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靖留高顺为大将,沮授为军师协同,二人一起镇守邺城,统领魏郡民事政务。
又令夏侯兰、赵浮统领五千人马,据守广平和赵郡,与魏郡互为依靠,彼此联防。
几乎将刚刚占据的小半个冀州托付给帐下亲信大将后,丁靖决定暂时领疲惫之师回到并州修养,毕竟并州才是丁靖的基业之地,如今他久而不归,不但家中亲人思念,手底下的民众也会不稳的。
待邺城局势稳定后,丁靖也准备回太原了,不过在离开邺城之前,丁靖还要召见一下城内彼此摇摆的中立势力,丁靖在州牧府中设下豪宴,邀请城中世家权贵前来作客。
宴席上,丁靖与所有人敬酒一杯,低姿态亲近而毫不吝啬,见丁靖如此,在场所有人尽皆心安。此时邺城内所有人皆知丁靖身负伤势未愈,不宜饮酒,然为了安抚众人之心,丁靖却是毅然豪饮一大杯。
丁靖如此豪爽不羁,在场众人尽皆叹服,皆言丁靖与众不同,真性情也!
宴中,丁靖突然向着在场诸人一笑,欣然问道:“诸位能应邀来此,靖甚是欣慰,然我心中亦是尚有一忧。”
“并虎呼啸天地,世人皆慑,但有何忧?”有人立即大笑应和道。
丁靖一笑,豪情而言:“猛虎虽勇,不及人智,我丁靖亦是如此,诸位一见,我丁靖有勇而无谋,非智勇双全之人,故而坐在这邺城之主位上,心中亦是惶惶惊惧。”
听丁靖话语,在场众人尽皆一愣,不知丁靖突然的言语是何意味,都不敢出言回应。
还是原冀州治中李历思虑迅速,瞬间理解了丁靖的话语,知晓丁靖实在询问众人,是否真心投靠他丁靖?
前有郭谋之下场,如今邺城又在丁靖彻底统领之下,明眼人都知道,此时袁绍想要再夺回邺城,已是几乎再不可能了。
此时,谁还会有胆抵触丁靖,唯有臣服一途,而丁靖展现出来的手段心机,亦是人中豪杰,当世良主。
于此之时,却是李历第一个想通,第一个出列跪伏,言道:“安北将军威势浩荡,河北无人能出其右,历深感明主就在眼前,故愿臣服主公,为主公守好这邺城,令主公稳稳坐在这邺城之主的座位上。”
此时在场众人,听到李历话语,纷纷顿悟,尽皆跪拜臣服,参见丁靖,正式承认丁靖对邺城的统治。
见着在场众人无一不臣服,丁靖顿时心花怒放,连连让众人不必见外多礼,言道:“此乃家宴,诸位皆是我邺城肱骨,不必多礼见外,速速起身入席。”
观丁靖如此亲和,众人更是心安臣服,对丁靖之善近顿生好感万分。
唯有一人脸色僵硬不善,看向丁靖一举一动,心中竟然有些惊恐之感。
(本章完)
第132章 丁靖追荀彧()
闻听丁靖言行,而面色不善者,正是坐在荀谌身旁的荀彧。
似乎察觉到了弟弟的心理状况,荀谌侧首看向荀彧,低声疑惑道:“文若,何故面露寒色?”
荀彧没有回答,却是默默起身离席,不想再在这丁靖的宴上久留。此时荀彧心里已是彻底洞察丁靖之欲望,他本以为丁靖击退袁绍后,虽是掌握冀邺,却也应该表现出谦谦姿态。
却不想丁靖竟然如此霸道,不但不令人通报许都朝廷,禀明汉帝批准,竟然就急不可耐的自领了冀州牧。
而且这还不算完,荀彧看得出丁靖心中的忧虑,他知道丁靖也在担心自己领冀州牧会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有强行侵占之嫌,故而布下今日之宴会,以此胁迫城中世家权贵服从支持。
丁靖之行虽不及昔日董卓残暴,却已是有藐视汉帝之实,州牧之位,乃朝廷重要,岂能上不通报,便自行担领。
丁靖今日举动已是令荀彧彻底看透,知晓丁靖并无匡扶汉室之心,而是欲要另起炉灶,称王成皇,行大逆不道之举。
知丁靖乃如此不忠不义之辈,荀彧甚至不愿意再在邺城留一步,只想快快离开这个地方,回中原朝廷,匡国抚弼。
荀彧不辞而别,荀谌也没能拉住,只好跟在荀彧之后,一起出府。
荀谌拉住荀彧,心中对荀彧举动也动了怒气,微微喝道:“文若!何故宴上不辞而走?如此岂不是让丁州牧认为我等小视于他!”
“丁州牧?”荀彧听荀谌话语,顿时诧异看着荀谌,有些失望的说道,“你就这么认同了丁靖的冀州牧身份了么?”
荀谌看荀彧寒冷的眼神,心中亦是一紧,作为荀彧亲四哥,他岂能不知自己这个弟弟的心性。
荀谌知道在荀彧心里,以匡扶汉室社稷为人生最高目标,丁靖今日不通朝廷而领州牧、胁迫世家于宴会之举动,确实大不敬。然而荀谌和荀彧不同,荀谌对汉室的敬意只是一般,在他的心里,建功立业、权柄在手才是正道。
而丁靖之表现,绝对值得荀谌依托,故而见丁靖无视朝廷的举动,他也没什么反感,反而觉得丁靖霸道过人。
荀谌知道荀彧虽然看似文儒翩翩,但是性子却刚毅无比,自知无法劝导荀彧,只好问道:“文若,那你现在有何打算?是去投靠渤海袁绍么?”
荀谌心中忧虑,担心荀彧还要去投靠袁绍,如此二人分列河北两大豪强,来日必定沙场相见,这手足相残的戏码,荀谌绝不愿意见到。
荀彧闻言摇了摇头,说道:“袁本初非明主,我岂会去投!我观中原曹操雄才大略,且侍奉汉帝社稷,乃忠臣柱梁,由此我欲南下兖州,去许都看看。”
听完荀彧想法,荀谌心中也放心了许多,言道:“兖州倒也是个不错的去处,如此也好,你先回我府上,等我结束宴会后,回去给你准备下车马路费,到时候送送你。”
“不必如此麻烦,一匹良马足矣,我现在就走!”荀彧当即说道,不愿再拖延一刻。
荀谌却有些为难,看了看天色,言道:“可已经快入夜了呀,夜间行路,危险难测!”
荀彧摇了摇头,果断言道:“我心向往中原之切,旦夕不能忍!”
见荀彧态度如此坚决,荀谌也没有办法,只好传令仆从回去将自己府上最好的奔马牵来,赠予荀彧为南去兖州赶路之用。
目送荀彧远去后,荀谌不敢耽搁,立即转身返回州牧府中,重归回到宴会。
荀谌刚踏入宴会,就被丁靖瞅见,这荀谌乃颍川荀氏族人,和荀攸同宗,而且还是战后最早服从承认丁靖的人物之一。
由此关系,丁靖笑着走到荀谌案前,亲切问道:“友若,你离宴多时,到底是为了何事?莫不是为了躲我劝酒?”
听丁靖调笑,荀谌亦觉得平易近人,连忙如实回道:“丁州牧误会,能与豪杰互饮,即是三百杯下肚,亦是欣然。刚才我离宴出府,乃是我弟突生变故,我去送他一下。”
“我常闻颍川荀氏,门人才子众多,不知友若之弟是谁?何故离去?”丁靖闻言也来了兴趣,连忙问道。
荀谌立即回道:“乃我弟荀彧荀文若,他收到兖州故人之信,邀其前往共事,故而急切离去。”
荀谌当然不可能将荀彧的真实情况告诉丁靖,只好随意编了个理由说明,以防丁靖心生芥蒂。
丁靖听到荀谌之言,顿时一惊,连手中酒盏都落地,立即焦急问道:“你说的可是颍川三杰之一的荀彧荀文若?”
“正是。”荀谌如实回答,他虽知自家弟弟名气过人,却想不到连丁靖也曾听过。
闻听荀谌确定,丁靖心中仿佛惊涛骇浪般,宛如一个饥饿之人见到美食一般激动,迫不及待的问道:“荀文若现在在哪?”
也难怪丁靖如此焦急,作为一个穿越者,丁靖岂能不知荀彧之人。这荀彧乃是曹魏奠定者之一,文能匡弼、举才,武能定策、谋计,除了不能上阵斗将,这荀彧简直就是一个完美之人。
如此佳才,丁靖岂能放任不管,决不能眼睁睁看着荀彧南去兖州投靠曹操。若曹操得到荀彧,则入青龙入云,造化天地。
荀谌立即回道:“此时我弟文若应是已经出城,向南而去了。”
知荀彧已经出城,丁靖顿时焦急万分,连忙令人牵来战马,立即驾马追去。
见丁靖奔马而出,一旁的贾诩突然叫道:“主公伤势未愈,不可纵马奔行,来人快跟随护卫!”
言罢,府中无数亲军立即奔至马厩,上马就追,唯恐担心丁靖出事。
丁靖奔出邺城,依旧疾驰不止,剧烈的颠簸抖动,让丁靖感觉自己的身体伤势有迸裂之感,痛麻不已。
可丁靖却不敢因此停住,唯恐自己一停下,就不能追上荀彧。若是让荀彧由此在自己手上离去,丁靖必会后悔万分,故而只能忍着身上各处疼痛,纵马狂奔追赶。
待马不停蹄约两刻钟,丁靖终于看到了路上数十米外有个模糊的人影,丁靖连忙大叫道:“前人留步!”
此时,荀彧驾马疾步在途,因为夜色昏暗,月光不明,他的马术不精,亦是不敢奔驰太快。
荀彧突然听到身后人声喊喝,连忙驻马回头,正见一人纵马靠近自己,靠近者正是丁靖。
带二人相近,借着月色笼罩,荀彧终于看清了丁靖面目,顿时一惊,问道:“你是丁靖?”
丁靖喘着粗气,额头上已是冷汗雨下,衣衫也被汗液浸湿,一路行来的颠簸,令他身体疼痛万分,汗如雨下,故而此时如同落汤鸡一般。
“荀文若何故要走?我欲求先生为我主簿,协理我并州事务机要,请先生助我!”此时丁靖的身体已经痛得令他浑身打颤,他只知自己就要痛到休克,只好直开门题,直白言道,不作虚辞。
荀彧见丁靖如此状态和言行,亦是知道丁靖追赶自己之不易,心中微微动容,却是坚定无比,果断言道:“彧才薄德浅,恐不能助将军!”
听荀彧断然拒绝,态度坚定地样子,丁靖心中顿时一紧,脑海中竟生出一丝强迫之念头,忍不住想要凭武力强行带回荀彧。
料想荀彧一文弱儒士,必不可能逃脱,等先抓回去,再满满俘获臣服也不迟。
(本章完)
第133章 留不住的人儿()
然而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被丁靖立刻抛出脑海,丁靖知道荀彧乃心志坚毅之人,若自己强行胁迫他回去,必遭其怨恨,反而会适得其反。
而且现今荀攸、荀谌都已经投效自己了,若他丁靖再以此相逼荀彧,不但会令荀彧寒心,而且还会让二荀对自己侧目芥蒂,更是得不偿失。
如此,便不能强行带走荀彧,丁靖也只好改变策略,言辞说道:“文若先生,丁靖该如何,才能使先生助我?”
听丁靖言语,荀彧却不以为然,他知丁靖本性,不被其感动,毅然言道:“彧往中原,心意已决,将军不必再言!”
又被荀彧拒绝,丁靖还来不及再言,荀彧竟然已是拍马而行,向前疾步而走。
丁靖见状,连忙驱马拦住在荀彧马前,不让荀彧离去。
“将军欲强虏彧回邺城么!”荀彧见丁靖阻拦,却是眉目严冷,肃然问道。
见荀彧如此冷肃,丁靖闻言反而一笑,说道:“我若拦你,你又奈何!”
荀彧却是哈哈一笑,竟是从腰间拔出一剑,森严笑道:“彧之剑术,将军欲领教否?”
见荀彧拔出长剑,丁靖脸上一寒,观其手上握剑动作,丁靖知道荀彧的底子不错,剑术应是不俗。见到此处,丁靖突然暗悔忘了荀彧身份,荀彧乃颍川荀氏青年才俊,乃士族培养,除经史韬略之外,对这六艺剑术等也是颇为涉猎。
这个时代的士子文人,可不想宋后那么弱不禁风,其中大部分都是剑术、射术、御术在手,绝非手无缚鸡之人。
毫无疑问,荀彧不但涉猎过剑术,而且还十分精通此道,此时丁靖身上没带兵器,空手对白刃已是下风,再加上身上阴伤和之前的策马颠簸,状态极度不佳,恐非难当荀彧对手。
见荀彧如此,丁靖却是毫不畏惧,依旧不退不惧,赫然说道:“我丁靖堂堂男儿,岂会怕你长剑!”
“你不怕被长剑刺中,我难道还怕用剑刺人!”荀彧亦是不甘示弱,言罢就要出手伤人。
二人僵持片刻,丁靖见实难再劝,唯恐荀彧刚烈对自己来上一剑,只好马退一旁,叹气言道:“你走吧!”
荀彧见丁靖竟让出路来,心中微微诧异,却也不多问多留,立即拍马而走。
见荀彧毫不回头就走,丁靖微微一叹,心中有股良才不为己所得的心酸感,依旧有些不舍的对荀彧背影,喊道:“荀文若,曹操也非善类,来日你必定后悔!”
听着身后丁靖怨气满满的喊叫,荀彧心中一愣,以为此乃丁靖诛心之计,欲乱其心思,便不作回应,不理不睬,只顾南行。
待已是看不见荀彧一人一马的身影蹄声之时,史阿却是带着众亲卫赶到,只见丁靖挺拔于马上而并无大碍后,心中顿时彻底安定。
“主公!可追到荀先生?”史阿立即向丁靖拜问道。
“回去吧!”丁靖没有多言回答,荀文若未对自己倾投,不愿留下辅佐自己,丁靖的心中沉闷无比,却是拨马回邺城而去。
……
“哎哟,我怎么就放他走了!若是把他抓回来,关起来饿上几顿,不信他荀彧会不屈服于我。”
此时,距离荀彧南走已过去三日,丁靖则在邺城州牧府内哀嚎不已,心中顿时后悔不已,后悔自己最后怂了一波,放走了荀彧这个大才,没能留住荀彧。
然而无论丁靖此时如何后悔哀叹,已经是于事无补了,一切只怪他当时判断不当。
见丁靖依旧哀嚎,随旁侍卫的史阿也颇为无奈,不懂自家主公咋像个失去玩具的孩童一般,胡闹哀嚎,毫无人主姿态。
“主公,我们何时归太原,军师已经带着大部队先走两日了。”史阿突然对丁靖问道,以此转移丁靖的注意力,让丁靖把感情宣泄收住。
听史阿发问,丁靖却是缓缓恢复心神镇定,立即言道:“随我去大牢看看。”
……
邺城大牢。
被囚在牢中的高览,这几日可谓是焦虑不宁到了极点,即便位于牢内,他依旧能听到一丝轰鸣声。作为沙场宿将,高览自然知道这个声音的由来,乃是投石机抛出的投石砸在城墙上的冲击之音。
高览知道,丁靖没有骗自己,自家主公袁绍果然来攻邺城了,而且听这撞击声的频率,高览还知道自家主公的攻势烈度不凡。
然而高览听着投石轰鸣之声没有几日,却是大牢内又押进来了一人,竟是同为袁绍帐下效力的审配。
审配虽投袁绍不久,但是也和高览见过几面,当见到审配也被押进来,高览顿时又惊又喜,连忙向审配方向喊道:“审配,审配,审配。”
审配听到有人喊自己,亦是一愣,连忙寻声看去,正见到不远牢房的高览,心中顿时一惊。
之前再袁绍帐下之时,他就收到军报,知道高览引军追击被丁靖埋伏,他还以为高览命丧军战,想不到高览竟然被俘虏了。
审配见高览虽被收押,却是面色红润,身无一丝鞭挞痕迹,显然丁靖并未对他动刑和折磨。
“高将军何故在此?”审配却是先问道。
二人立即彼此交谈起来,将自己被俘虏始终互相诉说。
听完张郃诉说,审配也算了解了高览兵败被俘的细节,只叹丁靖狡猾如狐,竟然假攻渤海而退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