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把彭玉麟逼进了绝境。前进时死亡的吞噬;后退就是把自己送进虎口,在这里滞留更是等死。寻思再三,也只有冲突敌人的阻拦,才是唯一的出路,哪怕这条路也是死多活少。
这彭玉麟的狠劲完全爆发出来,他不顾死活,不计伤亡,又连续三次派出三条战舰攻击。在又付出三沉六伤的代价以后,终于把要塞守军的滚木擂石给耗光了!
这时,挡在面前的依然有横江铁索和夹河列阵的守塞兵卒,而他所剩的好船包括自己的指挥船,只有三艘了。
最后关头,彭玉麟自己的指挥船一马当先,向要塞冲了过去,他要施展保命绝招!
ps:谢谢各位朋友,继续诚求订阅以及各种支持!
第226章 马克沁初逞凶()
彭玉麟孤注一掷,开着指挥舰就冲上去了。这倒不是他有以身作则、先人后己的觉悟,而是不得不为。
因为他的最后法宝没有在别的船上,却在他这条船上!由于资源有限,也只有他这条船才获得这样的宝物。
同时,按原来的设想,这件法宝只是在遭到进攻时,用来自卫;或者逃跑的时候用来阻击追敌。结果现在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出现,而是必须冲破敌人的封锁,逃出包围圈,就只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自己去冲锋陷阵了!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守卫要塞的猛忠、孟节看敌人的指挥舰一马当先,开足马力冲了过来,立即命令全体都有,迎接敌人的最后疯狂。后排的人也都操起长家伙,准备敌船靠近的时候,打人捉人!
这时节,所有的滚木擂石都已经告罄,火枪、火炮、弓箭等远距离攻击的武器已经基本用光,不能当作主打武器来用了。
在敌船达到三十米的时候,大家都把注意力提高到到了顶点,等待着接触战的来临。 没等守卫要塞的这些人弄明白怎么回事,“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这三个古怪的家伙从圆筒的前部,各自喷出了一条火舌。
中间的一条直奔拦江铁索。左右两条则直接扫向了左右两岸的人群。
这些人还在那里看热闹,说这个焰火还比较有趣,不知道他们大白天玩焰火是什么意思。
这些人虽然也见到过放枪放炮,但那都是单发独放,根本看不到弹道痕迹,所以对今天这个从没有见识的家伙没有任何认识,还在那里指点谈笑。
瞬间他们的说笑声就被恐怖的惨叫声和惊慌的叫喊声代替了。这些火舌扫到这些站立的人群,如同狂风催嫩草一样,一下扫倒一大片!
再一细看,倒下的人已经惨不忍睹。不仅仅是受伤流血。而且是支离破碎了!有些人甚至是拦腰截断! 中间的铁索也在那条火舌结束之前。被拦腰斩断。软绵绵地落入江中。
这个效果让双方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谁也没有想象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具有如此威力。竟然有如此逆天的杀伤力!
彭玉麟在拿到这个大杀器的时候,对曾国藩的话还半信半疑,什么拦腰截断大树、杀人如割韭只当是形容词。
但是曾国藩的警告。他却不折不扣地照办了,不但把这三个全部安装在自己的指挥舰上,而且防守得水泄不通,风声没有半点走漏。
对要塞防守方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噬人怪兽,简直就是一场灾害!两岸各有七八百人,全部被打倒在地,非死即伤,而且死亡居多。
这种程度的伤亡,不但要塞从未经历,就是加上以前的船帮和现在所有的天国军队,也没有这样的惨重损失。
这时候,再作其他调整已经来不及,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残余的敌船在敌人指挥舰的护卫下,大摇大摆地渡过了黑龙潭航段,越过要塞扬长而去。
这指挥舰携那三件杀人利器的余威,用它那刚才喷吐火舌的巨口,指向两岸原来守塞军队站立、现在尸横遍野的阵地,实施威慑,竟然让依然还有战力的孟忠、孟节等人不敢有任何动作,唯恐招致新的一轮火舌吞噬。
造成这种杀戮、这种威慑的,就是刚刚问世的马克沁重机枪了!
其实这也是孟忠他们不知道初期马克沁重机的弱点,它们发射完一梭子弹以后,必须冷却一段时间才能继续有效使用。后来这种缺点逐步被水冷和气冷解决,就再也没有这种缺陷了。
同时,这种机枪也没有太多的弹药储备,只有三个单元,包括装在机枪里面的那个单元。
问题是,这种缺点是用无数人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才被发觉和克服的,造枪的和用枪的不可能自己广而告之。
而且,别说三单元子弹了,就是一单元,也没有人可以阻挡——那可是整整六百发子弹!
由于无知,今天守塞部队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以密集队形应敌。在每秒十发、每分钟六百发的射速之下,这些人连卧倒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扫倒在地!
每分钟六百发!就是在现代战争中也是不能承受的打击!
所以,马克沁就以这样杀戮者的面目横空出世,不但帮助李鸿章、彭玉麟这两个曾国藩的重要辅臣逃出生天,也向世人宣告了它在战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由于麦轲的穿越,马克沁的出现、在战争中被正式使用、交战双方、交战地点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对今后太平天国的反清建国都给予了重大的影响。
时间不长,麦轲就赶了过来。他也没有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大的变故。煮熟的鸭子不但飞了,而且还把煮鸭子的人狠狠地啄了一口。
他一看找到的弹头,就知道是马克沁造的孽。对这位历史上的杀神,身为特种兵的麦轲当然耳熟能详。说它改变了战争、是现代战争的标志也不过分。
但是更多的是麦轲自己的悔恨。他这时才想起早些时候,大概是结束了光州之旅以后,曾经收到过吴仁晓的情报,提到过这件事情。只是当时的情况不甚具体,以后也没有特别下功夫跟踪,才导致今天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而自己竟然事先茫然无知。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竟然被古人抢了先,耻辱啊!
一着不慎,就血流成河,严重的教训啊!
这时麦轲已经收拾好了心情,马上全力开启灵犀一动,寻找、诊断、救治功能同时发动,把一切尚未彻底死亡的士兵都找回来,根据伤势的轻重缓急实施医疗。
同时把吴仁晓叫来,让他也看看工作没有做到家会造成什么后果!
ps:谢谢各位朋友,继续诚求订阅以及各种支持!
第227章 巡抚死里逃生()
劳崇光从来没有这样狼狈过。他甚至没有想象过有朝一日,在自己管辖的行省里,会如同做贼一样躲躲藏藏,夜行昼宿。
在桂港上船的前夕,他提出和李鸿章分开,他自己从陆路返回巡抚驻地,而不是随船逃往光州。他也不需要任何武力保卫,就跟那些与他同来的民团走。这些民团实际是他暗地建立起来的私人武装。
本来这些人他带来是在关键时刻保命的,却在金田村藏兵洞战场损失过半,连这支队伍的总统领劳崇明也被打死。
当然这个情报是根据劳虎所见报告给他的。他不知道的是,其实这劳崇明并没有死,只是被麦轲暗器打昏而被俘了。
不管是死还是活,反正他是指望不上了。所以劳崇光就暂时任命劳崇明的儿子劳虎来担任剩余力量的指挥。总人数大概还有九百多人。其他一千一百人都已经被那些乱民给消灭了。
现在劳崇光顾不得对这份家底损失大半而惋惜,想的都是如何逃跑,安全回到自己的行辕,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交待在这里。 刚刚击败了前来清剿的官军,别管是人员还是物资都大有俘获。既然他们正在信心爆棚,如果被他们发现踪迹,别说九百人,就是九千人也不是对手。
就在不久前,可是足足两万人呢。那时他们的信心可没有现在的高。
现在的九百人还真是一个尴尬的数量。既容易暴露目标,又不可能明火执仗对垒。
老劳和小劳几经核计,才决定化整为零,明分暗合,表面上没有超过十个人一伙的。这些人都分别装扮成商人、农民、和尚、老道、打工的、走亲戚的,各行各业都有。既要分开,却又离得不远;一旦有事,可以瞬间集合拢来。
就这样心神俱疲劳累交加地逃了一天一夜。不知道怎么就撞进了旬州境内,而这个地区正是不久前石达开团歼灭鲍越一路敌军的所在地。
附近的居民刚刚与天军分享完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胜;凡是受到损失的都得到了双倍的赔偿;而什么损失也没有的每家也分到了二斤马肉。 劳崇光等人一头闯了进来,虽然小心谨慎。但是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习惯了,即使再加小心,也还是露出了马脚。
一个团丁去一户居民家找吃的,这户人家只是因为没有现成的,而没有给他,就大怒起来,认为他们是故意刁难。虽然后来意识到不对。又到了歉,也没有继续再要,而是赶紧走了,但是这已经足够引起注意了。
时间不长,消息就传到了离此地不远还在继续搜索漏网清军的一个连队那里,他们正是石达开团的。
接到消息,他们一边飞速的通知就在自己附近左右的两个兄弟连队,一边以极快的速度向这些人围了过去。
刚才劳崇光把这个惹了祸的团丁狠狠地骂了一顿,要依劳虎,当时就杀了他了。这支虽然不以正式军队命名的武装,管理上却比正规部队严格得多。劳虎被劳崇光挡下了,知道这个团丁也不是故意。
然后也不顾得吃饭,立即就开始了继续跑路。不过,尽管这些人行动迅速,还是被求战心切的这个连给抓住了尾巴。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一方是立功心切;另一方是性命交关,上来就是最凶狠的招数。团丁这一方是劳崇光最后的依靠。罄尽财力打造出来,战斗力自不必说;而石达开的这个连队则属于长枪营,刚刚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士气正旺。
只见这些人人手一杆丈八长矛。排成整齐的队列,动作划一地向前突刺,每刺一枪,都是一个步跟上,反而把个人武力值大大高于天朝士兵的这些私人武装打得节节败退。
这时候,远处又跑来两只队伍,看衣服和士气,就知道是帮助那些乱民的。劳崇光一看就知道不妙,如果在不赶紧逃开,马上就有被包围的危险,被敌人一网打尽!
于是他立即来个壮士断腕,拨出一半的兵力原地防守,不惜一切代价把敌人拖住。自己和劳虎则带着另一半团丁飞快地撤走。
留下的这些人,知道面前只有死路一条,也不做多想,他们进入这个私人武装开始,就明白自己的最终使命是舍身救主,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完成最终使命就实现了。
这四百人的拼死抵抗,确实极大地延迟了这三个连队的追击,但是最后也落个全军覆没的结果。他们的拼死反抗也该长矛营造成死伤五十余人的损失,甚至比和清军的对垒损失还大。实际上这四百人的战斗力相当于绿营兵的二千人。
清除这些人的拦阻很是耽误了一些时间,不过最先揪住敌人尾巴的那位连长也没有老老实实地就让这些人把自己全部拖住,而是派出自己连队平常负责侦查的那个排脱离战斗,继续追击敌人了。其他的连队也同样办理。
这些人就改变了和敌人作对的方式,虽然很快就追上了敌人,即没有在前面拦截,也没有在后面追着打,而是一方面不紧不慢地缀着,一面从左右两侧动手。
当敌人受到干扰放慢速度以后,他们就派人到敌人的前面设置一些陷阱、机关、以及一些迷惑敌人的东西,让他们疑神疑鬼,真假难分,不但大大地减慢了速度,而且伤亡不断增加。
为了不泄露自己的行踪,劳崇光最后默认了劳虎血腥的屠杀手段。逃出旬州的最后一段路,劳虎和他那些仅存的团丁,杀光了所有他们遇到的人,不论大人小孩,也不论他们是否有这个想法,统统砍去脑袋。
即使如此,等劳崇光最后逃到贵林,进入巡抚行辕的时候,也所剩无几,连他自己,正好二十人!
ps:
感谢各位朋友的各种支持,继续诚求订阅。
p/bookreader/3032268。aspx
第228章 鸿章难以交账()
确认脱离了危险以后,李鸿章就和彭玉麟要了一个单独的空间,把自己关了进去。自己死里逃生了,接着就需要考虑如何向曾大人交账了。
其实,他从陆路清剿失败就开始忧心了,一路上别管是陆上逃,还是水中跑,都没有离开这个主题,而且也不可能离开。
他干什么来了?不就是为钦差本尊曾大人排忧解难吗?这个忧不就是光西的乱民吗?这个难不就是曾大人分身乏术,需要我代表他处理好这些乱民吗?
结果权利都给了我,一切条件都预备好了,偏偏被我给办砸了。如果不是曾大人特意赠送的那三挺马克沁,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人也别想回来了。
他是越想也是对不起曾大人的信任和托付,实在不知道如何向曾大人交账。
说起曾大人收罗的八员大将,文臣当仁不让是李鸿章为首;而文臣即使同样的官阶,也比武臣地位高,因此,文臣为首的李鸿章,自然也就成了所有文武官员的首臣。
在倡导团练之前,李鸿章实际上就与曾国藩有长达十年之久的师生之谊,即使现在也一直以学生身份恭对曾国藩。 新皇和他最信任的老师杜受田全面支持曾国藩。并封他主办团练的钦差大臣,还让他兼任六个职能部中的五个部的副手,所有需要都可以让他根据需要调动。
然后又史无前例地设置了钦差协办这个头衔,专门帮助曾大人处理全国的紧急事务。而光西旬州,有史以来就是一个造反起义、盗贼丛生的地方,在曾国藩的各地趋势图上,是属于最难处理的地方。
曾大人特别提出那里的动乱特点,是在一种新的教派“拜上帝教”为名义兴起的,这个教派和西方国家大有联系,那里叫做基督教。甚至许国国家都奉基督教为国教。
曾大人给他两个任务。一个就是扑灭还没有大规模的与宗教混在一起的乱民行动;另一个就是特别注意麦轲的动向。这个麦轲。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谈话对象。 为了对付麦轲。曾大人特意把隐鹰馆交给他。为他提供情报方面的支持;同时也特意安排了彭玉麟到光州统管水师,和他遥相呼应,一旦需要。就可以调动水师大军,逆流而上,过竹江,转溪江,提供水路支持。
除此以外,有特别让地方的巡抚、督军听从他的指挥,可以调动光西行省内的一切军力、人力、财力。这也是为什么这次清剿不但调动了全省军队,而且军政两大巨头,巡抚劳崇光、总督相荣也都随队亲征。
当然这也有李鸿章的个人因素。如果他就留在巡抚衙门驻地贵林,那么起码劳崇光是不用到第一线了。
结果所有的安排都以失败告终,曾大人的长时间准备付诸东流,两个任务没有一个完成,难道都是由于我的霉运,使大家都和我一样大倒其霉?
这实际上是李鸿章第一次独立指挥这样大的一个行动,偏偏他却迎头碰上了一波穿越来的特种兵。别说是他了,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也不是对手。他能逃出生天,就算他天大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