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明皇师-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下沛县之后,朱棣本想趁胜追击,但盛庸却早有准备,北军强攻了数次仍然无法攻下东昌,朱棣只好闷闷不乐的收兵回城。

    此时的朱棣终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感觉并非是因为某一次战役的失败,而是因为那迟迟无法看到的胜利结局和越来越小的希望之火。

    仗打了三年了,朱允炆仍然占据着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自己此时人力物资都远远不如对付,虽说是屡战屡胜,但却始终无法彻底击溃对方。

    朱棣已经可以预料,战争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总有一天,自己会率领着越打越少的部下被对方的几个小兵抓住送去领赏,然后屈辱的活着或者死去。

    失败也许还算不上什么,但希望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

    正在朱棣踌躇心烦的时候,叶羽走入营帐之中,手中拿着一张纸,兴冲冲的对朱棣说道:“陌石山庄刚刚送来的京里的消息,要不要看看?”

    朱棣支着个脑袋,看上去十分没有精神的样子,只是应了句:“什么消息?”

    叶羽见他这样,多少也能猜出一些原因,他不以为意的坐到朱棣身边,扬了扬手中的密信,颇为开心的说道:“是好消息呢。宫里的李公公说了,虽然南军的阵势极大,但朱允炆已经几乎把所有能派上用场的兵力全都投入了北伐的战场中,此时京师已经十分空虚,如果可以乘虚而入的话,那就是事半功倍一战而定。”

    朱棣稍稍一怔,可以说这是个绝好的消息,他也可以理解叶羽为什么这么高兴。但转念间,朱棣却并不觉得这个消息有多么的令人愉悦。

    要问原因的话,那是因为,自己离京城还太远。

    此时,朱棣虽然占据了北方大部分的城池,但毕竟不是身处苏杭之类的地方,要想现在直接攻打应天谈何容易?自己打了三年的仗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问题是在通往京城的路上有个最大的障碍,那就是山东。

    虽然朱棣已经占领了济南等地,但东昌就像是一道坚实的屏障一般挡住了他的去路,让他无法前进。

    “就算京师空虚,但我们如今连山东都过不去,还谈什么趁虚而入攻打京城?京城再空虚现在都跟咱们没关系。”

    听着朱棣有些自暴自弃的话,叶羽却没有露出丝毫的消极神情,他反而意味深长的笑了。

    朱棣撇眼看到他开心的笑,忍不住问道:“你到底在开心什么?”

    叶羽露出一贯的狡猾笑容,他随手拿起朱棣摆在桌上的佩剑,指着桌上的地图和沙盘,缓缓说道:“确实如殿下所说,山东有南军大部分的军队,而且有盛庸这样的名将镇守,固若金汤难以攻下。但是啊,殿下,我们要去京城的话,一定要打下山东么?”

    “诶?”朱棣露出惊讶的神情,说实话,这之前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而是将全部的心思和眼光都放在了眼前的东昌城上。

    朱棣没有想到,他在无意识中已经陷入了一个思维陷阱之中。

    在人们的思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盲点,而这个时候,就需要转换思考的方式,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比如在生产发明中,有时候总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零部件总是容易出问题,这种时候总想着去修改这个零部件就是一个思维盲区,真正该考虑的或许是这个零部件是否真的是必要的。

    而此时,叶羽就是对朱棣提出了这样的创造性思维。后来,已经成为永乐大帝的朱棣偶尔回想起来,还会不经意的感慨。叶羽之所以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谋士,就是因为他从不会轻易陷入这样的思维盲区中,他不认死理,善于变通,所以他为朱棣指点了正确的道路。

    叶羽手中的剑尖轻点地图,说道:“之前我就跟殿下说过,我们绕开东昌进攻聊城和济南等地,就是为了这里。绕开东昌,进攻徐州!”

    朱棣终于明白了,山东是自己的盲点,因为在这里遭遇了最难缠的敌人盛庸,在这里有自己始终无法攻下的城池东昌,这些挫败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使他偏执的认为不攻下东昌就无法打开通往京城的大门。

    然而叶羽却告诉他,这扇门行不通,不如换另外一扇。

    若非叶羽,朱棣恐怕还要一直钻这个牛角尖下去,到那时他将无法避免的迎来失败。

    朱棣嚯得站起身,他脸上的表情终于不再消极,反而恢复了往日自信的神采。他看着沙盘上的徐州,抚掌笑道:“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没错,徐州!我们绕开东昌直接去打徐州!只要攻下徐州,就是剑指京城的时候!”

    叶羽看着朱棣充满自信和光彩的表情,不禁稍稍松了口气。

    “殿下,这一次,将是我们最后一次猛攻!结果只有两个,成功或失败。成功的话自不必说,如果失败,那将再没有任何的退路。”

    叶羽说的十分认真郑重,朱棣自然是明白的,不成功,便成仁!

    三年了,靖难这一战已经打了三年了,这三年的征战,他身边的将领有一些已经死去,比如张玉。但这一次不一样了,这是最后一次进攻!无论成败,在此一举!

    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建文三年末,朱棣再次披挂上阵,他点齐了麾下所有的将士,做了最后的宣誓和誓师。

    所有北军都知道,这会是最后的战役,这一战将会成为全体北军的背水之战,只准成功不能失败!

    北军的气势与从前不同,应该说这一次格外的士气高涨。

    在必须成功的信念之下,朱棣开始了他最后一次冲击。

    而身在东昌的盛庸自然得到了消息,他立刻开始战前的准备,依然在东昌之外摆下阵势,等待着朱棣的到来。

    然而,盛庸注定等不到朱棣了,因为等他再次掌握朱棣的动态时,却发现朱棣已经绕开了东昌,取道馆陶渡河,连克东阿等县城,兵峰直指徐州!

    这下盛庸开始惊慌了,他在一瞬间明白了朱棣的意图,修整了几个月的朱棣不再把东昌当做目标,而是直接放眼那最终的目的地——京城。

    盛庸在心里暗骂,这种避开主力决战选择快捷有效的作战方向的战术,不用说一定是叶羽的提议!

    叶羽这个人,还真的是个大麻烦!

    无论再怎么郁闷,盛庸还是要赶快采取行动,如果让朱棣到达了目的地,那么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终于放弃了防守,开始了对朱棣的追击。

    作为南军追击先锋军队的正是平安,他的速度极快,率领着四万军队迅速跟上了朱棣的脚步。在平安看来,朱棣虽然是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但徐州城防守坚固,足以抵挡北军,至少可以抵挡一阵子,只要盛庸的主力军队到达,内外夹击之下,北军一定会被彻底击败。

    然而,让平安大吃一惊的是,北军又耍了花招,他们将平安引到了徐州,但却没有进攻徐州。

    因为关键时刻,叶羽又给朱棣出了个主意:“殿下,如果换成你是盛庸,你现在会怎么想?”

    朱棣想了想,答道:“盛庸一定猜到我们的目标的攻下徐州。”

    叶羽点了点头,他狡猾的笑了笑,道:“不错,所以我们就不能去打徐州。因为,永远不要做敌人猜得到的事情。”

    于是,朱棣和叶羽合谋了一下,决定绕开徐州,直接攻打宿州。

    而已经在徐州备战的平安得到消息时,朱棣早已绕开了徐州,全军加速直奔宿州。

    平安终于彻底意识到了,朱棣根本就不想再做任何的对抗,他根本就不再顾虑任何挡住前进路线的城池,他的眼里现在只有京城。

    于是,平安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带兵上路,继续追击北军。

    北军的行军速度很快,没用多久就到达了宿州附近的淝河。

    原本打算一口气冲到宿州的朱棣,此时却停下了脚步。

    朱棣观察了一下地形,然后对叶羽说道:“平安这条尾巴实在碍眼,不如在这里把他解决掉吧。”

    叶羽想了想,点头赞同道:“不错,变化多端才能出其不意的制胜。如今平安的心里大概认定我们会一口气冲到宿州吧,那么我们就反其道而行,利用他的这个想法,在淝河这里先解决掉他。”

    由此看来,与心眼儿太多的人为敌真的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无论平安怎么想,叶羽和朱棣总是能猜到他的心思,然后逆着他的想法去做。

    叶羽这个人,一向把孙子兵法中的名句作为自己打仗的信条。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诡异多变,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胜利,这就是叶羽这个人最可怕的地方。

第二百九十二章 追逐战() 
建文四年初,平安跟着朱棣一路向宿州行军,他为了尽早追上朱棣,一路都是马不停蹄的疾行,终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追到了宿州附近的淝河一带。此时,平安脑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追上朱棣。在他看来,朱棣急于一鼓作气打到京城,必然不会在各地过多停留,所以只要追上北军那就是胜利。

    然而,平安此时的急躁促使他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这直接导致,当他到达淝河之后,便毫无防备的进入了朱棣早已为他设好的陷阱之中。

    平安万万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追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到达淝河,而还没等他稍作休息,北军就已经从附近跳了出来,卸去所有的伪装向平安所部发起猛烈的攻击。

    北军的这个举动完全超出了平安的预料,他现在才明白,朱棣为了切掉自己这根尾巴,已经在这里埋伏了好几天,就等着自己率军赶到然后发起猛攻。

    平安率领的南军来来回回追了朱棣好几个月,他们每一次提刀追过去,都会发现朱棣其实早就不在这个地方了,然后他们就要马不停蹄的向下一个地方追去。如此反反复复毫无作用的追逐一连持续了好久,南军的所有士兵在这期间都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心理上更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而此时北军的情况却是完全相反,他们一直是掌握主动权的那一方,从心理上来说就一直是十分放松的状态,而在时间和地点的掌握上更是游刃有余,现在又是在淝河一带等了几天,以逸待劳的状态之下伏击南军,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平安带来的四万人此时几乎毫无斗志,不多时就被北军消灭殆尽。平安这次是真的栽了,追了这么久的朱棣竟然会在这里等着自己,这确实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此时被轻而易举的击溃,让他完全无计可施。

    平安毫无办法,他现在只剩下极快的反应,立刻扯着自己的战马继续狂奔,只是奔跑的方向与刚才的完全不同而已。而他麾下所剩不多的残余部队也纷纷效仿,跟着平安一起顺着来时的方向逃跑。

    说来也是郁闷,平安这段时间什么正事儿都没干,就只是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朱棣,不停的跑来跑去。

    淝河一战北军大获全胜,歼灭南军三万余人,俘获大将几名,可谓是这两年来最大快人心的一战。因为这对于北军来说,实在是久违的人让人提高斗志的胜利。

    淝河大胜之后,朱棣率领重新点燃斗志的北军一口气拿下了宿州,并在这里休养生息,等待着盛庸的到来。

    这一次,他没有再选择继续向京城猛扑,而是选择在原地等待,等待和南军的对战。

    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朱棣够聪明,他万分精明的从纷乱的局势中分析出了最正确的做法。

    如果从宿州继续向南推进的话,确实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应天,但是那也会面临一个负面的可能,就是盛庸率领还没有被彻底击溃的南军主力赶过来夹击自己。

    若真是那样,自己可就真的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所以,朱棣和他最信任的军师叶羽商量之后得出了结论,就在宿州原地修整,等待盛庸到来。

    而朱棣这一次也十分的自信,因为他和盛庸的角色完全调换了,坐守城池等待决战的人变成了自己,自己再也不用被盛庸左右局势了。

    又等了大概半个月,盛庸终于带领南军的主力赶到了宿州,开始南北军的最后决战。

    此时,北军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他们坐拥充足的粮草和城池,而南军则是连日连夜的奔波,根本连休息都不好,而且粮草也没有带太多,更何况这一路上许多囤放粮草的城池都被朱棣一路顺手给收了。

    于是,盛庸只得投入全部的兵力,势必要用猛攻将朱棣的北军耗尽,要知道北军的人数跟南军相比还是很少的。

    但是,叶羽却自信的说道:“无论僵持多久,此战我们都必胜!”

    朱棣一时间没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自信,怔了怔后问道:“你有什么想法了?”

    叶羽点点头,笑着说:“南军在此地根基未稳,后方的粮草补给又十分不充足,而我们占据着坚固的宿州城,以逸待劳的话,南军自然是耗不过我们的。”

    朱棣对叶羽的分析十分赞同,他半开玩笑的说:“感觉角色完全调转了,之前是我们一直不希望有太多的消耗。”

    叶羽露出稍稍轻松一些的笑意,道:“此一时彼一时,毕竟现在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落到我们手中了。”

    “所以,我们就这样固守城池就好了?”

    叶羽稍稍想了想,然后说:“自然是先以防守为主,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动,毕竟我们还需要几场胜利来稳固咱们的士气。”

    停顿了下之后,叶羽说着:“等盛庸进攻几次后,我们就把主力调出城去吧。”

    “调出城?做什么去?”

    “绕到南军的后方,尽可能歼灭他们所有的后勤部队,烧光他们所有的粮草,这将是他们最沉重的打击。”

    叶羽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立刻叫来岚琴,跟她详细的计划了夜袭南军的事情,虽说是过些天才要开始进攻,但一些战前的准备还是要做的详细一些。按照叶羽的性格,每一个细节他都要策划好,务必保证每一次攻击都是有效的。

    岚琴对叶羽这个性格也是十分了解的,对此她一般只是吐槽一句“爱操心”,因为反正不管说多少都没有用。

    盛庸率领南军赶到这里后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这期间他总共组织了四五次进攻,但全部都无功而返。盛庸现在是有些切切实实的体会了当初朱棣的痛苦,面对一座如同铁通一般的城池,没有任何办法,完全无计可施。

    而南军现在的状态十分不好,粮草本就有限,长期的奔袭导致也没办法好好休息,军心和士气都十分不稳,再加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每一次作战都不能被称为有效的作战。

    然而就在这时,北军终于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这一夜,南军的士兵们都在营地里歪歪斜斜的睡着,说实话,自从建文三年末开始追着朱棣跑,他们就基本没有一天是好好休息的,现在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基本都已经到达极限了。

    就在这样一个全军精神都放松的夜晚,岚琴率领着朵颜三卫的部下悄悄向南军的后方挺进。

    岚琴的部队绕到南军后方之后便开始了无情的猛攻,此时南军根本毫无准备,被打的措手不及,有些人甚至还在睡梦中就已经身首异处。

    北军趁着夜色的偷袭歼灭了南军后方大量军力,并且一把大火烧了南军后方的粮仓,导致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补给方面情势更加严重。

    中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