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尔逊很是不爽,冷冰冰地讥讽克里孟梭说:“总理阁下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跟英、美和其他协约国家合作了?”

    克里孟梭被威尔逊怼得一时无言以对,因为美国的立场往往能得到英国方面的支持,克里孟梭无法面对英、美的联合阵线,便气冲冲地离开了会议室。

    德国总理施特雷泽曼一直沉默不语,作为和谈的东道主,他不便于盛气凌人,再者说,艾德里安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就曾经告诉过他,美国的威尔逊总统不会让一个强大的法国在欧洲独大,只要德国低调行事,和谈的结果就不会太坏。眼前,他相信英、美两国领导人也一定察觉到了法国议题中的种种险恶用心,既然如此,倒不如真的做出一个让英、美两国放心的姿态算了。

    会议临时中断,威尔逊总统觉觉有些不妥,同意做出一点点让步,并派人去过道里寻找克里孟梭,并告诉他说美国可以理解法国在洛林、萨尔和莱茵两个问题上的立场。克里孟梭一听,以为英、美两国松口了,紧接着便又提出了三项要求:第一是在德国的东边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必须包括德国部份地区在内。其理由是用来对付来自苏联的红色威胁;第二则是尽力控制一下德国人的腰包,要求德国必须适当赔偿战争损失,哪怕只是象征性地也行,因为法国政府必须对国民有个交待;第三是约束德国的军事机器,特别是要限制德国的陆军数量和军火生产能力。

    法国的这些要求,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英、美两国的反对。英国认为按照法国的蓝图建立起来的德国东部新国家,就意味着德、法两国在欧洲地位上的此消彼长,而新建立起来的国家必定会与法国走得更近,不利于英国在欧洲的话语权,因此坚决不赞成法国的主张。

    劳合?乔治首相尖刻地对克里孟梭说:“总理阁下的蓝图非常诱人,这么缜密的构思,绝对不会只是出于对德国的愤怒,而且也不象是今天才有的想法啊。”

    克里孟梭两手一摊:“贵国在这些问题上总是处处袒护德国,让法国和其他协约国百思不解,法国承认战败,但至少我们不能连自己的想法都一同让德国人的炮火全部毁灭了啊”

    威尔逊见克里孟梭这次没有生气走人,只好为其解围:“赔偿的问题可以考虑,施特雷泽曼总理也在,他等下可以表个态,但不能太过分,因为现在的德国也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国民的生活非常困难,如果我们还要强行要求他们进行高额战争赔偿的话,那就无异于举起屠刀杀人了。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放到下一步,可以交由一特别委员会研究解决,克里孟梭总理,你还有别的意见吗?”

    显而易见,美国也不想利用德国的赔款来加强法国的力量,特别是美国更担心法国的过分要求会逼迫德国真的向红色苏联看齐。那样的话就失去了这次和谈的真正意义。这时,工于心计的劳合?乔治乘机提出关于限制德国军备问题,英、美同法国的意图也不完全相同,它们的主要兴趣是削弱德国的海军力量,而对陆军则主张宽大为怀,给德国保留一支能镇得住红色苏联所必须的力量。

第106章 愿为洛林开战() 
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个极端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执政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经济体。他觉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当起领导世界的重任,为此,他在做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曾于1918年1月8日提出了以建立国际联盟和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为基础的、称霸世界的“十四点”纲领。

    很显然,他的国际联盟体系中少不了德国的身影,这也是他为什么总是帮着德国人说话而拼命压制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主要原因。他的想法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为英国人的目光只注重欧洲,而威尔逊却在放眼整个世界。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不可能不了解英、美两国的战略意图,与工于心计的劳合?乔治一样,克里孟梭也在故意装傻充愣,并多次借题发挥与威尔逊针锋相对,其主要目的不外乎两个,第一,撕裂德国确实能将东边的风险降低,第二,利用法、德此消彼长的机会增强与英国人叫板的能力。

    和谈中,姿态最高的还是东道主德国,施特雷泽曼总理一直都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美、英两国也非常尊重,这让威尔逊的心里充满了疑虑,他觉得非常奇怪,英、法两国以前都称德国攻击性太强,而且蛮横无理,是战争的罪魁祸首,然而,自和谈开始以来,德国一直保持着绅士风度,而英国也一直在维护德国人的利益,反倒是法国在步步紧逼、层层刁难,这可真是道听途说不如耳闻目睹。于是,他越来越感觉到德国是美国今后不可多得的坚定盟友,对于美国领导全世界非常有益,甚至是得力的帮手,更决不能让这个可靠的伙伴投入红色苏联的怀抱。

    一直选择做老好人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其实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不削弱德国陆军的力量可以抗衡法国的强势,不逼迫德国进行战争赔偿可以换来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这比一场残酷的战争抢夺来得更轻松、更有效。再说,过于苛刻的条件将激起德国强烈的仇视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到损害,于是,法国的种种提案就越来越与英国的利益相冲突,甚至白热化。

    德国已经猜透了英、美两国的内心,不争不吵,礼貌谦让,因为他们知道未来世界不能缺少德国的参与,美国的霸权不能没有帮手,而德国的位置正好可以为美国挡住红苏联的浸染。只要德国帮助威尔逊鼓吹其所谓的“十四点纲领”,德国就不用大动干戈也能稳操胜券。但是,德国也有自己的底线,施特雷泽曼按照艾德里安的口吻非常宛转地明确表态说:“各位尊敬的各国元首,在这个会议上,我谨代表德意志联邦国家尊敬的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阁下向各位传达如下意思;第一,德国的土地是祖辈们留下的,一寸都不能割让出去,为此,德国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重返战场。第二,海外殖民地可以进行交换,但不能无条件出让。第三,我们同意有限的战争赔偿,但德国现在非常穷,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必须先发展经济,才能逐年赔款。”

    施特雷泽曼的话音不轻不重,会议厅上顿时一片寂静。劳合?乔治看了看美国总统威尔逊,也没再多说什么。

    此时此刻,威尔逊对于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已经特别痴迷,不仅因为这对他的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息息相关,同时他还把此视为取代英法称霸世界的根本大计和必经之路。因此,他在巴黎和会首次发言时便提出要优先讨论国联盟约的问题,强调国联盟约与对德和谈应当成为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国家都有约束力。但英法两国对此不感兴趣,这让威尔逊很不高兴,气愤地表示,如不先确定国联盟约,他将退出会议。

    老练油滑的劳合?乔治反驳说:“只有上帝知道,制定国联盟约这个复杂程序什么时候才会完成。”

    威尔逊回答说:“只要没有人故意捣乱,委员会的工作10天就可结束。”美国的威胁起了作用,英、法两国只好让步。

    事实果如威尔逊所言,专门委员会经过一系列紧张磋商,终于在2月13日按期制定出了国联盟约草案。2月14日,威尔逊在庄严的气氛中向全体大会报告了草案内容,并获得一致通过,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威尔逊勉强占了上风。

    威尔逊的梦想得到了初步实现,而柏林和谈还必须继续,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想要得到的,则总是被英国一一反对,但法国愿意再次冒着被德国击败的风险也想要回自己丢失的领土洛林,劳合?乔治对这个诉求不再反对,美国总统威尔逊并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这一次,施特雷泽曼代表德国坚决反对,埃里克总统的要求很明确,对于国家领土,没有谈判余地。殖民地可以交换,但不能割让。并坚决拥护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纲领,以此打消与英、美之间的矛盾。

    法国不单单想要洛林,更想要萨尔,还想要德国在莱茵河以西不驻军。再次遭到施特雷泽曼的坚决反对,英国也没有答应。此时此刻,美国总统威尔逊开始扮演世界领导的角色,仍旧保持中立,两不相帮。

    美国在一战中赚取了非常丰厚的资金,同时也建立了强大的三军体系,可以说在世界上一国独大,成为当前不可撼动的霸主,这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按照埃里克的设想,德国完全可以支持美国的霸主地位,让美国人成为此次和谈中德国的坚强助力,以达成德、美亲和与英争锋、与法争锋,无疑是个绝妙的好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展现在全世界的中心,而让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逐步散去,以便自己从此静下心来搞好政治、经济、外交建设,让德国得到更好的休养生息。

第107章 德国并非战败国() 
德方代表施特雷泽曼的表态使得和谈再次出现僵局,在艾德里安事先的授意下,就算是德国被迫愿意以洛林单独公投,萨尔不再驻军,莱茵河以西暂不设集团军、同意割让了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为代价让法国人暂时偃旗息鼓等等条件,也必须是作为一张王牌留到最后出手。在美国与英国并没有完全亮出底牌之前,尽可能不接法国人的招。

    克里蒙梭自然不会接受德国的议案,但首脑会议还得继续开展下去,他又不得不将态度缓和了下来。

    因为德国对美国总统威尔逊“十四点纲领”的支持,美国方面在德国拿出题案时出现了一些立场上的含糊。面对英、法强势的诉求,除了尽力帮助德国外,基本上保持中立,这让施特雷泽曼轻松了不少。

    在和谈形势波诡云谲之时,施特雷泽曼发现律师出生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象只狡猾的狐狸,抓住了英国这个活跃人物,就有可能集中精力对付狂躁的法国老总理克里蒙梭。于是,他准备对英国进行有限妥协,尽量促成英国在德、法国争吵之间出来拉偏架。

    施特雷泽曼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想请各位领导人留意和谈的关键词,德意志联邦并不是代表战败投降,而是本着让世界休养生息的宗旨才做出了上述姿态。如果说德国还有什么最后让步的地方,那就割让欧洲本土以外的所有殖民地,交由英国方面自行支配好了”

    劳合?乔治当即回应:“施特雷泽曼总理的提议很重要,此次和谈并不是将德国定性为战败投降,也不存在惩办战争罪犯一词,各国元首们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做得太过份,毕竟德国也需要重新建设,本人谨代表英国愿意在和会结束后签署与德国的新版贸易协议,并尽最大的努力在英国的领土上给予德国商贸运输方便,诸如德国商船靠岸补给,可以免除部分费用等。”

    会议间隙,劳合?乔治悄悄找到施特雷泽曼,怒斥美国的无耻,又提议德国完全无需理会美国的态度,同时,英国也不会让法国割让德国的半寸“固有”领土,这让施特雷泽曼再次惊讶埃里克总统睿智和前瞻性。

    英国这一头的领土争议解决了,美国也因为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得到了德国的支持而顿感前途光明,慢慢失去了对本次会议的兴趣,和谈被一次次休会打断,甚至暂时被搁置,法国老总理克里蒙梭气得直抓狂,但也无可奈何,现地,法国根本组织不起任何一场单独针对德国的战争,特别是在英、美两国都发出了警告和威胁后,克里蒙梭已经感觉到这次和会不可能让法国占到半点好处,于是扬言要离场而去。1919年2月11日,这位八旬老总理果然带着法国代表团愤然离开柏林,回到了巴黎。这一消息立即变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激发了法国各届对英、美两国、尤其是对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口水砰击。

    没有法国人参与的和会可能无法最终成型,施特雷泽曼不得不再次匆匆前往总统办公室请教。埃里克?艾德里安对和谈效果总体上比较满意,对施特雷泽曼的外交方式给予高度赞赏,对于老迈的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愤愤离开,他也觉得不妥,原则上,德国可以给予法军一些让步,愿意在德、法边境暂不设防,洛林也可以进行去留公投,萨尔地区开采权给予所获一半为期10年,也同意赔付相当于法国1912年到1913年两年的国家收入,争取法国重回谈判桌。

    施特雷泽曼将艾德里安的讲话拟成了一个题案,请埃里克总统以及在场的总统幕僚长麦克斯签字。

    艾德里安知道施特雷泽曼是个稳重型的干练之人,但也是一个怕担责任的人,便很爽快地签了自己的名,总统幕僚长麦克斯作为在场证人,也签了字。

    作为法方主要和谈代表,老总理克里蒙梭其实并不想就此离开柏林,但他也无法力怼英、美两国一唱一和的刁难,使得他想有力惩罚德国的议案无法兑现,然而,事已至此,他只能看德国或英国是否能给自己搭建一个合适的台阶了。

    埃里克总统亲自给克里蒙梭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台阶,而且还夹带着礼包,法国上下顿时一片欢声,不光接受了这个提议,各大报纸同时转载了有关埃里克总统的许多正面传闻。克里蒙梭也马上做出反应,同意再次重回柏林。

    欧洲大陆经过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终于走向终结,这个所谓的柏林和谈,其实就是由英、法、美、意四个巨头掌控的国际利益交易大会,亚洲、非洲和其他拉美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才是他们真正的战利品,他们的争吵,其实并没有触及其本身的利益,无非就是分脏不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中,他们没有输家,只有争多争少的关系。

    美国看似没有多少红利,其实却是最大的赢家,他们在和谈中表现出的大度,搏得了许多国家的拥护,并趁机对今后的世界秩序进行了自私和霸道的划定。

    克里蒙梭返回了柏林,和谈得以重新开启,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一时间,和谈大会的参与者非敌非友,即离即合,让和谈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说到底,英国和法国是反对成立国际联盟的,曾经的霸权国家,以后要以美国马首是瞻,这让他们情何以堪,然而,他们都只能憋在心里,暗暗较劲,因为彼此都有可能拉上美国为自己站台。这方面,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不愧是高手,唯有他把合纵之术发挥到了极致,时而拉着法国一起对付美国,时而同美国结成联盟压制法国,为英国捞取了大量的好处,却始终避谈国际联盟一事,虽然一度让美国宣读了“十四点纲要”,但兴趣却一直不高,气的威尔逊也想退出和会。

    和谈中有一个定律是永远不会被打破的,那就是不能“过分地削弱德国”,这是美、英之间决不让步的条款,因为美国想让德国制衡红色的苏联,而英国则想让德国制衡狂妄的法国。克里蒙梭非常明白这一点,但这一点也正是他最在意的议题。

第108章 无休止的争吵() 
这场马拉松式的和谈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各国代表每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