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21】甲字号擂() 
“你们且说说看,这一届的'父老五选会',谁可入'外门'?”

    “南阳郭聚,[白虎商会]骨干,明德重孝、博施众济。首倡建设[孤独园],且在“冬月新政”推行后,斥大半身家,立'孤独园'七座。救济了少失怙恃的孤哀幼子百余、丧子单老不能自存的长者数百。此行此举,堪称大善。以某观之,郭会之必可跻身入十人之列。”

    “东莱人左伯,于两月前献上造纸良方。据悉,此方能制‘五色花笺’,妍妙辉光、巧不可言,甚得[白虎丞]、关真传、蔡园长等人喜欢。如此算来,他也应该有很大的机会入选的啊。”

    甲字号擂,许久不见人上台。吕布索性席地而坐,长戟横于膝上、闭目诵念“大王”。

    台下众人倍感无聊,转而论起此次“父老五选会”的名额人选。

    “琅琊诸葛珪,甚会生子。长子瑾、次子亮,皆得入'仙门'。长女芙,端庄秀丽,与李献之相识相好;二女蓉,容颜俏丽,颇得关平、孙策、夏侯充几个小儿欢喜”

    “河东卫家子,煌煌紫名”

    “我听人说,自今次始,每届‘父老五选会’只取十人入门,是真是假?”

    “真的。一年两届、一届十人,每个入选者至少也得是‘赤名’。”

    “袁本初害人不浅!”

    “与他何干?”

    “若非他与那些世家大族,心怀不轨、数遣谍人,又怎会惹得‘小大王’生气,消减[大比]、[棋局]、乃至‘父老五选会’的次数啊!”

    “也对啊。”

    “同是一父所出,这袁本初怎就不如袁'仙长'那般嗯,那般与人亲近呢!”

    “据说这厮被送入'恶人谷'后,神志就不大清醒,别说袁'仙长',就连他那长子袁谭都不认识了。”

    “嗯,听说如此”

    正议论纷纷间,赛场之外忽然喧哗大起。

    众人回头看去,一头似是青石铸成的巨猿,轰隆隆,阔步踏来。

    其身高三丈,道旁垂柳仅及腰腹。'悦来客栈'的楼檐青瓦,也才堪堪至其眉梢。

    客栈三层楼阁中,正有一妇人抱着幼女,倚窗远望擂台处。忽有一双海碗大小的巨眼出现在窗前,骇得她连连后退。

    那三岁的小女孩,却丝毫不惧。她自妇人怀中挣出,努力攀上窗棂,奶声奶气对外大叫:“吼吼”

    巨猿好奇,停下脚步,伸出一指,轻轻抵至窗下。

    嘭!

    窗棂被四尺来长的巨猿食指,撞得猛一晃荡。小女孩身子不稳,骨碌碌顺着食指一路翻滚到宽阔的猿掌之中。

    许是觉得好玩,小女孩翻身坐起,咯咯直笑。

    石猿如载重宝,托着女孩,继续前行。呼呼的风声响起,将楼阁上那妇人“小玲、玲绮”的哭喊声,吹得一干二净。

    石猿身侧,跟随着一名八尺丑汉。若易地而处,这脏乱破烂的汉子,怎也称得上魁梧高大。但此时与石猿同行,却显得娇小玲珑许多。

    丑汉见石猿对小女孩并无恶意,也就没说话。

    人群中的曹操、刘备等人望见丑汉、石猿,稍一愣神。一旁的张飞,却已扯开嗓子大叫:“老典!”

    此人正是典韦。

    昔日与曹操几人相逢于泰山脚下,与巨猿相斗,又被'燕大王'看重,收在左右。

    然石猿过高、过重,在'桃源仙乡'中,不论是住宿、行走,都不方便。燕大王无奈,只得在临出海时,命典韦携石猿归返'白虎山'。

    然而,石猿性情乖张、桀骜不驯。一旦离开'燕大王'的视线,它便撒欢乱跑,山野城池、肆意妄为。

    好些次,若不是典韦用'燕大王'的名头警告,怕早就弄出一堆命案、惨案了。

    饶是如此,他也吃尽苦头。

    典韦的武艺,于此汉世,当属顶尖之列。但在这三丈石猿跟前,却不值一提。

    一掌即飞,一拳即伤,砸上树梢、摔下深沟,饥食狼肉、渴饮虎血。

    自泰山至白虎,区区四百里。一人一猿,足足走了三个月。这其中的艰辛苦楚,实在罄竹难书、书不胜书!

    “益德,好久不见!”典韦感慨良多。

    “老典,你怎么才到'白虎'?衣裳破烂成这样,还一身的伤疤?”

    有张飞这一问,典韦差点热泪盈眶。正要细说缘由,'仙门'六大真传、数十'内外门'弟子已至眼前。

    “可是陈留典韦?”

    “正是典韦。拜见六位'真传'、'白虎丞'、诸位'仙长'。”

    “'大王'已传下旨意,将你与此猿收入'仙门',不必见外。”

    “啊,多谢潘'真传'。”

    早在三个月前,'燕大王'便将典韦与石猿的名号,通传于众人。只是没想到,一人一猿会隔这么久才现身。

    典韦苦笑,将此行遭遇一一道出,惹得众人频频望向石猿。

    这看似温顺的大块头,有典韦说得那么不堪吗?

    潘凤走过去,对着石猿青灰色的“石肤”敲敲打打。而袁术,则站在土拨鼠背上,努力仰起头,对依旧高高远远的“猿头”喊道:“嘿,某也姓袁!”

    一番热闹后,众人回评判台上就坐。

    典韦躬身一礼:“典韦不才,恳请'白虎丞'、六位'真传',准某上擂台一战。”

    昔日关羽入白虎,虽有“大王识得英雄才,真传千里赠仙宝”的名望在先,他却依旧选择登台'大比',证明自己无愧于大王的厚待。今日的典韦,有样学样,也想上台大比、以证己名。

    关羽点点头,其余几人也无不可。

    典韦遂致以谢礼。而后,环视一圈,选中人少的甲字号擂,走了过去。

    '仙门'诸子、围观众人,顿时来了精神。

    一个是“大王提名、真传较武”,一个是“大王收录、与猿为伍”,可算是有看头了。

    擂台之上。方才喧哗一片时,吕布未曾有半点理会。而今脚步声起,他停止诵念。

    大王在上,终于有人上台了。

    “九原吕布,见过阁下。”

    “陈留典韦,见过吕兄。”

    两人互行一礼后,吕布皱起眉头:“阁下空手上台,是为何意?”

    武人习武,拳脚是强身健体,兵刃才是厮杀根本。你这丑汉空手而来,是要作甚?

    典韦哈哈一笑:“吕兄且用长戟,试试某家的拳脚手段。”

    以前的典韦,惯用的武器是双戟。而经过石猿三个月的“倾情陪伴”后,拳掌指肘、四肢与头,全成了他的武器。

    吕布闻言,将长戟一丢,也空起双手:“既如此,请了。”

    典韦稍一怔,道了声“好”,欺身而上。吕布手挥空拳,丝毫不让。

    比起其他几座擂台“锵”、“呯”的兵刃撞击声响,甲字号擂的动静,沉闷许多。然个中凶险、精彩处,却远胜余者。

    一众围观者,看得目不暇接、惊呼连连。

    “佩服!”典韦翻身后跃,躲过一拳。

    吕布眯起眼睛:“再来!”俯身冲上。

    又过得十合,典韦瞅到空当,一个背靠撞入吕布怀中,接着贴身一转,扯其后背襟领,摔肩贯地。

    吕布回手一掏,只攥住一把破烂衣裳。而后,天旋地转,头遭重创。

    嘭!

    “阿翁!”

    。

    

【022】举国之力() 
头痛欲裂,眼冒金星。

    吕布只觉得脖颈、头颅,如遭刀斩锤砸,痛苦无比。

    不过,更令他痛苦沮丧的,还是他吕布败了。向来以武艺自矜的他,本该是擂台纵横、无有敌手,却不足百合,即落败于人。

    可笑!

    “阿翁!”

    “奉先!”

    耳边传来高顺、曹性几人的呼喊声,恍惚中,还似有自家女儿的声音。

    吕布晃晃头,坐直身子。典韦弯腰伸手,将他拽起,而后道:“吕兄,承让了。”

    吕布苦笑拱手。

    评判台旁,小女孩指着甲字号擂台,哭着喊“阿翁”。

    潘凤、关羽等人正不明所以时,石猿右臂一展,如一架石桥,跨过惊惶失措的人群,搭在甲字号擂台上。

    石台猛一震动,吕布身子踉跄,险些跌倒。还没等他站稳,小女孩已自石猿掌中跃出,扑进他的怀里。

    “阿翁,呜呜呜”

    吕布吃了一惊,小玲绮怎么跑到擂台上来了?

    不过,这会儿也没工夫琢磨这个问题,他只顾着花尽心思、哄逗自家梨花带雨的乖女儿。

    过得片刻,小女孩转涕为笑。她从吕布身上跳下,蹦蹦跶跶,又跑回石猿掌中。

    吕布这才注意到,擂台上忽然多出来一架石桥。紧接着,女儿登上石桥,朝自己挥挥小手。

    石台再次震动,“石桥”倏忽离去。

    吕布顺势望去,评判台旁竟有一头青灰巨猿巍然耸立。方才那“石桥”,赫然就是这头凶猛巨兽的手臂!

    而自己的女儿,就在巨猿掌中,距离那血盆大口,仅一步之遥!

    吕布骇了一跳,就要跃下擂台、抢回女儿,却被典韦拽住臂膀。他道:“吕兄莫慌。猿大人虽然脾气暴躁,但对婴幼小儿,从来都是呵护有加。吕兄放心。”

    吕布将信将疑。不过,在他看到女儿笑颜如花的模样、以及一旁安然端坐的'仙门'诸子后,逐渐放下心来。

    点头谢过典韦,吕布走下擂台。安抚高顺、曹性、宋宪等人,以及哭哭啼啼跑来的妻子严氏。而后,闭目歇息起来。

    典韦立在台上,如先前的吕布一般,枯等半日、无人应战。他索性邀请吕布,再登擂台。

    此次比试的是兵刃,典韦使起双戟,如雨燕纷飞、穿梭来去,颇有大家风气。然数十合后,他即遭吕布画戟连挂带打,显露败绩。

    吕布令典韦稍事歇息,又比拳脚。百合之后,吕布告负。

    之后的甲字号擂台上,吕、典二人较武共计三十场。

    拳脚,吕布胜一负九。兵刃,吕布胜八负二。最后,在典韦主动提议下,吕布画戟对典韦拳脚,胜七负三。

    两人意犹未尽,但因参赛人员众多,为节省时日,'白虎丞'许二人晋级决赛。

    有此一战,典韦之名,响彻白虎。

    而后,初选三日、决赛一日。吕布、典韦、曹性、宋宪及另外来自大汉各地的四十八人,于腊月初四,入得'仙门'。

    又过三日,各地豪商、郡县大族、乃至南蛮北疆的夷族,入住'白虎'各旅店、传舍中。

    再一日,腊月初八、'拍卖大会'前夕,何大将军、张常侍,先后入城。

    ——————————

    大汉以东,倭国海域。

    '桃源仙乡'隐于云层,'燕大王'及秀儿、赵云六人,分乘三头白鲨,于海面疾驰。

    这三头白鲨,身长都在两丈以上。其背部生有细密的盾鳞,如同砂纸一般粗糙,可使六人安然乘坐,不至于滑落海中。'燕大王'还将三枚'水妖碎片',分投于三鲨口中,使其俯首帖耳、如臂使指,再无“翻车”之虞。

    不过,鲨鱼为骑,到底不如高卧'仙乡'来的舒服。六人之所以如此,却是为了追捕'狗邪韩国'遇见的一条肥蛇。

    那肥蛇,三头五瘤,极为狡猾。

    一开始,燕大王驱使'仙乡'追击。那肥蛇一见树根垂至海面,便深潜十数丈、不见踪影。若非赵云的四脚小蛇恰于此时“进化”完成,这肥蛇还真有可能脱出众人的视线。

    然而,小蛇虽有追踪之能,却无捕蛇之力。'燕大王'几人依靠的,还是自渔民处购得的网罟钩索。

    但几日追捕,网罟钩索并未建功。'燕大王'不耐,直接唤出三条巨大的水龙,去捉肥蛇。

    百里海域动荡,鱼虾死亡无数。

    然肥蛇气运不俗,竟借着一身滑溜溜的体液,堪堪逃脱。不过,蛇虽未捕得,那神威如狱的水龙,却是将随后追赶的'高句丽'、'弁韩'等人吓一跳。一个个没了狂追猛赶的气势,只畏畏缩缩,远远缀在六人三鲨身后。

    “大王,前方有一大岛,呕那怪蛇奔岛上去了。”赵云与四脚小蛇沟通后,一边呕吐、一边向'燕大王'禀告肥蛇影踪。

    '燕大王'大喜,这狡猾的小东西游了这么多天,终于知道累了、知道停了。

    接下来,六人三鲨,并水龙仙法,将肥蛇围堵在沙滩上。动静之大,骇得岛上一名渔夫直接晕死过去。

    ——————————

    '鬼奴国'王宫,国主蚌生正与麾下群臣欢宴。

    “国主大人一日之内剿灭'乌奴'、'巴利'两国,真神人也!”

    “眼下百国战乱,正需国主大人这般的英雄人物,方能掌‘倭奴王印’、平定此间乱世”

    气氛正热烈时,兵卫推门而入:“国主大人,有一下户求见,说是有大事上报。”

    “大事?让他进来!”

    “是!”

    稍待,一渔民进屋,跪拜道:“参见国主大人。”

    “起来吧,有何大事?”

    “禀告国主大人,刚才小户于牛头岛打渔,忽见一奇异怪蛇,本想捕来献于国主。没想到,竟被一群海贼抢了去。”

    “海贼?什么样的海贼?”

    “是六个外乡人,四男一女一小儿。他们手持锋利的刀剑、头戴精美的冠冕、身穿华丽的衣裳,自海上骑着鲨鱼而来。捕得怪蛇后,就六人就去岛上寻找食物”

    渔民下户,将自己装晕偷窥到的景象,统统说了出来。国主蚌生越听越感兴趣。

    他的父亲蚌头,原本只是一个卑贱的下户。五年前的某个黄昏,风暴送来一艘破船,上载着海量财物、以及三个奄奄一息的外乡人。蚌头挥起骨镞,杀人夺财,[鬼奴国]才得建立。

    今日又有人“送来”刀剑、冠冕、华丽衣裳,是天神佑我蚌生、要令我[鬼奴国]大兴吗?

    “国主!天神赐福啊!”

    “恭贺我主!”

    麾下卑狗、卑奴母离等官员纷纷欢呼。

    又有人道:“此六人毕竟是骑乘凶鲨,又身怀利刃,国主需小心应对。”

    国主蚌生点点头,传令左右:“召集国中所有舟船,一同进发牛头岛。”

    一刻钟后,鬼奴海岸,蚌生踏上三十步长的双层[国主大舰],环视左右、猛一挥手:“出发!”

    其身后,竹筏五十、皮筏六十、独木舟三十、帆船十架、二十步长巨船两艘。

    撑篙划桨、浩浩荡荡,赶向牛头岛。

    

【023】() 
倭海牛头岛,篝火熊熊。

    '燕大王'令童子'小呆'自'仙乡'的草庐中提来中,有“告麦”、“食麦”记载。西周时,都城镐京外,曾规模化种植小麦。西汉末,农学家氾胜之又在关中广泛普及麦作。

    不过,东汉末的粮食作物,依旧以粟居首位。国家、地方粮仓里贮存的,大都是粟米。政府税收收的也是粟米,只有在不产粟的地方,才会允许交纳稻米和麦子等杂粮。

    在此时的农作物圈子里,小麦的“江湖地位”依旧很低,被称作是“杂种”或者“杂稼”。

    早些时候,'燕大王'试种'系统'出产的粟米时,也于泉水旁、桃林里,种下半亩左右的春小麦。

    至十月麦熟,粒粒饱满、收获颇丰。

    '燕大王'不关注小麦的“发展历程”、“身份地位”,他关心的是小麦的“吃法”。

    自小麦传入中土,至东汉末已有千把年的时光,华夏人大都保持着“粒食”的传统。“麦饭”如此,“麦饼”也是将麦仁压成一块块的饼子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