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统计,在辽东卫朔麾下聚集了一万七千余户,共七万两千余人。这里面还包括从带方、乐浪迁徙来的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从辽东西部自发逃过来的流民。卫朔看着手上的统计数据,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整个辽南的总人口甚至比不上徐州辖下的一个县的人口多,要知道这可是辽地两个郡外加一个县的总人口。就这还要算上从幽州各地逃难而来的流民,要不然真不知会有多惨。

    到了五月左右,随着各地的丈量统计和安置都完成的差不多了,卫朔准备在辽南实行均田制。官府招募流民到南边开荒的消息,一下子在西安平内传扬开来。大量聚集在此地的流民顿时像炸了锅一般,纷纷聚集在县府门口打探消息。

    “大郎,大郎,快带我去看看!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县城内一个破落的房屋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从屋内探出身子,直朝门外喊道。

    一个年轻汉子闻声,从外面匆匆跑了回来,边跑最终边喊道:“阿爹,县府门口都张贴了告示!怕我等看不懂,官府还专门派人在一边宣读,现在正有许多人聚集在县府门口听讲呢!我这不是担心阿爹着急,特意回来叫您了吗?”

    年轻汉子说完,忙上前搀扶住出门的老者,两人便要出去看那告示。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个老婆子,开口道:“我说老头子,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去凑什么热闹?!让咱家大郎去听听不就得了?万一人多挤着碰着你了,咋办?”

    那老者回头瞪了自家老婆子一眼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幕民分田乃是关系到我等庶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作为家主我若不亲眼看一看如何能放下心来?”

    “哎呀,爹,娘你们就别争了,再晚一会儿,说不定官府就讲完了!”老婆子还没说什么,旁边的年轻汉子却等不急了。

    老者一想起告示的事,就熄了与自家婆娘争吵的心思,在儿子的陪伴下疾步朝县府走去。当老者与儿子赶到的时候,县府门口已聚集了大量前来打探消息的流民。因为来晚了,老者一边听还一边向周围的人打探前面的内容。

    “官府说了,每户人家至少分三百亩荒地,耕马一匹,还有一套新式耕具!除了田地外,马匹、耕具都算是官府借给我们的,等秋收之后,各家根据收成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偿还。当然了,不是一定要今年全部偿还,如果今年收成不是很好,债务还可以往后延迟三到五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没什么好说的!官府既然肯借给我们马匹与耕具,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老朽只关心官府规定的税赋是多少?”老者不关心还债的事,他只担心官府收取过多的赋税。

    那人见问税赋的事,顿时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道:“呵呵,老丈有所不知,卫大人体恤我等流民生活不易,特意将每亩佃租下降至十五税一!”

    那老者闻言不禁动容,道:“真是十五税一?”

    “嘁!这等大事我还能骗你不成?不信你问周围人?”

    这时,四周的流民纷纷点点头,证实那人并未诓骗老者。不料,老者却一下子热泪盈眶,多少年了,自文景之后,农民赋税从未降至今天这么低过。像他这样的佃户流民,祖祖辈辈四处与人当佃户,如无根之木般苦熬了这么许多年,不成想临了在他的身上,拥有了祖辈梦寐以求的土地。

    ……

    另外,鉴于辽南地理的特殊性,卫朔在营建中旅顺港内设立了市舶司,将统一管理辽地对外贸易事宜。根据规定,辽地将统一关税,按不同商品在交易时一次性征收不等的交易税,之后商品就可以在辽南自由通行,而不必再行缴纳税赋。

    此举旨在活跃辽地的商业,作为现代人,卫朔深知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的道理。因此在均田制走上正轨,辽地农业发展初步稳定后,卫朔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郡内的商业发展上。

    “主公,将盐铁实行官府专卖我等可以理解,可为何还要将茶叶也划入其中呢?”

    鲁昌、韩寿等人有些不理解卫朔为何执意将不起眼的茶叶也列入官府专卖,在他们看来,茶叶一年的税赋不过几万钱根本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魏晋时期因茶叶尚未向下层百姓普及,使得众人都不看好茶叶的税收前景,但卫朔却不这样看。

    他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茶叶早晚会像盐一样成为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再说草原胡族同样对茶叶需求量极大,现在提前将茶叶列专卖,日后说不定可以作为制衡胡人的手段。

    为了打消诸人的疑虑,眼下卫朔还是十分耐心的向众人解释道:“在座诸位应该都品尝过崂山的炒茶,都知道它是有多么的吸引人,我相信茶叶早晚会像食盐一样成为百姓日常离不开的消费品。现在将其列为专卖产品,就是为了避免日后产生麻烦。”

    尽管卫朔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可众人考虑到主公一贯正确,只好选择了顺从。处理好农业、商业方面的事情后,卫朔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教育上。为了培养后备人才,卫朔准备在辽南设郡、县、乡三级学校。

    凡辽地百姓,家中有超过六岁的孩童,无论男女都可免费入乡学,接受蒙学教育;六年之后,通过考试可入县学;再过三年,就可参加郡学入学考试;如果学子顺利通过了郡学毕业考试,又拿到了州学入学通知,将来可以到州学学习。

    按照卫朔的设想,只有从州学出来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日后官府举行的文官招募考试。卫朔吸取了历史上历代科举经验,将官员考试与学业考试完全分开来。在历史上,官府正是没有将二者区分开来,才使得科举制渐渐走入了歧途。

    今后在辽南,只要学子从州学毕业,就取得了相应的学位等级,就可以凭此从事相应的职业。而要想做官,则必须参加官府一年一度举行的科举考试,只有通过了科举考试才有资格做官。

    为了筹建各级学校,卫朔让刚刚投奔自己的平原刘讚、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担任辽东学政一职,专门负责各级学校筹建过程中的一切事宜。刘讚与其他世家名士不同,是这个时代不多的精通儒学之辈。再加上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三人协助,相信用不了多久,辽东各地就会建满学校。

第137章 裴颖儿的麻烦() 
建邺城内,裴府,裴盾满脸郁闷之色跪坐在座位上,旁边站着裴夫人母女二人,外人一瞧就知道这一家三口又在闹矛盾。

    “呜呜……”裴颖儿伏在母亲肩膀上嘤嘤缀泣,裴夫人则心疼的不停地安慰自己的宝贝女儿。

    裴颖儿皱着已哭花的小脸道:“不嘛!不嘛!父亲,女儿才不嫁给王应!”

    “哎吆喂!我的傻闺女,你还不嫁给王应?你可知道这建邺城内有多少家的闺女想嫁还嫁不成呢?王应出身琅琊王氏,是扬州刺史王敦的嗣子,日后可是要继承王敦的全部政治遗产,前途远大着呢!”

    “哼!父亲将女儿嫁到王家,还不是为了能巴结上王敦。”裴颖儿一时气急竟有些口不择言。

    “咳咳……你……你这是怎么说话呢?父亲这么做还是为了我们裴家好!现如今你睁眼看看,在建邺城内,有哪个顶级豪门像我裴家这样落魄?先前老夫身上还有个徐州刺史,现在呢?啊?不过就是一有名无实的中郎!”

    “再怎么说我也是堂堂的裴家子弟,在建邺城内头上顶着个中郎的头衔,老夫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裴家养你这么大,你难道不该为了裴家牺牲一二吗?”

    裴盾被女儿说破了心事,顿时感到有些尴尬,羞恼之下索性把话给女儿、夫人挑明了。

    裴颖儿听了父亲的话后沉默了,虽然她很伤心父亲卖女求荣,可她也知道父亲说的话并非无的放矢。曾经显赫一时的裴家,如今风头不要说盖过王家,恐怕连其他几个世家都不如。裴父想搭上王敦这条线,以期裴家借助王家之力重新崛起,这无可厚非。

    但王敦真的值得投效么?裴颖儿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

    “夫君,你真把颖儿许配给王家了?”裴夫人不忍自家女儿受委屈,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还有假?虽还没定下文书,老夫口头上也答应了王应贤侄,等日后处仲兄从前线归来,王应贤侄禀明了他父亲之后,就会到府上来提亲。”裴盾翻了白眼没好气道。

    话说裴盾也挺郁闷,本以为给自家女儿挑了个可靠夫婿,回到家应该让女儿感激涕零,没想到他刚一提这话茬儿,女儿裴颖儿就气急败坏地表示不同意。

    “夫君,你怎么突然想到给女儿找夫婿了?”

    “这不是凑巧了吗?今日与友人相聚,碰到了王舒、王应父子二人。我们在一起闲聊,后来就说到了儿女姻缘上,为夫一看那王应一表人才,又是王敦的嗣子,配我女儿绰绰有余,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阿父,不管怎么说,反正女儿不嫁!”裴颖儿平日里深受父母宠爱,性格上有些骄纵,如今得知父亲不声不吭将其许给了王应,不禁有些羞恼。

    “你……”裴盾听到女儿的话,不禁感到脑仁一阵疼痛。

    “好了,好了,你们父女两个就要再吵了,我看这事还是从长计议。反正,夫君与王家也没立下文书,这事还有得商量。”裴夫人见女儿誓死不同意,只好忍痛取消这门好亲事。

    “哼!妇人之见!你把王家当成什么了!这婚姻大事是说该就能改得了的吗?你们可别忘了,王氏兄弟乃琅琊王的重臣,若因这点事得罪了王家,你们说日后我裴家还如何在江东立足?”裴盾白了自家夫人一眼道。

    “你急什么,我这不也是为了我们颖儿好?”裴夫人皱着眉头道。

    “行了,夫人,你啊就别跟着添乱了,好好照顾好女儿就行!不管怎么说,这事就这么说定了!女儿也老大不小了,等王刺史凯旋归来,就赶紧将此事办了,你我夫妻二人也好安心!”裴盾看了一眼枯坐在旁边的女儿,语气强硬道。

    裴颖儿心里早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个身影填满,根本容不下其他人的位置。今日得知父亲要将她嫁给王家,裴颖儿猛然感到一阵恐慌。她不知道远在辽东的他是否如她一般有刻骨的相思,但裴颖儿仍抱着一丝希望尽量去说服父亲。当她看到父亲一锤定音,不禁深感绝望。

    父亲离去之后,只留下裴夫人母女二人相对无言。不知过了多久,裴颖儿才语气沉静的对裴夫人道:“母亲,阿父想要光大裴家,女儿也不便阻拦。可阿母你也认为王敦是个可靠的选择吗?”

    “女儿虽然没见过王刺史,可也听说不过不少和王刺史有关的事情,王刺史为官嚣张跋扈,连琅琊王都不放在眼里。母亲您见多识广,可曾听说过这样的为臣之道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长盛不衰呢?”

    裴夫人见识不凡,刚开始她还为自家夫君给女儿找了个不错的夫婿而高兴,可现在听了女儿的一番话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裴夫人不禁又想起最近听到一个传闻,王敦为了折琅琊王的面子不惜拿前线平叛的大军做筹码。

    如果今后王敦还是不知收敛,恐怕早晚会死于非命!想到这儿,裴夫人再也坐不下去了,恨不得马上去找裴盾将两家联姻给取消了。谁知她刚一想动弹,却被自家儿女拉住了。

    “颖儿,你这是何意?”

    “阿母,你莫急,且听女儿细细道来!你这样直接去找阿父是不行的,他不可能同意的。”

    “那你说该怎么办?”

    “母亲,这事你得听我的!”

    数日后,办完了一切事务后,裴嶷、封抽二人准备返回辽东了。总体而言,此次江东之行还算顺利,不但替卫朔拿到了东夷校尉的任职,琅琊王还额外赏了卫朔一个辽东太守的头衔,可谓是意外之喜。

    今日前来送行的人群中,除了赵元朗这位负责江东商业开发的负责人外,刘隗也亲自过来了。刘隗拉着裴嶷的手殷殷叮嘱道:“文冀,此去辽东路途遥远,希望你一路顺风!”

    “多谢大人关怀!回归辽东之后,在下一定好好向卫大人转达刘大人的好意!”

    “嗯,不过别忘了告诉卫大人,你家大人能有今天这成就,可离不开琅琊王的栽培!只望卫大人今后行事能多多想到琅琊王,日后若琅琊王有事请你们帮忙,你们可不要推脱哦!”

    “请刘大人转告琅琊王,在下我一定谨记教诲,绝不敢有丝毫遗忘!日后琅琊王但有差遣,我们定会全力以赴,不忘琅琊王今日提拔之恩!”

    得到裴嶷的郑重承诺,刘隗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很快就到了船队启程的时刻,在众人的欢送声中,裴嶷、封抽终于踏上了返回辽东的旅途。

    直到看不见码头上的人影,裴嶷才依依不舍回转到船舱内,刚一进船舱就看到了笑吟吟的裴颖儿。

    “颖儿,你真打算随叔父前往辽东?”

    “颖儿除了随叔父前往辽东还有其他路可走吗?难道叔父也希望侄女嫁给王敦的嗣子?”裴颖儿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反问道。

    “额!这倒不是,只是你拍拍屁股走了,就没为兄长考虑一下吗?万一王家迁怒于兄长怎么办?”

    “放心吧,叔父,父亲在侄女出逃这件事上根本毫不知情,王家纵然想找父亲的麻烦,也没有理由。再说我父亲有职无权,大不了丢了官职当个富家翁罢了。”

    裴颖儿并不怎么担心裴家的安慰,当日她就是以出逃之计说服了裴夫人。当然了,裴夫人能同意这么荒唐的主意,主要还是考虑到在辽东有裴嶷这个叔父在,裴颖儿并不算是举目无亲。

第138章 开府治事() 
永嘉六年,七月,在新建辽东水师的护航下,裴嶷、封抽二人乘坐的货船终于回到了旅顺港口。再次回到辽东,裴嶷、封抽二人感到格外兴奋,就是裴颖儿也对此时的辽东充满了好奇,同时对能再次见到卫朔感到莫名兴奋。

    旅顺港口现在可以说人山人海,先期回来的辽东水师斥候,已把裴嶷、封抽顺利回来的消息带回了辽东。此时旅顺港聚集了大量居民、府兵、水手、码头工人,加起来近万人都来港口迎接胜利归来的裴嶷一行!

    卫朔站在码头上心潮起伏,裴嶷这一趟江东之行总算不负众人的期盼,不但为他挣来了东夷校尉之职,还额外得了个辽东太守的职衔。有了这两个官职,卫朔就能在辽东名正言顺的扩充势力,日后再将崔毖赶出辽东,他就能独霸辽东,也算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了。

    “回来了!”正在卫朔浮想联翩的时候,突闻耳边有人大声喊道。

    卫朔定睛一看,只见海面上出现了数艘大海船,打头的正是裴嶷、封抽的座船,身后跟着的则是辽东水师战船。整个岸上的人看到远处过来的船队,顿时炸开了锅,港口的人兴奋的看着这么多水师战船议论纷纷。

    船刚一靠岸,卫朔就带着麾下文武迎上前去,裴嶷、封抽二人一瞧不敢怠慢,忙急走几步就要拜倒在地。

    不料,却被卫朔一把搀住,笑道:“文冀立功而归,卫某不胜欢喜,无需多礼!”

    “托主公之福,我等总算不辱使命,完成了主公之托!”

    “诶,此次江东之行能如此顺利,多亏了文冀二人。今日卫某已在城内排下宴席,专门为二位庆功。”说着卫朔挽着裴嶷、封抽二人的胳膊就要往城内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