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小妹第一个飞身扑到李茂怀里,李清照的话被她当做耳旁风,噘着嘴抬头看着李茂,“大郎,做皇帝要有一百多妃嫔,我不要这么多,好不好?”
第一零二七章 受禅御极()
李茂脑筋转的多快,听潘小妹的话就知道刚才家里人在聊什么,轻轻拍打有些炸毛的潘小妹,严肃正经的安抚道:“没错,不能要,谁敢提这个茬,小妹就挠他。”
潘小妹顿时不依了,挠人?那她成什么样子了,但让她松口更不可能,当即转过臻首看着李清照等人,她一个人傻不愣登的在前面顶着,你们都想捡现成的便宜?
李清照白了小妹一眼,“好了,这几天事情繁多,大家早些歇息,没事儿的时候多听玉娘说说规矩,别弄出笑话。”
册立皇后妃嫔的仪式同样非常复杂,李清照这话一说,顿时转移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谁心里没点念想,某些人已经在琢磨,自家男人会给自己安个什么封号了。
李茂和李清照倒是心有灵犀,众人散场李茂给潘大娘问安后,与李清照联袂离开了大厅。
这一幕有人看在眼里,但没有过多表示,在一起生活多的十几年,少的也二三年时间,都知道李茂和李清照感情是深厚。
更多的是李清照能帮上李茂的忙,她们帮不上忙就不能嫉妒,人家孟玉楼和吴月娘都没什么表示呢!
回到单独的厢房,李清照帮着李茂解发宽衣,室内火盆烧着红彤彤的炭火,温暖的很。
李清照褪去外衫,穿着一件短褂袄,风华正茂的她一片腿,紧挨着李茂坐在床榻边沿,抿着嘴打量着李茂。
李茂被她看的心里有点发毛,“怎么了?我的脸上有花不成?”
“倒不是有花,只是大郎有可能要做爷爷了。”
李茂呆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李清照这话是什么意思,脱口而出道:“无生,放肆。”
李清照咯咯一笑,“也不算晚了,无生忍得住,也得考虑棠棠啊!再说无生今年已经十六岁,身体壮实的很,没关系的。”
李茂不想李无生过早当爹,主要还是为了儿子着想,但李清照这不是亲妈胜似亲妈,黄棠的年纪的确比李无生大不少,不在这个时间段将就,人家黄棠可就老啦!
“无生倒是嘴严,刚才一点口风都没露。”李茂说着苦恼一笑,那种事他还真不好问,估计李清照也是从黄棠那边听到的。
再者都是慕色少艾的年纪,食髓知味很正常,让李清照敲打敲打黄棠足矣!
当然了,李茂心里是真的不痛快,三十出头就要做爷爷,不看年龄看辈分,他这是老了吗?
不得不说李清照的心灵最贴近李茂,一看李茂的脸色就知道李茂担心什么。
“无生这是特殊情况,不能太计较,而且看无生和棠棠的感情,也没有旁人什么事儿,对无生我还是有信心的,至于其他孩子,就划个十八岁的线吧!”
李茂在李清照的腿上拍了一巴掌,“对无生有信心,那么说我是狂蜂浪蝶了?”
李清照有时候挺喜欢和李茂探讨一下形而上的问题。
“大郎自己不也说过,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吗!像无生那样的世上没有几个,也不是什么狂蜂浪蝶,更不是沾花惹草,站在你的角度来看,年轻漂亮的哪能不喜欢呢!现在还好,等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都人老珠黄,大郎正春秋鼎盛,身边怎么能没有人伺候……”
李茂正要开口反驳,李清照抬手捂住了李茂的嘴,“大郎且听我把话说完,大郎的心意,家里人哪个不明白,方才言语皆是谈笑居多,但未雨绸缪定下个章程总好过让她们多想,我是这么想的……”
李清照越说声音越低,李茂的脸色也变的有些精彩,继而瞠目结舌,缓了缓道:“胡闹。”
“怎么能是胡闹呢!事情就这么定了,用不用等将来再说,大郎心里有个数就行。”李清照不容李茂反对,手上一使劲把李茂推倒,今天本就轮到她“值日”,怎么能不上点手段,她是不争,但该得的自然不会推出去。
这边龙凤呈祥,李无生夫妇倒是没有琴瑟和谐,和李茂猜测的不同,李无生极其有克制力,尝到了甜头不假,但没有沉湎其中,严格来说更像是迁就黄棠。
用了大半夜的时间,李无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国号为中的基础扎实了十分。
当这份调查研究甩出来,有心思想在国号上掺和一脚的人纷纷退避。
别闹了,信安军就是李家天下,李无生作为板上钉钉的皇位继承人,他提出的国号谁会脑袋进水去反对?
汉兴1131年正月十八,京城汴梁新建的禅让台上,赵佶代表赵宋将江山社稷禅让给李茂。
赵伯圭被人抱着,笑呵呵的将传国玉玺先给李茂,文武百官在禅让台下高呼万岁,时年三十一岁的李茂祭祀天地正式登基,国号为中。
整个流程的繁琐就不用细说了,忙乎完已经过了中午,李茂的第一道圣旨是封赵佶为谦恭郡王,赵伯圭为献安郡王。
赵佶一家子仍旧住在原来的郓王府,不过仍处于软禁当中。
解决了赵宋的首尾,李茂本想把都城迁往燕京,被李无生强烈反对,而且拿出了厚厚的一摞调查研究,认为现在将就着,将来最好迁都江宁府。
李茂内心有别样的情结,但面对李无生如此详实的论证,也不能只讲究情怀,暂且将此事押后。
值得一提的是追李茂上三代为皇帝出了个插曲,李茂在三合乡的亲戚冒出来一堆。
按照以往的传统,这都是皇亲国戚啊!不说加官进爵,怎么也得给点实惠,哪怕是空头名号呢!
但李茂只用了些银钱就把这些亲戚打发走了,除此之外连个押司典吏的小官都没落实,可见李茂内心对这些所谓的亲戚厌恶到了什么程度。
自家祖宗追尊完毕,潘大娘作为李茂仅有的血亲长辈,自然荣登太后宝座。
赵佶当年赐婚,和李茂封王时的旧例因循下来,皇后自然还是孟玉楼三人,李无生为皇太子,黄棠为太子妃。
潘小妹那么得李茂宠爱,也跟皇后无缘,得到的是皇贵妃的封号,算是仅次于李清照三人。
第一零二八章 背时的水军()
郑玉,李瓶儿,段三娘,赵缨络,耶律南仙等人分别为妃,名号无非是元妃,淑妃之类。
郑爱月则是九嫔之首的昭仪,郑爱香,李师师,林凤英等人皆位列其中,就连郑玉的侍女秋婢也得了贵人的封号,
李茂家里妻妾不少,但是和皇室的名额相比,的确少了些,根本就没把这些妃嫔的名目给占满。
以后估计也会长时间空置,因为李无生根本就没有再纳侧妃的想法。
李无生皇太子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李茂的其他子女皆封亲王和公主,但没有封藩。
一来是除了李无生之外年纪都太小,二来李茂也没有兴趣给自家酿成七王八王之乱的祸根。
皇帝家事梳理完毕,李茂在原有内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
置内阁之外,建十八部,砍掉了三省六部,连宰执丞相都拿掉不再设立,内阁大学士和各部尚书直接对李茂负责。
改动最大的还是信安军这个打仗的机构,按照李茂的习惯,什么枢密院,指挥使,都总管之类全部砍掉,直接以新军的架构为基础,设立军营两级,辅以军衔形成上下指挥体系。
对于部下的公侯期望,李茂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王爵不可轻授,起码在李茂看来非子嗣皆不可再封王,那名头容易考验人心,他也不想做明太祖。
因此功臣的最高爵位就是公爵,李茂一口气大批发封出去二十四个,侯爵四十多个。
下面的伯爵,子爵,男爵接近百位,当然了,这些爵位的五分之四都出于信安军,从龙之功就是这么霸道,也奠定了首重军功,马上封侯的尚武传统。
一个月之内,赵宋被取而代之,李茂称帝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甚至传到了海外。
这是官方渠道的传播,李茂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分别派出使者前往各地,连高丽和倭国都递了消息,更别说西北和江南了。
震动在情理之中,但出乎所有敌对势力意料的是李茂偃旗息鼓,没有先礼后兵。
据说在北边的信安军第二军也没有进行大动作,颇让完颜杲松了口气。
直到三月末,陆续有消息流传出来,李茂和信安军暂时歇气,是为了进行一系列革新。
圣旨写一道容易,但落实不光要动嘴皮子,还得弯腰下力气,特别是李茂一改前朝皇权不下乡的传统,动作之大自然牵制了信安军在军事上的行动。
北地五州,燕云等地有之前打下的基础,各项工作推进的比较顺利。
除了这些地方之外,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反弹之强烈让李茂首次感觉到屁股下的位置不好坐,真不是说说而已。
好在李茂扩大了内阁,大学士和各部尚书三十几个人,加班加点连轴转总算撑了过来,如果事必躬亲,绝对能把他累吐血。
李茂对此有极其清醒的认识,现在只能说度过了危险期,大框架稳定了,细节上不是三年两载能解决。
五月中旬,李茂巡视了汴梁城外的几十个工厂,重点是兵工厂。
随着改进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武器装备的制造速度大增,信安军全部向新军转化进行的有条不紊。
安国公凌振把手里刚生产出来的清照式步枪递给李茂,“陛下,这是进行了几处优化的新式枪械,现在信安军兵工厂可以年产三万支。”
李茂见凌振说话的时候洋洋自得,仔细看了看手里的火枪,有些不太满意道:“后装枪还是无法批量生产?”
凌振脸上的笑容僵了僵,“陛下,后装枪还不行,涉及到的改进太多了,特别是陛下要求使用封装弹药,十几次实验就没成功过,保守估计还得研究几年。”
李茂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那啥,但现在的枪械真的达不到他最低理想的要求,勉强算是凑合。
凌振见李茂微蹙的眉头舒展,心里松了口气,李茂给他提的要求,绝对强人所难。
皇帝陛下只考虑到后装枪和子弹,却没想想这得花费多少银钱,单单是弹壳都是铜啊!
“火炮呢?”李茂知道枪械更新换代比较难,而且并非像凌振所想那样不知道投入巨大,转而询问火炮的进展。
凌振顿时又来了精神,“火炮已经差不多达到了陛下的要求,如今有九种火炮,炮弹也有十几个种类,主要是生产进度跟得上,年产火炮可以达到一千五百门。”
枪弹是精细活,造炮完全可以傻大粗,而且凌振在这方面有天赋,再加上王府公学的支持,火炮技术吃的很透。
王府公学此时已经改名叫皇家公学,汴梁和燕京的老师学生加起来,足足有两万人。
这是在校师生,如果把往年结业的皇家公学的学生加起来,总人数超过五万,这才是李茂视若珍宝的一笔财富。
想想就可以明白,这五万人平均都有后世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其中拔尖的一万多人相当于大学生,厚积而薄发展现出的力量,唯有李茂才能清楚的看到。
李茂盘算了一下,“月底能拿出两万支枪,一千门火炮吗?”
凌振拍着胸口说道:“完全可以,现在仓库已经积攒了不少枪支弹药,不过这个数目全部交付的话,海军那边就顾不上了。”
本来李茂巡视工厂的气氛不错,除了安国公凌振,还有楚国公杜壆,韩国公吴用等人,但凌振一说到海军,包括李茂在内,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原因很简单,信安军海军远征真腊现在骑虎难下,更实际些应该是泥足深陷。
表面上维持着小胜的局面,但在场的哪个不知道投入有多大,两年时间不到,信安军投入的银钱已经超过了八百万,搞的李茂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化身成了后世的迈瑞肯。
杜壆和信安军海军的将领关系都不错,而且远征真腊受挫,人为的因素很少,谁让信安军一年摊上了三次威力巨大的台风呢!
“陛下,闻人世崇和危昭德那边不妨适当的收一收,信安军现在可以编练两个新军,完全有能力支撑南北同时开战,而且微臣觉得女直人已经是冢中枯骨,不足为虑,那么信安军主力不妨南下,先把杭州府的小朝廷拔掉,打通南下陆路从广南抄过去。”
李茂不置可否,谁也不愿意遇到台风,可摊上了根本躲不掉。
原本还想着拿下中南半岛,让海军来个回马枪直接把大江以南包饺子,现在看来希望落空。
到底要不要渡江作战不光要考虑军事实力,手头的买卖也不能停啊!
第一零二九章 犯不犯忌讳()
“岳飞养精蓄锐多时,也该动一动了,让陈东前往北方运筹后勤事宜,俘虏什么的都押送回来安置。”
李茂始终把女直视作大敌,完颜阿古打和后世的子孙努尔哈赤,那都是带着十几个子弟随从就敢起兵建国的主儿,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至于和女直人的停战协议,那只是停战,签订就是为了撕毁啊!
杜壆还想再说些什么,发现吴用一个劲给自己使眼色,只能按下不语,跟着李茂继续巡视。
等李茂回宫之后,杜壆和吴用联袂前往内阁,“海军耗费太大,必须暂时收缩阵线,否则今年账面上又是一个大窟窿。”
吴用手捋胡须,另一只手摇着羽扇,“陛下能不清楚损耗巨大?这话私下里跟陛下提一提就行,大庭广众的让陛下立即决断?再说海军遭受的损失,基本上都是恶劣天气造成,那是老天爷不赏饭吃,再坚持一年吧!”
吴用比杜壆更善于揣摩李茂的心思,也亲眼目睹李茂对信安军海军投入的心血,那么多战舰总不能返航回港口吃灰吧?
杜壆还想再说,吴用抢断道:“内阁开个会,远征真腊受挫,那就继续向南,我们的风帆战列舰有优势,先把中南半岛绕过去,陛下不是总说过了中南半岛有个叫阿三的地方吗!那里人口极多,非常适合信安军搞商品倾销,说别的都是白扯,先把银钱赚回来才是正经的。”
杜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信安军海军不能一直耗在真腊,开辟海外第二战场十分有必要,海军太需要一场胜利证明自身了。
内阁制定海外战略,李茂则在御书房召见了李若水。
李若水很有才学,而且也算是在信安军麾下效力过,李茂平定淮西之乱前后,李若水作为九品芝麻官,管理过淮西几个地方的治安。
今天来见李茂,李若水就献上了一本捕盗偶成,这次捕的就不是梁山宋江,而是淮西李助和王庆。
“有事实基础,有艺术加工,很不错。”李茂翻了翻李若水的著作,照比施耐庵的水浒传差了不少,但歌颂的是信安军的丰功伟绩,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若水有亲身经历,所以捕盗偶成以事实为主,少了夸张可读性差一点。
李茂又提了几个建议,重点必须突出信安军,刊印之后还要改编成采茶调呢!
“陛下,加入天上星宿会不会犯忌?”李若水是被陈东推荐的人才,结果李茂先给了他一个著书立说的大工程,还掺杂着神神道道,他有点摸不准该怎么写。
李茂笑了笑,“要保持正确嘛!这本捕盗偶成还得分上中下三部,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