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底结算的时候,登州营上下文武将吏几乎都聚在总镇府,府内外虽然宽敞,但是也架不住人来人往,早成了车水马龙一般的集市。
黄阳、邓黑子几个人带着一干军将大声说些有的没的,闲聊在各地镇守时遇到的贼寇与一些有趣事情,府内的丫鬟给他们端来一些茶水解渴。
说起来,从前王争的府中一向只有几个侍立丫鬟,但现在地方实在太大了,兵士是用来护卫安全的,自然不能总是干一些端茶递水的粗活。
增加仆人的事情还是管清天提出来的,说现在府内每天的活计也有不少,光靠那么几个丫鬟忙不过来不说,偌大个内宅也显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王争仔细想了想,最后还是下令从民间招一些面貌清秀,腿脚伶俐的男女入府干活,外院的厢房也被清理出来让下人们居住。
当然了,这些下人虽然有几百人,但是王争依旧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一个个的亲自筛选考核,也是按着管清天提出来的几条。
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一条,在府城有至少三五个亲人定居下来的,才会有资格通过第一步,剩下的几条都满足后,剩下的人还要让王争亲自挑选。
事关妻子老母和未出世孩子的安危,王争不得不提起十八分精神,在满足军议司所有条件的人之中细细挑选。
总镇府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膳房、伙房、班房等一些都有下人总管操持,但是相比这时候其余文武与豪绅的宅院,王争的总镇府却有一样是没有的。
那就是门房,王争早在登州府任登莱副总兵的时候就已经严令将其撤销禁止,门房制度太耽误正事,原本门房负责府门守卫与通报,仍旧交给战兵轮流负责。
事后王刘氏曾与王争说,府中要比从前热闹许多,平日闲暇无事在偌大的内宅中散步,总是能见到到处忙活的下人们,看他们热热闹闹的忙活也不觉得寂寞。
王争已经是山东总兵,平时事情太多,对玉儿都是有所疏忽,王刘氏就更加顾不上,让这些下人没事陪着老夫人闲聊解闷倒也放心。
外院,下人们在到处忙活着。
李岩和管清天带着军议司参谋、参政、参军三处的吏员们站在一起交谈,其余幕僚、账房等人按照自己负责的方面聚成一个个小堆,摆起桌子点着笔墨不断在写写画画。
不断有地方上负责聚耕庄田的巡检司人员停在桌子前,他们来到这里登记姓名籍贯与负责的庄田名称所在,将一本本账簿册子交给账房与军议司吏员们记录核对。
人数太多,军议司自然不可能一下子都见面,那些各地农庄负责人等待的时候便彼此交谈,询问各自农庄的收成与流民安置工作办的怎么样。
当然了,这种问法自然是有些攀比成份在里面,对于他们这就相当于文官的政绩,办得好自然有些快意,不好的根本不好意思多说,往往在心底暗暗想来年做得好些。
除了军议司的工作外,外院中也聚满了登州营的军将,除了黄阳、董有银、邓黑子、高亮这些战兵将官,邵勇、刑一刀、刘雄、费鹏飞这些各地的镇守军将也在源源不断的前来。
“听说总镇击鼓聚将,俺老四这便日夜兼程,总算是赶到了!”
忽然,众人听到门外传进一阵爽朗的笑声,回头一看,居然是刘四和江大双双跨进门,惊讶之余,大家都是上前亲热的攀谈起来。
江大和刘四在去年奉了王争的命令,在莱州湾编练登州水师,听闻也击败了几股海盗倭寇,现在算是小有所成。
江大作为莱州水师的左统领,还是那个沉默寡言的脾气,尽管能从他表情中看出十分高兴,但是看着大家聊天却依旧不怎么说话,一直都是右统领刘四这个话痨给水师撑场面。
登州营军纪森严,即便正兵也是两日一操,三月一练,所以这些军将们彼此说笑的时候也都保持挺胸,这其实也是多年以来自然养成的军人素质和素养。
这些军将们个个都是功勋卓著、威名赫赫,自是不必再提,但各地来的人攀谈时往往还要看向军议司那伙人,神情中充满羡慕。
军议司是王争早年在登州成立的,起初左右军议不被外人所知,现在也是响当当的头面人物。
左军议李岩,当之无愧的登州营头号文士,军议司一把手,往日尽管在河南时也是贤名远播,但现在却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李岩不是山东三使之一的布政使,但布政使司管的军议司同样能管,所以在民间都称李岩为山东小布政,尊称一声“李布政”,早不知朝廷布政使是谁。
管清天不过是天启年的落魄秀才,中人之资,论才不能入仕,论名不能上口,今日人人却都知他是登州营名下第二文士。
眼下管清天身为军议司右军议,二把手,尽管政策和计谋方面不是他所擅长,但就好像是登州营内的大管家一样,带着吏员将一切事务办的井井有条。
民间传言,称管清天为“大管家”,由于管清天名字中带有‘管’字,说出去又是一趣闻,有些头脑新奇之士,据此又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到处流传。
这等荣华富贵,名声远播四方,委实是天下文人士子所共求,他们二人能到如今地步,实在是太了不起。
不过李岩和管清天却没有注意到身后这些羡慕的眼光,只是一门心思的说着去年的种种大事小情,想要在见王争前仔细的核对清楚。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吏来到这里核对查实,去年的山东财政情况也愈发清楚。
到底哪里亏损太多,而又是哪里赚取最多,又发现了多少金银铜盐产地等等,很快就会一目了然,到时军议司自会有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给王争裁定。
第二百八十九章:大变革的序幕()
“鲁桥镇那边刚发现了质地上好的赭石矿,还有青州府高家庄那边,背靠清水泊,周遭又有阳水、清河、女水等大大小小的支流河道,看起来应当是个建盐场的好地方。”
听到管清天的话,李岩点点头说道:
“不错,还有济南府长清城外上好的青木林,木质坚硬,可以砍掉一部分用来打造器械或高价变卖。”
李岩边走边说:
“本来临近年关,总镇下令让各地盐场停工一阵子,让大伙好好回家过年,团聚休息一番,但现在看来,这些地方依旧不能停,越早建完越好。”
管清天忽然变得紧张起来,拉住李岩往里走几步,看到四下无人后这才是低声的道:
“李军议,前些日子日照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在刘泽清老宅的下面发现银矿。”
“什么,银矿!?”
听到这话,李岩也是有些吃惊,警惕的看了一眼四周,向前几步,开口问道:
“消息可否属实?”
“消息很确切,这事情来的突然,最近我也正在为此事烦心。”
“难怪。。。”
李岩叨咕一声,也想起近几日管清天老是心神不宁,原来是在为这件事忧烦。
大明素有严令,金银诸矿需得通报朝廷等待朝廷命令,对于私下开采的处罚不可谓不严苛,去年的时候山西某城同知被发现与地方豪强开采银矿。
这个同知后来被朝廷去职不说,更是受到抄家灭门,家产充公这种极其严厉的处罚,按常理来说,登州营也该避免这种事情。
但是日照可不是个一般的地方,平日登州营的人对那边都是讳莫如深。
就是在去年,前山东总兵刘泽清一家老小在日照无故被杀,一口未存,地方官府都是敷衍了事,就是畏惧登州营的武力。
王争升任山东总兵之后,朝廷来缇骑到日照拿人根本找不到任何消息,加上收了些好处,最后也是附和地方官府之说。
本来过了这么久,这件事大家都有些忘记下来,但现在忽然在日照发现银矿,一下子让李岩和管清天回想起来。
李岩斟酌半晌,正色问道:
“日照的银矿储量如何,若是太低,依在下看还是不要去烦扰总镇的好。”
李岩所说也是眼下最好的解决方法,没必要为了一个小矿再重提旧事,但管清天好像早就有此想法,一五一十将自己探听到的消息都说了出来。
登州营在日照发现的矿脉其实不是纯银矿,而是一种银锌矿,在山东最大的纯银矿要在莱州府的招远附近,只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一时半会很难发现。
王争也不是什么都能记住,根本不知道山东各处矿脉的具体方位以及组成,这些都需要地方上的匠户探明后行文报告。
银锌矿比较常见,是富含金属元素锌和银的矿产,用途甚广,其实除了银和锌以外,一般的银锌矿还有足量的铅。
自然银以伴生银的形式出现在银锌矿中,一般的银锌矿伴生银产量只有三成,好的一些能有四五成,但是据匠户所说,日照城刘泽清老宅下面的银锌,矿伴生银储量竟然达到了六成,简直是太过罕见。
还不止如此,日照境内的银锌矿储量极其丰富,初步估计也要大于一千吨,这种级别的矿产即便在现代也属于大型了。
从管清天手中接过几份行文,李岩越看越是皱眉,本想着含量不大就放弃了,但是现在看来倒是轻易放弃不得,这种决定委实是进退两难。
李岩来回的踱步,斟酌不止,仪式就要开始了,要赶紧想个法子出来才行。
“你说的不错,这件事来得太过突然,若是开采日照县的银矿必定大有裨益,但你我要是将此事提了出去,却犯了总镇的禁忌啊——”
说到最后,李岩已经是深深叹口气。
“言之有理,这件事说不得,说不得。。。”
这话简直说到管清天心坎上去了,现在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有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他也清楚,这银矿若是开采了明摆着会对登州营大有好处,但怪只怪地方太让人畏首畏尾,这银矿在哪不好,不正不好的就在刘府老宅的下面被发现,这可太难了。
日照城刘宅发生的事情也算登州营内不说的秘密,对于刘泽清一家的死因,大家虽然心知肚明,但却讳莫如深,王争本人更是对这档子事绝口不提。
管清天还是一贯的稳重,想了想上前紧紧握住李岩的手,说道:
“李军议,依我看咱们还是将这行文压下去,登州营不缺这银锌矿也不会少什么,一些原料也可以派人多花银子从其它地方采买,总镇。。。”
不等他说完李岩便是摇摇头,心想登州营现在到处都需要用钱,这处银矿质地如此上乘且储量丰富,若是开采了起码能保证两年的用度所需,就这样放着不用委实可惜。
况且,在他的印象中王争尽管为人处事狠辣,但却从来不是那等小肚鸡肠的人,不然也不会值得他倾心辅佐。
最后李岩还是将这几份行文收在怀里,斩钉截铁的说道:
“管军议,这件事你我在堂上绝口不提,等到仪式结束,在下会去找总镇说明。”
“李军议,李布政——,你这是何苦呢?”
管清天和李岩的性子不同,一个以稳妥为主,一个却显得锋芒毕露,他想不通李岩的心思,所以也只是再三劝阻,见李岩已经决定下来,遂嗟叹几声不再多说。
“有人出来了。”
那边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众人打眼看过去,果然见到服饰王争多年的侍女小翠先转了出来,大家自然明白接下来是谁,连忙在两旁排好次序,不断的整理仪容。
李岩和管清天站在军议司一众文吏的首位,也是稍稍整理了下衣襟,感受到怀里沉甸甸的的几份行文,好似下定决心一般深吸口气。
从总镇府正堂内传出沉重的脚步声,王争顶盔贯甲,身后跟着几名神态庄严的战兵,在众人的注目下当先走出总镇府。
府城的主干街上,王争骑着马缓步行在中央,身后跟着刚从总镇府内跟出来的登州营文武将吏,除却道路两旁站立整齐的正兵以外,身后却是一排排的铁甲战兵。
“恭迎王总兵出城!”
很多军民百姓都是自发的在道路两边伏跪,嘴里喊着“恭迎王总兵出城”,有些不明事理的人低头的同时也没闲着,四处去问到底要有什么大事发生。
“你还不知道,太孤陋寡闻了吧!”
“是啊,登州营内但凡是些许有头面的人物都在这里了,李布政、大管家等军议司的老爷们也都那边!”
起先问话的人更是一脸懵,十分好奇的问道:
“说了这么多,你们还是没和俺说要发生什么事情啊。”
“你听我说完啊。。。。。。”
原来在这天的早晨,历城便是与往日有了很大的不同,王争先是派人清扫城外校场,又增加了几倍的兵力巡逻警戒。
于此同时,城内城外的百姓整天都能听到铁甲叶子“哗啷啷”的响声,登州营的兵士几乎时刻不停的在街上值守。
不断有马兵举着军令从特供修建的马道上疾驰出城,嘴里大喊着:
“总镇有令,总镇有令。。。”
第二百九十章:山东军()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这一天是登州营的祭旗成军仪式。
自一三六八年明朝建立至今,约三百年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威名赫赫的军队与将领,其中大多数犹如昙花一现,尽管军功盖世,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历史的慢慢长河中。
不过也有很多军队的名称流传到了现在,是市井中口口相传的天下强军,京师三大营,神机营,无军营,三千营统称为京军,是明初甚至到中期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
不过京军传到崇祯年,莫说三十万精锐有名无实,战斗力也是直线下滑,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要说普天下妇孺皆知的的强军,还是嘉靖年间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少保戚继光创立的戚家军,这支军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支使用主将姓氏命名的军队。
戚家军的历程一直是个无法超越的传奇,戚继光荡平海波后升任冀州总兵,率戚家军拱卫京师,竟是未曾一败。
据兵部官员的统计,戚家军记录在册的斩级便有十万级之多,后世更是称戚家军为十六世纪及十七世纪东亚第一强军。
有明一朝,是名臣明将荟萃辈出的时代,即便到了眼下风云飘摇的崇祯朝依然如此,卢象升整饬顺德三府,创立天雄军荡寇一方,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平定播奢,孙传庭组建秦军等等。。。。。。
但是今天,又一支强军即将诞生。
历城校场内,登州营五千员战兵以及上下军将正在举行祭旗成军的仪式。
校场内都是战兵,校场外又拱卫着数不清的披甲正兵,百姓们在这天都放下手里的活计,蜂拥跑来围观这多年罕有的盛况。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校场的四面,共计十六面牛皮大鼓忽然擂响,登州营五千名铁甲战兵紧握手中钢枪,目不转睛的看着王争登上点将台。
上台后,看着下面肃静的战兵和军将,王争深深吸了口气,这一天终于到了,他终于有一支上下完备,只属于自己的军队了!
王争朝最前列的黄阳等人点了点头,然后面向三军,高声喝道:
“将士们,今日我登州营祭旗成军,山东军民该当共庆,自今日起,再无登州营之名,我等皆为山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