有为难他们,反倒还给了两个孩子干粮,担心回头再遇见宋军不会这么好运,连忙带着孩子钻回了屋里。
宋军攻城之前,辽军在城里是有着很多储粮,不过粮食都是供应给军队的,百姓的口粮被克扣了许多,全城的百姓,每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小捧勉强可以用来果腹的粮食。
这一点,从看到那两个孩子稍带着些菜色的脸,杨荣就能看的出来。
辽国的使者已经到了南京,当杨荣来到行宫外面的时候,李继隆麾下的一员偏将迎着他跑了出来,到了他的战马前,那偏将双手抱拳抬头看着还坐在马背上的杨荣说道:“杨将军,圣上和李将军在花园等候多时。”
“哦?”听那偏将这么一说,杨荣愣了愣,向偏将问道:“辽国使臣不是已经来了吗?为何还没有商谈和义之事?”
“末将不知!”偏将双手抱拳,低着头应了一声。
杨荣点了点头,翻身跳下马背,跟着那偏将向行宫内走了去。
走了一段路之后,迎面又走过来两个内侍的武官,到了杨荣面前,那两个武官抱拳给杨荣行了一礼,对他说道:“杨将军,圣上等候多时,方才还在问起杨将军可曾到来。”
给那两个武官回了一礼,杨荣跟着他们径直向行宫深处走去,而先前引他来到这里的偏将则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了。
辽国南京行宫,是参照大唐宫殿建造,气势很是雄浑,内部设施也很是完善。
跟着两个武官走到后花园,杨荣老远就看到宋太宗正与李继隆并肩站在一方小池塘边上。
两个武官在卸了杨荣的随身兵器之后告了退,杨荣则抬脚朝宋太宗和李继隆走了过去。
“臣杨荣,叩见圣上!”到了宋太宗身后,杨荣跪伏在地,轻声给宋太宗问了个安。
听到他说话,宋太宗转过身,朝他虚抬了一下手,笑着说道:“杨爱卿快快平身,朕此刻正与李将军谈到爱卿。”
杨荣谢恩站了起来,微微躬着身子站在一旁,并没敢向宋太宗询问他和李继隆如何说自己。
“李爱卿已经跟朕说了,若是此番没有杨爱卿在天柱庄阻截辽军,恐怕这南京城是拿不下来。”宋太宗脸上带着笑意,走到杨荣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道:“杨爱卿劳苦功高啊,朕不会忘记你,大宋不会忘记你!”
听了宋太宗这番话,想起在天柱庄一战中战死和受伤的西塞军将士们,杨荣不禁感到心头一阵悲怆,他噗嗵一声跪在宋太宗面前,满面泪流的说道:“此番天柱庄一战,西塞军将士奋力杀敌,伤亡过半。臣斗胆恳请圣上下旨抚慰死难将士家属,安置伤残将士,要他们将来生活再无后顾之忧!以显圣上皇恩浩荡!”
与杨荣见过几次,在宋太宗的印象里,杨荣是个极能控制情感的人,没想到他这次竟然能当着自己的面哭了起来,显见这一次西塞军在天柱庄是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告诉将士们,朕不会忘记他们!”宋太宗点了点头,亲自把杨荣搀了起来,对他说道:“西塞军将士家中,自此以后无需纳税。死难将士家属及伤残将士,将来均由朝廷安置,发放田地、永远免除赋税徭役,每年由国库发放五十石口粮。”
第143章 苛刻的和平条件()
宋太宗没有急着接见辽国派来的使者,让杨荣感到这场战争或许还没有真正到该结束的时候。
为西塞军官兵争到利益之后,他微微低着头,站在一旁。
果然,他在一旁刚站好,宋太宗就对李继隆说道:“李爱卿,你把刚才与朕说的计划跟杨爱卿说说。”
得了宋太宗的吩咐,李继隆走到杨荣面前,对杨荣说道:“辽国使臣来到南京的事,杨将军已经是知道了。圣上的意思是暂时不想与辽国和谈,直到得了整个幽云十六州都收复,才可与辽国商讨和谈。”
“那得多久!”听了李继隆的这句话,杨荣心里泛着嘀咕,但嘴上却没说出来。
“杨爱卿!”李继隆的话刚说完,宋太宗就接着说道:“朕打算让西塞军回到南京休整数日,然后即刻赶往大同,将大同夺下。至于李爱卿,他会率军直逼中京,为杨爱卿解决后顾之忧。”
听了宋太宗的话之后,杨荣心头咯噔了一下。
如今西塞军能够继续作战的只余下五万多人,带着这么少的人,想要拿下大同城,简直就是在做梦一般。
从杨荣的神色中看出了几分犹豫,宋太宗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对他说道:“此事过几日再说,两位爱卿且随朕一同去见见那辽国使臣。”
跟着宋太宗上了朝堂,随军出征的文武官员在朝堂两侧依序排班,李继隆与杨荣并肩站着,都把视线转向了朝堂的大门。
“传辽国使者觐见!”随着门外卫士的一声喊,一连串同样的喊声传了出去。
没过多会,两名卫士就带着身穿大辽朝服的萧继先来到了朝堂。
“外臣萧继先叩见大宋国皇帝陛下!”上了朝堂,萧继先很懂规矩的给坐在龙椅上的宋太宗行了个跪拜礼。
“使者平身。”宋太宗抬了抬手,对萧继先说道:“两国正在交兵,贵国太后派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启奏陛下!”萧继先站起身,双手抱着拳,对宋太宗说道:“我国太后感念两国连年交兵,百姓民不聊生,特意下旨,要外臣前来商讨和议。大辽国愿自此奉大宋为上邦,边关互市,永不交兵。”
“呵呵!”萧继先的话音刚落,宋太宗就朝两旁站着的文武官员笑着说道:“辽国这是想要向我们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