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个时候,杨有财带着人到了:“田川岛卫,出来接旨。”
田川岛卫可不敢托大,赶紧到了杨有财跟前:“田川岛卫接旨。”他自诩为东洋的臣子,并没有行跪拜之礼,杨有财只当他是蛮夷不懂礼节,总归陛下挖了这么大一个坑给他跳,不跪就不跪吧。
“大理寺卿陈承安,风流倜傥,运筹帷幄,绝世无双,与田川小姐实为良配。。。。。。”
听到这里田川岛卫忍不住抬起了头:“在我们国家,嫁娶之事必须要父母同意。”
杨有财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等我念完。”
“特赐田川家工部屯田司主事五十人,太医院吏目五十人,前赴东洋,愿东洋百姓安居乐业,两国永结兄弟之好。”
田川岛卫倒是愣住了,这太医院有点懂,这屯田司是干什么的可实在是不太懂。
杨有财一看就知道他在像什么,开口说着“工部屯田司,掌管天下粮道,种地之事最是精通,有他们在,管保你们东洋年年丰收。”
田川岛卫也顾不上别的了,立刻跪在了地上用了东洋最重的礼节:“田川岛卫代表东洋平民感谢大明慷慨相助,必极力促使两国永结兄弟之好,若违此誓,人神共弃!”
(本章完)
第821章 传播文明传播爱()
? 不知不觉间田川嘉子已经站到了陈承安身边:“这屯田司主事和太医院吏目都是什么人?”
“全都是我大明的低级官员,这些官员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一定能够帮助你们那边的百姓吃上大米。”陈承安心中嘀咕着,大米肯定是能吃上的,但若是多点什么别的可就说不准了,不过这种话也不能往外说,毕竟这可是程孝廉亲自设计的,若是多说未免会坏了大事。
本来陈承安对这位未来的老岳丈还是挺尊重的,但是看到现在这幅德行,就知道他应该是把嫁女儿当成了一桩交易,既然如此也就不用太客气了,免得他再得寸进尺,反正自己要娶的是田川嘉子,至于田川岛卫这辈子能不能再见还说不准呢。
不过这事情不可能让田川嘉子站在中间两头为难,所以他安抚着田川嘉子先回屋中歇息,接着一脸怒气地奔着田川岛卫而去:“岳父大人,今日我去见了皇上,特地向他求了这些,你这次满意了吧?”
田川岛卫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我说你也别生气,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既然是田川家的女婿,总不能看着自家的子民饿肚子吧。你放心,你们的事情我再也不阻拦了,等你们成了亲,我就带着人回东洋。”
陈承安拱拱手:“那如此便多谢岳父大人了。”
看着陈承安一脸生气又憋着不能发作的样子,田川岛卫心中跟抹了蜜糖一般,还嘀咕着:“这大明的读书人都是傻子一般,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若是有东洋人敢为了一个异域番邦的女子把吃饭的家伙教给别人,我非得一刀宰了他不成。”
陈承安的婚事在二十天之后如期进行,半个成都城张灯结彩,也算是声势浩大,本来程孝廉打算给他弄个满城灯彩的,但是还是被陈承安劝住了:“臣若是这样做了,以后但凡是有臣子成亲,若不这样做,便会觉得低臣一头,若是每个臣子都这样做,长久下去咱们大明骄奢之风盛行,亡国不远矣。”
程孝廉摆摆手:“滚你的蛋,老子好心好意给你办得声势浩大,好心当成驴肝肺。”
陈承安也知道程孝廉是为了他好,娶一个东洋女子做正妻,毕竟会让人非议,但若是声势浩大,又是陛下一手操办,谁也说不出什么去,不过陈承安毕竟有读书人的风骨,只凭自己本事获得别人的认可,绝不做这种狐假虎威的事情。
就算是这样,田川岛卫也是惊讶不已,大明臣子娶亲比他们皇帝娶亲还要风光,这排场还有这气派,大明富足可见一斑,若是学会了他们的本事,用不了几年,东洋一定会富足起来的。
所以婚事刚刚结束,田川岛卫就告辞要回东洋,田川嘉子自幼与祖父关系亲密,又碰到了被父亲出卖这种事情,虽然陈承安一直没有说,但是她总是感觉到了父亲用她换取了很大的便宜,这心中与父亲的情分淡薄了很多,至于陈承安,自从明白了田川岛卫的心思,根本就不打算跟他有什么情分了,总归天高皇帝远,给他了这么多东西,以后没准见不见面呢。
田川岛卫倒是不以为意,小孩子一时想不通有什么关系的,总归有长大的一天,父女血脉亲情,她还能不认自己这个父亲了?
程孝廉看着田川岛卫远去的背影,笑了一声:“我以前看过一本志怪小说,说是几百年之后东洋虎视眈眈而来,用了三个月就打下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杨有财不屑地笑了一声:“就凭他们?咱们大明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
“你可别忘了,满清几万人不照样打进了关内么?”
“那是有洪承畴、吴三桂那帮汉奸给他们领路!”
“你怎能保证他们来的时候没有洪承畴和吴三桂给他们领路?”
“那陛下你的意思是要把他们亡族灭种?”
程孝廉摆了摆手:“这个法子行不通,就好像咱们的读书人考学一般,自己考不上,还把别人的书都给烧了,这是饮鸩止渴,天下可不只有一个东洋,咱们就算把他们杀干净了又能怎么样呢?只有我们一直都比他们厉害,他们的存在就像是我们的镜子,唐太宗不是说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咱们以国为镜,可以知不足。”
“那陛下的意思是好好帮他们发展了?”
“没错,不光要帮他们吃饱肚子治好身上的病痛,还要教给他们微言大义,这帮人连孔圣人的书都不读,信什么武士道,这不是蛮夷么,这些人都是去教他们仁义道德的,仓禀足就要知礼仪了嘛。”
“怪不得陛下要选白莲教的人随他们而去,不过要说仁义道德,还是那些读书的秀才好一些。”
“那些读书人大明自己都不够用,给他们做什么,这些中毒已深的白莲教徒,只想传播大道,我告诉他们先去教给东洋人读书识字,若是他们都认识了大明的字,过十年二十年就会让下一波人前去传教,这些人绝对会用心办事的。”
杨有财咳嗽了一声:“这些人都是秦明当初埋下来的钉子,我的人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抓住的,他们要是跑回来怎么办?”
“不可能,他们找到了一条比造反更好的路,我告诉他们了,若是能够在东洋传教,那便让白莲教与佛道儒并列,他们也能好好传教了。”
“这些人就会造反,若是让他们开宗立派,怕是不容易。”
“到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况且他们能不能活着回来还两说呢,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哪儿有一劳永逸的法子。对了,山西的战事如何了?”
“满清的大军撤回之后,只留下了防守的兵力,张勇将军如今正在攻城拔寨,今年收复半个山西不成问题。”
程孝廉点点头:“总感觉我上战场怎么跟给人家添乱一样,人家自己打得挺好的。”
“陛下切莫妄自菲薄,若不是上一次孤军深入拦截敌军,咱们大明扫北军已经溃败了。”
“这么说我应该接着上战场了?”
“陛下你就饶了我吧。。。。。。”
(本章完)
第822章 牵犬东门()
? 康熙这两日很头痛,本以为山东的叛乱是有人故意捣乱,谁知道已经是民怨沸腾,自己身边的探子探得的情况是基本上已经有八成的人没有饭吃,只能抢夺其它两成有饭吃的人的粮食。
若是平定叛乱也容易,把这八成人全都杀干净了自然而然就没有叛乱了,那样山东也就没了。若是不杀人,就要拨出粮食前去救济,接着削减赋税,在朝廷的大部分人看来,这事要是赶上太平年间,肯定是要血腥镇压的,朝廷的威严岂是尔等刁民可以挑衅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只能委屈求全,希望皇上能够顾全大局,调拨一些粮食救济灾民。
康熙也很头疼,召开了三次朝会,希望大臣们拿出自己家中的钱粮,帮助大清度过这次难关。
但是这要是满嘴仁义道德容易,要是把自家的肉拿去成全仁义道德可就难了,明珠作为康熙的心腹亲信,也不过是拿出了三成的家产,至于其他的大臣也就不用说了。
倒不是没有想要忠贞报国的,但是这个时候若是拿出全部家产来,就成了其他大臣的死敌,那些大臣肯定会上书弹劾,你看我们这些清官只有这些家产,他能拿出这么多家产来肯定是个贪官,到时候怕是要家破人亡了。
康熙思前想后,觉得自己绝对不能步了前明崇祯皇帝的后尘,要是明明京城有钱有粮反而因为钱粮拖累害得国家灭亡,那在史书上也一定是个惹人嘲笑的蠢货。这些大臣之所以抱紧钱粮,一来觉得国家还不会亡,二来就是国家亡了,凭借手中钱粮也能换一个好前程,若是把钱粮拿出来,国家亡不亡都成了穷光蛋,若是皇上再把自己忘在了脑后,那可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康熙一边安排自己的大内侍卫悄悄查访各个大臣的地契铺子,一边让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组建一支心腹队伍,这支队伍的人都是康熙亲自挑选的,一般来说与大家族勾结不深才能进入这里。当然勾结过深的也没什么,只要是寒门出身的便好,这些人既然能够为了荣华富贵卖身权臣,也自然能够为他所用。
三日之后的朝会,突然有两位三个三品大臣和一个四品大臣被抄了家,家中的财产悉数充入国库,康熙在第二日的朝会怒声呵斥:“朕让他们捐献家产以资国用,他们倒好,一人拿出了五万两,另外两个拿出了三万两,现在朕抄了他们的家,你们猜一共有多少银子?”
说着康熙一拍龙案:“折合成白银四百多万两!如此不忠不义的贪官,朕要他们有何用,传朕旨意,满门抄斩!”
说着他恢复了平和的语气:“朕也不要你们全部的家产,只要你们拿出七八成的家产,帮大清打赢了这一仗,朕不会忘了你们,但你们若是想着带着金银财宝另投明主,朕绝不会像明思宗一样,给你们投靠闯逆的机会!”
众位朝臣眼皮一震,退朝之后倒是好多人犹豫不决,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盯住了当朝两位权臣,一位是祖宗荫萌自己又争气的索额图索大人,一位便是皇上眼前的心腹红人,纳兰明珠纳兰大人。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打定了主意,回家之后便开始清点财产,若是明日两位大人把家产上缴国库,拿自己也随着上缴,若是两位大人还能扛得住,那有两位大人顶着,皇上又能把自己怎么着。
不过说起来皇上今日办的事实在是有些不讲规矩了,这朝堂上哪儿有不贪的官员,不贪银子的根本没机会孝敬上级,不孝敬上级怎么能获得晋升的机会?虽说是朝堂还算清明,大人们也都能任人唯贤,但是谁也不比谁强多少,论起贤来,那贪官未必比清官差,既然出此谁还会当清官,前朝有个叫海瑞的倒是不贪,死了连棺材板都买不起,图得什么呢?
当然贪得多贪得少性质不一样,贪财能办事和不能办事性质也不一样,几千年的官场发展,这些人早就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法门,只要不激起民愤,就算是好官,若是能够少贪一点,那简直是青天大老爷了。
索额图也很愁,退了朝已经有不少人递上手书来,说为索大人马首是瞻,这马首可不是这么好当的,皇上一天比一天大了,心中也有了自己的主意和计较,况且这次出征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据说把大明的军伍逼退了几十里,若是自己还硬扛着,万一一刀把自己砍了,家产全部籍没,到时候想哭都没有坟头。
看着他愁苦的样子,他的大儿子格尔芬端过来一杯茶水:“父亲,为何发愁?”
“你也不小了,也跟着给爹谋划谋划,这皇上下旨大臣们将家产上缴国库,说是没人要交七八成家产,为父倒不是舍不得那些家产,但是这家产交出去咱们可就全要依仗皇上了,以后也没办法用银子买通朝中的臣子了。”
格尔芬坐在了一旁:“父亲,儿子也听说了外面的事情,听闻山东八成的百姓都跟着造反了,是因为他们没有粮食吃,要是再不给他们运去粮食,只怕山东就保不住了。”
“这一点爹早就想过了,若是每个大臣都交出七八成的家产,三个山东也能喂饱了,但是皇上要七八成家产,咱们交出三五成,万一出了事情咱们家可就没了。”
“儿子这些日子在读史记,记得大秦丞相李斯临死之前说过,牵犬东门,其可得乎?咱们家人都活着便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况且父亲如今为朝廷柱石,若是第一个站出来交出家产,必能得到圣眷,前些日子皇上那些不满也会放下,等于给咱们家打下了一个厚实的根基,至于皇上会不会顾忌咱们敛财太多,这种时候交出家产更显咱们赤子之心,皇上若是处置了咱们,以后只怕政令再也出不了紫禁城了。”
索额图看着自己的儿子哈哈大笑起来:“有子如此,哪怕以后真的牵犬东门,爹也无怨无悔了。”
(本章完)
第823章 养虎成患()
? 杰书退兵之后,岳乐独木难支,也退回了南京城之中,打算固守南京城,这南京城往前推上二百多年乃是大明的国都,一开始就是按照皇城的样式建造的,大明的时候称呼起来都是两京一十三省,这两京就分为南京和北京。
所以这南京城的城池算得上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坚城,若是满清上下一心,守上个一年半载那也是举手之劳。
周朝方面也没有着急攻城,而是抓紧时日把南京周围的府县全部蚕食,慢慢消化成自家的城池,占据了天底下最富庶的江浙,周朝的这些人也不用在坐吃山空,就算没有吴三桂留下的老底托着,他们总算也能自给自足了。
而远在草原上的毛家人突然接到了一份军令,将在草原上扩充的马场交给了蔡毓荣的人看守,然后奔着川蜀的东南而去,既然周朝起了防备之心,大明也要礼尚往来,这周朝的战线拉得过长,一旦撕破脸皮,只怕他们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云南,大明的兵马已经攻下云南了。
毛家这些日子在草原也算是安分,他们痛定思痛之后确定了自己的定位,与毛若苓的交往只剩下了妇人家的交往,况且陛下的后宫不干政事这是大明臣子都知道的事情,也就没有在引发别人的猜疑。
另一方面,黔宁王沐小笛出镇甘肃,他这些年也算是磨砺出来了一些,虽说算不得百战老将,但是放在甘肃也不会惹出太大的乱子来,程孝廉与他彻谈一番之后他也选择了出去历练,将来也许会让他出镇一方,若是不经过这些历练,那么他只能做个富贵王爷。
沐小笛可不想堕了祖宗的威名,沐家时代为大明镇守边疆,若是到了他这一代成了富家王爷,传出去也让人笑话。
甘肃倒也没有什么大的乱子,就是打通西域商道这一件事,乱世马匪多,这路上不太平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日子长了便没有人愿意走这条商路了,若是沐小笛能打通这商道固然是好事一件,就算做不到弄了个灰头土脸回来,程孝廉也不会在意什么。
大批的书院学子经过了完成了两年的学业,接着就步入了官场之中,这些人大多被分配到各个府县衙门之中,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