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宋全境一片欢呼声!受难者、激战者——壮怀激烈的张相公终于出山了,南宋的脊梁——汉人的荷尔蒙复苏了!
不知为什么,这人当初做的那些操蛋事,都没人记得了。怪不怪?
新一代政府班底开始工作了。张浚是积极的,他这时六十五岁了,在当时是标准的长寿稀有老人家,这些年他一直生活在苦闷打压中,他的健康肯定是负值。可他完全不管这些,理想,他壮志飞扬复国复仇的理想,只能由他完成的理想在等着他,他必须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但是资料显示,还是有人比他更有工作热情。
新宰相史浩。
这位帝师先生快速收集各种信息,发现了一个对帝国安危影响极大的隐患。他以数十年的圣人学术为根基,判断出一个结果,必须立即阻止吴璘。
吴璘一直处于进攻状态中。完颜亮南侵时,他击败了试图由陕入川的金军后顺势反击,这时已经收复了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共十六个州军。这是空前的胜利,进兵速度之快,得地之广,唯有二十年前岳飞的第四次北伐才可与之媲美。
可史浩认为,这是个天大的错误。
孤军深入,这是中国汉文明军事史上最大的禁忌,遇到了,唯有迅速后撤这一条路可选。这是铁律,只要稍微认字的都知道。
认字多的更是头头是道,他们会举例子说,远的如战国时期秦国的战神白起,孤军深入赵地,不是被召回了吗?近的有第四次北伐的岳飞,深入江北,也是被紧急召回。于是孤军与召回是紧密相连的,除此以外任何举措都注定是错误!
哪怕白起挟长平之战大胜余威,哪怕岳飞百战百胜复国在望,都必须得撤回来。
赵昚习惯性地听从了老师的分析,严令吴璘立即撤军。
吴璘不是刘锜,事实上近两百年,也只有刘锜在班师金牌面前挺直了腰。川军开始撤退,金军顺势反攻,之前所有夺回来的州军都丢失了,还在撤退途中被掩杀数万人活着回到蜀地的川军只有七千左右。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赵昚对此一无所知,他坐在皇宫里构思着北伐复国大计,觉得西南一隅无关大局。他认为川军先回来整顿,之后配合中路北伐大军出击,这才是正途。他在展望中,一个在帝国四周再次开始来回跑的人回来了。虞允文十万火急地赶回来给新皇帝上课:“您的老师是个书呆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西南必将因此付出血的代价!”
像印证虞允文的警告一样,川陕大败的消息随即传来。赵昚呆了,他连声哀叹:“史浩误我,史浩误我!”接着紧急下令给吴璘,许他借机行事,西南方面可以重新展开攻势。
吴璘冷笑,这都是些什么命令。不是读书人吗,难道不知道白起收兵之后是什么结果?秦王命他再次出征,白起说什么都不去,哪怕被贬至士卒,流放外地,被逼自杀,都不奉诏。至于岳飞,他仰天长啸时说了什么还言犹在耳:
“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第477章 雍熙北伐(1)()
吴璘拒绝出征。
刚刚登基的赵昚就晕菜了,他积极寻找阳光的一面,发觉还是有收获的。比如他发现了虞允文,这个人证明了之前的采石矶奇迹,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真的很有眼光。
虞允文从此进入了南宋的决策层。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七月之后,赵昚振作起精神,开始一一实施他对帝国的改造计划。
先是净化空气。
这么多年以来,南宋的国民被赵构、秦桧压制得变态了,充斥着黑幕、贪污、腐败、奴性等恶劣的气息。在精神层面上,这个帝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赵昚很聪明,他做了两件事就把这个局面扭转了。第一,为岳飞平反。这时距风波亭冤案已经过去了二十一年,岳飞之冤天下皆知,可谁也没办法做什么。赵昚也一样,他在十四岁时曾经在资善学堂见过岳飞一面。就是那次见面,让岳飞大喜过望,认为江山得人,转身就向赵构建议早立皇储。
结果赵构心生杀机。
三十五岁的赵昚回望前尘,从心底里怀念这位英雄,他是上天赐给宋朝的礼物。他下令恢复岳飞的名誉、官职、封地,接岳飞父子的家眷回原住地。他们终于在临安城西北钱塘门外九曲丛祠北山山麓的那块长着两棵橘树的坟里找到了岳飞的尸骨。
英雄被官方隆重地迁葬,赵昚以百万贯巨资为岳飞建庙立祠,赐名“忠烈祠”。
当年曾经参与构陷岳飞冤案的秦桧走狗等,还活着的一律处罚,死了的——就死了吧!
第二,平反扩大化。
近二十年来被秦桧一党迫害的人,如李光、赵鼎、范冲、朱震、辛次膺、胡铨等被恢复名誉。已死的追封,还活着的进京,加入新朝的政治班子,共同改革国家。
这些人是秦桧的重点打击对象,老百姓是秦桧的普遍打击对象,赵昚提拔了重点对象,于是普遍对象的情绪迅速高昂。
国民的正义感、荣誉感回归了。赵昚的噩梦也随之开始了。这些人基本上都去御史台等言官部门上班,也许是在长期的流放途中修炼成功了,也许是过度的迫害使他们的正义感、尊严感升级,这些人的精气神变得超级旺盛,从上班开始,就全力以赴地——挑毛病。
只举一个例子。
有官员向赵昚提议增加言官数量,赵昚一听脱口而出,说了句心里话:“最近出厂的士大夫太傲慢、太自大了,达到了目空一切的程度,想挑出适合上岗的很不容易啊!”
那官儿立即拉下了脸,开始教育新皇帝:“直言上谏是士大夫的合法权利,你必须接受,而且要从心里往外很高兴、很享受地接受。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富强。”
赵昚沉默。
该官儿下朝。
这事被胡铨听着了。胡铨是这批殉道士里的名人,这时也是言官的精神领袖。他正愁队伍不够壮大,一听赵昚居然反对,这还了得?
胡铨立即进宫质问皇帝:“你刚才是这么说的吗?真的是这么说的吗?为什么要这么说?”
赵昚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实在是集阴暗丑陋于一身,被劣质猪油蒙了心,于是连连道歉,说自己的本意不是那样的,毕竟绝大部分的言官还是好的嘛。他只是希望,大家以后说事时要就事论事,别太随意发挥——请他们不要误会啊!
皇帝都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胡铨那颗因为长期饱受折磨变得过分敏感的心灵也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他满意地走了。
第二天,另一个愤怒的言官杀到。这位言官很严肃地要求皇帝解释一下之前的言论到底是啥意思。赵昚脾气非常好地复述了一遍,并着重申明,他不是厌恶言官犯颜直谏。他说:“你看,爱卿,你不就是正在这么做吗?朕很高兴。朕只是说,要言之有物,不要乱发脾气。”
多有礼貌的皇帝!
哪知道言官更加愤怒了。
该官员认为皇帝简直是屡教不改,避重言轻。什么叫言之有物?什么叫正确与错误?言官的天职是只提问不回答,只挑错不纠正,只做事不计后果!如果计较言官的谏言是否合理,视合理者为尽职,不合理就是高傲自大,那和拒谏没有分别。
有点强词夺理吧!
赵昚的反应是站了起来,很严肃地表示敬意。以上这件事并不是证明赵昚有受虐狂倾向,或者说被赵构长期压制,有被压制的爱好。他非常正常且理智,知道哪怕这些言官的态度有问题,观点不正确,可目前的南宋帝国需要的就是这种人。
南宋的官场烂透了,经济也快崩溃了。贪官与污吏横行,百姓被压榨到了几乎每年都有起义造反的程度了。这样下去国家就会从内部灭亡,还谈什么收复故土,杀回北方去?
所以赵昚在忍,哪怕并不认可,也要支持这些人做下去,帮他把国家清扫干净,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国力,好支撑他梦想中的北伐。
北伐需要军队,军队更是亟须改革的地方。完颜亮南侵给南宋敲响了灭亡的警钟,挺过去之后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都浮出了水面。
有绝望的,比如高级将领们。以前线最高指挥官叶义问为例,这人昏庸到有人向他报告:“金军近日以添生兵。”
他疑惑地问:“生兵是什么兵,难道还有熟兵?”白痴都知道,生兵是生力军!至于无耻就更加精彩了,他把部队丢在前线,自己一个人逃回大后方。而在一切都结束后,他还能扬扬得意地回临安城上班,并且什么处罚都没有。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世界啊?
赵昚把叶义问撤职查办,发配到饶州(今江西鄱阳)编管。这看起来很解气,却于大局无关紧要。试问全国军队都是问题,处理个把指挥官能起什么作用?
问题似春天的荒地,杂草丛生种类多样,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意想不到。看成色,南宋军队的起点本来极高,在岳飞、韩世忠时代,已经横扫江北,经常性地击溃东亚最强的金军。这个标杆高到让人骄傲。可随之迅速没落。
秦桧、赵构有计划、有组织地摧残他们。到完颜亮南侵时,谁都承认南宋死定了,可虞允文只是在采石矶前线拍了拍一个大兵的肩膀,战争居然就打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赵昚相信,这是薪尽火传。
哪怕燃料都烧净了,可火种仍然在。于是他决定尽一切可能迅速地把散落在军队各处的火种都找出来,点燃整个南宋军界。
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可也是最缓慢的。刚刚过去的战争表明,真正能迅速见效带来惊喜的,还是民兵。
像魏胜,三百余民兵渡淮,连战连捷创造奇迹;像耿京,星火燎原,仅仅一个多月就聚众数十万以上。这是南宋官方绝对做不到的。
尤其是这两个现象一点儿都不偶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屡屡发生下面的一幕。战争中正规军衣甲鲜明、武器齐全地站在后面,前方是打着赤膊拿着简易刀枪的民兵。民兵们血肉横飞卖相惨烈,正规军仔细观察小心判断。
占优势了吗,快成功了吗?好,冲过去,抢!
占劣势了吗,快失败了吗?好,马上退,撤!
战后,以胜利为例,正规军得到一切好处,而民兵们连政府当初信誓旦旦答应的免租税不服徭役之类的都得不到。
何其卑劣,何其丑陋,何其可怜赵昚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只需要极少的代价,就可以得到大批现成的比正规军强得多的军队。
只需要他对子民们稍微善待一些。
军队有了,装备要跟上。说装备,南宋军队的装备也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想不到。账单上写的每一项都会让皇帝抓狂。
汉人的军队历来都由国家来武装,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战马、刀枪、弓箭、盔甲,甚至粮食全都自备。让赵昚抓狂的是恐怖的支出,单说铠甲这一项就足够让人崩溃了。
宋制标准铠甲披户护臂要五百零四片甲叶,每叶重二钱六分;甲身用三百三十叶,每叶重四钱七分;战裙用六百七十九叶,叶重四钱二分;头盔主体重二斤十二两,头盔护甲用三百一十叶,叶重二钱五分;全身共用甲叶一千八百二十五片,另有串线重五斤十二两五钱一分。
这是多么精细的工艺,之后的制作基数是三十万套以上这还只是铠甲一项而已,配上刀枪,还有弓箭,得是什么数字啊?
都有记载。
一把战刀是三千三百钱;一把手弓两千七百钱;一支手箭七十四钱;一支弩箭六十五钱;一只战鼓六千五百钱;一副军帐六万九千八百钱;一副铠甲四万零一百钱;一副挡胸一万七千三百钱。
这些的基数要远远大于三十万,以弓为例,通常是赶制一百万张。
要让万病丛生、刚刚死里逃生的帝国迅速运转起来,服从刚登基的儿皇帝支持北伐,这个命题不大好做。为了成功,赵昚决定从多方面着手。
先树立偶像。
当年绍兴北伐时的名将只剩下了吴璘与张浚。吴璘——先算了吧,那么只有张浚,立即召见他。张浚被请入临安,除枢密使外,还加封江淮东西两路宣抚使,统领两淮前线诸路军马。这满足了张浚平生的愿望,他当年不惜搞出淮西军变来,快要夺得的全面指挥权终于到手了。
赵昚还破格加封张浚为少傅,进封魏国公。
这相当于提前给出死后追封了。宋朝有制度,除皇室成员外,外姓大臣只有位列使相以上才能进封国公,且只能以小国、次国、大国的顺序次递进封。张浚在绍兴时期解职削爵前是右相和国公,属最初一级的小国,而魏国公是顶级的大国爵。
未有尺寸之功,先官升两级。
这还不够,对张浚的支持必须要体现在政策上。作为新上任的儿皇帝,赵昚非常清楚这个国家是谁的,于是他去找爹。
赵构。
赵构现在每天在望仙桥悠然自在,已经修炼到了八爪大章鱼的境界。他坐在屋子里逍遥,触角牢牢地吸附在帝国的每个角落里,时刻监管全局。
赵昚得不到他的支持,一切都名不正言不顺,并且不孝顺。话说每个月总有几天,赵昚要去看他爹,最近他去时总会情绪激昂,对爹讲帝国最新的可喜变化。而爹的反应却是淡淡的,仿佛不关心,仿佛很放权,仿佛真的退居了二线。
赵昚不甘心,终于在某天下定决心跟爹讲:“俺要北伐!俺是说最近——立即北伐!”却不料爹突然间勃然变色,清晰地对他讲:“大哥,待老夫百年后汝再行此事。”
除非我死了,不然你别想挑事,搞什么北伐!
当天赵昚神情恍惚地出了德寿宫,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北伐是不讨喜的,做下去很可能会导致皇位不稳,至少也会被人骂不孝顺可是不做呢?之前三十五年间凝结了宋朝皇室数不清的屈辱,甚至是汉文明有史以来最大的屈辱,任何一个稍有血性的人都无法忍受,何况是他赵昚!
赵昚有着巨大的荣誉感,这种感觉很可能来自他的血统,源自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骄傲的血脉。但也可能是他天生的独有个性,在两宋十八位皇帝里,唯他骄傲到了敏感的地步。
为了尊严,他能去做任何事。
他思前想后,决定不顾一切推行北伐,而这就要更加强硬地支持张浚。从这时起,赵昚坚定地站在了张浚的身后,他先是写了一篇圣主得贤臣颂送给张浚,给张浚定性。接着在皇宫深处的内祠中立下了张浚的生辰牌位,每次宣召张浚议事前,先要到祠堂里恭敬参拜一番,然后才会召张浚入宫。
这叫“示以不敢面诘”。
这是亘古未有之礼遇。
传到了外界,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赞叹赵昚不愧厚德载物如大地,于国难当头时,比当年周文王礼遇姜子牙做得更到位,宋朝必将因此中兴;有的人摇头哀叹,这都是什么事啊,张浚何许人,有过啥建树,难道是富平之败、淮西军变吗?凭这些都能成中兴之贤臣,受不世之礼遇这皇帝傻到底了。
传到了赵构的耳朵里,当爹的心里一哆嗦。这是真要重用张浚啊!为了他自己最后这段生命的舒服着想,是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先是制造舆论,平缓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