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九十五章:抵达()
济南府的历城到青州府日照近百里,虽说不是山路崎岖,但放在往常一个来回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行。
现在不同了,山东军统辖各地,正兵和盐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地皮上那些拦路土匪和流寇不是跑到南直隶就是被就地剿灭,一路上畅通无阻,起码已经算得上安稳。
李岩骑着马从莱芜出济南府一路直奔进青州府地界,沿途遇到的除了成群耕种的农庄佃户就是设卡缉查的盐丁,少有也能看到些大队经过的正兵军士喊着号子哗啦啦跑过。
设卡缉查的盐丁虽然不认识李岩却识得军议司的令牌,各个小头目见李布政焦急,只来得及行了个礼便匆匆放行。
李岩到了青州府境内后从蒙阴、紫荆关一线经过,在当地正兵营官的配合下更换马匹继续上路,逆流而上通过沂水后李岩不进入州城,直接马不停蹄的赶往日照。
日照虽说是个县城的编划,但却是个有港口的中型城镇,这个港口起先山东军并不重视,但后来接到消息说是有发展潜力,这才派专人来这边将港口翻新。
日照城位于黄海之滨,东与倭国、朝鲜隔海相望,西靠临沂,北可直达莱州湾、潍坊,南面是安东卫,而安东卫再往南去就到了南直隶的境内。
正是由于这种地理上的优势,才让日照成为从南直隶来的商人们歇脚休息之地,山东军在租用下了一家船行,让来往的船商停泊在日照港口,只不过要从中收取客银。
随着时间久了,每日的进帐也是愈来愈多。
不过若这船是郑家的商船便另当别论,谁让山东军与郑家有买卖在手,想收银子也不好吱声,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点客银不要也罢。
竖起来,日照还是江苏海州(今连云港等地)、东海左所等地到青州府、莱州府与登莱两府的最短捷径,一些陆地上的行脚商喜欢从这海岸的沿线送货,方便快捷不说,还可以直接从船行租船北进南归。
自从山东军成军后各地的正兵与盐丁编制逐渐完备,各地陆陆续续的稳定下来,所以山东的商户一日比一日多,这种种因素都使得日照城日趋繁荣。
。。。。。。
这天,日照城外站着一排的山东军正兵军士,日照的驻守正兵营官叫董望,他穿着铁甲在西门外来回踱步,显然是在迎接什么人。
很快,随着一阵尘烟在远处扬起,一个文人模样的人骑马来到众人眼前,董望连忙与一干正兵军官迎上前去。
来人看样子和普通士子又有所不同,一般的东林士人都以网巾折扇为荣,少数在士林中有名望的大才子更是束发青巾,给人一种翩翩才子的感觉,但对方却不顾忌讳而腰悬长剑。
董望抱了抱拳,笑道:
“未想李军议到的这么快,末将是日照正兵营官董望,特来相迎!”
本来董望等军士还犹豫要不要上前帮他下马,要知道文人一般都是不会骑马的,但李岩却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十分熟练的翻身下马,拍拍手牵着缰绳递给董望。
这时候董望还有些愣神,忽然反应过来后讪笑一声接过缰绳,道出了方才心中所想,李岩听完则是豪爽的一笑,并没有在意。
“董营官,刘府老宅现在何处?”
“李军议请随我来。”
董望一挥手,门外站立的正兵便是整齐的收队回城,日照城内是传统的四四格局,进城的时候县官带着官府的衙役们也在城内迎接。
李岩朝他们象征性的微微一笑,在城中行走的时候也没闲着,一边与董望和县官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一边仔细观察城中百姓的面色与街道房屋情况。
日照城内的很多百姓脸上虽说还没泛着光泽,但是菜色却已经下去不少,街道上根本看不出来什么,只要提前清扫一遍就是光洁如新。
四周有许多建起不久的民房,行人们三五成群,有些扛着犁耙到城外分得的田亩准备春耕,有些老人摆着小凳坐在门外闲聊,小商小贩沿街叫卖,不少客商正拉着车出出进进,也有许多单独外出的行脚商走进客栈。
见到这种情形,李岩却松了口气。
跟着董望来到城北,这边原是一些富户和刘家老宅的所在,由于几家豪强不服从山东军管辖被抄家,所以董望也就在这边新建了一处军营用日常操练。
这处军营的选址很好,李岩原本还想着用什么法子来掩人耳目,听到董望的话后却没了这个顾虑,立刻张口道:
“董营官,你立即派兵士把守城北的要道,并且放话下去,就说城北军营要进行为期数日的拉练,为了准备一月之后的全军大拉练。”
董望恍然大悟,立即用手握拳行了个军礼,说道:
“明白了,我这就命令下去!”
点点头,李岩正想细细问一问那天夜里发生的事情,但话就要出口却又咽了回去,最后他只是说道:
“齐老爷,最近几日城内可有关于老宅的风言风语?”
闻言,一直亦步亦趋跟在身后的县官齐芯下意识道:
“李布政言过了,下官何德何能,竟让李布政称为‘老爷’,实在是受宠若惊啊。。。”
“齐老爷入仕多年,而李某在朝廷上并无官身,于情于理也该这样称呼,你就不要推辞了,谈正事吧。”
“那下官就却之不恭了。”齐芯知道李岩心系老宅,自己再多推辞就属于犯了官场上的忌讳,他连连点头,回想着道:
“李布政这么一说下官倒是想起来了,城中前几日是有些关于老宅的风言风语,下官觉得不会有什么大事就放着没管,到现在也没了什么后续。”
“糊涂!”李岩语气忽然重了起来,想了半刻,回头斩钉截铁的道:
“李老爷,你立刻将提过此事的人,不论身份,姓名籍贯都写成单子交给我,后续的事情都交给山东军,衙门就不要管了。”
齐芯早知道在这里面有猫腻,但是涉及的人太多太大,仅仅是一个青州府的知府他就招惹不起,一个小小县官自保还来不及,怎么敢去趟这个浑水。
既然军议司来人专门处理了,他也是连连的点头,这个烫手山芋自然是越早扔出去越安稳。
“李布政,这是衙门的名单,您过目。。。”
师爷早就捧着许多的文册和账簿在后面候着,见知县老爷挤眉弄眼的样子就赶紧上前几步,可能是有些紧张,抽出那张名单的时候文册哗啦啦的都落在地上。
师爷立刻告罪几声,蹲下来个几个县丞、账房手忙脚乱的去捡,李岩没管那么多,拿到名单后直接细细的看起来。
第二百九十六章:只手遮天()
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汉兴()
山东与江苏交汇的边缘地带,安东卫城之上,数名身披深红色布面缀铁甲,外衬鸳鸯袄的兵士正在握着制式长枪来回的走动。
这时候日照那件事过去了快三个月,到了眼下的崇祯十三年三月份,已经没几个人还记得。
安东卫城上飘扬着山东军的“王”字大旗,不知为何,兵士们都有些驻守边关的感觉,因为从这边在再往南就是南直隶江苏的地界,听闻那边正在闹倭寇和海盗,地方上的豪强小贼也是多如牛毛,根本不似山东境内这般的平静。
“队官,你快看那边!”
顺着这个兵士的手看过去,队官果然发现了远远扬起的烟尘,好像是有一匹马正在朝这边赶来。
“城上可是山东军王大帅下辖的官军!”
果不其然,对方好似并不是打着什么坏心思,来了之后反倒礼貌性的在南门几十步外停下,此刻手里正举着一份信件挥舞叫喊。
城上的队官眉头皱了皱,想着来人只有自己应该不足为虑,这才是朝城下喝道:
“没错,是山东军驻安东卫正兵营,营队官在此,你是何人?”
闻言,城下那人松了口气,赶紧从马上翻身下来,竟是直接跪倒在沙土之上,嗓子嘶哑的喊道:
“这里有急件一封呈予王大帅,海州有难,盼切山东军施以援手!如此,海州上下军民士绅当谨记此恩此德,感激涕零!”
哨官有些狐疑,当下试探性的喊道:
“海州。。。?海州属江苏,这档子事怕我山东军无权涉足,就算信件送到历城,怕大帅也是不许的,请回吧!”
那人一跪不起,声音中竟带了哭腔:
“倭寇横行,杀人越货,海盗阻断商路,时日久了,想必对山东军与郑家的买卖也会有危害!”
这话中已经是有些威胁的意思,那哨官一愣,紧跟着就要发火,不过转念一想,这人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在其中。
若真的断绝商路可就是大事了,断一日对山东军的影响都是巨大,这种事情还是传回去听上面决断的好,想到这里,那哨官阴阳怪气的冷哼道:
“你这人倒是机灵,好吧!信放在篮子里拉上来,至于大帅管与不管,那就不是咱们的事情了!”
说完,一个市面上经常用来装鸡蛋和青菜的竹篮子束着一根绳子慢慢放下来,那人将信件放在上面后还不忘连连弯身作揖的道谢。
“海州军民,全赖山东军好汉了!”
说完,那人再度上马绝尘而去。
。。。。。。
“恭贺大帅喜得贵子!”
“妻儿平安,来年万福啊大帅!”
“恭喜恭喜!”
三月十日的历城,真真谓是宾客云集,各方人士往来不绝,这天是王争嫡子王毅的满月宴,一月前玉儿生子那日是王争近来最为焦心难安的时候。
听到玉儿在房内凄厉的喊声,天可怜见,王争几次都向踹门而入,无论前世今生他都是第一次遭遇这种事情,心里是既紧张又期盼,当然了,还夹杂着一些担忧。
“自己就要当爹了。。。”
直到从房内传出第一声婴孩的啼哭,王争这才是急赤白脸的破门而入,见到玉儿和汉兴母子平安这才是重重的松了口气。
那时候王争才发觉,不知何时自己已经是汗流浃背,这种紧张感前所未有,所幸大喜临门,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当王争感受到王毅那胖乎乎的小手拍在自己脸上时,终于是畅怀大笑起来,当即便叫来李岩和管清天、顾君恩等几个人来商议,决定要在山东境内大摆喜宴来庆贺。
后来管清天提出建议,说眼下王争可是朝廷正选的右都督总兵,大帅这个名头即便一般地方的同级总兵也要遵从,嫡子汉兴出生怎么可以搞的太小家子气。
闻言,心情极好的王争也没了往日的顾虑,想着自己一向是谨慎有余,是该大大方方的办一次喜宴,直接将这件事都交给管清天、李岩他们三人主理。
古代本来消息就是流传不便,更何况这种战乱不断、灾荒连年的乱世,所以最后李岩三人商议决定,喜宴的名帖现在就发,但日期要定在一月之后。
到时候名帖应当已经到了各地人士的手中,只要有心,前来参加满月宴还是来得及的。
宾客临门,帅府内外又挂上了春节用的那些大红灯笼,管家和几个丫鬟仆人站在外面赔笑迎接,这才半日不到,却都觉得嗓子有些发干。
双方落座,仆人们送上来茶水点心后都是小心的退了下去,众人正在喧闹的时候却忽然寂静下来,没多久便见到王争抱着一月多的婴孩走出来,正是笑容满面。
“恭喜王大帅喜得贵子!”
“同喜同喜!”
众人纷纷起身,齐声的拱手恭贺,王争心情大好,将刚刚满月的王毅交给请来的奶婆子,抱拳答谢的同时也是借这个机会打量对面的各色人等。
这些人几乎将帅府外的空地全都坐满,不仅山东的豪门大户和南北两直隶的商人缙绅们,就连江苏、八闽等地的文武官员也来了不少。
“刘公公到!”
随着外面仆人的喊声,一名太监当众走了进来,远远就是拱手尖细的笑起来,脸上两道深深的酒窝格外明显:
“王大帅大喜,咱家临行前特来喝一喝喜酒,这一走哇,再见怕说不定要何年何月了~”
刘允中说着,竟然有些伤感起来,不过这也是一瞬间的事情,下一刻就把脸色换了回去,并且与在场的宾客们一一寒暄。
正是在三日前,当朝的崇祯皇帝下诏:
“各镇内员,察饬已久。兵马、钱粮、器械等项,稍有改观,但战守防援,事权未能尽一。总监、分守等内臣俱撤回京另用,凡边务一切钱粮、兵马、边防、剿御等事,着督、府、镇、道一意肩承。”
自崇祯二年任中官监军始,到眼下的崇祯十三年已经是十一年过去了,崇祯皇帝也发觉各地巡抚、监军、总镇不合的毛病,犹豫许久,这才下军心将这一弊病彻底罢除。
其实话说回来,像山东这般的还是在少数。
巡抚颜继祖受了王争不少好处自不必说,就连自己的巡抚位子都是山东军的几次大功大捷才保住,于情于理,他不敢,也不能和王争对着干。
至于监军刘允中,凑巧他正是司礼监门下的中官,现下掌管皇宫大内十二监局的司礼禀笔太监王承恩正是他老师,当门生的怎么敢和座主过不去。
况且后来他也发现了,自打王争任了山东总兵,山东境况真的是一天天在变好,按他的意思,说成是眼下大明最安稳的地方也不为过。
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
这道诏令也是仆人喊的时候为什么喊回“刘公公”而不再是从前的“刘大人”“刘监军”的原因,听他说完,王争脸上并没有什么惊讶的神情,显然事先也是知道这个消息的。
刘允中忽然哎呀一声,向前几步见到在奶婆怀里的王毅,笑道:
“虎父无犬子啊,这般的一表人才,将来定与他爹一样,是个百战百胜的朝廷栋梁——”
刘允中这话说得王争老厚的脸皮都有些挂不住,这刚满月的小孩子哪能看出什么一表人才,遂是笑道:
“刘公公言重了,王某一介武夫,全亏了当今圣上的隆恩才能活到今日,百战百胜和朝廷栋梁这八个字可当不得。”王争下意识的摆手,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道:
“刘公公此去,可是在北直隶谋了个好差事?”
闻言,刘允中脸上先是有些喜色,紧跟着又有些犹豫,边走边道:
“说起来,咱家此次被皇上召回京师的差事还多亏了王公公举荐,这才说了个京营提督的差事,不过这京营嘛~,大家都知道,眼下也就是个闲职罢了,不当什么——”
点了点头,这一点王争倒不否认,现在京营实额能有三千人就已经烧高香,还多是一些世家子弟,吃饷不干事的货色,他也明白为何刘允中看样子有些郁闷。
往常刘允中在山东的时候起码是个有监察权的监军,是天子近侍,代表着朝廷的意思,就连王争都免不了俗,逢年过节的要送礼,见面了尊称一句“刘大人”,其他的文武官员就更别提,见面恨不得当成亲爹的都有。
在山东他刘允中是人上人,大家起码都要尊称一句“刘监军”“刘大人”,但是回到了北直隶就相当于被打回原形,没了监军的身份刘允中也从一条龙变成了一只虫。
这提督听起来不错,但谁都知道,不仅没有丝毫的油水可捞,更是因为眼下世家子弟占据了京营名额,提督做不好可是要得罪很多人。
在天子脚下云龙混杂的什么人物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