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一夜奇袭就消灭了波才残军,那叫一个高兴,一面派人飞报皇甫嵩,一面整军备战,准备再次出击。
皇甫嵩大军并没有离开颖川,因为皇甫崇早就看穿了波才南下的企图。如今得报波才兵败,东路危机已解大半,当下命令曹操部秘密南下,直攻彭脱黄巾,掩护自军北上东郡。
曹操闻令自是十分高兴,这意味着皇甫嵩把一个偌大的功劳送给了他。曹操也不负所望,在留下五百人押解黄巾俘虏后,亲率两千五百骑星夜南下,寻机偷袭彭脱部黄巾主力。
半月后,曹操又一次在深夜出击,成功劫了彭脱的大营,烧毁了贼军全部粮草,并一举击溃三万黄巾主力,敌军主帅彭脱重伤逃脱。
就在曹操大胜的同时,皇甫嵩率领三万精锐官军对东郡卜已部发动强攻,两军在苍亭上演了一场生死大战。
皇甫嵩亲自击鼓上阵,交战期间恰逢刘备带领五百壮士赶来相助。刘备义弟关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单骑杀入敌阵连斩十一名敌将,杀得黄巾军人人心惊胆寒。皇甫崇军一时士气大振,大败五万黄巾军,黄巾渠帅卜已中箭被俘。
之后皇甫嵩为了震慑东郡附近残余的黄巾贼寇,下令在东郡城外将卜已斩首,并于城门楼上悬尸三日,至此东郡太平。
持续三个月的东线作战,最终以皇甫嵩所率的四万官军大获全胜而告终。经此一役,东线的黄巾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共计二十余万,黄巾渠帅波才失踪,彭脱逃亡,卜已被杀。
消息传至雒阳,满城欢喜,灵帝更是许诺说等扫平黄巾贼寇后要重赏三军,举国同庆三日。
同样的消息传到冀州巨鹿,张角闻报东线黄巾几近全军覆没,痛心疾首之下,一口气没接上直接昏了过去,吓得张宝张梁兄弟连夜将全城郎中都抓来给大哥诊治。
张角被救醒后,第一件事便是仰天大啸:“天要亡我!天要亡我……”
之后数日里,每每想到黄巾军前途一片黑暗,张角就寝食难安,不久便生了一场大病,直接卧床不起。
黄巾领袖张角病倒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冀州的黄巾军人心惶惶,不少胆小的贼寇纷纷逃离军营,甚至主动出城投降官军。
第一百一十章 董卓替卢植()
张角病倒对于征讨冀州黄巾的官军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现在汉军人人都在诅咒张角赶紧归西,只要张角一死,则黄巾贼再无翻身之日。
俗话说“趁他病要他命”,北路讨伐统帅卢植抓住时机,率领八万官军主动对三十万冀州之敌发起攻势,打得冀州黄巾节节败退。
北路官军一月之内取得五战五胜的光辉战绩,破敌近十万。最终将张角张梁兄弟围于广宗,困张宝于下曲阳。
长社一战是大汉命数的一个转折点。官军从此转败为胜,转守为攻。朝廷各路大军受此鼓舞士气大振,在北东南三个战场上逐渐掌控了战争主导权。
灵帝坐镇皇宫,天天都收到喜报,心情自然好得不得了。后来听说贼首张角被困孤城后,更是喜不自胜。
灵帝对张角的恨是发自内心的,这也难怪,张角引发的黄巾暴动差点颠覆了整个东汉王朝的统治,说白了就是差点让灵帝失去过穷奢极欲的生活,这还得了?
头脑简单,四肢却不发达的灵帝亲自拟旨,令卢植一月之内攻破广宗城,务必生擒张角,否则胜也有罪。
灵帝已经盘算好了,绝对不能让张角一死了之,必须让他尝尽人间极刑后再处死,用以震慑天下宵小。
封建社会真正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何况发话的还是当朝皇帝。卢植接到圣旨后,虽倍感艰难,却丝毫不敢懈怠,连夜制定了作战方案。
之后的一个月之里,卢植每战必亲临城下,鼓动大军疯狂攻城七次,但每次都以惨败收尾。一来广宗城乃贼人巢穴,城内驻扎的黄巾军多达十五万,粮草军械储备齐全,二来在起义之后,张角就有意将广宗作为自己的临时都城,所以花了大量精力修建广宗城池。
官军一月之内付出了近两万余人的伤亡,硬是攻不进去。卢植虽然是个死忠分子,但看到手下兵将伤亡如此惨重,也不忍心再发动毫无意义的攻城,便冒着抗旨的风险,擅作主张停止进攻,转而采取围困的方式,想把城内的黄巾军饿死困死。
当然,官军攻城期间,城内黄巾军也曾仗着人多出城交战,但非常不幸地是,卢植仅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诱敌之计便令两万多黄巾贼永远闭上了眼睛。之后,广宗城内的黄巾军再不敢出城与官军交战。
要说在这种敌多我少的情况下,就应该避免正面对抗。卢植采用的对峙方法应当是十分妥当的,但是灵帝给的一月期限很快就这样过去了,官军依旧被挡在广宗城外。
灵帝这些时日连后宫都去的少了,他一直关注着冀州战事,就是想第一时间里看到张角被活捉的奏章。但一个月过去了,广宗战事还没分出高下,灵帝就有些不高兴了。
看在卢植是朝中老臣的份上,灵帝并没有公事公办治卢植的罪,而是再次颁下严旨,催促卢植加紧用兵,早日攻克广宗。
远在冀州的卢植在接到灵帝的第二道圣旨后,整天忧心忡忡。有道是皇命难违,何况他已经违抗过一次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卢植又试着强攻了两次广宗城,但最后都在敌人顽强的抵抗下宣告失败。
转眼间一个月又过去了,广宗城依然掌握在黄巾军手中。卢植深知上次灵帝没降罪于他,是看在他年事已高的份上。这一次的违旨行为必然会使灵帝震怒,罢官入狱在所难免!
灵帝本来是想赶在自己寿辰前结束黄巾叛乱的,但不知前线的卢植是怎么搞的,从两个多月前包围张角于广宗起,冀州战事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北路官军还白白损失了近两万士兵。
说实话,此时灵帝对卢植在冀州的“消极”表现很失望。恰逢朝中有人弹劾卢植,说他久攻广宗不下,实是想拥兵自重。灵帝看了折子后也不大放心卢植,于是派出黄门左丰前去督军,实则为了悄悄调查卢植,看他有没有二心。
左丰从雒阳一路急赶到广宗城下,凭着圣旨进了北路官军的中军大帐,并当众宣读了灵帝的旨意。大意就是灵帝对卢植在冀州的表现非常不满,朝中有人弹劾他玩忽职守之类的。
卢植跪在地上,听得是大汗淋漓,最后磕头发誓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没有丝毫异心,泣拜恳请使者明察。
其实左丰到冀州后,并没有直接来见卢植,而是非常尽职地一路打听卢植出征以来的情况。等他到达广宗时,早就打听清楚了卢植的行为作风。所有情报显示卢植这个人是好得没法挑剔,总之是深受军民爱戴。
作为一个宫中老黄门,左丰自然不会和卢植这种朝中大臣有什么瓜葛,当然也不想为难这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但有一点是左丰平生非常坚持的,那就是好处该捞还得捞,对象不分青壮老幼。
卢植作为一军统帅,在中军大帐叩首恳求,倒是让帐中诸将颇为感动,众人纷纷为卢植求情。
左丰多少也算是个官场老手了,他当然清楚像卢植这种军中老将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于是假装为难道:“卢中郎啊,老奴也知你一片忠心,但朝中那些人一口咬定你是在拥兵自重,说你压根就不想剿灭张角一伙贼人,陛下他最近受惊不少,这才让老奴来军中看看。你看,现在这情形真让小人感到十分为难啊!”
卢植虽混迹官场多年,但对为官之道的理解并不深刻,或者说他不想去深究。如今听了左丰的一席话,他根本没理会到左丰话中的意思,还跪在那儿一个劲儿地磕头泣述。倒是卢植身后的众将有些听明白了,这左丰分明是在拐着弯地要好处嘛!
左丰见卢植对自己的暗示无动于衷,以为这老头儿只是一时没反应过来,于是更加直接地说明了来意:“卢中郎,下官奉陛下之命,一路长途跋涉才到了这凶险之地,难道你就没有什么好表示的吗?”
左丰说完还故意用左手比划了一下钱的手势,哪知卢植压根儿视而不见,还在那傻呼呼地磕头求情:“使者明察,末将确实是一片赤诚忠心,绝没有半点私心啊!”
左丰闻言眉头微皱,心道这老家伙还在跟我装傻充愣,当即怒吼道:“好你个卢中郎,你未免欺人太甚了。本官已经如此暗示于你,你竟敢无视本官好意,那咱就等着瞧吧,哼!”左丰说完就气冲冲地甩袖离开了中军帐。
左丰离开后,副将才急忙上前扶起仍然跪倒在地的卢植,好言劝说道:“老将军,这左丰方才分明是在向您索贿,今天您这般直接地拒绝了他,恐怕他不会放过您的。”
卢植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膝盖处的灰尘,摇头叹息道:“呵呵,我岂能不知左丰之意?但如今营中将士每日尚不能饱食,军中钱粮亦无富余,我哪还有闲钱给他呀?”
副将听了卢植的话,望了望左丰远去的身影,也不禁叹起气来。果不其然,左丰回到自己的住所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灵帝写了一封检举卢植不轨的奏章,其中内容自然是专揭卢植的短儿啰。
半月之后,灵帝再次发来圣旨,将卢植革职查办,押回雒阳接受审训,并擢升并州刺史董卓为中郎将,接替卢植主持冀州战事。
可怜的卢植空有满腔的报国热情,却惨遭奸臣陷害,不幸受绑问罪。董卓凭着私下向大臣行贿,抢了卢植的饭碗,坐上了北路讨伐军统帅的位子。
春风得意的董卓赶到冀州后,二话不说就将卢植在军中施行的那套以困代攻的方略通通废除,随后疯狂驱赶士兵攻城,妄想以此吓破敌胆,逼其开城投降。结果……结果自然是广宗城岿然不动,官军的伤亡数字却在急剧升高。
数日过后,广宗城内的张梁趁官军攻城疲弊之时,突然率军出城与官军决战,打得董卓军大败而归。若非副将拼死相救,董卓在战场上险些被张梁杀死。
惨败回营的董卓正好遇上率兵来投的刘备,一问之下得知刘备没有官职,心情极坏的董卓当即命亲兵斥退刘备。
关羽见董卓竟敢对大哥如此无礼,气得就要挥刀斩杀董卓,幸被刘备及时制止,否则一代枭雄董卓就要提前退出历史舞台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张梁的报复()
张梁于广宗城下大败董卓,迫使董卓心生畏惧再不敢轻易出寨。之后官军整天高挂免战牌,于是广宗城外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在卢植挂帅时,官军每天总会到城下象征性的挑战一番。如今轮到董卓掌印,情况就转了一百八十度。每天天刚放亮,张梁就会带着一众部下到官军营外叫骂。
两军又这样对峙了一个多月,因官军死守不出,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一时广宗城外的气氛变得和谐了不少。
张角自从上次卧床后就一病不起,广宗城内的一切事务就暂由张梁处理。但张梁生性粗莽,压根儿不通政事,天天和一群将校在军营中喝酒比武,几个月下来硬是让各方冒死送来的文书堆成了一座两丈高的小山。
得知张梁不理政事,病重中的张角甚感无奈,只好打发张梁去下曲阳替回张宝,让精于政事的张宝回广宗总揽军政大事。
对于张角的安排,张梁是欣然接受,当天就动身前往下曲阳替换二哥张宝。张角见此情景,不由得私下唉声叹气。
张梁接管下曲阳后,每天不用批改文书,军队又有部将统带,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轻松自在。
这天,张梁正在府上饮酒作乐,就听下人禀报说部将孙轻前来拜访。张梁正觉得一个人喝酒有些不痛快,于是连忙吩咐下人带孙轻进来。
孙轻今日一身戎装,来到张梁跟前二话不说当即翻身跪拜,随后泪如雨下地恳求道:“大帅,请为末将报仇!”
张梁闻言一惊,急忙离席扶起孙轻,小心问道:“孙将军请起来说话,不知孙将军所指的仇人是谁?”
孙轻听张梁问起仇人,双眼陡然变得赤红,咬牙切齿一字一字地说道:“末将的仇人正是那幽州牧宇信!三年前末将的兄弟黄龙与王当被宇信部下所杀,这些年来末将无时无刻不想着手刃仇人为二位兄弟报仇。只是因为天师有令,末将才不敢擅自作主。”
黄巾军各部不得去幽州寻衅,这是起义之初张角特意定下的规矩。不是张角不贪图幽州的地盘,而是他惹不起宇信。
当然,等有一天黄巾军实力强大后,张角肯定会亲自找宇信算账,只是遗憾的是那一天他张角注定等不到了。
张梁听后疑惑地问道:“可是三年前白马寺刺杀狗皇帝那事儿?”
孙轻微微点了点头,又跪下身去请求道:“请大帅发兵攻打幽州,末将愿为前部先锋。”
其实在张宝驻守下曲阳之时,孙轻就曾多次请求出兵幽州。一来幽州富饶,攻下幽州可以获得大批钱粮;二来可以为兄弟报仇雪恨。但张宝是个有谋略的人,他深知宇信的厉害,如今宇信没有发兵来讨伐自己已是上天保佑了,他实在不愿主动去招惹宇信这个强敌。
说心里话,张梁对孙轻这种报仇行为相当瞧不上眼。说白了,黄龙王当二人非宇信所杀,而孙轻却硬要找宇信报仇,这对于向来奉行“冤有头债有主”的张梁来说未免有些不地道。但现在孙轻是他的爱将,他作为长官自然不能不管。
张梁当下扶起孙轻,咬牙切齿地说道:“孙将军莫要悲伤,我何尝不想亲手宰了那宇信。唉,孙将军有所不知,大哥这次重病就是因为东线黄巾军全军覆没所致,而我已获悉那次官军能获大胜全是因为那宇信差人送信教那皇甫老儿以火计对付波才,这才让我东线兵团三十万大军丧失殆尽,此仇不报我张梁誓不为人。”
张梁记恨宇信的原因并非他所说的什么东线兵团全军覆没,而是张燕总是在众将面前抬举宇信,这让张梁觉得很没面子。这次东线军团的覆灭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它只是让张梁更加痛恨宇信而已。
张梁和孙轻二人都极度仇视宇信,如今二人聚集在了一处,可谓干柴遇烈火,这复仇之念一点即燃。
在进攻幽州这件事上,孙轻自愿担当先锋,倒让张梁吃了个定心丸。嘿嘿,到时就算大哥怪罪下来,至少可以拿孙轻出来顶缸。
出兵幽州的决心已下,张梁当即邀道:“孙将军若不嫌弃,梁愿与孙将军以兄弟相称,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此次攻打幽州就以将军为前锋,将军可立即回营整兵先行,不期十日我当亲提十万大军北上。”
孙轻闻言十分感动,当下躬身拜道:“轻愿听大帅调遣,虽赴水火亦不惧也!”
张梁一番哄骗之词,说得孙轻差点没用自杀来表忠心。什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狗屁!张梁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些。不过话说回来,有福同享倒也罢了,至于有难嘛?呵呵,还是你孙大先锋一个人来当好些。
三日后,张梁命孙轻为前部先锋,率军一万先行开拔。孙轻走后的第三天张梁就迫不急待地领着十万大军仓促北上了。原因无他,张梁怕大哥张角派人来阻止他,那样一来他就没法再出兵了。
如此出尔反尔,会在众将面前大失威信的,所以张梁决定将出兵的日子提前几天。只要大军一出,即便大哥传令阻拦,他也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