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明皇师-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煦聪明过人,他跟随朱棣多年,深知自己的这位父亲大人虽然十分精明且长于权谋诡计,却有一个弱点——多疑。

    这大概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会忍不住去犯的毛病,无论他多么英明睿智,在面对有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威胁,都会本能的去怀疑。

    而太子朱高炽监国的期间,正是朱棣的这种弱点爆发的时刻,因为他多疑的根源就在于如今对权力的小心翼翼,虽然由于自己离开京城而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太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

    朱高煦相信,所有关于太子急于登基,抢班夺权的传闻都会在朱棣的心中引发一颗颗定时炸弹。

    朱高煦的策略是正确的,他准确地击中了要害,在身边人的蛊惑下,不容权力有失的朱棣果然开始怀疑一向老实的太子的用心。

    不过比较好的情况是,这次的巡边行动叶羽一直陪在朱棣身边,多少可以抑制一下他这样无法自控的猜疑。

    不过叶羽也知道,如果不能彻底从朱棣心里打消他对太子的怀疑,那么其他的所有劝说和努力全都是白扯。

    而身在北京的叶羽此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连夜写了一封信,密封起来交给跟在自己身边的杨澈,让他务必快马返回京城,将这封信交到他指定的人手中。

    得到命令的杨澈一刻都不敢耽误,立刻连夜返回了京城。

    叶羽在尽一切努力为太子的未来铺路,而巡视完北境的朱棣也准备启程返回京城了。

    朱棣北巡回京,对太子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审查了其监国期间的各项工作。这之中有不甚满意的地方,他丝毫不留情的严厉训斥了太子,并抓了一大批太子身边的官员,更改了太子颁布的多项政令。

    朱棣的这种没事找事的找茬行为让大臣们十分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太子没有错,不应该更改。

    叶羽在朝堂上一言不发,在听到耿通的上书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个时候上书为太子说情的,在朱棣心中都不可能留下谏臣的好印象。

    事实却是如此,直言的耿通却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却正中朱棣下怀。

    耿通算是个做官没开窍的人,他根本不懂得朱棣这些行为背后的政治意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家本来就是来找茬踢场子的,不过随意找个借口,是直接奔着人来的,多说何益!

    朱棣却是一个借题发挥的老手,他由此得到了启发,决定向耿通借一样东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东西就是耿通的脑袋。

    随后,朱棣便煞费苦心的演了一出好戏。

    他把文武百官集合到午门,用阴沉的眼光扫视着他们,怒斥耿通的罪行,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像耿通这样的人,一定要杀!”

    如此杀气腾腾,群臣无不胆寒,但大臣们并不知道,这场戏的**还没有到。

    耿通被处决后,朱棣集合大臣们开展思想教育,终于说出了他演这场戏最终的目的:“太子犯错,不过是小问题,耿通为太子说话,实际上是离间我们父子,这样的行为绝对不能宽恕,所以我一定要杀了他!”

    这个理由并不陌生,当初对解缙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只不过当时朱棣用的理由是离间自己和汉王朱高煦的父子关系。

    至此,终于原形毕露。

    耿通无非是说太子没错而已,怎么扯得上离间父子关系上,这个帽子戴的实在不高明,但却也说出了朱棣的真意。

    他只是在警告太子,朱高炽,老子还没死,你得给我老实点。

    太子地位岌岌可危,***被打下去一批,朱高炽本人经过这场打击,也心灰意冷,既然让自己监国,却又不给干事的权利,做事也不是,不做事也不是,这不是拿人开涮吗?

    太子的心情很不好,身为太子太傅的叶羽心知肚明,但他明显没有太子本人那么担忧,反而镇定自若的告诉朱高炽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一定要稳住。

    叶羽当然知道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谁,于是他决定要反击了。

    他最先做的事,就是让李兴安排人在后宫中放出消息,说太子此次被皇帝训斥和惩罚都是因为汉王从中作梗,才导致皇帝陛下对太子起了疑心。

    这样在后宫中散布的消息其实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且叶羽也叮嘱李兴一定不要传的太过,只需要巧妙一些。

    叶羽的最终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偌大的后宫不需要每个角落都盛传这个消息,只需要坤宁宫中听到就行。

    只需要徐仪华听到,她听到后一定会采取行动。

    事实确实如叶羽所料,徐仪华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生气,她立刻叫汉王朱高煦入宫来见自己。

    朱高煦听说母后叫自己来还是很高兴的,只不过请过安后,他看到母亲阴沉的脸色后就有些不知所以了。

    “是不是你,在你父皇面前说你哥哥的坏话?”徐仪华许是有些气急了,竟然开门见山毫不掩饰的问出这个问题。

    朱高煦一瞬间就怔住了,他也没想到母后竟然一开口就是关于这件事。

    “母后这话怎么说的……”朱高煦有些不自然的笑了笑:“父皇只是训斥了皇兄监国时的一些错误而已,怎么会是我说皇兄的坏话呢?”

    徐仪华看着眼前这个儿子,问道:“煦儿,你心里打着什么主意母后都很清楚。但是,炽儿是你的亲哥哥,你怎么能够在背后做构陷他的事情!”

    朱高煦怔怔看着母亲,形容不好自己心里的感觉。从小到大母亲都喜欢兄长,这是朱高煦始终坚信的。母亲对兄长最好,什么事都要先顾虑到他,无论是吃穿用度,母亲最先想到的永远都是朱高炽。

    凭什么这样?

    朱高煦一点儿都不明白,明明自己比那个瘸子哥哥要优秀,为什么母亲就是这么偏心?

    于是,这种从小到大根植在内心中的嫉妒之火终于燃烧了起来,他冷笑一声,说道:“母后,儿臣也是您的亲生儿子,为何您的心中就只有皇兄一人?!”

    徐仪华被儿子这句话问的怔住,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从小到大,无论有什么好东西,您最先想到的永远都是皇兄!我何曾有一刻在您心里重要过!”

    “煦儿!你明知道母后不是这样的!你明知道,你哥哥他身体不好,我自然会对他上心……”

    “他身体不好!对,他身体不好!因为他生过病,身体不好,所以您和父皇就要什么都先给他!就连皇位也是!”朱高煦脸上的表情因为嫉妒的燃烧而有些扭曲,“明明我比他要优秀!为什么我不能当皇帝!”

    “煦儿!”徐仪华急切的阻拦,“这里是宫中,你不要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呵,大逆不道?”朱高煦冷笑,“母后别忘了,父皇也是靠着这四个字,才登上了这个皇位!”

    啪!

    一记重重的巴掌打在了朱高煦的脸上,他怔怔看了看气的胸膛急剧起伏的徐仪华,然后只简单行了个礼,便扭头离开坤宁宫。

第三百六十四章 足智多谋() 
至正二十五年,杨士奇出生在袁州,当年正是朱元璋闹革命的时候,各地都兵慌马乱,民不聊生,为了躲避饥荒,杨士奇的父母带着他四处奔走,日子过得很苦。在杨士奇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终于在乱世中彻底得到了解脱。

    幼年的杨士奇不懂得悲伤,也没有时间悲伤,因为他还要跟着母亲继续为了生存而奔走,上天还是公平的,他虽然没有给杨士奇幸福的童年,却给了他一个好母亲。

    杨士奇的母亲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人,即使在四处飘流的时候,她也不忘记做一件事——教杨士奇读书。在那遍地烽火的岁月中,她丢弃了很多行李,但始终带着一本书——《大学》。

    读书是要讲天分的,杨士奇就十分有天分,可读书还需要另一样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钱。

    没有钱,就上不起私塾,就读不了书,就不能上京考试,就不能当官,毕竟科举考试并不是只考《大学》。

    洪武四年,杨士奇的母亲改嫁了,杨士奇从此便多了一位继父,一位严肃且严厉的继父。

    这位继父叫罗性,他同时也兼任杨士奇的老师。

    罗性,字子理,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普通人,此人出生世家,当时已经是著名的名士,且有官职在身,性格耿直,但生性高傲,瞧不起人。

    杨士奇怀揣着好奇和畏惧住进了罗性的家,当然,也是他自己的家。

    起先,罗性对自己这个继子没什么好感,这也是当然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谁会对他多好呢。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罗性彻底改变了对杨士奇的看法。

    洪武六年,罗家举行祭祀先祖的仪式,还是小孩的杨士奇被触动了,他想起了自己故去的父亲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也想祭拜自己的父亲和亲人。

    可是罗家的祠堂决不会有杨家的位置,而且如果他公开祭祀自己的家人,恐怕是不会让继父罗性高兴的。

    这个年仅八岁的小男孩却并未放弃,他从外面捡来土块,做成神位的样子,找到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郑重地向自己亡故的父亲跪拜行礼。

    杨士奇所不知道的是,他这自以为隐秘的行为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这个人正是罗性。

    不久之后,罗性找到了杨士奇,告诉他自己看到了他祭拜祖先的行为,还告知他从今往后,恢复他的杨姓,不再跟自己姓罗。

    杨士奇十分惊慌,他以为是罗性不想再养他,要将他赶出门去。

    罗性却摇了摇头,叹息道:“我的几个儿子都不争气,希望你将来能够略微照顾一下他们。你才八岁,却能够寄人篱下而不堕其志,不忘祖先,你将来必成大器!你不必改姓了,将来你必定不会辱没生父的姓氏。”

    自此之后,罗性开始对杨士奇另眼相看,并着力培养他,供他读书,也就因此,才会有了未来的杨士奇。

    然而历史一遍遍告诉我们,伟大的人前半生的人生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仅仅一年之后,罗性因罪被贬职到远方,杨士奇和他母亲的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困境。然而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有志气的杨士奇却没有放弃希望,他仍然努力读书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而奋斗。

    没有功名的杨士奇仕途并不顺利,他先在县里做了一个训导,类似今天的县教育局官员,训导只是个小官,就是整天在衙门里混日子,可杨士奇做官实在很失败,他连混日子都没有混成。

    不久之后,杨士奇竟然在工作中丢失了学印,在当年那个时代,丢失衙门印章是一件很大的事,比今天的警察丢枪还要严重得多,是有可能要坐牢的。此时,杨士奇显示了他灵活的一面。

    如果是方孝孺丢了印,估计会写上几十份检讨,然后去当地政府自首,坐牢时还要时刻反省自己,杨士奇没有这么多花样,他直接就弃官逃跑了。

    这才真的不是书呆子啊。

    之后逃犯杨士奇流浪江湖,他这个所谓逃犯是应该要画引号的,因为县衙也不会费时费力来追捕他,说得难听一点,他连被追捕的价值都不具备,此后二十多年,他到处给私塾打工养活自己,值得欣慰的是,长年漂泊生活没有让他变成二混子,在工作之余,他继续努力读书,其学术水平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在度过长期学习教书的流浪生活后,杨士奇终于等到了他人生的转机。

    建文二年,建文帝召集儒生撰写《太祖实录》,杨士奇由于其扎实的史学文学功底,被保举为编撰。

    在编撰过程中,杨士奇以深厚的文史才学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并得到了此书主编方孝孺的赞赏,居然一举成为了《太祖实录》的副总裁。

    永乐继位后,杨士奇真正得到了重用,他与解缙等人一起被任命为明朝首任内阁七名成员之一,自此之后,他成为了朱棣的重臣。

    与解缙相同,他也不是个安分的人,此后不久,他卷入了立太子的纷争,他和解缙都拥护朱高炽,但与解缙不同的是,他要聪明得多。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朱棣在训斥了朱高炽,打击了太子班底的大臣之后,依然没有释怀心中的疑虑,他总想着找个机会再给太子一个下马威。

    在这关键时刻,杨士奇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稳住了太子的地位——他就是之前叶羽叫杨澈连夜赶回京城联络的那个大臣,也是***如今的核心力量之一。

    杨士奇虽然学问比不上解缙,他的脑袋可比解缙灵活得多,解缙虽然也参与政治斗争,却实在太嫩,一点也不知道低调做官的原则。

    杨士奇就大不相同了,此人我们介绍过,他不是科举出身,其履历也很复杂,先后干过老师、教育局小科员、逃犯等不同职业,社会背景复杂,特别是他在社会上混了二十多年。

    朝廷就是一个小社会,皇帝大臣们和地痞混混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吃得好点,穿得好点,人品更卑劣,斗争更加激烈点而已,在这里杨士奇如鱼得水,灵活运用他在社会上学来的本领,而他学得最好,也用得最好的就是:做官时一定要低调。

    他虽然为太子继位监国出了很多力,却从不声张就连太子送给他的豪宅都委婉的拒绝了,因为他要隐藏自己太子近臣的身份。

    杨士奇虽然没有接受太子的礼物,但他对太子的忠诚却是旁人比不上的,应该说他成为***并不完全是为了投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太子的感情。

    自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杨士奇就被任命为东宫左中允,做了太子的部下,朱高炽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个真正仁厚老实的人,弟弟朱高煦屡次向他挑衅,阴谋对付他,朱高炽却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了下来,甚至数次还帮这个无赖弟弟说情。

    这些事情给杨士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历经宦海,城府极深,但仗义执言已经成为了他性格中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他却并没有变,他还是当年的那个正气在胸的杨士奇。

    秉持着这个信念,杨士奇与太子同甘共苦,携手并肩,走过了二十年历经坎坷的储君岁月。

    说来也实在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可能是由于杨士奇过于低调,连朱棣也以为杨士奇不是***,把他当成了中间派,经常向他询问太子的情况。

    于是这一次朱棣依然选择了询问杨士奇,关于太子监国这段时间的表现。

    这看上去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暗藏杀机。

    城府极深的杨士奇听到这句问话后,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他立刻意识到,决定太子命运的关键时刻来到了。

    如果回答太子十分积极,勤恳做事,和大臣们打成一片,能独立处理政事,威望很高的话,那太子一定完蛋了。你爹还在呢,现在就拉拢大臣,独立处事,想抢班夺权,让老爹不得好死啊。

    但如果说太子平时不理政事,疏远大臣,有事情就交给下面去办,没有什么威信,那太子的结局估计也是完蛋。

    太子的悲哀也就在此,无数太子就是这样被自己的父亲玩残的,自古以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