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瓦瑟尔公爵找到了吗?”路易一进入办公室便担忧地问道。
“陛下,今天早上在塞纳河上发现了舒瓦瑟尔公爵的尸体。”迪昂面色凝重地说。
路易刚走到办公室内侧,将座椅拉来准备坐下,却听到了这句话,立时便惊愕地停下了动作。
“尸体?这是什么意思?”路易不敢相信地皱眉道,“他死了?”
“是的,陛下。”迪昂点头回应道。
路易倒抽了一口冷气,将已经半拉开的椅子推了进去,而后走到迪昂的身前,问道:“怎么死的?”
迪昂咬了咬嘴唇,表情苦涩地说:“匕首插入了心脏,只有刀柄留在外面。”
“谋杀!”
“是的。”迪昂点头应道。
“凶手找到了吗?”路易问。
“匕首的握柄上有罗昂家族的标记,应该和罗昂家族有关。”迪昂说。
“罗昂家族?”路易沉默地思考了一会儿,,随后分析道:“在罗昂家族中,只有路易?德?罗昂和舒瓦瑟尔公爵有利害关系,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直接的接触,而且,杀害舒瓦瑟尔公爵对他也没有什么利益,应该不可能是他。”
“陛下,这件事很可能是一场嫁祸。”伏尔泰开口说,“舒瓦瑟尔公爵死于标记有罗昂家族徽章的凶器,如果凶手真的是罗昂家族的人,就绝对不会这么不小心。”
迪昂也赶忙说道:“没错,这件事非常有疑点。凶器留在舒瓦瑟尔公爵的尸体上,这似乎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件事和罗昂家族有关一样。这确实有可能是一场进行安排的嫁祸。”
“先是传遍全巴黎的流言,再是舒瓦瑟尔公爵被害,这两件事之间看上去有一种联系。”路易叹了口气,思索道,“也许凶手一开始就是瞄准了舒瓦瑟尔公爵和以他为首的党派,那些流言不过是用来分散注意力的烟雾。凶手虽然不遗余力地嫁祸罗昂家族,可是嫁祸的手段却不高明,显然并不是真的要嫁祸他们,而是为了借着这不入流的嫁祸手段,让他们得以顺利摆脱嫌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凶手很有可能就是罗昂家族。”
“但是,罗昂家族和舒瓦瑟尔公爵并没有直接的冲突。”迪昂不解地提醒道。
“现在没有直接的冲突,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发生冲突。”伏尔泰说,“以舒瓦瑟尔公爵的强硬作风,在未来与罗昂家族发生矛盾不是不可能,而且,我听说路易?德?罗昂在维也纳时曾经得罪过匈牙利女王陛下,也许他是看到了在舒瓦瑟尔公爵掌权的情况下,自己不可能有前途这一事实,才会谋杀舒瓦瑟尔公爵,并污秽了王后陛下的名声。”
“这样的话,他出现在流言中,还有匕首上的徽章,都是他用来脱身的策略?”迪昂疑惑道。
伏尔泰看了迪昂一点,而后一脸怀疑地点了点头,不自信地说:“他虽然是个蠢货,可是,也不能排除他的身边有其他人出谋划策这一点。”
“这样的话,是不是应该先逮捕路易?德?罗昂?”迪昂问道。
路易没有立刻回答,他还在思虑着,并回忆着伏尔泰和迪昂所说的每一句话。他走到办公桌前,突然问道:“你们是说在塞纳河发现了舒瓦瑟尔公爵的尸体?”
“是的。”迪昂回答道,“他被放在一艘小木筏上,从上流漂到了下游,在王桥附近才被截住。”
“这样的话,不是让全巴黎的人都知道了吗?”路易反问道。
“这?”迪昂一怔,与身旁的伏尔泰对视一眼。
他们两人这时才注意到这一点。
伏尔泰年纪虽大,可思维却比年轻人还敏捷,他立即说道:“舒瓦瑟尔公爵早已经被巴黎民众看成了是王后陛下的人,他们若是知道了舒瓦瑟尔公爵被杀一事,恐怕会立刻将这件事和王后陛下联系起来,现在王后陛下又去了平民区,万一深受爱戴的民众在不明真相之下做出什么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王后才刚刚出发。迪昂,立即派人去将她追回。”路易迅速做出了反应。
“是,陛下。”迪昂应了一声,随即转身离开。
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巴黎的平民阶层享有极高的威望,因为她是第一位亲自访问平民区的王后,她还因此得到了“平民的王后”的绰号。之前的流言,虽然也传到了平民区,可民众们对它的态度却是批判和咒骂,由此可见王后在民众间的民望。
路易虽然对舒瓦瑟尔公爵的死十分可惜,可他现在并不在意凶手究竟是否是罗昂家族的人,他真正忧心的是罗昂家族也可能是一个掩护,幕后真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机引发一场大骚乱。
历史上所有的民众骚动都由一件小事引发。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平民中享有极高的民望,凶手完全可以借着舒瓦瑟尔公爵被害一事,引发民众们的怒火,以保护王后为借口,挑唆愤怒的民众作出不理智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情况就变得不可控了。
路易忧心之下,难以决定地问伏尔泰道:“我是不是应该召近卫军入城?”
伏尔泰摇了摇头,说:“陛下,我知道您在忧虑什么,但是,这不正好是一个好机会吗?”
“好机会?”
“是的。”伏尔泰点点头,轻声说,“借着民众的怒火,借机将罗昂家族的势力扫除。”
“又要向贵族开刀吗?”路易悲哀地叹道,“这几年死于政治动乱中的人已经够多了,其中包括了我的亲人,可是,我一直不后悔,因为我确定那是必须要做的。为什么……为什么还有人要破坏这一切?”
“陛下,您只是扫清了世俗世界的弊端,而没有清楚教会中的弊端。”伏尔泰神情坚毅地说,“罗昂家族在教会的影响力很大,只有流血才可以巩固之前的胜利,也只有流血,才可以创造出真正清明的世界。”
“我一定要这么做?”路易已经有了觉悟,他连亲人们都可以牺牲,又可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但是,他需要先确定,身边究竟有多少自己人可以倚靠。
“国王陛下,恕我直言,如果凶手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煽动起民众的话,那么王后陛下就算被追回,这件事也避免不了。”伏尔泰严肃地说,“如果我是凶手,必然会在民众看见舒瓦瑟尔公爵尸体的时候,向他们散布王后深陷阴谋的传言,这样一来,他们还是会被煽动起来。”
“先生,你……”路易惊讶之下,恍然大悟道,“王后出访一事已经公布了出去,如果王后没有如期出面的话,民众必然会产生恐慌。难道你是故意让我命人将王后追回?”
伏尔泰惭愧地点了点头,解释道:“陛下,教会的事情必须要解决。现在的教士都是路易?德?罗昂那一类人,他们不但已经不足以让您依靠,更是成为了全民怨恨的既得利益者,您是时候对教会进行清理。”
路易抬起右手轻锤着额头,一番叹息后,他轻声问道:“先生,这件事是不是你谋划的?舒瓦瑟尔公爵是不是你……”
路易并不介意流血,但他怨恨被利用。所以,就算是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也希望能够掌握局势。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伏尔泰却摇了摇头说:“这件事和我无关,我也不确定凶手是不是这样计算的,我只是认为这样的概率很高。不过,我最担心的却不是凶手利用王后陛下的民望实现野心,而是凶手利用被杀害的王后陛下达成目的。”
“别杀害?”路易一怔,但这一提醒,他也反应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凶手能使用罗昂家族的武器杀害舒瓦瑟尔公爵,也就能够利用同样的武器杀害王后?”
“是的。”伏尔泰点了点头,说,“如果情况发展到那个地步,就连凶手自己也无法掌控局势了。”
“不,情况如果真发展到那个阶段,还有一个人可以。”路易深吸了一口气,自信地说,“那就是我。”
伏尔泰沉默地点了点头。那时确实只有国王可以稳定局势,但是,一场大流血是避免不了。
不多久,迪昂亲自将王后护送回了杜伊勒里宫,而他也带来了巴黎民众发起骚动的消息。
原来,真的如伏尔泰所预测的,确实有人在暗中散播了谣言,激发起了民众的怒火。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68章 等待升温()
路易在伏尔泰的建议下,并没有召唤军队入城,但是,他仍然下令杜伊勒里宫的数百名侍卫进入临战状态,防范无法预料之事爆发。同时,他还令人去往了爱丽舍宫,接来了正在那儿养胎的女画家伊丽莎白,以防暴徒浑水摸鱼,抢劫那座守卫不足的宫殿。
10月3日并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骚动,但是,巴黎的形势已经变得十分紧张。舒瓦瑟尔公爵遭到谋杀一事被传遍于民众间,各种各样的猜测也涌现了出来。其中不乏好事之徒的胡乱猜疑,也有野心家地趁势推波。
在各种猜疑中,原属于艾吉永公爵亲信的反奥地利派路易?德?罗昂为幕后凶手的传言占据了主流,成为了最为流行的传言,而在舒瓦瑟尔公爵被标记有罗昂家族徽章的匕首刺杀的消息外泄后,那原本的传言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真相。
当夜,数十位知识分子打扮的平民来到了杜伊勒里宫的宫门外,他们并没有提出求见国王的请求,而是直接要求国王逮捕嫌疑犯路易?德?罗昂。而在这些人之后,又有许多平民陆陆续续赶到了宫门外。
“当……当……”
挂钟敲完了第十二响,办公室重又恢复了平静。
路易站在办公桌内侧,从身前的玻璃窗往外望去,只见外面是一片漆黑,唯有一百余米之外,闪烁着点点橘红色的光芒。那是火把的火焰,有卫队的,也有平民的。
“外面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路易回转过身,对着站在办公桌外侧的首相伏尔泰、司法大臣莫普大法官和秘密警察长官迪昂这三位大臣说道,“先生们,你们应该想一个解决的办法。”
“陛下,请下令逮捕路易?德?罗昂。”伏尔泰严肃地说。
莫普大法官紧接着伏尔泰的话说:“陛下,我可以立即草拟逮捕令,您只需要签名就可以。”
迪昂也及时说:“陛下,我可以派人去逮捕他,整个行动不需要三个小时。”
“你们都要我逮捕他?”路易犹疑地望着三人,对他们摇了摇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
“陛下,如果您不在天亮之前动手的话,外面的人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伏尔泰以恐吓的语气说。
“他们不可能闯进杜伊勒里宫,这就可以了。”路易深吸了一口气,但他的心中却十分忐忑。
“陛下,现在必须确保路易?德?罗昂的安全。如果他被愤怒的民众杀死了,就没有办法审问出更多的涉案者。”莫普大法官语气危急地说。
路易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他是在为莫普大法官叹息。
莫普大法官当年曾经出卖过舒瓦瑟尔公爵,而他现在也是众所周知的舒瓦瑟尔公爵的敌人,但他和艾吉永公爵不同,他没有亲奥地利和反奥地利的政治主张。他当初反对舒瓦瑟尔公爵,仅仅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国王路易十五的需要,而后来与舒瓦瑟尔公爵为敌,也只是被动承担这一身份,并没有公开与之抗衡。这也是路易不顾舒瓦瑟尔公爵施压,竭尽全力保护他的原因。
作为一个善于观察形势的政治家,莫普大法官很早便投到了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麾下,虽然外人都以为舒瓦瑟尔公爵是王后身边的第一臣属,但实际上,王后和舒瓦瑟尔公爵并不靠近,反而有些疏远,她反而与莫普大法官走得较近。莫普大法官能够在舒瓦瑟尔公爵回归政坛后继续屹立不倒,除了路易的保护外,王后身边第一顾问的身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莫普大法官在接近了王后之后,便被路易有距离地疏远了,但他仍然是路易身边仅次于伏尔泰、舒瓦瑟尔公爵、迪昂的重臣。这次舒瓦瑟尔公爵被害一事,他虽然才刚进入路易的顾问团,可这也足以显示他在国王身边的地位。
然而,现在在莫普大法官的眼中,第一位的不是如何在国王面前表现机智,而是要极力在国王面前洗刷清白,避免被人怀疑。他不是蠢货,因此也发现了这件事中的蹊跷,特别是在凶器一事上,他也推测出了路易和伏尔泰推测出的结果——嫁祸。在凶手不太可能是罗昂家族的情况下,他自知自己的嫌疑最大,因此,才会不遗余力地表清白。
路易从莫普大法官反常的行为中看出了端倪,才会无奈叹息。
有些事便是如此怪异,莫普大法官和路易?德?罗昂可说是十分相似,他们先前都反对过舒瓦瑟尔公爵,可现在的结局却完全相反。莫普大法官是轻易地便得到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信任,路易?德?罗昂却完全被冷落一旁,甚至牵扯上了刑案。事实上,相比起当初只在维也纳做无用功的路易?德?罗昂,当初在巴黎的莫普大法官对舒瓦瑟尔公爵的打击最大,即使是现在,路易?德?罗昂与舒瓦瑟尔公爵之间的矛盾也不如莫普大法官与舒瓦瑟尔公爵之间的矛盾更多。
路易在此时也不得不为路易?德?罗昂感慨一番。这个人其实就是一个依仗家族势力和财富,毫无顾虑地挥霍享乐的腐朽贵族,然而,他身为教士,并已经是预定的未来红衣主教和斯特拉斯堡主教的继任者,这种身份便注定了他现在的悲剧。
法兰西民众对贵族和教士等特权阶级深感厌恶,然而,他们对于这两类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贵族是血统传承下来的人群,血统法则在众多人的心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合法性,众多人都视贵族享有特权为顺利应当之事,不过,他们对贵族的厌恶也并非没有,只不过在那种顺利应当之下,这些厌恶被转移到了教士的身上。
教士作为神职人员,拥有更多的道德约束,然而,现在的教士却大多为贵族子弟充任,这些贵族子弟不守教会的规定,生活糜烂,却又世袭着家族垄断的职位,这令包括普通教士在内的许多人,都深为反感。
路易?德?罗昂虽然不是第一个身份崇高却生活奢侈、糜烂的神职人员,可他却是现在最为出名的一位这样的人。罗昂家族成员的身份,王后和舒瓦瑟尔公爵的敌人,以及毫无顾忌的奢靡,这些因素在令他出名的同时,也同样令他名誉扫地,令他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众多敌人和忌妒之人。
路易虽然知道在这件事上,这位罗昂家族的成员非常的无辜,可是,他并不打算对其怜悯。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他虽然是国王,可也没有多少选择,路易?德?罗昂必须逮捕,并且审判,甚至处以极刑。但是,这些做法都不能改变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那就是幕后真凶仍然不知踪迹。
路易一方面担忧那个幕后真凶,另一个方面也在担忧着罗昂家族的势力。路易?德?罗昂确实不足为虑,可他背后的罗昂家族却不能不防备。若只是一个家族,那还不是什么值得为难之事,问题在于,是否应该借着这件事,对整个教会出手,对其进行整改。
路易对教会的觊觎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教会的风纪倒是其次,关键是那丰厚的财产,他无时不刻不在惦记着。不过,他也清楚,一旦对教会出手,必然会得罪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