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吓毙对手?”傅友德话出,满帐皆惊,旁边的蓝玉击掌赞道:“友德兄此计甚妙,我军借浓雾掩护已至江边,待云开雾散,敌军一定会把我军当成是神兵天降,此役还未开打,气势上已胜三分,何愁战争不胜?”
听蓝玉分析完毕,傅友德哈哈朗笑起来,不禁叹到:“是也是也,知吾者,乃吾蓝弟也。”傅友德与蓝玉很早之前就在军中相识,二人志趣相投,乃是明军大将中的一对好搭档,两人从来都是以兄弟相称,傅友德比蓝玉年长几岁,自然作兄,而蓝玉则为弟,因为二人均是战场中的猛将,军事界的天才,是也英雄惜英雄,关系匪浅也。
蓝玉与傅友德一样,也是早年隶属于常遇春的麾下,因“临战勇敢,所向多捷”,所以常遇春数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蓝玉,后来自“管军镇抚”积功升为“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四年,蓝玉跟从傅友德进攻四川,洪武五年跟从大将军徐达征讨北元,再从沐英收服吐番,由于屡立战功,明洪武十二年蓝玉获封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蓝玉以征南左副将军的身份跟随傅友德进攻云南。
众人率三十万大军自京城一路征伐,血战数月,终至云南,而九月发兵到得云南却已是数九寒冬了,此时的滇东气温虽不是那么寒冷,却也是连日浓雾,横遮江面,看不清形势,再加上连日行军人困马疲,不适合立即投入战斗,傅友德与众将商量之后,于是下令大军原地修整,再待号令,先熟悉熟悉地理环境再说。
云南称滇,东与广西和贵州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亚半岛,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样复杂。
云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经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正在加载云南,云南省山河壮丽,自然风光古朴优美,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莽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奔腾澎湃的江河,宁静清新的高原湖泊,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的石林、溶洞奇观……使云南成都市中国自然风光的缩影。
元前三世纪,楚国大将莊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前一零九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二十四个县,郡治滇池县,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二二五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三二零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称王,爨氏统治维持四百年。
唐朝时,七三八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九零二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九二九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九三七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一二五三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国,一二七六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色目人塞典赤贍思丁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在云南开发重要的铜矿和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直到后来,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后来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因为云南自古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更是铜银的储藏之地,所以朱元璋刚一立国,便计划着夺取云南这块风水宝地,为保此役万无一失,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得力干将,百战百胜的傅友德作为主帅,远征云南,而傅友德大军的第一仗,就选在了滇东曲靖的白石江边。
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年,汉武帝扫平滇国,设置郡县,始有味县,属益州郡,历经两汉未改变,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六月到达味县,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由滇池县移到了味县,并以庲降都督“统摄”南中七郡,其后庲降都督马忠以味县为永久驻地。
公元二五六年,晋朝建立,晋武帝考虑到辖有今日西南川、渝、滇、黔四省市的益州实在是太大了,治理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于泰始七年、公元二七一年,分益州的南中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另外设立宁州,以南中都督驻地建宁郡味县为宁州的州治,从此味县成为了中原王朝对云南大地进行统治的第一个首府,天监十四年,北魏夺取了梁朝的益州,并招徕南中,实际控制宁州的爨氏家族马上投效,于是爨云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宁州刺史同乐县侯”,由于当时还有一个宁州,因此改梁朝归附的宁州为南宁州,南宁州之名一直使用到唐朝,唐朝建立,在今滇东北昭通地区置曲州和靖州。
唐朝时南宁州依旧存在,天宝时,南诏吞并爨区,南宁州废,南诏后期以南宁州地设石城郡,石城郡一直存在到元朝建立,《元史》称:“曲靖等路宣慰司军民万户府,曲、靖二州在汉为夜郎味县地,蜀分置兴古郡。隋初为恭州、协州,唐置南宁州。……天宝末,征南诏,进次曲靖州,大败,其地遂没于蛮,元宪宗六年,立磨弥部万户,至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就这样,曲靖这一滇东北边地的地名,如云雾一般,沿着乌蒙山,越过历史的空间,飘落到了滇东腹地,从元开始,便称曲靖,而这美丽的曲靖,又将在白石江边,迎来又一场兵戈涂炭。
第54章 铁马金戈踏边城【2】()
白石江边,站立着一位身着明代服饰战袍、雄武而威猛的明代将军,左手握住身后宝刀的刀柄,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地凝望着远方,仿佛准备渡过曲靖白石江,战胜元代梁王的军队,又遥望着前方期待着更大的胜利。
此人正是明初将军沐英,沐英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明初开国大业里,谱写了不朽的篇章,沐英立于江边,双目刺破了浓雾,窥看着对面的江岸,与身旁的傅夕歌道:“你可知我们打仗是为了什么吗?”
“为了天下。”傅夕歌道。
沐英说:“天下是什么?”
傅夕歌道:“天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专有概念,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理和空间的限制,不过,也有不同的用法,用来形容某一种地理概念,天下之概念,伴随一定的秩序原理,为某个地域、民众、国家的世界观。”
沐英笑了,他侧脸看向傅夕歌,点头道:“孩子,你知道的不少,为了中华民族,你可也愿意拿起武器,走上战场?”
傅夕歌目光与沐英相对,沉吟了片刻,道:“如果我今天不得不要打仗,那也是为了明天不会再有战争。”他音量不高,却也说得铿锵有力,不禁让沐英的心为之一震,不免多看了他几眼,心中道:“这孩子从小志气高远,目光深邃,心胸开阔,乃是一不可多得的人才也。”
其实他沐英就是一不可多得的人才,沐英字文英,定远回族人,明初重要将领。
沐英幼年时,父亲早死,随母避兵乱,母又死,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朱姓,在朱元璋夫妇身边生活。当时朱元璋已投郭子兴部下为兵,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下集庆,改为应天府,派徐达攻占镇江,取得战略性的胜利,沐英“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十八岁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后擢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朱元璋派水陆军取福建,沐英将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分水关,下崇安,再破闵溪十八寨,俘陈友定部将冯谷保,又奉命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洪武三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佥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当时府中机务繁积,沐英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剖决无滞,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朱元璋派沐英前往关陕,体察民情,布皇上恩惠,并给予了全权,又命他练兵准备征战,同年十一月,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随邓愈出征吐蕃,次年四月,邓愈、沐英统兵至甘、青,分三路前进,略川藏,没有久留,回师途中邓愈死,沐英率师返回,因功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八月,沐英为征西将军,与蓝玉等统兵征西,初胜土门峡,再进俘洮州十八族头领,翌年二月,朱元璋命在洮州设卫,说:“洮州,西番门户,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遂置洮州卫。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进击屯兵和林的由元国公脱火赤、知院爱足率领的一支残元势力,沐英由亦集乃路渡黄河,越贺兰山,涉流沙,七曰至其境,距其营五十里处,沐英分兵四路前进,一路袭其背后,两路左右夹击,沐英自率精骑正面冲击,四面合围,一举战胜,俘脱火赤及其全部,洪武十四年,大将军徐达奉命北征,沐英领兵出古北口,独当一面,再次胜利而归。
而平定云南和治理云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绩,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军征讨云南,朱元璋亲自安排进军路线,谕先取曲靖,出奇制胜,说:“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拼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沐英随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闻讯,派平章达里麻率十万众前去抵御,两军就这般在白石江边展开了对峙。
白石江是南盘江的支流,全长三十一里,由东向西穿回曲靖坝子南北两翼,江流距曲靖城两里多地,中上游地势险恶,是古代北行古弹道和普安路的交汇口,历史上是曲靖的咽喉要塞和打通云南的必经之地。
明代的白石江宽阔,浩荡,一直是曲靖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将元顺帝赶到了大漠以北,自己很威风地坐上了龙椅,然而让这个皇帝大伤脑筋的事是,云南这个叫把匝刺瓦尔密的梁王凭借着边疆山高皇帝远,一直没把这大明王朝放在眼里,仍然与北部边塞的元朝残余势力遥相呼应,权属上仍旧臣属于“北元”。
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随时都在虎视眈眈地望着他的宝座,企图取而代之,这当然不是一件小事,对于这些地方,朱元璋不是没有想法,只是,这里的问题太复杂,西南夷地区,从秦汉以来就一直是朝廷非常棘手的地方,他们的那种封疆置吏政策,实际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的政权还是当地夷人掌握。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聪明人,在对待云南夷人的办法上最后也是以夷治夷的办法,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更是一个不能小看的昌盛时代,然而,一个小小的南诏王国一样让大唐的军队屡次败北,把匝刺瓦尔密有十万军队,这当然算不了什么,云南交通落后,大军行动困难这也不是问题,让人头疼的是遍布全滇的那些土酋部落,这些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他们长期以来占山为王,既相互吞并又联合抵抗外部势力,就像山上的野火一样,将这里扑灭,那里又起火,解决这里的问题不能按照常规。
方法还是“云南僻远,不宜烦兵”。他先后数次派出使臣去召谕梁王,力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边疆问题,然而,梁王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仍然自恃僻远,朝廷无奈其何,拒不归顺不说,反而将明王朝派出的使臣杀害;朱元璋政治招降,和平统一云南的策略失败之后,只好采取最后一招,武力征讨。
《明太祖实录》记录了朱元璋对大臣们所说的一段话,“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今元之遗孽把匝刺瓦尔密等自恃险远,桀骜梗化,遣使招谕,辄为所害,负罪隐匿,在所必讨”。
这是一三八一年九月的事,这时候,这位明太祖已经上任十三年之久,这时候大明王朝的地位也基本得到了巩固,于是,他亲自部署,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南京出发,先从水路循江而上,穿过八百里洞庭湖,从武陵踏上陆路,沿着东行古道过湘西、进贵州,走过雄峙在滇黔交界处的胜境关,于这年十二月,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逼近了曲靖,终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白石江战役。
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在明军逼近曲靖之前,急忙派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精兵十万屯于曲靖北郊的白石江拒敌,那个冷冷的初冬的一天,明军距离白石江还有十余里的时候,宽阔的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雾,浓雾像棉团似的先在江面上滚动,然后,又上江岸,越过树丛,在更广大的田野上泛滥开,一个世界就让雾笼罩着,充填着。
几米之外什么也看不清楚,明军大喜,这是天助我矣。
明军就这样趁着大雾的封锁,悄悄进入了白石江的北岸,金鼓齐鸣,达里麻哪里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局面,连忙仓惶应战,久经沙场的沐英这时候一面令全军鸣金击鼓,作渡江之势,一面派部分善游的勇士“将旗帜征鼓,从上流先渡,循山而出其阵后,吹铜角以张声势,于山林深谷间,树旗帜为疑兵”。
达里麻果然中其计谋,急令后军为前军御敌,主帅傅友德则乘势“麾兵进战,矢石齐发,呼声动天覆地,战罢数合,沐英纵铁骑捣其中坚,敌众披靡,遂而大败,生擒了达里麻,俘其兵众万计,友德悉抚而纵之,使其各归其业,夷人见归者皆喜慰,而军声皆振,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友德自率众数万捣乌撒,分遣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师趋云南。
这一场战役终于在一个云开雾散的中午开始,打至傍晚结束,傅夕歌跟随沐英生擒了敌军主帅,立下了赫赫战功,沐英那千军万马独身闯的英雄虎胆,让傅夕歌整个人为之深深震撼,这一次的军旅生涯,改变了他整个人生,而这位英雄将军沐英,将来也会成为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当然,这一切,还只是一个开始,战马上,傅夕歌跟随明军将士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了白石江,踏进滇地。
第55章 铁马金戈踏边城【3】()
沐英一生功勋卓越,而云南白石江一战,则是他一生辉煌的起点,话说沐英随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闻讯,派平章达里麻率十万众前去抵御。
沐英等率兵冒雾前进,“出奇制胜”,迅速到达曲靖,明军突然出现,达里麻大惊,当时达里麻军列阵白石江一岸,明军临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说敌方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