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年来,北方的蒙古人倒是常常南下侵袭!蒙古部落众多,他们冬天没有粮食,因此就来抢夺我们的!许多蒙古部落都是小股的兵马南下,我们防不胜防!也不知朝廷什么时候对蒙古大举用兵!”李显忠道。
“这个只怕还要等待一段时间了!如果真的用兵蒙古,需要动用极多的兵力,也需要动用不少的粮草物资!而且,收服蒙古人之后,如何安置蒙古人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朝廷现在全力在谋求发展,一两年之内未必会向蒙古用兵!”虞允文道。
李显忠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其实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他不喜欢一味防守从北方而来的游牧民族,他更喜欢进攻,更喜欢彻底消除隐患。
“时间不早了,咱们也早点歇息,争取早日到达燕京城。”虞允文道。
当下众人就在这破庙中休息,第二日他们继续迎着雪朝着燕京的方向而去。
******
燕京一带,这里也是大雪纷飞!
已经进入农历的十二月份,又是科举时节!
今年科举比去年提前了整整十天,十二月十五日,科举开始,无数的学子进入了考场之中。
相比于去年,今年学子们准备的要充足的多。
今年的科举考试比起去年也要完善的多。
科举仍旧是分为两门,儒学、史学合而为一,律学、实学合而为一!考试时间仍旧十天,早晨、下午各一个半时辰!
无论是儒学、实学都偏重于基础,最后则是一道自由发挥题目。
下午的时候,无数的考生从考场里出来,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忐忑的表情。
“快看,这些考生们都出来了,也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能够中举?”
“现在的中举和以前已经不同,即便中举也不过是吏员或者属官,已经远远比不上过去了!”
“我倒是觉得现在的科举不错!这些书生只是读了一些书籍,除此之外一无是处,凭什么科举之后便能够当官?”
“听说科举中不少的职位都需要有‘实践经验’,也不知这‘实践经验’是什么?”
雪仍旧在飘飘扬扬,考场周围的一个茶馆之中,不少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不过,今日除了科举之事之外,还有许多百姓都在讨论天下官员进入燕京之事。
“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不少的官员来到了燕京城中,朝廷到底要做些什么?”上面有人讲着评书,一个老者坐在下面与身旁之人窃窃私语。
“听说是为了军机处之事!当年陛下在汉中,为了处理天下军机,这才成立军机处!可是现在天下战事已经结束,这军机处之名自然不能再用!而且,当年为了处理军机,军机处权利极大,只怕陛下也要对军机处权利进行约束了。”旁边乃是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人,这中年人道。
“我听说还有划分各地行省之事!”旁边又有一人道。
“划分行省?行省是什么?”老者奇怪道。
“行台尚书省!陛下要在全国各地设立行省,不再设路!”
行省便是后世的“省”,宋朝的时候已经有行省的称谓,全称便是“行台尚书省”,只是在宋代的时候,行省并不常见,只是偶尔设立,一直到了元代的时候,忽必烈才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立行省,之后的明清也延续了忽必烈的政策。
“原来如此,不知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老者又道。
“这个就不知道了!快看,路上似乎又有人来了,那个人似乎是虞允文虞大人,当初总是跟在陛下的身旁,后来去管理辽东,他也来了!不知他旁边的将领是谁?”旁边的中年人猛地道。
“能够和虞大人在一起的,只怕身份也不低。”老者也不认得李显忠,当下点了点头。
他们这些人在这里议论纷纷,此刻在茶馆的一角坐着另一对老少。
这里的老者头发已经全白,脸上带着说不出来的黯淡表情,旁边的青年则是一边享受点心、好茶,一边听着周围之人议论纷纷,神情惬意。
“金大人,陛下召集天下文武大臣商议国制,我等也受到了邀请,赶明儿咱们也去皇宫中转转。”青年道。
“宣武皇帝登基快十年的时间了,种种制度都是为了战争而设立,现在战争结束,是该进行变革了,老臣也很好奇宋人会如何变革制度。”老者轻轻的叹了口气,道。
“陛下乃是一代仁君,我等进入燕京之后,陛下对我等极好,各种供给,也不限制自由,加上燕京城又比开京繁华十倍,又没有国事骚扰。我感觉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过得还要好,时常有高丽子民来看望孤,孤都告诉他们,让他们遵守大宋的律法,只要做良民百姓,一切都会比以前更好。”青年笑道。
“殿下,您是曾经的高丽之主,大宋灭我高丽,您怎可这样为他们说话?”老者叹息道。
“高丽与大宋本就是一家!从古至今,我们都是大宋的属国、臣国,我们常常要向大宋上贡,现在我不过是来到了燕京城,将高丽国事交给陛下一起管理而已,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的。”青年淡淡道。
老者苦笑不已,当下也不再多说,而是继续听周围之人说话,对于大宋百姓可以自由讨论政治,老者心中不以为然,儒家常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认为民众知道的越多越不利于统治。
第612章 政务院()
皇宫之中,赵谌正在招待虞允文、李显忠等人。
仅仅是普通的饭菜,不过众人却吃的异常的香甜。
赵谌仔细的打量虞允文,他发现虞允文比以前似乎成熟了许多!果然到地方上锻炼了两年,虞允文又有成长。
“陛下,岳将军他们还没有来吗?”李显忠道。
“他们要安排高丽军务,可能要过几天才能到来!”赵谌道。
“陛下,中书省、门下省都一定要撤去吗?”虞允文则是道。
“当然,因为现在已经不需要中书省、门下省等部门。”赵谌道。
“六部为何也要撤去?”虞允文道。
“六部不是撤去,而是和军机处彻底合并!朕准备对六部进行改革,现在的六部不足以治理整个国家!”赵谌道。
“敢问陛下,如何改革这六部?”虞允文道。
李显忠此刻也在一旁仔细的听着!他虽然是军人,不过现在讨论时国家根本制度,他自然关心!从隋朝开始,中国便实行三省六部制,经过了唐代、北宋,现在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从军机处确立开始,三省以及三省属下的二十四司,六部以及六部下属的各个部门权利便不断的下降,现在天下安定,赵谌终于要对三省六部彻底动手!从今以后,这天下再也不是三省六部的天下了。
“以前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朕以为这样的划分并不全面!治理天下并不仅仅是只有六部就行,六部中许多部门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赵谌道。
“陛下说的不错。”虞允文思考了片刻,点头道。
“你们两人都说说看,还应该增加什么部?”赵谌笑道。
外面大雪纷飞,房间里则是十分的暖和,此刻有人上了热茶,三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论这件事情。
“陛下,微臣以为这农部乃是必不可少!民以食为天,农业至关重要!从古至今,天下没有农部,实在是不合适!陛下要将六部、军机处彻底合二为一,这农部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文教、科举之事十分重要,可以成立文部!兵部当于参谋本部合二为一!”虞允文道。
赵谌点了点头。
“现在商贸越来越重要,或者也应该加入商部!”虞允文又道。
“今天太晚了,你将自己的想法仔细的写下来,明日清晨咱们再一起商议这件事情!”赵谌想了想,道。
“好!”虞允文答应了下来。
第二日清晨,赵谌、虞允文、王庶等人在御书房讨论制度变革之事。
当天下午的时候,赵鼎从南方到来,赵谌与赵鼎一起讨论此事!赵鼎对于教育科举变革有许多不满之处,赵谌则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十二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岳飞、吴玠从高丽归来,赵谌与岳飞、吴玠、曲端等人一起讨论参谋本部变革为军部之事!军部仍旧下分为作战、情报、后勤三大部门,另外军队分为两个兵种,陆军、海军,以后海军的权利会越来越大!新的军机处中,军部首长是什么位置等等。
从十二月初开始一直到十二月底,越来越多的大臣来到了燕京城中,赵谌这段时间异常的繁忙,每天都要和一些重要的或者亲近的大臣讨论国家政体变革之事。
等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足足有一百二十余名文武大臣来到了燕京城中。
这一百二十余名大臣可以说是当今大宋地位最高、掌握权力最重的官员,有天下二十三路的正职、副职,有各支军队的重要将领,有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首领,再加上一些重要州府的知州、知府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天下知名的文人墨客、上代老臣等等。
除夕之夜,赵谌大宴群臣。
等到了正月初一的早晨,整个燕京城中一片喜庆气氛,赵谌则是和一百二十多个文武大臣来到了理政殿中,真正坐到一起商量要事。
理政殿中摆满了整齐的桌椅,赵谌坐在上方,大臣们坐在下面。
“臣等参见陛下!”看到赵谌走上去,众多大臣一起站立道。
他们本来想要跪下,可惜身前都是桌椅,根本就没有下跪之地。
“都坐下来吧!”赵谌道。
众人一起坐了下来。
“其实从八九月份开始,朕就与王庶讨论军机处变革之事!这些天来,陆续有大臣们来到燕京,朕也与诸位大臣一起商议此事!王庶,你来告诉大家,咱们商议的结果。”赵谌道。
王庶此刻在下面第一排的位置,他站了起来,看向身后,道:“我们军机处已经全体讨论过了,从今以后军机处改名为政务院,处理天下政务!另外,以前三省六部全部并入政务院中!从今以后不再有军机处,不再有三省六部,只有政务院!”
顿时下面的大臣们一片哗然!
他们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很多人都和赵谌亲自商谈过,不过现在听到这个决定,仍旧有一些人觉得震惊!他们本以为这样的改革要过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行,没有想到今天赵谌就让王庶宣布了这个消息。
“军机处本是处理战事之事,现在继续保留已经不妥!军机处和三省六部都可以处理天下政事,自然早就应该合二为一了!从今以后,政务院便是天下唯一处理政务之处!政务院设首相一人,统领百官!首相之下设立十部,分别管理天下各种事务!”赵谌示意王庶坐了下来,朗声道。
赵谌说完之后,下面的大臣们再次安静下来,都在仔细聆听赵谌说话。
“政务院十部分别是农部,处理天下农事,商部,处理天下商事,学部,用以教化天下,军部,用以处理军事,户部,用以处理天下人口户籍民族等事,财部,负责天下财赋税收,另设交通、外交、建设三部,分别管理天下道路通行、外族交涉以及各地建设之事!当然这是初定,咱们还要仔细的商议讨论才行!除了十部之外,另设总巡捕房,管理天下巡捕,保证公众安全。”赵谌道。
下面的一百二十多个大臣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之前他们知道军机处要改为政务院之事,但是并不知道十部的具体划分,也不知道还有总巡捕房设立之事。
“陛下,以前的刑部怎么办?”李光站了起来,道。
“刑部与法庭合二为一,燕京城设最高法庭管理天下刑事!各地也有不同等级法庭!”赵谌道。
“陛下,以前的御史台怎么办?”李光又道。
“关于御史台之事,朕与军机处之前已经在讨论,目前尚未定下来是归于政务院或者是归于最高法庭!若是归于政务院,便名之为监察部,若是归于最高法庭,那也是最高法庭的独立部门!今日朕先将军机处的一些决定告诉诸位臣工,之后几天咱们在详细讨论这件事情!你们现在都居住在皇宫以南客栈之中,这些天你们也好好的讨论,有了任何建议可以随时来见朕!”赵谌道。
“陛下,天下各地法庭不归政务院统领吗?”一个大臣站了起来,道。
“法庭系统与政务院分别运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庭可以判处天下之事,可以判处天下官员,任何人不得干涉!即便是朕,也只是在法院判决之后可以选择特赦!”赵谌道。
“陛下,还有谘议局如何办?是否归政务院统领?”此刻秦桧突然站了起来,道。
“谘议局乃是参政议政之处,并不参与处理国务,也应该独立运行!”赵谌道。
对于赵谌这个说法,下面的大臣们倒是没有多少意见!实际上现在的谘议局基本上没有权利,绝大多数人都将这里看作朝中元老养老之处,有一些商人靠着贿选也进入了谘议局中,实际上仍旧没有多少权利,仅仅是提升了一些社会地位罢了。
“谘议局既然是讨论国事,朕与王庶商议了几次,可以改为国会。”赵谌又道。
正月初一的上午,大宋的君臣都在讨论政务院的部门划分问题,有人认为应该增加几个部,有人则认为部设置的太多,应该删减!
下午的时候,赵谌继续与众人讨论政事。
首相人选,各部大臣人选,首相的选拔制度,各部大臣的选拔制度等等这些都要确定下来。现在已经是宣武十年的正月初一,赵谌登基第十年,战事结束,国内经济恢复,国家根本制度仍旧混乱,赵谌自然不能容忍!
第613章 大理城()
正月初一,赵谌与文武大臣在理政殿商议国事,而燕京城中则是一片热闹喧嚣,无数的燕京百姓逛庙会、走亲访友,等到了黑夜到来,燕京城中响起了鞭炮、烟花之声,整个燕京城更加的热闹。
一直到了深夜,燕京城才彻底安静下来。
此刻在后宫的一座阁楼之中,赵谌正与折月如、秦玉真呆在这里,宋轻摇、薛素素则是在外面哄孩子们入睡。
赵谌靠在床上,正在看书,折月如则是在一旁缝制一件衣物,她长相极美、深情恬静,整个房间似乎都因为她而安静下来。
“夫君,这天下为何改为行省?你不是要废除三省六部吗?行省便是行台尚书省之意。”折月如道。
“行省与以前的三省六部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以前天下为二十三路,只是许多路都是临时设置,有的路则是为了战争而设立,各个路中,各府各州县也常常各自为政,有的只是名义上属于某个路而已!有的路有宣抚使,有的是几个路有一个宣抚使,有的并无最高官员,因此必须变革!再加上现在我大宋领土已经恢复到汉唐盛世时代,那些地方也要划分。”赵谌道。
“夫君准备将天下划分为多少行省?”折月如抬起头来,好奇道。
“初步定位三十六行省!以前的二十三路需要再做划分,许多需要合并,西夏可能要划分为两到三个行省,上京、中京也要分别成为行省,辽东要划分为两个行省,再加上高丽、安南、大理等地。”赵谌道。
“安南、大理并不归我大宋所有。”折月如道。
“很快这两个地方就要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