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な厍榭觯遥凑彰山衔被岬墓娑ǎぞ磺蟹延貌挥傻胤礁涸穑膊坏酶缮娴胤绞挛瘢庖坏憬∩帜芨雒魅反鸶绰穑俊�
第1003章 军事协定()
白崇禧手心冒汗,按照杨杰的说法,国府需要调大量兵力去外蒙和东北边境,这样一来,内部就空虚了,万一有些什么事情,那就是灾难。
“耿光兄!我们进行的是三方军事商议!至于国家今后的国防安排,耿光兄可以等进入国防部后提出!”何应钦不耐烦了。
杨杰大笑:“敬之兄这话就有意思了,既然是三方军事商谈,为何一来就抛出这个预案,问我们接受不接受,这是谈判么?再说了,你不明确今后军队驻防,回头我们同意了你的预案,你调集大军驻守张垣,请问,是守土呢还是准备武力解决张垣!”
“你!”何应钦顿时站了起来。
赫尔利今天是带着耳朵来,先摸一摸己方的情况,如今延安还未反击,张垣就逼得何应钦失态,看来这谈判难以继续下去,重庆想什么都不让步,迫使延安和张垣就范,根本不现实!
“诸位,我建议今日的会议到此为止,这只是初步的接触,大家发表看法而已,相信真正的谈判会很快开始。”赫尔利的建议得到张群和白崇禧的认可,这样下去,谈崩了是必然的,一旦杨杰把今日情况和他的说辞对外宣布,那重庆就被动了。
杨杰当然不想逼重庆就此宣布谈判破裂,他同意了,朱老总也同意休会,三方都离开了黄山官邸,为避免给人做文章,杨杰等人并未和朱老总接触。
第二天的谈判算是进入正题,输了一局的何应钦不得不拿出第二套方案,三方进入到讨价还价的阶段,首先是对各方军队数量的确认,这集中在重庆和延安方面,蒙疆军队数量出入不会太大,何应钦也无法过多做文章。
“不知何总长从那里来的数据?我方哪里有一百五十万军队?”朱老总对此非常不满。
“那贵方如何认定国府有六百万军队呢?”何应钦反击到。
这方面,延安比张恒准备充分多了,左权随即拿出一份名单,“我想,何总长不会否认名单上的番号和各师的编制吧?”
何应钦接过一看,头大了一圈,太详细了,详细到他以为是自己内部出来的,赫尔利见不是势头,他打起圆场:“我认为三方不应该过多纠缠现有军队数量,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可以保留多少上。”
何应钦有些恼火赫尔利的建议,裁撤数量和比例挂钩,他是要隐藏一部分兵力,同时也削减分母,不过美国人提出建议,另外两方也没异议,只能就此进行。
“既然如此,我方的要求是,延安总兵力不超过十六个师,张垣兵力不超过二十四个师。”
“那国府保留多少?”朱老总蹙眉,十六个师,太少了,延安的底线是四十八个师。
“国府保留两百个师。”
五比一!这还是重庆和张垣、延安总和的对比,杨杰也蹙眉,问道:“一个师兵力多少?”
“不超过一万五千人。”
理论上,重庆总兵力倒是在张垣的希望之中,不过自己的兵力少太多,而延安更是裁撤巨大。
“这我方不能同意!”朱老总立刻否决,杨杰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谈判陷入僵局,这回何应钦来劲了,质问双方不肯减少军队数量意欲何为,是否就不想裁撤军队,至于国府维持庞大军队,他可以那国防来说事。
事到如今,三方只能再次休会,事关共同利益,杨杰在征询了赵子赟的意见后,向朱老总发出会面信息。
当晚,杨杰一行人到了重庆的周公馆,两边人坐定,杨杰就直接问了朱老总延安的底线,结合己方底线,这百万军队是有的,和重庆提出了六十万人总计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双方麻烦的事情是重庆可以把这两边的合起来算,可延安和张垣却无法合并,至少现在不行,杨杰也无法给延安提供保证,思来想去,杨杰提出确保延安的底线,张垣可以让步,当然,这也由不得何应钦说多少就多少。
为避免延安无法让步,造成谈判破裂,杨杰能给延安实质性的帮助就只有飞机和火炮的支持,他提出可以给延安两百架的飞鹰2,以及原机动炮兵的火炮,帮助延安建立炸弹和炮弹生产线,以装备弥补兵力削减后的不足。
两百架飞鹰!朱老总和周公有些失神,这足以弥补至少十个师的兵力不足!延安有石油,有在蒙疆训练的飞行员,只要炸弹解决,这便是强大武力。
谈判继续在争论中进行,朱老总和杨杰采取了反将的办法,先不提己方军队的增加,而是要求重庆削减总数,二人提出国府军队只能保留一百个师,加上蒙疆二十四个,延安十六个,中国武装力量确保一百四十个师,二百一十万总兵力是合理的,也是财政有可能负担的。
赫尔利也觉得这个比例比较合适,重庆维持二比一的兵力,足以确保这个国家稳定,他也不希望重庆拥有强大兵力,虽然国内现在转而支持重庆,但也清楚,重庆不是蒙疆,什么都要,美国压力也不小,再说了,他认为一旦中国爆发内战,美军必定给予支援,重庆没必要维持庞大军队。
可何应钦、张群等人知道老蒋的意图,也许美国人还期待中国有和平的可能,但老蒋可不想和平!找不出合适的,维持庞大军队的理由,何应钦先是同意了蒙疆不增加编制情况下,延安维持了和张恒一样的数量,二十四个师,随后,三方开始采取增加对方数量的法子,只不过延安和蒙疆各增加一个,何应钦要增加三个!
一番讨价还价后,延安和张垣联手以重庆增加六十个师的代价,换来二十五个师的名额,蒙疆五个,其余二十个给了延安,蒙疆只要五个是迫使何应钦让步,在日本九州的十个师算成五个,当然,重庆在朝鲜的胡宗南部也不在重庆总兵力范畴。换句话说,加上这没有算进去的日本九州五个师,蒙疆相当于增加了十个,达到三十四个,基本符合杨杰的预想,延安也达到三十四个师,有些亏欠,不过这也需要何应钦付出代价,山东和河北两地的延安占领区不动,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小幅调整,南方其余省延安占领区根据北方调整对换。
以二百六十个师对应延安和张垣的六十八个师,何应钦是满意的,这和老蒋底线差了不少,按照预想商量的,只要确保己方三百个师,另外两方合计不超过一百个,是可以接受的,尤为让何应钦得意的是,蒙疆为了延安做了让步,三十四个师的数量让人满意。
当然,杨杰最后阶段提出的蒙疆为保留一些荣誉番号,以甲种师降为乙种师,总兵力确保在五十万人以内的提法得到何应钦的认同,他只是强调这必须严格执行,杨杰则回应可以点编。
同意杨杰的说法还在于张群和张治中的认可,二人比较熟悉蒙疆,军队军饷的支出在蒙疆有着严格的规定,赵子赟可以作假,但无法做出十几万的假,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庆和延安说己方一个师有一万五,那还做不得真,蒙疆说一个师只有一万一,那基本是有谱的。
本来三方协定已经可以签署对外公布,不过重庆和延安还涉及到地盘问题,此事还得细细商议,并通过老蒋认可,这事可比裁撤军队复杂多了,杨杰和傅作义等人也就此在重庆游荡,访访老友,等待最后的协定签署。
对于重庆和延安的核心焦点,是安徽和江苏,老蒋要回南京,可不希望卧榻之下有他人酣睡,他宁可放弃南方一些地方,反正要是开战,南方各地不过是牛皮癣,远离蒙疆还好剿灭!
延安也知道安徽江苏的重要,周公极力需要用这些地方换取更大利益,比如陕西全境,当然,老蒋是不希望把一个省都交给延安的,双方讨价还价异常激烈。
也是有外蒙好几个省作为支撑,加上东北黑省,否则延安根本不可能轻易让步,这不仅仅是地盘,还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民众支持,这才是根本!
不过最终延安还是听取了张垣的意见,民心是没那么容易丢掉的,重庆种种做法不可能得到人心,江苏和安徽实在太敏感了,重庆一定要拿回来,为此,延安以两地,换取了宁夏、甘肃和新疆一部的控制权,从而减弱了来自西北的威胁。
八月二十九日,经过艰苦的谈判后,重庆、延安、张垣达成了军事协定,三方大规模裁撤军队,消息在重庆联合发布后,天下欢腾,军事上达成协定,就意味着政治上的前景变得光明起来,不过有头脑的人知道,协定要落实,才有实质性的意义,各方都等待着协定后的实质性进展。
赫尔利对三方达成军事协定非常满意,他从中看到一个积极的信号,蒙疆并不愿意轻易挑起内战,只要重庆在政治上做出让步,蒙疆不会失控,而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他很期待着三方能够将协定落实,为此,作为调解人,美国需要发挥作用,在真正的协定落实中发挥作用,谈判中参与,不过是见证人罢了。
第1004章 挑动大英帝国的神经(一)()
历史的改变,让延安和重庆在东北问题上少了一个巨大的摩擦,三方在重庆成立的全**事整编小组也迅速成立,杨杰、左权和白崇禧,加上美国驻华司令魏德迈,成为这个小组的成员,指导和监督各方的军队裁撤方案。
为隐藏一些兵力,白崇禧采取和蒙疆一样的办法,降甲种师为乙种师,维持一些番号,当然,也有番号列入计划取消的,不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列入的军队,多为杂牌,核心当然是川军、粤军、黔军、滇军等,中央嫡系和桂军全部保留。
延安方面除部分是甲种师外,多数本就达不到乙种师的编制,这次不过是整合的问题,让赫尔利想不到的是,三方在新番号上就有争执,杨杰希望蒙疆各师原有番号不变,而白崇禧也维持这个说法,要求排完重庆的,排蒙疆的,然后是延安,延安则希望原有三个主力师能够维持番号,避免失去影响,这争了十来天,最终三方妥协,番号的事情先放一放,裁撤军队才是核心。
除了重庆的总负责小组外,派往三方的人员名单也初步敲定,前往蒙疆的是军令部长徐永昌和侍从室主任张治中,以及延安方面的彭雪枫,和蒙疆派往延安方面的特木得一样,这双方互派的人员明显是参加而已。
抵达蒙疆的徐永昌和张治中在看到蒙疆司令部里的乱象都有些吃惊,傅作义解释说蒙疆裁撤兵员,以退役为主,由于各师退役官兵数量不等,造成大范围的调整,有些团可能连一半兵力都不到。
直觉告诉张治中,绝对不是这样的,这协定才签署,蒙疆就已经乱成这样了,有些猴急急的裁撤,说不过去,也许蒙疆早就开始裁撤军力,可他想不明白的是,为何重庆、延安都在增加兵力,张垣却想着裁兵呢?
蒙疆乱的真实原因当然不是傅作义说的,要掩盖蒙疆全机械化的意图,必须造出一份标准的两旅四团,外带直属部队的编制名单来,这可把一干参谋头都乱晕了。
好在总数一万一千的乙种师人数大致已经固定,只是组合的问题,长长的退役名单也比较清晰,徐永昌意外的发现其中还有些熟悉的名字,蒙疆高级将领也在退役!
既然武装警察不算在军队里,这一次,楚峰、王贵、萨仁等人也正式从军中退役,由于新蒙疆编制下,旅一级实际已经不存在,近卫师在日本的经验也表明,装甲步兵设旅,旅长其实无法协调多兵种作战,因此装甲师中这个步兵旅也取消了,只有机械化师保留的步兵旅编制,职位的大量减少,也预示着一批将领将离开军队。黄隐、陈鼎勋等岁数已过五十,在军队有些力不从心,但经验丰富,战功卓著的老将也退役,加入日益庞大的武装警察部队,出任省队长,负伤有身体影响的一些副师长、旅长,则在司令部的动员下退役,补充到各省,出任警务处长。
看到这些熟悉的人,徐永昌只能相信蒙疆的裁军是真实的,时刻关注着三方裁军的各界确实没想到兵力最少的蒙疆裁军速度最快,几十万退役士兵进入东北各个工厂,这没法作假,正如赵子赟所说的,他们把精神带了去,让取得成就的东北更加焕发生机。
延安也借裁军的机会整编部队,大量在战争期间为扩张补充的地方武装被解散,优秀合格士兵选拔到新成立的师中,新的空军师成立,也抽调了大量的人员,加上延安学张垣,成立武装警察,将部分兵力藏进外蒙,外界看来,延安的裁撤力度也不小。
反观重庆,反而磨磨蹭蹭,白崇禧想裁撤杂牌本就有难度,四川的抵制就相当大,邓锡侯、刘文辉等人直接密电老蒋,没有军队,如何抵挡蒙疆的威胁?加上阎锡山还想重整晋军,借口也是防止蒙疆,老蒋这一插手,事情就变得复杂。
“子赟,我们大力裁撤军队,给重庆带来不小的压力,现在连赫尔利都发表言论,质疑重庆裁撤军队不利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南方各地民主人士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我们,强烈要求国府做出表率,并尽快进入三方政治谈判!”老于手里拿着一摞电报,在孙夫人办公室里看到赵子赟,便兴奋说了起来。
“中国之政治,压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说着,赵子赟将手中电报递给老于,“这是延安方面发来的电报,希望蒙疆能和延安一起,给国府施压。”
老于接过电报,顿时愣了:“这不是卖国么?”
香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方,曾经英国的殖民地,日本人的占领区,在开罗会议时,罗斯福、斯大林都表示过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主权,当时丘吉尔也知道美苏都需要中国的协助,避而不谈此事,老蒋在开罗会议上取得成功,本以为香港板上钉钉的回来,可大战一结束,世界分赃大格局下,情况突变。
在慕尼黑美英苏法分赃欧洲的大会上,中国因没有欧洲利益,并未参加这次会议,可就在这次会议上,几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就是牺牲了中国利益,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这句话在慕尼黑会议上得到充分体现。
在欧洲利益上僵持,无法拿下整个柏林,只能跟英美分享的斯大林转而要求亚洲利益,蒙疆占据九州、美国占据本州,一个北海道无法满足斯大林的胃口,他要求朝鲜,丘吉尔一看,那里肯落后,直接提出四国为英国占领区,既然斯大林敢要朝鲜,他就敢要琉球。
杜鲁门自然有些火大,都给你们,美国还剩什么?虽说丘吉尔提出美国可以控制台湾,可这太扯了,中国人不在是不假,但这也不是在地图上画画就行的。斯大林见杜鲁门脸色难看,还加了把火,建议美国可以把九州上的中国人赶走,拿过来。
野心杜鲁门有,不过能当美国总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按照丘吉尔和斯大林说的,基本等同于和中国宣战,作为要领导世界的大国,向二战战胜国直接宣战太说不过去了,美国一心倡导的联合国必将崩溃。
不过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建议,杜鲁门的应对办法简单,既然如此,你们去和中国人谈,要打也是你们的事情,美国不参与。
戴高乐因美国支持了法国在德国的利益,并拿回不少土地,基本上是陪衬,听到杜鲁门的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