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年轻人自然是赵君,旁边陪着他的是赖布衣和金三财。赵君看到毛二贵脸色有些苍白,就笑着说:“毛掌柜,我是你的东家你怕什么,应该害怕的是那些地痞流氓和敲诈勒索的小吏吧?”
有了这句貌似开玩笑的话,毛二贵心没有刚才那么紧张了,他已经看出这个新东家绝对不是一般普通商人,起码个官府或者军队有密切的联系。
在大宋,经商如果没有后台,那么永远不能做大,否则就会有一群狼扑上来吃的连渣滓都不剩。毛二贵顿时感到这个酒坊前途一片光明。
“走,带我去看看你的酒坊准备的怎么了?”赵君又笑着说。
毛二贵赶紧带着众人进了后院,哪里有几排平房就是酿酒的作坊。
赵君参观了几间作坊,没有发表什么高论,不懂就是不懂,没必要装,最后来到那个新添置的作坊里,看到了那个像竹龙般的设备,满意的点了点头才向旁边的毛二贵问道:“毛掌柜,你知道这个做什么的?”
“这个……。”毛二贵想了想,大着胆子说道:“这个有点像收集蒸饭时热气凉冷了以后的水。”
“很对。”赵君满意的点点头,这个掌柜还聪明,想到了做米饭时候冒热气形成的蒸馏水,于是笑着说:“这一套设备叫蒸馏器,是为了酿造出高度蒸馏酒的!”
说完赵君把怀里一叠纸交给了毛二贵,毛二贵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燕来是酿酒的方法!
前面部分和他自己所酿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稍微复杂了些,原料主要是用高粱,但是后面蒸馏部分确是毛二贵没有想到的,难道这个所谓的蒸馏器就是为了提纯酒浓度的?
赵君知道毛二贵的疑惑,于是指着蒸馏器说道:这是底锅,用于烧水汽化,这个就是甑桶,用来装发酵后的酒醅。”说完有指着旁边那个大锅说到这叫天锅(用于冷却酒气。”
“蒸酒时时候天锅注入冷水,酒醅受热产生酒气,酒气蒸发接触天锅,遇冷凝成酒液后用管引出。酒醅中的酒气不断蒸发,天锅中的水逐渐升温,到一定时候需更换冷水,如此反复操作,直到将酒醅中的所含酒分全部蒸完。一般来说,蒸完一甑桶酒醅,需要在天锅里更换三次冷水。将三次冷凝的酒混合后,就是烧酒的成品,当时这种烧酒的品质极为暴烈。”
赵君讲的有些口干,问旁边有些兴奋的毛二贵:“你听懂了没有?”
毛二贵点点头:“大部分听懂了。”
“那就好刚才我说的我都写在了纸上,不懂就自己看看。”赵君这才算从了一口气。
“这……。是您自己琢磨的?”王二贵这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年轻的东家竟然是个酿酒高手!
赵君讪讪一笑:“算是吧。”毕竟是抄袭的,底气也就不那么足。
“记住,这个方子一定要保密,除你之外任何人不能看,另外每次酿出的酒全部供应禁军大营,一律不卖!”赵君叮嘱道:“军营自然有人会和你联系。”
毛二贵连连点头,看到这个东家是军中之人啊。
赵君又兴致勃勃参观了一番,出了酒坊对身边的赖布衣说道:“布衣,你看怎么样?”
“的确不错,就等着喝好酒了。”赖布衣笑着说,突然看着赵君:“子君,你练兵打仗,开办军校,又搞什么坩埚炼钢,现在又要制造蒸馏酒,请问你天下你有什么不会的?”
你不知道我是穿越人士吗?赵君心里暗叫,不过嘴上却笑着打哈哈:“我不会的太多了,比如……。不会生孩子。”
众人皆倒。
第108章 再次燃起了战火()
赵君最后这句冷笑话成了军营里的一个梗,也是那些亲信偶尔打趣赵君的说辞,后来又传到柔福等女子耳朵让她们嗔怪不已,这个赵君说话也太随便了。
笑话归笑话,但是赵君依旧表现了伟大的发明家彪悍,才过了几天,赵君又叫赖布衣和金三财到自己的营房,当两人建立的时候,看见赵君手里正把玩着一个杯子,显出翡翠一般的颜色。
“琉璃杯?”金三财情不自禁的说道,小眼睛里露出光芒,他知道琉璃价格并不便宜。
“好看吗?”赵君举起杯子,在窗外阳光的照射下,杯子成半透明状态。
“子君,你今天来不是让我们欣赏你的杯子吗?”赖布衣笑着问道,对于赵君这有些顽童般的举动有些好笑。
“那当然,我准备造比这个更透明的杯子。用的材料自然不是琉璃,而是玻璃。”赵君一脸郑重。
“主帅,我听过这个名字。”金三财一脸兴奋,“我以前的东家曾经收藏过一个杯子,透明无暇,那个价值连城,听说是从西洋传过来。”
历史上的玻璃本来就从西方传进来,听金三财这么一说也就不足为奇,于是赵君指了指桌子上的几张纸,“这就是制造玻璃的方法,当然不是很完整。”
金三财知道赵君所谓的不完整那就意味着这个法子可行,于是就接过去仔细看。
其实玻璃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将玻璃制作原料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硼酸等。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玻璃的熔制在是坩埚窑熔窑内进行,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
然后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赵君采取人工成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
“原料到处都是,最主要的还是高温加热,王大贵那边炼钢正在试验坩埚炉,不如把这个玻璃烧制也交给他,一起试验如何?”赵君问道。
赖布衣沉吟了一下,反正赵君搞的这些发明千奇百怪以前也没人做过,交给王大贵也算合适,于是点带头说道:“不过王大贵那边压力可就大了。”
“没办法,我们缺乏各种人才。”赵君叹了一口气,又对金三财说:“给王大贵增加人手、钱、物,总之他要什么给什么,也别催他,只要能做出来就行。”
两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就这么轻飘飘的落在那个年过五十的可怜的王大贵身上,他和儿子只好吃住都在作坊,夜以继日的忙碌。
而赵君这边相对开始轻松,军务由赖布衣和高培负责具体的事物,军校那边由刘越负责日常管理,自己每天去按时上课就行,教材大部分都是自己编写的,经常是讲着讲着就扔掉教材在课堂上侃大山来,仗着自己那个时空所网上所获得的丰富知识胡侃,让底下那些学员听的云里雾里,但是不得不佩服主帅知识渊博,简直是文武双全。
赵君偶尔也去酒坊转转,这里出成果最快,赵君已经尝到了几批样酒,味道还不错,但是度数和品质和前世还是相差甚远,达不到赵君所要的目的,于是鼓励毛二贵继续改进。
而王大贵这边的钢铁冶炼和玻璃制作也在缓慢的进行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制造出能耐高温的坩埚炉,经过数次改进,坩埚炉的耐温越来越高,逐步可以达到要求,这让赵君很是高兴。于是对于参与这项工作的工人给予奖励。
“只要好好干,我赵君绝对不会亏待大家。”这是赵君见了这帮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工人常说的一句话。
时间已经到了建炎二年三月,春光明媚,正是扬州最美好的季节这里局势相对平静,但是在北方中原地区,宋军和金兵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在东京,金军再次攻城,宗泽遣统制官李景良、闫中立等率兵万余至滑州、郑州,迎击金军,但为金军所乘,闫中立战死,余部溃退。京城要冲滑州被金军占领。宗泽命部将张撝率兵驰援,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宗泽又令统领官王宣率兵5000人救援,败金军于滑州北门。日暮,金军退兵河上,王宣度其将夜渡,令停止追击,至夜金军渡河,王宣乘其半渡,挥军猛击,斩杀金军
东京堪堪守住。
在陕西,在金兵西路军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路。泾原路第十二副将吴玠受经略司统制官曲端之命,率前军迎击,大败金兵于青溪岭,追击三十里,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守住了陕西防线。
以宗泽为首的大宋军队在中原地区浴血奋战,自然引起了作为大宋临时权力中心的扬州城军民的极大关注,朝廷上下,要求出兵支援的中原作战的奏书如雪片般飞向当今最高统治者赵构,但是却被把持朝政的黄善潜、汪伯彦以时机不成熟,保护当今陛下为重全部压下,赵构依旧在行宫寻欢作乐。
大宋朝廷的懦弱无能引起了广大民众特别是翰林士子们的极大不满,这些从东京城撤出到了应天府,又跟着赵构到达了扬州,一路上颠簸流离,对于金人的残暴导致自己痛失家园有切骨只恨,于是私底下相互串联,发表自己的言论,而新发行不到半年的《扬州周刊》则成了众士子发表自己言论,支持中原抗金的主要阵地,有的言辞颇为激烈,痛斥朝廷奸臣当道,堵塞言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黄、汪二人。
而作为本来就是热血青年准备在应天府就情愿的欧阳澈则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士子们的言论,他扩大了周刊评论版的页数,一时间《扬州周刊》发行数量大增,名声逐渐在南方地区崛起。
对于这种情况,赵君喜忧参半,喜的是扬州周刊名声一炮打响,成为大宋抗金的一面旗帜。忧的是崛起太快,大量批评讽刺朝廷的文章很有可能会带来朝廷的镇压,这种例子在赵君所在时空近代史上比比皆是。
但是赵君不想用自己的权力制止,如果压制就失去了自己办一份报纸的初衷,他就要用文字的力量来影响大宋朝野舆论,而现在正在向这个方向高歌猛进中,虽然冒上一点风险但是是值得的。
他只祈祷在言论风气相对开放的大宋,朝廷对于士子们的这些言论多一份宽容。
但是,事情总是不遂人愿,这日早上,赵君在营中就接到王瑞从扬州城发回的紧急文书,《扬州周刊》报社被扬州府衙以妄议国事,骚乱视听、诽谤大臣为由被查封,报社社长欧阳澈被捕入狱。
第109章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接到这份紧急文书,赵君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换成便装带着护卫赶往扬州城。
赶到扬州城已经是中午,在吴家巷小院里,赵君见到了有些焦急的王瑞。王瑞虽然是谍情司主事,但是长期住在扬州,实际上是总领赵君部在扬州的所有事务,现在发生的这么大一件事情,他怎么会不着急?一双桃花眼竟然出现了鲜红的血丝。
“赵帅,报社昨日下午被封,欧阳公子被关押在扬州府衙牢狱,我曾经托人去探监送去一些衣物等,但被拒绝入内,公子处境现在到底如何,无法打听清楚。”王瑞叹了一口气。
“报社其余众人呢?”赵君没有接他的话,突然问起这个问题。
“我暂时都被安置在一家客栈。”王瑞赶紧回答。
赵君略一思索就说道:“你今晚安排一桌宴席,我要宴请几位公子,一方面给他们压压惊,另一封面听听他们的看法。”
王瑞领命,马上出去安排,赵君让下人随便弄了点吃的,简单洗漱了一番就直奔南城的黄天乐府邸,朝廷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问这个户部侍郎。
驱车到了黄府,赵君经通报后径直来到了黄天乐的书房,说明了来意,黄天乐感到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赵君会对一份报纸这么上心。
“这份报纸是我创办。”赵君说出了原因,这是不得已为之,本来不想让别人知道,看来现在是不行了。
“好你个子君,能文能武,办起了这样一份朝报,让老夫不得不重新认识你。”黄天乐开玩笑说道。
“黄大人你就别笑话我了。”赵君有些恼火:“我现在急的就想热锅上的蚂蚁了。”
看到赵君这副模样,黄天乐也就不在开玩笑,说出朝廷上围绕这份报纸发生的事情。
原来报纸上屡等登讽刺批评汪伯彦和黄潜善两人专断朝纲,不思进取的言论,特别是抨击汪伯彦身为枢密院枢密使,掌管天下兵马大权,却仍有宋兵在中原奋战却没有出动一兵亦卒的意思,实乃渎职,要求罢免汪伯彦谢罪天下。这自然惹怒了他,于是联合黄潜善以朝廷名义命令扬州府衙封查报社,抓走了欧阳澈。
“又是这个汪伯彦!”赵君恨恨的说,这件事表面上为了一份报纸,实际上也是汪伯彦和自己的政治斗争。
“哎……”黄天乐叹了一口,平日笑眯眯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沮丧,汪伯彦屡次和他跟赵君作对,但是仗着皇帝宠爱,位高权重,自己那他真没办法。
“哼,他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赵君冷笑,根据历史建炎三年扬州失守后,高宗下诏罢免汪伯彦的宰相职务。从此汪伯彦一蹶不振,而赵君就在等这一天的到来!失去了赵构宠信,赵君绝对有办法将置于死无葬身之地。
“别说这大话了。”黄天乐撇撇嘴有些不以为然,现在汪伯彦如日中天,没人能那他如何。所以他只当赵君在说气话,接着说道:“本来这件事我想置身事外,但是既然你是办的朝报,那我就要帮这个忙,联合几个大臣准备上书皇上痛斥这种行为有违朝廷法度,堵塞言论自由,争取一个好的结果。”
赵君点点头,这是他来找黄天乐的主要目的,在朝廷上要有一帮人为这件事奔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才更有把握。
“子君,你最好去拜访一下李纲李大人,他身为左相,朝廷上追随他的大臣很多,对你印象也不错,如果他愿意为此事说话,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黄天乐建议到。
李纲?赵君苦笑着摇摇头,拜年的时候自己表态不愿意北上支援,现在求他帮忙,这不是让他笑话自己只会躲在后面摇旗呐喊,而不敢亲自上阵,非大丈夫所为。
赵君有自己的苦衷,但是他没法给任何人说。
看到赵君这副表情,黄天乐就明白其中有些难言之隐,于是也没强求,就说自己尽力。
“黄大人,你还记得陈东太学士靖康请愿之事吗?”赵君压低了声音。
黄天乐一愣,这件事他当然清楚,那是靖康元年二月,朝廷因和谈而说朝廷要解除力主抗金的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赶快于二月初五那天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最后还引起了骚乱。但是当时的宋钦宗赵桓害怕事情闹大,恢复了李纲的官职。请愿运动得到了胜利。
这件事在朝廷上议论纷纷,褒贬不一,黄天乐虽然身在应天府,但是怎会不知?
“难道,你要学陈东?”黄天乐脸色有些变了,可知道那件事后陈东差点被处死!
“我乃朝廷武官,这件事怎么能直接出面?”赵君笑着说:“我会找别人的。”
这家伙,藏在后面让别人当出头鸟,事情成功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失败了也不会波及到自己,真是太狡猾了!黄天乐心里有些牙痒痒,简直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