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鞑子皇帝对他的文武百官解释他的公主所嫁何人,这不仅仅是体面问题了?”
“我知道,这话,你一定憋了很久了吧,每次一说这样的话,就被我拦住,我看你若是不找机会说出来,一定得憋出内伤来?”余风笑笑,陈敏之一开口,他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了,这问题,他也曾经考虑过很久,打出旗号,无非是称王称霸而已,他觉得做这个事情之前,他最要紧的,是要将自己所有的军队整编,不能牢牢控制住军队,这称王称霸,不过是一个笑话。
风字营自从成军以来,大大小小的仗,也打过不少,但是,越到面对的敌人数量越多,战斗力越强,这风字营这种千人方阵的作战单位,显然是非常的不够用了。而可以想象,在今后一场大战中,哪怕是投入风字营一半的作战单位,都是二十多个千人方阵,这些方阵的千户,在与统帅的指挥阶层之间,却是一片的空白,也就是说,战争中,统帅的命令,要直接下到作战的前线指挥官那里,这样的指挥系统,无疑是非常的不效率。
而且,随着风字营的编制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千户出现,而千户之上,他们的升迁之路就要遭遇到玻璃天花板了,一个千户加守备的衔头,就能统领上万的军队,这种奇葩,也只能是在风字营中出现了,一个没有完整的军衔军功机制的军队,等于就是缺少了竞争精力的源头,而风字营的发展壮大,这个问题,也是到了非要解决的时候了。
如果余风先前为了低调,对于陈敏之这样的建议,总是以时机未到来推诿的话,那么,现在,时机到了!
第404章 新军改制()
崇祯十一年的秋天,平壤出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原本北征的风字营大军,除了留下部分军力在熙川新义安一线驻防以外,喜气洋洋的班师了。说是喜气洋洋,丝毫不假,虽然是战果累累,但是对于做好了准备,打一场恶战的风字营官兵们来说,这一次的征伐,其实,感觉起来,就是和一次打猎差不多。
当然,这不是他们喜气洋洋的根源,他们高兴的是,这风字营班师回到平壤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改制。
原本军务衙门统领军中各种大小事宜的格局没有改变,只是,这风字营的框架,却是比起以前,要大了许多。原本风字营最大的作战单位,就是千户,此刻,新的编制下来,却是两个千户的编制,加上配备的辅兵,协兵,编制成了一个团,其军事长官,称之为团总,授守备衔。
风字营兵员,总计约是四十余个千户,加上数千的辅兵,也就是说,这改制以后,在千户之上,凭空多出了二十多个官衔出来。毫无疑问,这些人选,绝大多数,都是要从现任的千户中提拔出来。而只要这千户的位置一挪动,那么,下面那些战功早已经够了却没有足够位置的百户们,那还不眼睛发绿的盯着他们的上司留下的位子啊。
在团之上,军务衙门又设置了旅这个编制,其军事长官,称之为旅帅,授游击衔。同样,一团辖两营的话,那么,一旅则是辖两团,这一设置,又凭空多出了十多个位置出来。
据说,在旅这个编制上,还有军的编制,不过这军的编制,就不是常设了,而且,能够提一军的人物,毫无疑问,都是大人的股肱之臣,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这个,下面的这些人,就不要惦记了。
这对于整个风字营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喜讯,一时间,多了这么多位置,可以升迁,那些有资格的人当中,就是再木讷的人,也开始心动起来,突然之间,在自己的面前就出现一条金光闪闪的升迁大道,要是真能淡定无动于衷的人,那已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跟随了风字营这么多年的“风字营”的称号,从军务衙门那一天起,也开始停止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军”这一称号,这一点,让原本对风字营这个番号,有了足够的敢情的那些老卒,感到微微有些不舍,不过,他们可能理解,如今的风字营,数万之众,再以营编制之驱使之,未免有些不够用了。
和第一件事情比起来,第二件事,似乎就没有这么震动了,在军务衙门下令着手改制的时候,余风开将军府于平壤,号总督军务平远大将军。不过,这个消息,在风字营官兵当中,没人感到奇怪,每一个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统领数万人马的大人,不称之为将军,那还能叫什么?大人上马统军,下马安民,早就该这样了。
甚至有些眼光长远之辈,得到这个消息,心中更是笃定了,无他,即便是占山为王不也得像那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一样,撤出个替天行道的大旗来么?是不是替天行道咱不管,不管,好歹是有个了旗号,这年头,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但是若是那招兵旗上都语焉不详,这吃娘的人,心里能不犯小嘀咕吗?这下,大人打出了旗号,大伙儿自然心里就踏实了。
余风自认为自己做的,还算低调,殊不知道,他这旗号一打出来,不仅仅在最快的时间内,北边的清国,南边的李朝都迅速的知晓了这个消息,就连一海之隔的大明,也隐隐有消息传入了朝廷,只不过,此刻大明朝廷正在咬着牙和李自成死磕,对于这大明遗民在海外突然冒出来的一股势力,无力关注,也无暇关注而已。
或许在鞑子南侵的时候,朝堂中的大佬们,才会想起,在鞑子的后家园,还有这么一股势力在,没准可以为大明分担一些压力,不过,此刻,还是算了吧,这股势力,能不能成气候,还是两说呢?
不过,这个消息,对于远在汉城的李朝的百官们来说,无疑是震动最大的。如今的局势,稍微有些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朝鲜的半壁江山,都已经落在这个号称平远将军的余风手里了,而原先信誓旦旦效忠于李家王朝的百姓官员,如今却都在这余风的治下,滋润无比的做着顺民,这个时候,余风撕下了原本还是一块遮羞布的“维拉斯科商业”的牌子,大张旗鼓的打出自己的旗号来,那么下一步怎么做,就很令得人无限猜测了。
汉城的崔谈崔大人的府上,如今是汉城最炙手可热的地方,每日价里车马水龙,就没断过人迹。稍微有些办法的人,就不难知道,崔大人和这位平远将军,是有些联系的,虽然崔大人是绝对不承认此事的,但是,大家又不是瞎子,这些事情,就算是没看到,难道也猜不到么?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就非常有必要做些什么了,就算没有事情求到崔大人头上,但是提些礼物,拜会一下也是好的,这一个是示好,二来混个脸熟,虽然这有些临时抱佛脚之嫌,但是,做了总比不做的好,万一真的局势到了他们不愿意看见的那一天,崔大人未必记得起他们这些曾经来拜会过的人,但是,那些没有来拜会的,他是肯定记得起来的。
再说了这样的行为,就算是陛下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大家一朝为官,又不是结党,难道还不让互相拜会了不是?
更有和崔家关系走得比较近的,此刻,就更为靠近崔家了,当初崔家二小姐,被崔阳浩送到平壤,这些人家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微微有些鄙夷的,不过此刻,他们哪里还有半分鄙夷之心,那些夫人们,和崔家的老夫人谈起这事情来,除了表示对崔夫人的眼光无限敬佩以外,就是无比的惋惜,尤其是家中那些有着适龄女儿的,种种情形,不足一一道哉。
唯一有点懵懂,或者说,被蒙在鼓里的,恐怕就只有王宫里的那位李琮陛下了,对他而言,北方虽有匪患,不过,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也没有什么担忧的。整个国家,还是算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只要自己不去招惹那些女真蛮人,那些女真蛮人也不会太过分,好歹大家都是大明的藩属,是兄弟之邦嘛!
可是,即便是蒙在鼓里,也蒙不了多久了,因为八月,余风一改制完毕,立刻就将驻扎在南浦一线的军队调回汉城整编,而在平壤已经整编完毕的四个旅,立刻赶到了南浦一线,接替了他们的防务,其磨刀霍霍之势,昭然可见。
这样的情势下,没有哪一个朝鲜守将,能够沉得住气的,别的不说,就是崔阳浩在对方军中,就已经让他们生不起多大的斗志了,要知道,崔阳浩可是有着“朝鲜军神”的加成光环的,这些守将,就算是再自负,也不敢说自己比那些女真人更凶猛善战,而崔阳浩,可是和女真人打了无数仗,收复了无数国土的牛逼人物。
出于对尚在汉城的崔家的保护,余风并没有让崔阳浩在这换防的四个旅中领军出现,他只是通过各种渠道,甚至包括崔阳浩和他那些旧日的同僚的书信,将这个消息散播了出去,并让对方知道,在自己的治下,做百姓也好,做官也好,都不会比他们现在更坏。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话余风相当的认同,打仗,太耗钱太耗底子了,若是不动刀兵,或者不大规模的动刀兵,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何乐而不为呢。别看他北征,风字营数万人打了不过两月不到,但是,这两个月,他动员的人力超过三十万,粮食几乎耗费了储备的三分之一,至于军械火药箭矢之类的,更是几乎将储备一扫而空。这仗,他打得有些肉疼了。
清国答应的好处,还没到手,再在南方这么折腾一遍,他觉得自己有些吃不消了,以前看历史书,动不动就将那些喜欢兴兵的皇帝,叫做“穷兵黩武”,余风现在可算是深有体会了,这穷兵黩武也得有能耐才行啊,你总不至于让自己的士兵,像个穿着像个叫花子,然后饿着肚皮去打仗吧,要真是这样,这些士兵,没准回过头了就反了你了。
所以,余风得出了一个结论,能够穷兵黩武的,都是牛逼人物,不说搞经济,至少在搜刮上,相当有一套,如果这两样都不行,那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窝里玩女人吧!
对于朝鲜李朝的势力,余风想得很清楚,以势压之,以力取之,反正怎么省力怎么来,他甚至可以不将那李氏一脉斩尽杀绝,也许,连保留王室都不是不可以,当然,前提是要这李琮非常的事情,将朝鲜委托给他这个平远将军来代管才行。当年米国人在扶桑,丢下了几个核弹之后,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第405章 李朝危()
崇祯十一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大旱,起蝗虫。饥民遍地,流贼四起!
八月,大明天子因两畿、山东、河南灾害,且众多异象,居永寿宫行斋,告诉廷臣修身反省。众臣皆惶然。
九月,陕西、山西天旱饥荒,又起大灾,民间苦不堪言。
趁灾荒之际,陕州罗汝才率军进犯襄阳,河南一片糜烂,于自洮州而至西和,礼县的李自成军,遥想呼应,明军疲于奔命,或堵或截,见效甚微。
九月二十二日,大清兵进入墙子岭,与明军激战,明军大败,溃不成军,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战死。
九月二十四日,京师九门紧闭,全城戒严。
十月四日,卢象升进京救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干这个活了,崇祯在武英殿召见了他,随后,卢象升挂帅,率本部于各路援兵,对战清军。
在中原的大地上,处处是烽火旌旗,狼烟滚滚,天下,已早已经不是昔日的大明天下,而被朝中众臣吹捧成“中兴之主”的崇祯,在看到卢象升退出大殿后,心里也涌起了一种巨大的无力感。
这庞大的帝国,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怎么就有靡乱成了这个样子,难道我大明,当真是气数已尽了么,十余年的殚精极虑,难道,上天就是用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来回报自己的吗?崇祯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微微有些失神。
这次清军入关,阵容不可谓不豪华,可以说,除了卧病在床的多尔衮,基本上清军中,能打的都来了,阿济格、多铎、岳托,六七万之众,号称十万,而且尽是清军精锐,这不到三日就打倒了密云。这一切,都让崇祯有些坐卧不安了。
如今的大明朝廷,可没有多少人再说这鞑奴之患,是疥癣之疾了,无论是三大流贼“闯王”李自成,还是“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还是这关外觊觎中原的鞑奴,都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在喉之梗,这天下之乱,便是始于他们。
唯一给崇祯一丝丝安慰的是,熊文灿干的的确不错,居然将张献忠一伙流贼给招安了,这可比当年杀了高迎祥,更让崇祯感到放心,此消彼长,对大明朝廷来说,这的确算得上是一件喜事。
可是,这鞑子总是在这他收拾山河到了紧要的时候,进来捣蛋一番,这让崇祯真的是感到十分的愤怒,但是,光是愤怒还解决不了问题,如今人家都打到北京城下来了,总得将他们打出去才成,天子守国门,其意义不就是在于此了。
辽东的祖大寿,陕西的孙传庭,还有山东的刘泽清,这些人带兵都是可以的,大明能够打硬仗的兵马,可没有多少了,自己每年这么花多银子,除了这些兵马,全都给那帮软蛋混蛋无能之辈给吞吃了!崇祯恨恨的想到。
“这些人,但愿卢象升都驾驭得住。。。。。。
大殿外面,天气有些阴沉,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他伸长了双手,抬头望天:“这耻辱,待我攘平内乱,必将十倍还与诸身!”
。。。。。。
清人起兵的消息,余风还不曾知晓,不过,即便他知晓,他也不会太在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就算是条破船,也能打上几斤钉,这皇太极看起来折腾的凶,不过,大明这些年都是有惊无险的过来的,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当然,真要是得到这个消息,他说不定还要心里松上一口气,两个巨无霸之间对掐,总比他们其中一个,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上好吧。
他此刻关心的,是桌子上天津的侦缉司送来的这一份密报,经过改制之后的内务衙门,分为了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对内为巡校司,对外为侦缉司,而天机组,也从原来混淆不清的职责中剥离了出来,正是成为了侦缉司的核心。
从八月到九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侦缉司的人手,在海上,在陆地上,就截杀了三批朝鲜李琮派往大明的使者,无一例外,这些使者,都是李琮感到了余风对他巨大的压力,派出找大明求援的。他甚至没有考虑从陆地经过朝鲜北部,由辽东入大明,所有的使者,皆是海船出港,或者十余人,或者三五人,手持国书、使节,渡海而至大明。
可惜的是,侦缉司在汉城也布有不少的人数,更别说,海上有了郑芝龙行了方便之处,这些使者一动身,其行踪就完全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哪怕他们做着再小心翼翼,费尽心机的掩盖行迹,最后,还是无声无息的消失在苍茫大海中。唯一的一些漏网之鱼,还是在他们使出了暗度陈仓的伎俩后,才得以踏上大明的土地,但是,结果依然没有多大的区别,侦缉司的人手,在天津早已等候他们多时,他们到达的当夜,住宿的客栈就“不慎打翻灯火”,被焚烧成了一片白地。
此刻余风手中,拿到的正是负责这一次行动的一位执行百户的报告。报告先是到了他们的司长,也就是改制后晋升为千户的许勤手中,然后,许勤不敢有丝毫的耽搁,马上就送过来了。
“大帅,崔大人到了!”门外亲兵小声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