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即全部资料。
纵观上述,每个稍有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会叹一口气,唉,岳飞,这事真是办拙了啊!国之将帅关注储君,这是最犯忌的事,怎么能轻易去碰呢?纯粹是找死!
岳飞在朗读中突然失态,这证明他那时才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出格,后果有多么严重。由此更能证明岳飞是多么低能,像小学生一样,送出状纸的一刹那,才知道自己的答案有多荒唐。
可是有一个细节一般人就不知道了,早在岳飞之前的六年,上虞县的县丞娄寅亮就曾经给当时正在流亡中的赵构上书,建议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中选一位册立为皇太子。
县丞说得,岳飞说不得?
很多人会说,对,就是县丞说得,岳飞说不得。因为县丞手里没有兵,说什么做什么都无关大局。很好,有道理,但真正的内幕要在下一个原因中才知道对错。
第四,迎二圣回国。
岳飞天天念着要把徽、钦二帝救回来,真要是成功了,置赵构于何地,难道要把皇位让给老爹、哥哥吗?
如果不让的话,置封建礼法于何地?尤其是当初赵构就任大元帅,钦宗是命令他带兵救人的,他可好,自立为皇了,于情于理哪方面都站不住脚。
而岳飞念念不忘徽、钦,纯粹是自绝于赵构。为了皇位,赵构必杀岳飞。
这观点简直错到唐朝去了,只有唐朝人才会不知道宋朝事,稍微知道些事实的人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事实是自从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宋徽宗赵佶死在五国城之后,岳飞就在任何场合、文字中绝口不提迎回二帝的事了。
那不是因为徽宗已死,没法迎回,而是当时女真人有个阴谋。他们声称要把钦宗或者钦宗的儿子赵诺送回开封,由他们重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赵构,建立所谓的宋室正溯。在此前提下,岳飞怎么可能再提什么迎回二帝之类的话?
那样,等同于配合金国,做女真人的应声虫。
因此,岳飞从公元1136年之后,在任何场合都不再提迎回钦宗的话,在文字中也精心做了处理。比如就在请立皇太子风波的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的一份奏章里,写的是:“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说得多明白,只提棺材不提活人,只说天眷不说具体人,一切终极利益都紧守赵构一人,岳飞在这方面是非常清醒成熟的。
由此更证明了请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国欲扶植赵氏傀儡上台时,岳飞主动提议赵构立养子为皇太子,这是无可挑剔的忠诚!
哪怕这会激起时值壮年的赵构的强烈不满,岳飞为了国家的安定也会一往无前地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绝不会有上面所说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颤等丑态!
为了诋毁岳飞的形象,从古至今都有别有用心的人非常“专业”地去找所谓的证据。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时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视线调整到一个新的角度,无法正面解释的,不妨先设定它成立,即岳飞幸存着,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那时历史会怎样,赵构会怎样。
历史的车轮会一直滚动向前,就像个永动机一样,没完没了地转,直到所谓的和平条约被打破。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两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和平。这是条铁律。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赵构应该会知道。
但是他很不情愿,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以及刚刚过去不久的成功案例,即北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参照那时的历史,最初辽国也曾咄咄逼人,可是军事对冲之后,两相无利,只好互相妥协,并且一直妥协了下去。
这时金与南宋之间的强弱关系已经互换,与当年北宋、辽处于和平临界点时很像,那为什么不能创造又一个百年和平呢?
障碍就是岳飞。
前面提过北宋、辽的百年和平,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超长期友谊,虽说也曾经被人为地破坏过,好几次滑向了战争的边缘。试问一旦南宋、金之间出现这种状况,必须说明的是,参照和平无永远之铁律,这是一定的。
如果岳飞在,局势会怎样?
这个命题不必去假设,因为它在十几年后就发生了。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南宋屏藩尽废、耆宿凋残、国中无人,只好把老病将死的刘锜派上前线。可就是刘锜让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当头一闷棍。可以想象,当时如果岳飞仍在,以岳飞之能,以他不到五十岁的年龄,战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南宋之胜可期。
可是之后呢?
挟大胜之余威,岳飞会继续展平生之抱负,于战争中大放异彩。赵构唯一的做法仍然和第四次北伐时一样,硬生生地扼住岳飞前进的脚步
历史真的转圈了,就算第二次阻止岳飞会成功,岳飞仍然会继续忠贞,不会借机造反报复,可总这么折腾,总踩在刀刃上过日子,谁都受不了吧!
于是问题再次回到原点。
想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杀掉岳飞!这是把目光放远,放至无极远,从根本处考虑问题得出的答案。如果想得平实些,事情就更简单了。
王氏提醒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这是把事情看得很透的女人。与此同时,相传还有另一个小人物也得出了同一个答案。
那是一个狱卒,他负责看守岳飞的牢房。某一天他像说闲话一样对岳飞说:“皇帝既然已经把你下了重狱,就绝没有放你的一天。”
皇帝与最强的将军一旦反目,绝没有再次共处的可能!这是另一条铁律,放之四海皆准,绝无例外。
岳飞之死是必然的,置他于死地的是赵构的偷安、怯懦、阴毒心理,更是他本身超出时代限制的能力。他凌驾于同时期的所有战将之上,无论宋、金,都找不出与之匹敌的人物。人们习惯性地把完颜宗弼当成他的敌人,把韩世忠当成他的伙伴,可这两个人从能力到品德、志向都与之相距甚远,根本没有可比性。
金兀术不用说了,一个常败将军而已,一个战场上的低能儿,说起阴谋策反什么的倒是专家。而韩世忠也让人失望,宋史关于他的评价是:“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除此以外,不见他拓地复疆,不见他兵锋直逼旧都开封!愈是关键时刻愈见其软弱,根本指望不上他。所以韩世忠可以活下去,他没威胁。
岳飞就不一样了。
说到功劳与业绩,不得不提一下吴玠,他是唯一一个与岳飞相近的南宋将军。南渡之后,他是最先重创金军的人,是收复失地、阻敌于国门之外、保全南宋于上流关键地带的人。他的下场很不错,是病死的。其实就算不死,他也不会到大理寺里去吃牢饭。
因为吴玠沉迷于享乐。炼丹、女色,是他的最爱,甚至他还送过美女给岳飞,可是被岳飞拒绝了。他爱这些享乐高于生命。能英年早逝在这些东西之上的人让赵构放心,这代表他是可以收买的!而岳飞和他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宣扬“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让别人怎么活呢?让别人怎么与他共存呢?
中国哪个朝代的文官没爱过钱,武将没怕过死呢?
岳飞死在自己的素质上。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他是一份过于高贵的礼物,本就不是南宋所能承受的。
第465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明争暗斗(1)()
很久以前,我曾经放下宋史默默地想一件事,岳飞为什么会成为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精神图腾,甚至是武圣人呢?
他当然是武圣人,比关二哥强多了。
关羽生于乱世,不认诸侯认皇室,千里寻兄古城相会是很忠心、很有义气,但相比岳飞,格局就小了很多。
汉末之争无非是本民族内部的事,两宋之间则是民族危亡,两者没有可比性。而岳飞百战百胜、神武天纵,更不是关羽所能比的。
可武圣人偏偏是关羽却不是岳飞,甚至直至今日,很多人怀疑岳飞、构陷岳飞,寻章摘句罗织罪名诬蔑岳飞,却没有谁质疑关羽。关羽的塑像随处可见,他由将而侯、升王、晋帝、成神,变得至高无上,而岳飞只能屈尊于西湖边被害地附近,凝望每天的晓风残月。
这都是为什么呢?
早些年时,我也曾经得出一个当时觉得蛮高明的,现在回想起来却很惭愧的答案——岳飞之所以那么为人所怀念、所乐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命运是维纳斯女神的胳膊。
女神的塑像是没有胳膊的,这种残缺就像是岳飞的未竟之志。试问如果他北伐成功、灭金国、迎回二帝等愿望都达到了,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会高于他战胜金国却死于莫须有的罪名这种真实的命运吗?
我想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赵匡胤、朱元璋等重兴汉统的伟大皇帝都没有岳飞式的神圣光环。于是我想,是悲剧的命运、残缺的美感,以及本可以成功,最后却更加悲催的南宋国运,让国人一直沉迷于追问一个可能性:
如果岳飞没死,如果岳飞成功了,如果岳飞索性反了中国的命运会怎样?在这种假想猜测中,岳飞的地位不断上升,直到光环满身。
当年我自喜于这种发现,现在我很惭愧。
岳飞死在自己对民族、对国家的坚持上,他并不是以所谓的聪明来生活的。所以,所有想以理智的思维去解构他的想法,都注定会走向误区。
岳飞以他一生的作为,树立了一个无瑕疵的英雄形象。他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在他个人的列传中,也不例外。史书曾以另一个人的遭遇来类比,那是南北朝时南朝刘宋的大将檀道济。书中说:“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
刘宋杀了檀道济,不久后亡国。可檀道济骄侈嗜欲,自奉丰厚,对外作战也未能予北朝以致命打击,怎能与岳飞相比?
岳飞的一生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照出自己的不足。他是一笔真正的财富,国家民族有了这种人,才有延续下去的可能。
赵构在和约达成、杀死岳飞之后,疲惫且满足地靠在宝座上,回望十余年来的奔逃求和路,一时间感慨万端:
“朕今三十五岁,而发大半白,盖劳心之所致也。”真是不容易,终于和平了,可以恢复到靖康之前的美好日子了。
他身旁的秦桧微笑附和。
是很不容易,这一点谁都同意。但是更不容易的已经开始,赵构的新生活绝不是他当初想象的那样甜蜜美满。
就像婚姻。
赵构与秦桧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前赵构就像是未婚的美丽女孩儿,可以对秦桧颐指气使、予取予夺,而秦桧低声下气为博取欢心不计代价。可赵构终于选择了,他抛弃了岳飞,选择了秦桧,这之后他才发现女孩儿的待遇在婚前、婚后真的是不一样啊!
开始还不错,赵构得到了礼物。半年之后,他父亲的棺材和活着的生母韦氏回来了。这是他名义上哭着喊着不惜举国称臣自毁长城所乞盼来的,所以迎接的力度堪称巨大。
不料他亲妈就是个棒槌,见面之后对秦桧、张俊等顶级宰执视而不见,对亲生儿子也不大理会,直接问谁是韩世忠。“在北边大名鼎鼎,俺早就想见一见了。”
现场一片寂静。
好在韦太后迅速进入角色,从此之后该说的说、该做的做、该忘的全忘。比如她从五国城离开时,被掳的赵宋皇族女子集体凑钱给她饯行,她答应回去之后马上动员赵构给她们想办法,好在江南再聚;比如临行前钦宗皇帝跌跌撞撞地跑来,扒着车轮对她哀求:
“蹛之,第与吾南归,但得太一宫主足矣,无他望于九哥也。”一定要救我回去啊,给个宫观闲职就行了,我绝没有其他的想法。
曾经的九五至尊,声泪俱下、惶恐难言,谁见了谁难受。韦氏也被感动了,她当场发誓:“放心,一定帮你,不然瞎了我的眼睛!”
听到这样的承诺,钦宗才放开了手,看着韦太后的车驾渐行渐远,消失在遥远的南方天际。那是他今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韦氏把他忘了,把北方所有的亲族都忘了。顺便提一下,后来她真的瞎了。
至于该做的是她杀了一个人。这是一个陈年旧账,很多年前还曾经抚慰过赵构孤独的心灵。那是在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左右,宋军剿匪时抓到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她自称是柔福帝姬,也就是北宋皇室的公主。据她说,她千里迢迢逃过长江,被匪徒抓获,直到被官军解救。
经北宋皇室逃到江南的为数不多的一些旧人验证,她的确是懿肃贵妃所生的名叫嬛嬛的公主,唯一的疑点是她的脚是天足,与帝国公主自幼守持的习俗不符。对此她的解释是千里奔逃有时会光着脚,所以它回归自然了。
这让赵构的心更加悲恸,为此,他加大了抚慰这位难得的亲人的力度。他主持了柔福的婚礼,每年都大加赏赐,近十年间累计达到四十多万贯。
可韦氏归来后,声称柔福帝姬早已死在北方了,这个是假货。金国人一直为此而笑话赵构。
赵构大怒,派人审讯,结果证实韦太后说的是正确的,该帝姬是一介民女假冒。她本是开封城里的一个美貌女孩儿,逃亡中结识了柔福帝姬的一个宫女,从而知道自己长得和柔福很像,进而突发奇想去冒充,骗了所有人,得到了十余年的富贵生活。
结果,她被杀了。
这件事是不是另有隐情,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年深日久,证据泯灭,无法考据。只有两个同样是传说的信息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赵构为生母韦氏改了年龄,刻意加大了十岁。
第二,韦氏在北国十五年,与金将生了两个儿子。
两相对照,联想第一时间杀柔福,内幕呼之欲出。无非是一些皇家的脸面,无非是一些中国封建式的遮掩。不去说它了,毕竟只是些无证据的猜想。
从这时起,韦氏过上了好日子。她在临安城的皇宫深处唯我独尊,每顿饭少吃一点,她的儿子都会忧形于色、坐卧不安。母慈子孝矣,宋人楷模矣。至于赵佶的棺材,没经开棺验明正身就直接埋进了土里,仿佛里面有什么机密很怕人知道。
至此宋、金两国和约内的条款基本达成。两国各取所需,土地、人口都交换完毕,开始收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这一时刻的到来,某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张俊,南宋军方唯一的大佬,他躺在杀岳飞、拆军队、坐视金军肆虐的功劳簿上,很享受,觉得皇帝、首相都离不开他,他会按照当初的约定继续统领军方,无极限地尊荣享乐下去。
这体现了张俊真正的面目。别人的生活既有a面也有b面,他是有s面也有b面!
连过河拆桥都不知道,杀了岳飞、拆了军队、签了和约,还要你这个军方大佬干什么?秦桧随便找个理由就罢免了他,让他也成了闲职人员,回家躺在银子堆里数钱。
张俊百死不足赎其辜,但这时他出事,却很难说是大快人心。在他被罢免之前,吴玠死,韩世忠废,岳飞死,刘光世早退,刘锜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