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愤对象,这也是天子极力怂恿刘隗逃亡辽东的原因。
“陛下……”刁协、刘隗见此危局,天子还不忘为他们考虑,不禁感动地热泪盈眶。
“两位爱卿不必为朕担忧,有茂宏在,大将军不敢把朕怎样。”司马睿强忍内心恐惧。
这时候,刘隗和刁协也流着泪对司马睿深施一礼道:“那陛下要多保重,臣等告辞。”
虽然司马睿很想让自己两个心腹逃走,但很可惜有的人注定在劫难逃。因为刁协平时对待外人比较苛刻,仗着是司马睿心腹,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没有一个将领愿意带兵保护他离去。
最后还是天子强制命令数名侍卫保护刁协逃走,谁知刁协一行刚离开建邺没多远,他就被护送侍卫杀害,同时刁协的级还被侍卫送给大将军王敦以邀功请赏。
相比倒霉的刁协,刘隗命就好多了。他刚一离开皇宫回到府上,就看到赵元朗在府上恭候多时。对于赵元朗刘隗可不陌生,知道此人明面上是负责打理辽东在建邺的商业,其实是辽东留在建邺的耳目。
“元朗,你……你这是?”
赵元朗看到刘隗忙起身道:“刘大人,在下奉大司马之命等候多时了。”
“等我?”刘隗面露不解。
“没错,得知大将军王敦起兵叛乱,大司马担心老大人受到伤害,特命卑职在关键时刻接老大人到辽东做客。”
“唉!”刘隗长叹一声道:“真是风水轮流转啊,想当初老夫还一心想提携直元,没想到今天却要仰仗直元存活。”
且不提刘隗一家数百口如何在赵元朗帮助下顺利逃亡辽东,单说司马睿将刁协、刘隗等心腹遣散之后,立即将中书监王导找来商议求和事宜。
司马睿拉着王导的手眼含热泪道:“茂宏,朕一身干系可就全权托付给卿家了!”
王导重重点下头安慰道:“陛下莫慌,有臣在必保陛下无恙。”
就这样王导带着司马睿殷殷期望出了建邺城,来到石头城拜见堂兄王敦。
守城将士一看王导求见,自然不敢阻拦,忙向王敦禀报。
为了显示天子求和诚意,司马睿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同时还同意王敦任意处置朝中大臣。可以说王敦除了没天子之名外,已拥有了天子之实。
听王导讲完司马睿给出的条件,王敦志得意满,他一边假意推辞,一边不忘挖苦堂弟,“为兄早就说过,司马睿不靠谱儿,当年若是按照我说的做,让司马睿靠边站,换其他人当皇帝,哪有今天这样的事生?”
“结果你看,若非老夫当机立断,琅琊王氏说不定已被司马睿那小子灭了族。”
对于王敦的冷嘲热讽,王导不为所动,只面无表情地问道:“眼下兄长距离皇位只差最后一步,你是不是做好了罢黜天子的打算?”
“罢黜天子如何?不罢黜天子又如何?”王敦眉毛一挑反问道。
“兄长,您如果还相信我这个做弟弟的,就听我一句劝。作为臣子不该插手天子废立这样的大事,因为历来做这种事的大臣都不会有好下场,即便实力强如董卓、功劳大如霍光,最终带给家族依然是灭族之祸。”
“而雄才大略如魏武帝曹操,也只能奉天子而令不臣。眼下天子已交出大权,将朝政全权委托给你,因此我赞同你清除朝中奸党,但却不同意你罢黜天子、扰乱朝纲。”
听了王导的话,王敦沉默不语,也不知过了多久才道:“好吧,我一向不如茂宏你想得周到,既然连你都不同意我罢黜天子,可见时机真的还未到来。”
“我可以不动天子,但是刁协、刘隗、戴渊、周顗四人必须交由我处置。”
“行,一切都听兄长吩咐。”
至此王导才算长出了一口气,他明白天子的性命算是保住了。有此功劳傍身,就算日后王敦失败,王导也不用担心琅琊王氏被清算。至于刁协、刘隗等人性命,王导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这几个人当中,除了周顗跟他有点儿交情外,其余几人与王导之间都有矛盾。对王导而言,他们死了反而是好事。日后司马睿身边少了刁协、刘隗等人相助,就只能依靠王导,对他掌控朝堂大有好处。
很快王导就离开石头城返回建邺,并将王敦条件一一禀明天子司马睿。已别无选择的司马睿只好忍痛接受王敦提出的条件,将刘隗等心腹交由对方处置。
当双方谈妥条件后,王敦趾高气扬的带兵进入了建邺,至此天子令不出皇宫,而朝政皆由大将军府出。
而王敦大权在握后第一件事就是处死戴渊、周顗二人,同时又按照自己心意,随意任免百官及军队将领达数百人,彻底将朝政、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但是王敦毕竟年龄大了,精力跟不上,只好将具体政务交给堂弟王导负责,而他自己则返回武昌继续遥控朝堂。
王敦掌握朝政后,将、相、州、牧的任命皆由他掌握,所任用的都是他的亲信或琅琊王氏的族人。同时又以沈充和钱凤为谋主,对这二人是言听计从。又任用诸葛瑶、邓岳、周抚、李恒、谢雍等人,更纵容沈充等人胡作非为。
当初支持天子反对王敦的几个将领,除了郗鉴主动交出手中兵权,再由好友王导从中疏通得以保全性命外,甘卓、司马承二人皆被王敦派人秘密杀害。而广州刺史陶侃由于不是本人带兵,再加上王敦忌惮陶侃实力,才堪堪逃得性命。
由于朝政大权皆在王敦手中,皇帝司马睿活得愈加憋屈,最终忧愤成疾,病体一日不如一日。
而王敦志得意满之下,同样****放纵享受,身体竟也一日重似一日。
不少有心人看到这一幕,不由暗暗心惊,均猜江东内乱不会这么轻易就结束。(。)
第546章 范阳陷落()
永昌元年春,石勒亲率五十万大军顺利越过幽冀边境,正式进入辽东境内,其遇到的第一座城市便是范阳。≥
在范阳城下,羯胡五十万大军,经过短暂休整,迅完成集结,准备一举拿下范阳作为根基之地,然后直接北上直捣涿县。
好在战前辽东军已将边境附近百姓全都疏散到大后方,除了范阳城内数千守军外,四周再无任何人,这让习惯了杀戮、抢劫的羯胡有些不适应。
作为全军主将的石勒,并不是很关心这些小事。在他心中,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攻取范阳才是最重要的事。
另外,他的大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应付将来辽东军主力北返回援的问题,那才是羯胡面临的最大威胁。
“主公,攻城人马已经准备就绪。”孔苌走进中军大帐,大声禀报道。
石勒抬头看了一眼孔苌,轻声道:“孔将军,攻取范阳一事就全靠你了,我在大帐等你的好消息。”
“请主公放心,末将一定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范阳。”孔苌拍着胸脯保证道。
石勒微微颔,正色道:“如今范阳城内不过只有数千守军,我相信这点儿兵力对你而言根本不足为虑。我相信孔将军不会某失望,一定能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范阳。”
“请主公在此静候佳音,末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见石勒对自己如此信任,孔苌大为高兴,双拳一抱迅领命转身离去。
来到大帐外,孔苌跨上战马,大喝道:“羯胡的勇士们,随本将杀向范阳城!本将已向主公立下军令,将在两个时辰内攻破范阳,如若不然某甘受军法处置。”
说完孔苌策马向范阳杀去,数万羯胡将士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向范阳城杀去。
来到范阳城下,孔苌长枪一挥,大喝道:“传令!全军进攻。”
“呜呜呜!”蓦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号角声在范阳上空响起。
在号角声的鼓舞下,羯胡士兵推着井栏、霹雳车纷纷向范阳城抵近。一时间城头上箭矢乱飞,大小不一的石块也被霹雳车抛向范阳城头。
很快,大量的云梯便竖在了范阳城头,无数羯胡士兵,顺着云梯向上攀爬,城下严阵以待的羯胡弓箭手则不停的放箭,给防守城墙的辽东军造成了很大伤亡,并压得范阳守军将士抬不起头来。
由于羯胡大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在敌人四面八方连续不断的攻击下,范阳守军损失极大,防线一度岌岌可危。
在范阳守将面前,参军忧心忡忡道:“大人,胡虏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兄弟们伤亡惨重,只怕坚持不了多久啊。”
范阳守将满脸坚毅道:“守不住也要坚持,我们坚持的时间越长,后方的兄弟们就能准备的越充足,大军主力也能及时回援。除非我等全都战死在城墙,否则绝不能让胡虏踏进范阳一步。”
“诺!人在城池在,大不了和胡虏拼了。”守军血气完全被调动起来,全军已做好了战死报国的打算,不少士兵纷纷向守将并大声表达决心。
范阳守将看着没有一个胆怯、退缩的部下,浑身热血仿佛燃烧起来一样,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他内心其实清楚,并非大家无惧生死,而是众人知道,为国而死,死得其所,他们的家人也会为此而骄傲。
“好!我辽东将士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孬种!虽然城池不一定守得住,但是我们要让那些胡虏知道,从我们手中夺走城池,是要付出代价的。”
很快白热化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半时辰,从上午一直打到了正午,尽管守军损失惨重,但范阳城却依然被他们牢牢控制在手中,羯胡已为此付出了数千人员伤亡。
眼瞅着麾下持续攻击了一个多时辰,依旧没能攻破范阳城,一直在后方督阵的孔苌为此恼羞成怒。刚刚他可是在石勒面前打了包票,却没想到小小的范阳城却让他颜面大失。
正在这时有部下建议道:“将军,大军攻打了许久,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不如先撤下来休整一二,等吃过饭食再作打算。”
孔苌闻言勃然大怒,呵斥道:“不行,不攻破范阳城,众将士敢后退一步者,杀无赦!”
原本有些颓势的羯胡攻势,在孔苌的严令下再次重整旗鼓对范阳起了猛烈攻击。在羯胡人持续攻击下,范阳守军终于到了最后关头,眼下他们之所以还没溃败,全靠心口一口气在支撑。
“传本将将令,先入范阳者,赏钱万贯!各位,加快度冲,务必尽快拿下范阳。”
孔苌大喝一声,提着长枪纵身跳上城头,看样子不打算在一边看戏了,要身先士卒。孔苌武功高强,眨眼间已有十几名辽东士兵命丧其枪下,很快他就杀出了一道血路。大批羯胡士兵随在孔苌身后,渐渐压制主了辽东军。
正在浴血厮杀的范阳守将见孔苌轻而易举杀死数名辽东军,不禁大吃一惊,仔细一瞧才晓得原来是羯胡大将亲自上来了。
只见守将把心一横,高声叫道:“众将听令,随我一同去斩杀羯胡主将,杀!”
“杀!”大约一百名辽东精锐士兵,大吼着跟在守将身后,呼啸着杀向孔苌。
孔苌自持武功高强,除了段文鸯、北宫纯、陈安、刘遐等寥寥数人外,其余辽东众将并未被他放在眼中,更别说眼前这位还是个无名之辈,就更被他轻视。
“哼!不知量力!”孔苌爆喝一声,举起长枪无所畏惧迎着辽东众将士杀去。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推移,有越来越多的羯胡士兵攻上城头,反之越来越少的辽东军将士被压制在角落里被动挨打。很显然羯胡已完全占据了上风,占领范阳只是时间问题。
“杀胡!”范阳守将领着最后百余名将士,与孔苌等羯胡众展开了殊死搏杀,场面极为惨烈,到处是血肉横飞。
这是一场实力非常悬殊的对决,范阳守将如何是孔苌对手,而辽东兵力又远逊胡虏,因此没过多久战事便结束。守将在孔苌斩杀,其余守将士兵也相继战死。
至此,数千守军无一人投降,最终全都战死沙场。
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城头上布满了尸体,既有羯胡的,又有晋人的。尤其是那些辽东军士兵尸体,几乎没有一具是完整的,可见此战之激烈,守军抵抗之顽强。
半个时辰之后,孔苌一身热血来到中军大帐内,向石勒禀报大战经过,“禀报主公,守军已被我军全歼,范阳城正式被我军攻下。”
见孔苌不过半日便攻下范阳,石勒不禁喜出望外,他满意地赞赏道:“孔将军不愧是我羯胡大将,这么快就拿下了范阳城,可曾抓到什么俘虏没有?”
“没有,那些辽东军十分顽固,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也正是因此才让我军付出近两万伤亡。”
孔苌有些心惊胆战地看着石勒,说实话他非常担心因此而受到石勒惩罚。却没想到石勒闻言只是沉默下来,并未借此大雷霆。
损失两万人固然让石勒心疼,但还不至于让他迁怒孔苌。他非常清除辽东军十分仇恨胡虏,因此守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一点儿没让他感到吃惊,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
沉思了一会儿,石勒站起身来,轻声道:“走吧,我们进范阳城看看。”
说完大步走出中军大帐,跨上战马,向范阳城缓缓行去。(。)
第547章 双方调整()
永昌元年四月初,拿下范阳不久的石勒正在城内休整,却见张宾、徐光二人满脸落寞走进房间。>
石勒见状,心头顿时浮现一股不祥预感,忙问道:“二位先生,不知生了何事?”
“主公,支雄将军他……”张宾与徐光对视一眼再也说不下去。
“支雄他怎么了?你们倒是说呀!”石勒急切道。
“主公,支雄将军战败被杀,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在石勒不断催促下,张宾终于讲清了事情经过。
得知支雄中计遇伏,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详细过程,石勒如同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刚因夺取范阳而产生的喜悦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满脸颓败之色,喃喃自语道:“这,这,这怎……怎么可能?!”
张宾叹了口气,自责道:“主公,都怪臣考虑不周,此次进攻常山的不是辽东偏师,而是辽东军部分主力,包括段文鸯、姬澹、谢艾等辽东名将均参与了常山大战。支雄将军双拳难敌四手,最终不幸战死。”
支雄战死、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固然让石勒心疼,但他并未因此而责备张宾,反而非常大度的安慰道:“诶,孟孙不必为此而感到内疚,这事怎能怪孟孙呢?你又不是神仙,能想到辽东军进攻常山就不错拉,哪能事事料事如神呢?”
说实话支雄意外身亡完全出乎了石勒预料,支雄是个久经沙场的战将,麾下又有十万大军,居然就这样战死了,对襄国来说是个巨大损失。
而且支雄的死很有可能影响到石勒接下来的布局,从而对此次大战产生不利影响。
“唉,支雄战死,难道这是上天不愿我羯胡成就霸业?”石勒忍不住仰天长叹。
徐光上前出言安慰道:“主公,支雄将军战死固然可惜,但还未让襄国伤筋动骨。接下来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定能挽回颓势。”
石勒眉头紧皱,语气忧虑道:“支雄骄傲轻敌,最终死于非命,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我虽为支雄之死感到可惜,但更多的是为襄国前途担忧。眼下常山丢失,西路辽东军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他们既可南下进攻赵国、魏郡,从而进逼襄国城,又能向东进攻中山、高阳,切断我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