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宇脸色发白,连忙解释道:“下官若是到了地方上……怎么可能活得下去?下官为御史,平日里多直言,不知道得罪了几多权贵,此番离开长安只怕用不了许久连性命都保不住,求大人您救我。”
萧瑀初到长安是为民部尚书,也就是礼部尚书。后改为尚书左仆射,位同宰相。此人本是极正直的,但涉及到了李世民的事,他不得不多做了些安排。
“有我在自然保你后半生无忧,宋宇……”
萧瑀叹了口气道:“说起来陛下对你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成见,你在地方上做三二年县令,我自然会将你调回京城为官,我偏偏便想不明白你怕的是什么。御史直言无罪,地位特殊,但你到了地方上何须再做这直言之事?一县之内以你为尊,岂不比一个御史要畅然?”
“下官……”
宋宇张了张嘴就被萧瑀打断,他起身将书法的门拉开后说道:“你且安心去赴任,后面的事我自然会为你安排。稍后我还有一分奏折要写,今日便到这里……你若是再不出长安,便是我也没办法在陛下面前为你说话。”
宋宇咽了口苦涩,点了点头起身落寞离去。
……
等宋宇离开之后,萧瑀依然没有心情吃晚饭,关上书房的门走回桌子边上看着自己写了个开头的请罪折子,却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写。
前几日在御书房里李渊的怒火,明显就是针对他的。柴绍,裴寂等人不过是被殃及的池鱼。这份奏折自那日回来之后他便打算写,可到了今日却依然没有写完。御史宋宇,方正然参李闲的奏折确实都是他授意的,但他这样做却并不是完全出于私心。
当初李渊请他来长安,对他极为敬重。甚至说过李家江山靠卿之肩头扛起这样的话,现在每每想起萧瑀依然感动不已。如今大唐江山未定便朝局不安,社稷不稳,他心急如焚。看陛下的意思对燕王李闲格外器重,他真怕皇帝一时糊涂将李闲的身份公开,然后将皇位传给这个“外人”。
他本就对李世民看好,但太子建成老成持重确实乃是继位的不二人选,他不愿参与到皇子夺嫡的争斗中,但太子既然已经死了,在他心中皇位的继承人选自然是秦王李世民。至于李世民犯下的过错,其实全在皇帝一念之间,为如何让皇帝动这一念,他必须想个办法。
坐在桌案边沉思了很久,萧瑀终究还是没有提笔写这份请罪的奏折。
“来人”
萧瑀吩咐道:“去请魏征大人到我府上议事。”
“大人……现在已经很晚了。”
门外的管家提醒道。
“现在就去!”
管家不敢再劝,只好立刻亲自动身往魏征家里去请。魏征是太子所倚重之人,东宫内史侍郎。若是不出意外太子继位的话,他便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但太子死后,他的前程也不明朗起来。前些日礼部尚书随从李世民叛乱被杀之后过了小半个月,魏征才被提拔起来任礼部尚书。
魏征被提起来,是萧瑀在李渊面前极力主张的结果。本来依着李渊的意思,太子李建成的一班旧臣是不会再用的。毕竟日后无论谁继承帝位,也不会用太子旧臣。但魏征为人太过刚直,恰好与萧瑀性子相同,他不忍魏征逐渐退出朝堂所以在李渊面前三次举荐。
有这份关系在,萧瑀和魏征私下里的关系极好。
现在的萧瑀头脑里很乱,他知道自己必须找个相对来说的局外人来帮自己分析一下了。而之所以他对李世民的事如此上心,还有一个原因则在于……他是如今朝廷里唯一一个知道李世民在何处的人。
李世民知道自己日后回到长安必然离不开重臣的支持,而萧瑀则是不二人选。所以他汇合了韩世萼后,第一件事便是派人秘密找到了萧瑀。萧瑀写了一封亲笔信让那信使带了回去,将长安的情况说了一番。
既然秦王李世民没有死,而且还迅速的又掌控了一股力量,萧瑀更加坚定了拥立秦王的之心,而现在最大的阻碍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燕王李闲。
……
以聂夺的身手想要避开齐王府外的禁军其实并不是太难,但他根本就没有打算避开而是直接从大门走了出去。他知道身后定然会有宫里派来的人跟着,附近这几条街上早就遍布朝廷的眼线。但他似乎缺并不在意,而是看起来好像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行走着。
夜晚带刀而行,若是被京兆尹的巡城衙役或是城防军巡逻的士兵看到了,甚至可以无需审问直接砍了。聂夺却丝毫不在意似的,他背后缚着的那扇门板一样的巨刀已经成了他的标志。
他顺着大街一路缓缓而行,不许仔细去看就知道身后最少跟着五个人以上。而且当遇到城防军巡逻人马的时候,其中还有一个人迅速的绕路到了前面替他将城防军的人挡住。这份待遇,说起来还真是不低了。
他就这样在大街上走了半个时辰,七转八转,然后在路边一家还没有关门的小吃店里吃了碗热面,没有喝酒。
吃饱了肚子之后,他继续前行,依然漫无目的。
就在跟在他后面的人忍不住开始骂娘的时候,他转过身子开始往回走,步伐比之前还要缓慢,又用了将近一个时辰才走回了齐王府,期间只吃了一碗热面,什么事都没干。
但是就在当夜,从尚书左仆射家里出来的前御史宋宇死了。死在回家的路上,被人一刀斩为两段。
回到齐王府之后进了自己的房间,聂夺将背后的巨刀摘下来随意丢在地上,啪嗒一声那刀竟然裂开,裹着巨刀的黑布散开之后才看清,这哪里是他的巨大开山刀,分明是一块宽大的木板,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房门被人推开,一柄巨刀从外面迅疾的飞了进来。聂夺伸手接住顺势戳在地上,当的一声,青砖竟是碎了一块。
门外一个儒衫的年轻男子缓步走了进来,微微摇头道:“不如我的枪好用。”
第六百三十九章误打误撞
伍云召是个没读过几天书的,他在深山老林中长大,自幼读过的书加起来或许还不如一位真正的书生半年的阅读量。而且他所读过的都是当初救下他的老管家辛苦找来的兵书战策,但这并不妨碍他喜欢穿一身书生长袍。
有一种人,他即便手上的血能涂满一整面白墙,但是看起来他的样子依然很干净透彻,而有一种人即便一个人都没有杀过,但他身上的冰冷气息依然让人不寒而栗。毫无疑问,伍云召和聂夺就分别属于这两种。
就算聂夺空着手走在大街上,也会给人一种他随时可能杀人的错觉。伍云召则是除非你亲眼看见他杀人,否则绝不会相信这样看起来书卷气极浓的人也会杀人。其实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才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谁又能想到宁采臣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竟然有胆子泡女鬼?
所以,当聂夺走出齐王府大门的时候,守在外面的所有人都觉得他肯定是要去做什么事的,当他只是吃了一碗热汤面就回到齐王府之后,那些盯着他走了一路的人还在诧异和不解,疑神疑鬼是不是自己漏过了什么没有看到?而伍云召是从后院翻墙出去的,就在聂夺走出大门的差不多同时。
他提着聂夺的巨大砍山刀,等在前御史宋宇回家的必经之路上。他靠在一棵垂柳下休息,在宋宇的马车从这里经过的时候他才睁开眼走出去,然后也没有拦住马车,也没有将宋宇从马车里揪出来杀人之前说点什么义正词严的话。而是简简单单的一刀将马车从中间劈开,马车两半了,坐在马车里的人自然也两半了。
伍云召的第二刀将拉车的驽马和赶车的马夫切开,人两片,马两片,然后他在宋宇的身上将砍山刀上血迹擦净,用黑布将砍山刀裹起来扛在肩膀上,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做过一样,脸色平静的离开了杀人的现场。他一共出了两刀,杀了两个人,一匹马,一架马车。然后他回到齐王府将刀还给聂夺,埋怨了一句刀不好使。
聂夺看了他一眼然后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自己的砍山刀,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之后语速极缓慢的说道:“你去杀人,我来背黑锅,你还埋怨我的刀不好使……你不觉得过分了些?”
伍云召想了想认真的回答道:“下次你去杀,我帮你背黑锅。”
说完这句他忽然笑了笑,指了指李闲的书房方向说道:“其实你刚才说错了,这不是黑锅,因为早晚那些人都会猜到是主公派人下的手,这事主公从一开始也没打算能瞒得住多久,所以这不是黑锅……即便是,也是主公背着。”
聂夺想了想,随即点了点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
他将门板一样的砍山刀一丝不苟的用黑布裹起来放在自己床边,有些遗憾的说道:“只是可惜了……杀的都是些小鱼小虾,一个从七品的御史而已,下一个什么官职?”
“从六品,稍微高些。”
“名单上好像没有四品以上的人。”
聂夺皱着眉头,仔细回想了一下名单上的那些名字后有些提不起精神的说道:“如果能杀几个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好,如果可能的话,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大人物从头至尾犁一遍,这才有些兴致啊……”
“你为什么不说直接将太极宫里那个杀了,何必杀那么多人?”
“我不敢。”
聂夺想了想一本正经的回答道:“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杀进太极宫里去,我的刀虽然很坚固锋利,但人杀的多了总会变的钝起来,若是杀到刀子崩断了我还不能杀了他那多不值?最主要的是……我不知道若是我真杀了那人,主公会不会一怒把我的刀子撅断了丢进茅厕里。”
“我豪不怀疑。”
伍云召笑着说道:“如果你现在去杀了他的话,主公一定不会怪罪你。最多也就是将你和刀一块撅断了丢进茅坑里……”
“主公现在有多强?”
聂夺忽然问了一句。
“有多强?”
伍云召皱眉仔细想了想斟酌再三之后还是不由得叹了口气:“关键就在于,没有人愿意去试试。”
“你常年领兵在外有些事你不知道,并不是没有人有这个胆子。刚巧我知道一个疯子,在主公来长安之前和主公切磋过。”
“罗士信?”
“嗯”
“也只能是这个疯子了……”
“谁赢了?”
“你觉得呢?”
……
他们两个人的谈话听起来似乎是有些无聊,但当他们两个将话题小心翼翼的转移到了罗士信和李闲那一次比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对方都有些刻意压制的跃跃欲试。他们自然不敢去找李闲切磋武艺,但幸好还有一个罗士信。在他们眼里或是并不是看不到罗士信的强大,可没有试过无论如何都有些遗憾。不敢去想和李闲比试,不代表他们不敢和其他人比试。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每个武者心里都有一个天下第一梦。
而此时,就在伍云召和聂夺说到罗士信的时候,被提到的人正在一座大山下懊恼不已。叶怀袖和他商议,李世民这个人是必然不能留下的。他们虽然不知道李闲具体的打算是什么,但作为李闲的手下他们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李闲解决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李闲身在长安,长安北侧的燕云军大营暂时由秦琼率领。但毫无疑问,叶怀袖特殊的身份在那摆着,很多事秦琼都是找她商议着办。在主公没有下令趁机诛杀李世民这件事上,叶怀袖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虽然她理解李闲这样安排的初衷是什么,但她还是觉着给一个极有威胁的对手翻身的机会并不是很划得来。
李闲不杀李世民,是为了取信于李渊。如果他带兵诛杀李世民,李渊必然对他有所戒备。他将自己摆在一个处身事外的地方,李渊便会对他放松戒备之心。这次李闲带来的人马除了陈雀儿的水师就是伍云召的锐金营,再加上亲卫营。无论是水师,锐金营骑兵,还是亲卫营精骑和重甲陌刀队都不适合攻城,让这样的野战精锐在攻城战中大量消耗绝对是一件不智的事。
且不说没有趁乱攻克长安的把握,就算能攻克消耗必然巨大,到时候还能以多少人马守住长安?援军不济,给养不足,唐军若是反扑的话根本就守不住,甚至可能连长安城的局面都稳定不了。所以李闲要的就是拖住李渊,让他掉以轻心。然后等着徐世绩率领征伐杜伏威的得胜之师赶过来。
三十万燕云军,十几万被徐世绩带走平定杜伏威。十万大军由宇文士及率领,牵制着东都唐军的兵马,还要防范河北窦建德趁虚而入。李闲必须要等,等徐世绩尽快赶来。
所以他必须放过李世民,也绝不能盲目的靠着他麾下的精骑和水师去攻打长安城。
但叶怀袖和罗士信等人商议之后,还是决定除掉李世民。在叶怀袖看来,现在李闲最大目标可以说不是某个人,甚至不是李渊而是现在的局势。杀了李渊,不一定就能顺利接手李唐如今的江山。唐军分散在各地的人马只怕立刻就会割据出去,到时候再一个一个的平定变数太大。李闲的目标是顺利接手李唐王朝,而想要顺利的接过来,最大的妨碍反而是李世民。
罗士信亲自带着两千精骑从燕云军大营悄然离去,用了数日的时间追赶李世民的脚步却被那一片大山拦住。李孝恭在山北侧还留下了不少人马,罗士信赶到之后才恼火的发现自己来晚了。
无功而返对于一个极自信的人来说,算得上是一种痛苦。
他本想顺势将大山北侧留守的唐军几千人马顺势灭了,但一想到李闲此时在长安城中受制于人。若是燕云军灭了唐军一部的消息走漏出去,李闲在长安城的安全就难以保证。所以他只能接受无功而返的事实,准备星夜兼程赶回大营去。
其实他追来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无可奈何的是为了绕过长安,为了躲开唐军追击李世民的人马,他的骑兵必须兜一个大圈子绕过去。说起来,他到了山脚下只比李孝恭晚了半日。
既然无法下手,罗士信只能带兵再绕路回去。
昼伏夜行,两千骑兵白日便选隐秘的地方休息,晚上出发赶路,从那座大山返回大营的路上,夜晚疾行的罗士信忽然和一支人马迎头相撞。黑暗中也分不清对方什么身份,双方又都没有打起火把,距离近到听到彼此队伍的马蹄声才停了下来。
迎面而来的队伍停了下来,只是片刻之后突然加速朝着罗士信的精骑冲了过来。罗士信自然不会被吓走,没能追上李世民的怒火这会全都被那支来路不明的队伍激了出来。他索性带着轻骑一阵冲杀,激战半个时辰之后将对方击溃。罗士信以为是追击李世民的唐军队伍,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捡到了几个烫手山芋。
对方虽然主动发动攻击,但他们哪里会想到遇到的是燕云军最精锐的轻骑,再加上马背上的罗士信确实难逢敌手,对方虽然兵力稍多但完全不是对手。
半个时辰之后,敌军被杀死大半,余部皆溃,那支军队的主将一个也没能跑了,全被罗士信带人擒住。
待将那几个为首的将领捆绑了带上来审问之后,罗士信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他实在没有想到竟然会有如此巧合的事,巧合到让人有些无语。这次与他相遇的队伍根本就不是唐军追击李世民的队伍,而是当初随李世民攻打长安城失败后逃出来的一支人马。被罗士信带兵生擒活捉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屈突通和房玄龄。
当日在长安城西内苑城门外,叛军被围困,李世民和他们在突围的时候走散。屈突通和房玄龄带着四千余人马杀出重围后向正东逃走,李世民则率领残军往西南方向撤走。那一战太凶险了些,逃出来的叛军根本就不知道其他同伴去了何处。
唐俭带着一些人马杀出去后到现在还没有下落,屈突通和房玄龄商议之后推测李世民定然是进入了山脉。
他们带着人马找了个地方躲了几日,然后急匆匆南下追赶李世民。没成想碰到杀神罗士信,这两人就都做了阶下囚。
但这两个人确实算得上烫手山芋,罗士信真想一槊一个将他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