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刘铭、罗子臣看来也靠得住,只是这元晟,还得考察!
杨游心里一凛,暗自冷笑:如今到了京城,终于有了对手,这才好玩!不像攻打西山八国和陆真腊,就如摧枯拉朽,又有什么意思呢?
第一百四十六章 谋财政二司()
杨游听说苟钧、石云山二人被杨慎矜安排进左右金吾卫,并没有显示出过多的气馁。要说起来,这二人当中,也就苟钧勉强可以当幕僚,石云山也不认识几个字,到卫府担任武职或许更有好处。
不一会儿,几人先后到达。杨游先把苟钧与石云山二人找去单独谈了一下,他二人倒也没显出太多不满。毕竟京城左右金吾卫六品武职,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杨游又把元晟、罗子臣、刘铭三人叫到一块儿,安排使职的工作。元载估计还得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回来,不过也不太重要,其工作可以由其他推官或巡官暂时兼任。
“鄙人以为,人多了,办事效率反而降低,你等各兼任几职。元晟任我的从事,并担任户口色役使、长安和市和籴(di)使、劝农使、两京漕运使四使掌书记,试监察御史;聘任刘铭担任长安和市和籴使判官,试殿中侍御史;
罗子臣担任两京漕运使判官,试殿中侍御史;元载担任户口色役使、劝农使二使判官,检校屯田郎中兼侍御史。元晟带四名胥吏,随我到华清宫!朝廷的制书很快就会下达,你等各依职行事即可!”
最后,杨游又大约讲了些细节和要点。这里要介绍一下几个使职,这对杨游今后的提升至关重要。
第一,户口色役使。这也是杨游主管的最重要的使职。户口色役使的职能,顾名思义,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户口,主要是检查逃户、隐瞒的户口等;二是主掌色役。所谓色役,南北朝即存在,是指各级品官及官府所用的各类仆役,如防阁、庶仆、帐内、执衣、门夫等等。
增加户口,当然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色役也存在纳钱代役问题,同样涉及增加收入。
第二,长安和市和籴使;此职也极重要。和市,就是政府定价,从老百姓那里买东西,一般当然是贱买;和籴,就是在市场上(主要是强行从百姓家里)买米。也就是当某年大米丰收时,米价低的时候,买米入库。主要是避免从远地方运米进京,运费昂贵。
第三,两京漕运使,负责两京之间的漕运工作。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要,他是保证京城长安粮食的供应的基本。很多时候洛阳有粮、长安粮缺;第四,是劝农使,这个倒很简单,就是巡视各地,察看并劝导农桑;
要想升官,当然得想办法增加朝廷的收入。开元年间的宇文融,如今天宝年间的杨慎矜、王鉷莫不是如此。
杨游将最重要的户口色役使交与元载,就是看中此人办事精细,聪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然,杨游倒是计划好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其一,现在盐、铁、茶税还没有由中央统一管理,而是由地方各自为政,如果纳入国家统一管理,势必大大增加税收;在自己的前世,这盐铁是安史之乱后,才开始兴起!,这可是自己晋升的秘密手段!
其二,色役还是应该以大户为主,有钱人多出役,不愿服役这就多交钱。
其三,加强对工、商之人的管理,增加其色役的比重。
以前王鉷主要的敛财措施之一,是边兵已经死亡,边将又不上报,导致六年后军人家属开始缴纳租庸,因为视同兵丁逃亡!他明明知道此事,可是依旧对皇帝隐瞒,这对军人家属是沉重的负担!其一方面苦等家人回家,另外一方面又要缴纳沉重的赋税!
。。。。。。
杨游把元晟单独留下,让其余人各自离去办事。
“元从事,你对如何干好鄙人的这四个使职说说看法!”
“杨公!如今对杨公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杨相和以前的王鉷都是靠替圣上敛财而得到信任!而今杨公接替其大部分使职,是圣上对杨公的信任,也是希望!
卑职以为,户口色役使是重中之重,其余几职倒是普通!以前王鉷有单独的库房替皇帝敛财,以供圣上在国库以外另有开销!杨公若陡然废去,圣上必定以为杨公办事不利!
卑职有一法,不知杨公以为然否!杨公可以请旨意清理流民的名义,增设推官、巡官若干,让其督促流民出来,将其纳入户口管理。当然,肯定要给予一些特殊的税收、徭役政策。
为了不让地方官认为我们放纵流民违法,少纳税,杨公可以使职名义下牒地方,督促地方将其组织起来,开采铜矿、铁矿、种植茶叶、开办盐田。我们可以征收这些人的人头税或者户税。另外再征收同、铁、盐、茶等税,这税收有我们户部督收!圣上一看税收增加,必定大喜!”
杨游一听,这元晟果然是个人才,与自己的看法有相同之处。只不过他还没有认识到盐铁重要性!
其实,所谓的盐铁税,其实就是工业税!当时安史之乱后,人口下降六七成,普通以农业税为主体的租庸调制度的税收早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盐铁税诞生是必然!
自己不但要掌握户部,还要开始规划并掌握盐铁!只要掌握了盐铁,这在三司当中相当于掌握了二司,将来必定不会比杨钊差到哪里去!如今杨慎矜即将升任左相无疑,自己靠着他和高力士,尽快混到御史中丞或者侍郎才是正途!管财政使职侍郎必然会兼任御史中丞!
“想不到元从事不但对大势看得如此清楚,而且对理财也如此在行!看牢鄙人没有用错人!你就协助我和元载负责此事!这奏书就由你来写,一定要让圣上一看,就会同意!至于增加推官、巡官数量,就有你来决定,至少要不低于当初宇文融相公的判官数量!”
“请杨公放心,这奏表一定会让杨公满意!”
“你再自己去挑选四名胥吏,一同随我前往华清宫。对了,你先把你等的聘书、聘金之事办理完毕!你与元载,聘金都按照二百二十贯!刘铭、罗子臣按照一百二十贯!”
“遵命!卑职立刻就去办理!”
第一百四十七章 盐铁使()
唐代华清宫十分庞大。该宫依骊山而建,曲栏宫观直通骊山之顶!
仅仅缭墙以内的宫殿就有二十多座,至于缭墙以外的宫殿、道观,更是数以百计,一直通到骊山西绣岭之顶!青松翠柏园、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整齐有序。整个布局豪华壮丽,无可匹敌!就是与长安城的几个宫城相比,规模也是大大超过!
这里就是一座小的京城!
当时天下无事,尽管有“常参官”制度,不过皇帝忙于看戏、游玩、泡温泉,却把每日听政改为三日一朝。(常参官:唐文官五品以上及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参见皇帝,称常参官)
杨游等人住在缭城外逍遥殿附近的庄园,这里有一大片专门修建来供官员居住的小院。当然品级不同,住的地方大小各不相同,平日里有朝廷的官员进行管理。
杨游开始以为不能带家属前往,后来知道五品以上官员和常参官是可以带家属的,便把四娘等人一同带了过去。至于京城那所皇帝赐予的大宅,只有等春季回城后再装修了。华清宫离京城也不过七八十里地,一天就到,对小孩和四娘身体影响不大!
他分到单独的一座有十几个房间的院子,院内松柏、假山、花园一应俱全,环境倒还不错!当然,他这个房屋是临时居住。那杨贵妃的姐妹、三位国夫人却不同,她们在缭城外西北,各分了一套由朝廷修建的大庄园,极为豪华大气!每套花了将近两万贯!听说皇帝也有意给杨钊也分一套!
。。。。。。
明天是这是杨游第一次上早朝。
规定是五更天上早朝。
他次日四更就起来,洗漱完毕并用完早点。便骑马道缭城外,将马交与仆人,然后步行进入北缭门,再入宫城开阳门,往飞霜殿而来。
早朝在飞霜殿,这也是李隆基的寝殿。冬日天寒地冻,卯时(五点)就要召见大臣,皇帝也不想走得太远。反正早朝的人也不多,来这里的常参官不过一百多人,因为很多人要留守京城和出外办差。自然是在寝宫召见常参官最为方便。
入殿参见前,要由殿中侍御史按照官员的品级排好队形。这品级是按照职事官,职事相同,要按照姓名排序。
杨游是四品殿中少监,却还排在身为五品给事中、御史中丞的杨钊前面。
时辰已到,有人高呼:“入殿!”
众人便开始依次双手执笏,静静地跟着殿中侍御史的引导,上殿而来。
大殿以内,灯烛照得一片通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行礼。
“众爱卿平身!”皇帝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有宦官高声道。
人们开始上奏。
排在杨游前面的有几位官员说了些政事。轮到杨游,他当然也有本要奏,便出班道:“中大夫守殿中少监行户部郎中兼侍御史臣杨游有本奏!”
“奏!”有宦官道。说完,他便上来取件。这有本奏和有事奏当然不同!有事无奏表,直接说事即可!
他便拿出奏章递给上来取本的宦官。
接着,他把自己把要奏的内容简要说了一下。那些东西都简要写在双手执的笏上面,以防自己忘记:“臣恳请增加户口色役使推官两名、巡官十五名,以清理逃户流民。。。。。。”
他把自己要用流民来开铜矿、办盐业等等事情讲了!
最后来了一句皇帝最爱听的话:“臣估计此事如若办成,将每年增加税收五百万贯!臣恳请恩准此事!”
李隆基还没有看完奏章,一听他这句话,立即收拢了奏章,面带喜色:“好!准奏!朝会以后爱卿与二位宰相、御史中丞杨钊一同再详议此事!”
“臣遵旨!”
。。。。。。
上午,飞霜殿偏殿。皇帝与宰相要听杨游的详细计划。
他又进一步向皇帝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个别重要的产铜、铁、盐的地方,干脆由朝廷自己派判官管理,建立矿场,由监察御史监督。李隆基点头表示同意:“如今边郡连年用兵,仓禀不足!难得杨爱卿有此想法!你等几位再议一下细节!”
众人一听,都知道皇帝爱财,哪里敢不同意!
杨钊心里却是有些妒忌,毕竟这个出身平民、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明经举子,居然几年时间做到四品高职!虽然目前地位还无法与自己相比,但是谁知道将来如何呢?
于是他想了想,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杨少监此议虽然很好!不过盐铁事大,关乎国本,按照杨少监的计划,怕是全国增加七八百万贯收入也有可能!这恐怕非其一人可办,因为他还要管户部、御史台事务!不如将天下各道分南北,杨少监管一部,另外再择人管一部!”
杨游一听,勃然大怒,老子的提议,你难道要强抢功劳去?
这时杨慎矜道:“陛下,杨少监此议却是百年大计!不过如今只是提议,还未实施。臣以为目前还未到分南北的时候,不如暂将此事全权交由杨少监执行,似乎更为稳妥!单说这使职,其是杨少监才仅仅兼任四个使职而已,并不多!就是微臣,也还兼着十多个使职呢!”
杨慎矜倒没说杨钊,这杨钊一年不到就有十五的使职,如今更是身兼二十个使职,一个月单是杂钱就是一千多贯!还不说其他莫名的灰色收入!
后面章仇兼琼、高力士都没有反对,只说此事关乎国本,不是小事,要谨慎从事。
“很好!你初次此担任户部郎中,就大胆提出如此好的建议,敢于担当,朕很高兴!朕想来为你办事方便,就再给你加一使职,担任盐铁使!”李隆基笑道。
“臣谢主隆恩!不过微臣还有一个请求,望圣上恩准!”
“说来听听!”
“微臣恳请殿中侍御史刘晏兼任盐铁使判官、协助微臣处理此事!”
“哦?看来你倒是会挑人!这刘晏可是神童,人也很精明!就依你所请!”李隆基道。
杨游暗想,这刘晏就是后来“三字经”里面的人物,自己如何不识?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的就是他,此人七岁中神童举,就被皇帝加封为正九品下阶的正字!
他可是唐代中期著名宰相、理财专家!自己不把他抓住,怎么行?这具体的工作还得多依靠他和元载!
第一百四十八章 布衣宰相()
上午,逍遥殿南。
昨夜天气突变,半夜下起了大雪,这是今年第一场雪,地上积雪已经有四寸高。天空中还飘着稀疏的雪花,寒气逼人。
杨游穿着裘皮大衣,元晟也裹着大皮衣。二人骑着大马,踩着积雪,径直来到一座小院前。
“杨公,刘晏就在此居住!”说罢,元晟就下马前去敲门,杨游也翻身下马。不一会儿,有一位五十余岁的老者出来开门。
杨游一看,那仆人却带着破帽,衣服破旧,上面好几个补丁。元晟小声对那仆说了几句!那人望了杨游一眼,急着回里面去叫人了。
过了不一会儿,一位三十左右的年轻男子出门来迎接杨游一行,身上的棉衣也是好几个补丁,看着像是穿了七八年了!
“卑职刘晏拜见杨公!杨公莅临寒舍,卑职荣幸!二位请进!”刘晏是他御史台的下属,他们已经见过多次。
“不用客气!刘御史,这位是元晟、新科进士,也是饱学之士!日前鄙人已经聘请他担任我的从事,负责我所管辖使职的掌书记事务!“
“幸会!”二人相互行礼。随后二人跟着他进了院子。落座以后,有女仆把茶端上来,杨游看着那女仆已经衣衫破旧,穿得还比较单薄。
这刘晏也太寒酸节俭了!此人出身中下层官宦世家,自己又是七岁当官,还当过两任县令,如何生活这般困苦?
历史上的刘晏,不但是七岁中举的神童,而且安史之乱后,主管大唐财政几十年,当过宰相,是中国历史著名的财政专家!
他同时也是历史上罕见的清廉宰相,在他遭宰相杨炎(此人也是另外一位财政专家,发明两税法)谗言害死后,被抄家时,家中仅仅只有两车书、几石米麦而已!
据说能够与他的清廉媲美的,只有晚清的曾国藩!
“鄙人今日前来,是要聘请你担任我的盐铁使判官!圣上已经答应你由本职兼任,也随时可以回任!”杨游道。
刘晏一听,先是一愣,然后瞬间高兴道:“能够追随杨公,鄙人当然高兴!不想圣上果然设盐铁使了,卑职也曾经上过奏表,建议设盐铁使,统管全国的盐、铜、铁、茶叶等商税,可是圣上却并未答应!看来杨公在圣上心目的地位果然不一般!”
杨游暗想,你怕是李林甫当政时上奏的,那时皇帝都听他的,你的奏章一定早就被他或者高力士看过后就存档了!
“今后你与元载一起,协助我办理户部和盐铁的事务!明日我派人送一百二十贯聘金过来,你也准备一些东西,到时候少不得要东奔西走!另外,我计划在盐铁使下面设推官三名,巡官二十名,专门负责盐铁事务!你就多费心了!”
“多谢杨公的聘金!这也是为我大唐增加收入的利国之举,卑职一定尽心尽力完成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