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2铁血中华-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惩治贪官劣绅,那一定是要天下安定之后的事情。若是一味觉得刁民可怜,贪官劣绅可恶,那就是本末倒置。贪官劣绅还是可以教化的,他们只是辜负了朝廷,从本心来说,他们还是知道敬畏朝廷,敬畏圣人之道。粤匪攻破了那么多城池,当地官员不少道德上都有些缺失,却还知道自杀以为国尽忠。刁民们只知道自己,稍稍受了点穷就起来造反,在他们心中何尝有朝廷,何尝有舍身取义的圣人之道。对这些刁民,绝不能放过。”

    “若是没有淮南刁民供养,何来淮南粤匪猖獗。淮南刁民们向粤匪交粮纳税,不少人还投奔粤匪,当了他们的爪牙。若将粤匪比作树干,刁民就是树根。虽然平时看不到他们,可粤匪所依仗的,就是淮南当地刁民……”

    曾国藩不愧是儒学大家,分辩事理极为清楚。江忠源当然没有放过粤匪的打算,他只是觉得百姓可怜,没必要杀了。可听了曾国藩这番掏心窝的话,江忠源也实在是找不到辩解的理由。

    是的,江忠源可以从圣人之言中找到千万个理由,可曾国藩对此的解释或许更有说服力,“身为朝廷大员,有些事情必须从权”。

    淮南百姓在太平天国治下八年,早就习惯了太平天国的管制,面对官军的时候,他们可没有主动前来迎接王师,反倒是尽量躲藏,避开官军。打仗需要钱粮,淮南百姓们如此逃避责任,若官军还是一味的安抚,在剿灭粤匪之前,官军自己就会先饿死。

    面对曾国藩堂堂的道理,面对冷酷的现实,江忠源只能承认了现状。至于李鸿章,他一直没有说话,只是脸上不忿的表情不知何时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

    之后的几天里头,江忠源没有让淮军回庐州。庐州城内没剩什么人,江忠源就命令从附近抓来了一些民夫,让他们收拾庐州的惨状。挖坑,埋人,这些都必须抓紧。现在已经是8月,最热的时间开始了。若是不赶紧埋了,要不了多久庐州就可能爆大瘟疫,那时候这座城市就完全不能住人了。

    也就在此时,庐州城也来了不少不知道庐州惨状的访客。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少乡里的地主士绅。这些人来的时候都带了见面礼,那是绳捆索绑的太平军乡官。这帮人见到江忠源之后,都表示愿意自组团练,帮着朝廷安抚地方,清剿粤匪的太平军在乡间的残余势力。

    还有地主士绅肯支持朝廷,江忠源也感到很是欣慰。江忠源派人想办法去验证这些人的身份,他自己则对这些地主士绅命道:“你等若是真的想报效朝廷,那就赶紧捐粮出来。”

    面对这个问题,所有地主士绅们都苦起了脸。当然,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告诉江忠源,太平军沿袭了韦泽制定的“完粮纳税”政策,在地方上领着穷困百姓压制地主士绅。这些年来,地主们在太平军的压迫下承担了大部分纳粮的重任,真的是“地主家也没有了余粮”。而那些穷人因为纳税少,一个个日子都好了起来。

    除了抱怨之外,地主士绅们也都给了差不多的建议。若是江忠源真的想征集粮草,还请他再等等,由这些地主士绅组织的团练先征集粮食。若是江忠源等不及,可以直接从穷人家里征集粮草。淮南的地主士绅强烈表示,现在这帮穷鬼家家都有粮,官军到了地方上之后立刻就能吃饱。

    江忠源当然不肯让自己的部队到地方上挨家挨户的去征粮,这是最美效率的办法。所以他毫不客气的命令这帮地主士绅,“尔等若是真的想效忠朝廷,那就赶紧去征集粮草,限期一个月,一个月后把粮食运来。若是推脱,那我就会治你们的罪。”

    吓唬走了这帮士绅,江忠源心里头觉得稍微好过了些。不管如何,粮食问题总算是有了结果。那帮地主士绅到底会用什么手段筹集粮食,江忠源根本不想去知道。

    1861年8月13日,休整完毕的湘军开始乘船南下。

    1861年8月16日,淮军也开始南下。

    湘军的目标是开始进攻太平军的都天京,淮军则是完全占领淮南,并且做好与湘军共同攻击天京的准备。

    即便湘军领们未必接受江忠源前来分杯羹的打算,可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情。若是想短期内攻破天京城,就只有借助江忠源的兵力。

    此时韦泽虎视眈眈,早一日攻破天京,就能早一日做好与韦泽决战的准备。

第34章 杀戮的理由(十三)() 
1861年8月1o日,彰王回到天京城。彰王林凤祥的部队井然有序的抵达天京城外的时候,洪秀全亲自在城门迎接。随行的文武脸上都有喜色。彰王林凤祥是太平军现在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将领,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失去了淮南的文武官员们精神一震。

    淮南丢失之前,在江西与湘军厮杀的彰王并不特别显眼。朝中文武都知道彰王林凤祥与湘军一年多的拉锯战打得很艰苦,虽然林凤祥有极大苦劳,文武却不觉得他有太大功劳。

    然而安庆陷落,英王陈玉成所部遭到重创。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曾经被认为固若金汤的淮南就易手,守淮南的请王与八万大军竟然不知所终。在湘军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之后,满朝文武才明白在江西独立抵挡湘军的林凤祥到底承受着何等压力。彰王林凤祥在江西的血战的确让太平天国西边疆界得到了安全,只是湘军此时已经占据了长江以北,湘军水军从武昌到安庆畅行无阻,曾国藩可以随时依托占据了全面优势的水军突袭天京城。江西打得再好,却也阻止不了湘军进攻天京城了。

    天王洪秀全连数道诏书,请彰王林凤祥带兵回天京。而林凤祥也没有推辞,带兵从江西返回天京城。这位太平天国的老将回军,天京城的文武都感觉心中大为安定。

    天国朝堂之上,洪秀全询问林凤祥对眼下局面的对策。林凤祥提出了当下的三大要务,第一是准备与湘军进行决战,第二则是先不管在浙江的几位王爷,先对集结到天京城的兵马进行整编,从人员、装备、指挥体系进行改造。第三条更是刺激,林凤祥请求建立总参谋部制度,全面借鉴韦泽的军事制度。

    林凤祥在朝会上大声疾呼,“此时天国局面如此危难,各路兄弟们想来都能放下以前的不快,同心对付湘军与淮军。此时若是能建立总参谋部,完成部队的军令统一,我们对湘军并非没有胜算。毕竟湘军现在不过十万人,不算浙江,我们还有十几万人马呢!”

    尽管长江以北完全被湘军控制。太平天国的版图只剩下皖南、苏南以及李秀成全力争夺的浙江。可从江西到天京城沿途之上还有不少城池,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部队。林凤祥手下有四万兵马,陈玉成的残部还有八千,张应宸的御林军数量接近三万。受宁国府的杨辅清麾下也有四五万人。这四支兵马与其他大小部队加起来大概有二十万之众。林凤祥希望利用此次危机促成太平军的正规化。如果这二十万太平军能够统一军令,未必不能绝处逢生。

    “那总参谋长该由谁来当?”一个不怀好意的声音响起,却是安王洪仁在说话。

    林凤祥眉头忍不住就皱起了,安王洪仁、福王洪仁达是洪秀全的两个哥哥,这两人没什么本事,又被安插了如此高位,自然与那些小人得志的家伙一样,总想掌握所有权力。朝中文武对这两人无比厌恶,石达开没走的时候,就与满朝文武一起逼着洪秀全经削了这两人的王爵。后来石达开出走,洪秀全封了十三位王爷,这两人才重新恢复了王爵。

    听着洪仁仿佛挑衅般的言,林凤祥皱着眉头说道:“总参谋部的制度是能者上位,制度公开。谁能上位大家自有公论。”

    “难道天国的制度要彰王来定了么?”旁边的福王洪仁达结果话头说道。

    林凤祥不是个意气用事的人,若是性子简单粗暴,他年轻时候是没办法靠当算命先生混饭吃的。可听了安王、福王的话,林凤祥依旧觉得一股怒火直冲脑门。林凤祥所求的乃是挽救太平天国,可安王福王所求的却是大权不能旁落。天王固然是天国之主,可天王自己却没能力营运天**政事务,干活的还是天国兄弟。这帮干活的兄弟们最厌恶的就是安王福王这种狐假虎威,拿鸡毛当令箭的渣渣。

    不过林凤祥很快就平息了怒火,此时还不到与安王福王斗争的时候,既然林凤祥想建立总参谋部制度,他现在就得让朝中文武们都明白这个总参谋部制度给大伙讲清楚。这个制度与太平天国现行军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非要在现在建立这个制度。

    林凤祥没有搭理安王与福王的挑衅,他向着天国文武们开始讲述总参谋部制度,中间不管安王福王怎么插话,林凤祥完全不搭理两人。

    “林凤祥,你这是什么意思。”被如此无视,安王大怒,他边喊边上抓住林凤祥的肩头。林凤祥一掌拍开安王洪仁的手,他冷冷的说道:“一边去,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身为洪秀全的哥哥,被委以平衡天京城内异姓王的重任,被林凤祥如此当面办了这么长的脸,安王洪仁反倒愣住了。在他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就听洪秀全喝道:“安王,你就老实听彰王讲话。”

    洪仁毕竟当了这么久的王爷,虽然心中恼怒,竟然也忍住了情绪。

    林凤祥继续讲述着总参谋部制度的特点,这是极为先进的制度,透明化的管理,权力与责任挂钩。林凤祥不仅在自己的部队里头努力建设总参谋部制度,更是想方设法的从韦泽那里学习。这等照猫画虎的摸索的过程极为艰苦,不过一年多前,韦泽在光复军中大力整顿山头主义,几名中级军官“受不了气”,离开光复军之后前来投奔在光复军中名声还算是不错的林凤祥。这下林凤祥才算是真正知道了韦泽的总参谋部制度到底是如何运行的。特别是各级单位的考核内容与考核办法,让林凤祥觉得一直罩在他眼前的迷雾散去了大半。

    听着林凤祥的讲述,文武官员们都有些如醉如痴的感觉。大伙为了太平天国努力了十年,固然有众多收获,却也积累了更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听了总参谋部制度的介绍,他们都感觉这里面内容博大精深,不仅能用来组织军队,其制度与方法甚至能解决太平天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

    等林凤祥讲完之后,天国中央政府的文武们立刻的目光投向了天王洪秀全,不少人希望洪秀全现在就准了林凤祥的请求,总参谋部制度听着就无比可靠。若是真的能够实施,别的效果且不好说,至少安王福王这样的家伙立刻就失去了插手军事的机会。

    洪秀全听了林凤祥的建议之后没有立刻表态,他只是说道:“此时当务之急乃是先打败清妖,建立总参谋部的事情让我先想想。”

第35章 杀戮的理由(十四)() 
林凤祥并没有搞政争的意愿,但是他极为想在太平军中建起总参谋部制度,以强化太平军的战斗力。在朝堂上表了他的看法之后,林凤祥就开始联络各方人员。先联络的自然是遭到了重大损失的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外号四眼,是因为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不过近看的话,陈玉成是个身材矮小,相貌秀美的男子。如果只看外表,无论都想不到这个男子是以悍将闻名。他手下原本有三万精锐,却在安庆折损了两万余人,现在手下的部队不足八千。

    林凤祥前来拜访陈玉成的时候,陈玉成却没有大败后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用林凤祥多开口,陈玉成自己就主动说道:“彰王,你若是想让我与你合兵,我自然没有意见。不过我却有些想法要对彰王讲。”

    陈玉成是陈承瑢的侄子,按辈分来说是林凤祥的子侄辈,所以他不敢像别人一样称呼林凤祥为林大哥,而是用了彰王来称呼林凤祥。

    林凤祥点点头,“直说无妨。”

    陈玉成秀美的脸上表情郑重,他慢慢说道:“今天听了彰王所讲的总参谋部制度,我是恍然大悟。原来我也是学齐王,现在才知道我比起齐王差的太多。不过除了这总参谋部制度之外,我们比齐王还有一个最大差距。齐王火器犀利,齐王七年前就用上了火帽枪,而我等现在还在用火帽枪。至于火炮,我等比齐王更是差的远。所以齐王作战从来是正面迎击,不管是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是正面一举击破。远了用枪打,近了刺刀戳。可我军若是想突袭敌人,就只能用长枪兵,或者刀盾手。齐王的战法我军可未必能用的上。”

    林凤祥听了之后微微点头,他手下有几个从韦泽那里“受委屈”之后跑来投奔的中级军官,根据他们所说,韦泽现在的部队已经淘汰了“先进”的火帽枪,换装了另外一种俗称单打一的后装步枪。据说这种步枪威力巨大,精准无比。射击水平很好的士兵能够在两百米外准确击杀敌人。以韦泽治军水平之高,换上了这等武器之后,湘军完全不堪一击。在武器装备上,林凤祥没有与韦泽一争高下的打算。

    所以林凤祥答道:“玉成,以湘军的水准,火帽枪就已经足够。齐王的战术与我军不同,他不管敌人怎么来,他就是一路攻过去。而且总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里头,梯次配备的极好。部队谁进攻,谁包抄,都是整体战术中的一部分,所以齐王每一支部队拉出来都是打硬仗。玉成,就算是你这样极能打仗的,能打硬仗的部队也只是少数。齐王将这种部队称为野战军。齐王离开的时候,手下就有至少三万野战军。咱们太平军现在全部四五十万部队,能有当年齐王野战军水准的,只怕也没有三万。”

    对这个评价,陈玉成一点都没有反驳的打算。身为太平军公认的悍将,陈玉成其实手下能够放排枪又能够近身肉搏的部队,总数一直不到五千。他的部队尚且如此,其他部队中这种水准的官兵自然更少。在太平军在淮南遭到重创,损失了十几万兵马的现在。野战军的数量不足三万是个很公允的判断。

    “那彰王部下中,这种野战军到底有多少人?”李玉成问道。

    “不足一万。”林凤祥答道。

    “竟然有这么多?”李玉成惊讶的说道。

    林凤祥认真的说道:“我提出组建总参谋部,主要是想把张应宸的御林军也给拉进来。张应宸一直是齐王手下,对齐王练兵的本事学的最多。我们三方联手,凑出两万野战军还是能办到的。有了这两万人正面作战,其他部队作为辅助,击败湘军并非没有指望。若是我军还是现在这般各自为战,与湘军打仗,胜负不过是五五之数。齐王能纵横天下,正是因为他每战都破军杀将。听说齐王打仗的要诀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野战军数量越大,准备的越是充分,打仗时候伤亡反倒越小。敌人的精锐不断损失,要么就是兵力不足之下拆东墙补西墙,要么就是大肆征召新兵,战斗力越来越差。”

    陈玉成微微点头,他对林凤祥的看法非常赞同。韦泽离开太平天国之后,太平天国再也没有如同韦泽这样能够轻松的破军杀将的野战军,各个将领都把精锐当作宝贝疙瘩,当作在关键时刻定胜负的筹码。更不可能把自己的精锐拿出来与其他将领联合。这种畏畏尾,只懂得打如意算盘的态度反倒导致很多原本有可能打赢的仗输掉了。

    林凤祥劝说道:“玉成,张应宸的事情不会那么顺利,不过你我若是合兵,部队重编之后我让你来掌兵,我做参谋长。一切营运皆如齐王的总参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