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伏尔加格勒北部的一块占地五十多公倾的土地上,一条铁路运输用的支线进入了厂区,公路和航运都可以顺利地进来,巨大的厂房已经竖立起来了,大量的机器生产用的设备,也已经进入了生产车间里,这里是苏联的第一座拖拉机厂,也是苏联最新的的一家工厂。
在俄语语法的概念上说,原来的在工厂“上”,以后将会在是在工厂“里”了,也就是说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他们将要以一个新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了。
原来的苏联在重工业上是相当的落后的,什么都是从头作起,在这里按他们的条件,重新地配备了炼铁分厂、炼钢分厂。轧钢分厂。制造拖拉机没有钢材是不行的,但是原来的钢铁厂,却是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那就要从头开始了。
第1216章 红场上参加检阅的拖拉机()
第1216章红场上参加检阅的拖拉机
中华帝国来的专家都是专业人员,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都是非常的认真负责的,他们不会允许任何一件不附合规定的事情出现,他们的认真对待态度让许多的苏联人都感受到了,在工作上他们有时候是那么的不近人情,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上他们对于苏联同志却是十分地关心的,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他们手把手的教会了这些普通的苏联工人。
最先完工的是那些前期工作的的分厂,炼钢厂也是最先完成任务安装任务的,马上他们就开始进行调试,炼钢炉点着了火,巨大的料斗开始向炉膛里装料,车间上方是一架巨大的天车,两位姑娘正在上面,一位是从中华帝国来的技师,一位是个俄罗斯姑娘,坐在一边的俄罗斯族姑娘眼睛紧紧地盯住了师傅的操作,看她把原料准确地投放到了炼钢炉中。
鼓风机转动起来,正在向炼钢炉中吹着氧气,从观察口中可以看到里面的生铁、炉料正在发生着变化,炉中的生铁化了成了铁水,由红色又慢慢地变成了白色,再一次的添加原料以后,钢水已经形成,巨大的钢水包被天车运过来,钢水流进了钢水包里,激起了白色的钢水花。
天车准确地把钢水包运送到了模具那里,倒了出去,等它自然冷却之后就成了钢锭。一切工作有条不紊,一次试车成功,这也显示了中华帝国专家们认真细致的工作没有白废,人们全都欢呼起来,前来参加试车的斯大林格勒党委书记,向所有参加援建工作的中华帝国的专家和工人们表示了祝贺。
当然了驻厂的记者们马上就把消息传到了莫斯科。塔斯社和《真理报》又是一顿吹。
消息传到了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里。一个工作人员急匆匆地冲向了斯大林的办公室。他由于高兴都有些失态了,他对斯大林大声地说道:“斯大林同志,斯大林格勒新建的钢铁厂一次试车成功。”
斯大林端着他的大烟斗,笑着接过了由斯大林格勒党委会发来的电报。他仔细地看了起来,好啊,我们工业化的道路终于开始了,看到了一片胜利的曙光。他马上让秘书给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外国专家们发去了表彰信。向他们表示感谢和祝贺。
随后轧钢厂、履带厂、总装厂先后完工,在11月7日苏联建国十一周年前夕,总装出了二十台拖拉机,这二十台拖拉机被运送到了莫斯科,它们将要参加11月7日盛大的游行活动。
《真理报》再一次的向全世界宣布,一个特大型的拖拉机制造厂,在中华帝国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帮助下,只是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完成建设,并投入了生产,这是伟大的苏联速度。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就是中华帝国也没有这样的速度。我们要以这样的高速度向苏联的工业化前进。
11月7日那一天。苏联照例进行他们的阅兵活动,上午9时45分,斯大林和他的那些高层领导人出现在了列宁墓上的检阅台上,10点整,克里姆林宫的钟楼上钟声响起,当第十声响过以后,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将军骑着他的那一匹高头大马,他的战马名字叫“暴风雪”,那是一匹顿河马,它可是布琼尼的老战友了,它跟着布琼尼已经有了七、八年的历史了。
一人一骑来到了列宁墓上的检阅台前,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向台上的斯大林行了一个潇洒的撇刀礼,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同志,苏联红军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受阅部队总指挥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
检阅台上,一身军装的斯大林向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还礼:“可以开始了!”
战马上的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转过马身,把军刀指向了参加检阅的部队的上方,所有官兵都注视着他的动作,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用浑厚的声音喊着:“立正,阅兵开始!”
红场爆发出震天而整齐的“乌拉”声。
随后参加检阅的部队最前面,却是出现了一支拖拉机的编队,二十辆拖拉机排列成整齐的队形,发动机轰鸣着向红场上直接开了过来,拖拉机已经被油漆刷成了红色的,最前面一排的拖拉机上面,有一条长长的条幅,上面写着:“向国庆十一周年献礼!”
第二排上的条幅上面是:“为苏联的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每一辆拖拉机的前面都有一块木板,上面却是写着:“向斯大林同志致敬!”
在拖拉机的后面才是参加检阅的部队,他们那漂亮的“鸭子步”再次的上场了。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继续向参加检阅的部队喊道:“同志们好!”
参阅部队整齐而响亮的回答:“首长好!”
布琼尼再次向参加检阅的部队喊道:“同志们辛苦了!”
参阅部队整齐而响亮的再次回答:“首长同志,祝您健康!”
把自己生产的拖拉机放在了检阅队伍的最前面,这反映了苏联人的一种心态,也就是他们迫切地要实现自己的工业化,他们已经加快了自己进入工业化强国的进程。
在莫斯科的郊外,一座汽车厂也在建设中,这绝对是一家大型的汽车制造厂,在这里将要同时生产卡车和轿车,不过这汽车厂的投产,那就要晚一些了。
其它的项目也在全国各地落户,开始了自己的建设工作。
1928年是苏联一个最为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苏联开始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由原来的“战时**政策”转变为计划经济政策,在这一年里他们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李振华对斯大林的教诲,他是记的非常的清楚的,他也知道中华帝国每相隔五年,都会调整他们的经济指标的,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那是一定要拿来学习的,这对苏联的建设是绝对有好处的。
第1217章 发财吧,积累吧()
ps:感谢jizsyanzhnbsp; 第1217章发财吧,积累吧
现在的苏联要说别的事情还都好说一些,但是最难的就是调整这个经济政策问题,原来的经济政策,适应了一些人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新的富农,当一项新的政策再实行时肯定是有很大的阻力的,不过这苏联人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自然有他们的处理办法。
首先就是从思想上,那些有了即得利益者,他们用了一个斯大林没有想到的理由,那就是计划经济,原来是由托洛斯基提出来的,当时集中了全党的理论班子,对它进行批判,结果是把因为是由托洛斯基提出来的“计划经济”给彻底的搞臭了。现在再把它拾起来,反正是不太好吧。
其次是从沙皇时的总理斯托雷平那时起,他就致力于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使之由奴隶成为一个自由人,这也是他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出名的人,排列在了第二位。
俄罗斯的土地很多,农民们经过了自己的劳动收获了粮食,其中得到了较多土地的人,和一些善于积累的人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超过了变通的农民,这让许多的人开始眼红起来,战争时期那些农民同样也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给别人的,因此他们开始进行反抗,甚至进行暴动反对当时的“战时经济政策。”。
列宁在对这些人的说法是:“毫无疑问,富农是苏维埃政权的死敌。或者是富农把无数的工人杀掉,或者是工人把少数反对劳动人民政权的富农强盗的暴动无情地镇压下去。这里不可能有中间道路。”
后世的人们在电影中看到过的一个镜头就是这样的: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瓦西里对列宁问道:“那些不能配合我们的富农怎么办?”
列宁道:“把那些富农赶走!统统赶走!”不过把他们赶到那里去?他没有说,别人也就不知道了。
列宁预见到在新经济政策造成的经济环境中,随着农村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富农的力量也会有所增长。从而提出对待富农问题的新的政策原则。
列宁指出:“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意味着富农在现存制度下会比过去更多地生长起来。他们会在过去他们不能生长的地方生长起来。但是同这一情况作斗争不能采用禁止的办法。而应当从上面采用国家联合的办法和国家措施。”
新经济政策在农村实施的结果,正像列宁预见的那样,使富农的力量增长起来。这时在党内一部分人当中,首先是以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为首的新反对派产生了恐慌情绪。他们过高地估计了富农在农村中的经济力量。提出应该依靠法律手段反对富农。
加米涅夫甚至在党的十四大上危言耸听地提出:“不是我们控制了小农,而是小农控制了我们。”有人还提出了重新采取剥夺富农政策的问题。如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他得到的回答十分地精彩:“我们将把你做为富农加以剥夺”。这种看法和意见显然违背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和列宁提出的原则。因此受到全党的抑制和反驳。
不过这样就可以看出来,这在当时的苏联政府对于富农的政策也是相当的混乱的,一会儿是鼓励,一会儿是限制,最后又是打击,这已经让农民无所适从了。这样的闹剧还在继续着。
早在1925年布哈林在一次报告中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保留了战时**关系的某些残余,它妨碍着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富裕的上层农民和渴望成为富裕农民的中农,现在不敢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敢盖铁皮屋顶,因为怕被宣布为富农;如果他买机器,他就不让**员看见。高级的技术变成了秘密的技术。
于是,富裕农民对我们妨碍他积累和雇工表示不满;另一方面,遭受人口过剩痛苦的农村贫农有时也埋怨我们,说我们妨碍他去当这种最殷实的农民的雇工(他很愿意被人家去剥削)。过分害怕雇佣劳动,害怕积累,害怕资本主义农民阶层,等等,这会使我们在农村采取不正确的经济战略。
其实按真正意义上来说,农民的积累和致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积累就是意味着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能引起工业的巨大发展,而这种发展反过来又能使工业对农业起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时的苏联没有人去想这些,就是有人想了也不会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依据。
当然农民积累的扩大必然会导致富农经济的某种增长,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改变传统的“战时**”的方式,不是禁止农民积累,禁止农民租地或雇工,所限制的只是剥削趋向和富农手段,而这种限制又主要是通过经济方法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布哈林提出了著名的“发财吧”的口号。布哈林认为:“应当对全体农民,对农民的所有阶层说:发财吧,积累吧,发展自己的经济吧!只有白痴才会说,我们永远应当贫穷;现在我们应当采取的政策,是要能在我国消除贫穷的政策。”
但是到了1927年8月9日,联共(布)中央提出把“最大限度地限制富农的剥削趋向”,作为“全面加强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政策的一部分。这是提出向富农进攻口号的前奏
在这一期间为了限制富农,在贷款上贫农的利率为8%,而富农的利率为12%,到了1929就连贷款也不给他们了。
税收方面
1927年1月12日列宁格勒《真理报》刊登了按年收入确定的各类农户的纳税率:收入在150卢布以下的农户,税率为4。75%,150200卢布的为5。25%,200300卢布的为5。75%,300450卢布的为8%,450600卢布的为10。5%,600卢布以上的为14%。
据李可夫1926年10月提供的材料,15%的富裕农户和富农户支付了47%的农业税。1924/25年度,贫农户平均每个家庭人**纳农业税0。76卢布,中农户为3。09卢布,而富农户为11。03卢布。1926/27年度,贫农户平均纳税额降至0。22卢布,中农户略增为3。13卢布,富农户增到15。42卢布。1924/25年度至1926/27年度,农村中企业主农户(富农)的比例从3。3%增长到3。9%,而他们交纳的农业税份额从16。9%增至25。9%。
1928/29年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富农的进攻,又对税收政策作了修改和增补,对少数高收入的富农户采取了单独计征税额的办法(即个别税),即不是按标准收入,而是按实际收入额征税。这样,每人平均收入70卢布以上的农户每卢布征收的税额从1926/27年度的25戈比,提高到35戈比。
此外,还对高收入的农户(在俄罗斯联邦定为400卢布)征收附加税。附加税率占原税额的5%25%(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卢布的农户不征附加税)。由于这些改进,占农户总数2。5%的年收入在700卢布以上的农户所交纳的农业税从1927/28年度占总税额的14。7%增长到1928/29年度的22。8%。1929/30年度,占农户总数2。7%的最富有的农户,交纳了全部农业税的27。7%。据官方的计算,收入在400卢布并使用雇工的农户其收入比贫农高出5倍,但纳税额则比贫农高出20倍。
在提出加紧对富农进攻的口号以后,特别是为克服谷物收购危机而采取“非常措施”以后,在限制富农的政策方面,出现了很多过火的行为和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的现象。例如在征收个别税方面,按照有关规定,其范围不得超过农户的23%,就是说只向最上层的农户征收附加税。但在实际中,许多地区的征收范围扩大到1012%,甚至更多。
《布尔什维克》杂志有材料提到:“个别税制度实行得很糟糕,出现了大量滥用和偏激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很多地方干部四处寻找富农,只要他们需要,甚至在根本不存在富农的最贫穷的村子也能找到。
甚至对那些在火车站卖葵花籽和卖牛奶的人也按照富农来征税。这个时期保证征税的手段当然是必要的“非常措施”。在1929年,由于拒绝纳税或过期纳税而被判刑和课以罚金的富农(当然未必都是富农),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达17000户,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达13500户。在乌克兰,到1929年底由于拖欠国家债务而根据刑法61条被剥夺财产的农民达33000户。
第1218章 你们去死吧 (喝吧、吃吧,这都是我们的)()
第1218章你们去死吧(喝吧、吃吧,这都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