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追猛打,这是谁都会干的事情。三个女兵连银牙紧咬,闷不吭声催马猛追。
沿着惠民河大堤向北逃窜的五百敌人,刚刚跑出去不到三里路,迎面一彪人马杀了过来,全部都是投枪打头阵。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此前佯装推马车的那个连。他们没有参加惠民河东岸的阻击战,而是从惠民河下游绕了过来。两百八十多人,一举打垮了五百多敌人。
另外一股敌人慌不择路,居然沿着惠民河先向南逃窜。同样没有跑出去三里路,迎面突然飞出一轮箭矢——正是李飞凤率领通信排的姑娘们埋伏在此。
连续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契丹效死营的残兵终于彻底溃散,再也没有成建制的小股部队聚集在一起,最后的歼灭战终于到了。
歼灭战的主力,就是此前在东岸拦截敌人的两个连。他们看见西岸的敌人四散奔逃,顿时寻找自己的战马,从惠民河下游绕过来参与追击。
折家军从忻州之战开始,几乎是每战必败,一直溃逃到汴梁城附近。今天以少胜多打了一个大胜仗,参战的三个连都是极度振奋,整个气势达到顶点。
李宪并没有参加追击,同时命令所有女兵也停止追击,开始收拢无人的战马打扫战场。
女兵团副团长吴小琴大惑不解:“公子,如果我们三个连加入追击,可以尽快解决战斗啊。”
李宪摇摇头没有作声,根本没有看西北方向的追逐战,而是负手望着东北方向。脸上不仅没有丝毫喜悦之色,反而增添一丝凝重,仿佛有极大隐忧。
0778、李宪的隐忧()
李宪忧心忡忡,并非杞人忧天,而是穿越者面临的共同问题,那就是提前预知必将发生却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一个短促伏击战干掉三千契丹兵,并不是因为李宪手下的人战斗力很强,也不是说这些契丹兵的战斗力不行。
一句话:这次胜仗是各种因素凑成的,算是穿越者特有的福利。
干掉三千契丹兵,对大局没有丝毫帮助,这才是李宪没有显得很高兴的原因。
发起这次伏击战,李宪需要实现三个目的:
第一,增加金兵南下的顾忌,确保仙女寨的秘密不被发现。
按照固有历史,完颜宗翰率领主力部队赶到汴梁城之后,同时占领了中牟县、祥符县、朱仙镇、临蔡关、陈留县。金兵抢粮队(女真鞑子叫做射粮军)南下劫掠,导致尉氏县、通许县、杞县遭到毁灭性破坏。曹成、杨再兴、牛皋起兵反抗金兵,就是这个时候爆发的。
李宪利用朝廷把汴梁城外的百姓迁入城内的机会,提前抢占陈留县、临蔡关和朱仙镇,并且提前三年秘密修建仙女寨,就是为了切断完颜宗翰南下劫掠的通道,确保中原文化传承不遭到毁灭性打击。
李宪没有能力、也没有准备在汴梁城外吃掉全部金兵,所以这次伏击战就是要给金兵敲一记警钟,让他们不要太张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顾忌。
只要金兵不敢肆无忌惮南下劫掠,仙女寨的秘密暂时不会暴露出去,朱仙镇、临蔡关、陈留县不会丢失,李宪的目的就达到了。仅此而已。
第二,确保完颜宗翰的中军大营设在青城寨,不能改变历史走向。
李宪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因为他的出现,导致许多人物的结局、历史的走向出现了偏差。
如果完颜宗翰率领主力过来,中军帐设置的地方也出现偏差,李宪四年来的谋划就要全部作废,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正因为如此,这次伏击战的烈度要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度扩大战斗规模,所以琵琶沟伏击战仅仅实施一半就戛然而止。
为什么说是一半?因为战斗、战役进程都有自己独有的规律。
如果放在其他时候、其他场合,李宪就会把吃掉三千契丹兵作为前奏,真正的打击目标应该是完颜斜保和胡实赉。
命令女兵营立即停止追击,让三个新编连八百多人追击四散奔逃的一千多敌人,肯定是不可能全歼的。故意放一批敌人逃出去,这才是李宪的目的。
一批残兵侥幸逃脱,完颜斜保和胡实赉接到消息之后,不外乎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立即出兵报复,要么忍气吞声吃哑巴亏。
金兵入侵大宋,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从来没有出现过重大挫折,自然就养成了趾高气扬的脾气秉性。
由此可以断定,在顺风满帆的得意时刻,突然出现三千人被人吃掉的惨剧,这简直就是打脸的行径。想要完颜斜保忍气吞声的可能性很小,立即出兵报复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按照战役的固有规律,李宪应该立即部署针对完颜斜保的二次伏击,而不是集中力量打扫战场草草收兵。当然,这也是李宪故弄玄虚的奥妙所在。
完颜斜保收拢部队,然后赶到琵琶沟一线,大约需要半天时间。李宪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完颜斜保一拳打在空气中,最后气得半死。
按照时间推算,完颜斜保带领主力部队赶到琵琶沟,应该是傍晚时分,黑夜马上就要降临,他肯定不敢分兵四处搜索,只能重新返回出发地,从而在内心深处留下一个重大疑惑,给他接下来的战术决策造成一种心理暗示。
第三,通过这次伏击战缴获一批战马,作为接下来的食物储备。
别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李宪心里很清楚,汴梁城内三个月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金兵两次南下,几乎没有时间间隔。加上大宋君臣毫无战略远见,而是一心想割地求和,从而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也是直接导致大宋灭亡的错误——没有往京城调集粮食!
从宣和七年(1125)十月,到靖康二年(1127)二月,接近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往京城调集粮食,造成八十万人被困孤城,结局可想而知。
根据历史记载,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对汴梁城完成包围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时间,汴梁城内就已经断粮。
包括太上皇赵佶、小皇帝赵桓在内的皇室成员,每天只有两碗稀粥。防守城头的将士,每天只有一碗稀粥。
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围城战一开始,就过上了凄惨的易子而食的炼狱生活。只要路上出现饿死、战死的尸体,军卒、百姓马上就会蜂拥而上分尸,然后连皮带骨拿回家熬肉汤度命,最后发展到军队贩卖尸体当食物的悲惨境地。
靖康纪闻:“凡斩首者,顷刻复为军人、百姓剖剥殆尽,至有并骨持去者,遗骸不可胜计。蔡河、汴河老小横尸尤多,亦有被割尽者,皆军民乏食。至此,市井公然以人肉货卖。”
“(因为没有柴禾烧饭取暖),万岁山斫伐者益众,台阁亭榭悉毁拆。而仓皇之际,台榭欹倒,奔逃求出,蹂践至死者百余人,互相殴击、攘夺而死者又数百人。顷刻间被刳剔,市井货人肉者甚多,至是又多有之。”
此后还被金使耻笑:“使民争利,定强者得,弱者失。至压损人民,何不命官拆俵散乎?”可见大宋君臣除了内斗之外,毫无管理才能,只能贻笑大方。
李宪确认自己穿越到北宋末年,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改变社会制度,无法铲除罪该万死的大宋君臣,也就无法控制大宋官军,自然也挽救不了汴梁城内的八十万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很早就忍痛决定:以牺牲一座汴梁城八十万人为代价,争取挽救一个民族。
但是李宪知道,汴梁城内的八十万人不会死绝,最后活下来的四十多万人需要吃饭,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居于以上三点,李宪使用一连串的阴谋诡计,终于干掉了三千契丹骑兵。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无人的战马收拢,把战马的尸体从河里捞起来。
上一次抢劫牟驼岗的天驷监得到两万匹战马,李宪对战马的需求并不紧急,他需要的是马肉储备。
契丹兵的战马都是蒙古马,体型小的五、六百斤,体型大的七、八百斤。一匹战马平均能够提供四百多斤肉,三千匹战马可不是个小数目。一百多万斤马肉,可以让五十万人延续七天生命,从而给救援争取时间。
吴小琴发现李宪满脸阴霾,其实就是在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办。
发起一场战争很简单,打破一个固有框框也不难。可是如何才能妥善收拾残局,这是最致命的要害处。
这些事情根本不能对别人说,李宪只能在心里暗暗筹划,希望能够在关键时刻找到见缝插针的机会。
两个小时之后,追击敌人的三个连兴高采烈返回来,这些新兵看着李宪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向心力在这一瞬间开始形成。
“我们追击二十里,损失不足两百人。干掉契丹兵近三千人,最后逃回去的敌人不足三百骑。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是一场罕见的大胜仗,将军真乃神人也!”
新编第一连连长刘辨,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原来是杨佛一的亲兵。
刘辨第一个站出来指证杨佛一的老婆和女儿屠杀百姓,所以被李宪破格提拔为一连长。他现在变成了血人血马,手中的单刀还在滴血,但脸上都是兴奋之色。
李飞凤刚好过来,顿时接口说道:“废话!我爹爹乃半仙之体,是朝廷敕封的大德仙师,当然是神人了。我爹爹如此妙算之下,你们不仅折损近两百人,还让敌人逃回去三百骑,也太没用了!”
李宪很清楚,三个新编骑兵连折损的近两百人,是最后追逐战发生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那些契丹溃兵临死拼命,折家军的骑射功夫碰到契丹兵,完全是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契丹军队从来就没把大宋军队放在眼里,更何况临死拼命的时候潜力勃发,巨大的伤亡自然不可避免。
“凤儿不可瞎说!”想到这里,李宪赶紧打圆场:“刘辨兄弟,你们打得很好,兄弟们都是好样的,我很高兴。但现在还不能休息,请你让兄弟们赶紧帮忙,把河里的战马全部打捞起来带走。”
刘辨有些迟疑:“将军,仅仅是打捞战马的尸体吗?敌人的尸体怎么办?”
“敌人的尸体不用管,赶紧把战马的尸体打捞上来带走。”李宪伸手指了指西北方向:“如果我所料不错,敌人的大部队很快就会过来收尸。此地不可久留,让兄弟们抓紧时间。”
刘菊仙指挥三个连的女兵,仅仅把散落在四周的无人战马收拢,然后把雪地里的兵器捡回来。至于惠民河里面的死马,现在全都被冻僵硬了,姑娘们力气不够,根本弄不上来。
吴小琴满脸微笑过来报告:“公子,我们女兵的任务已经完成,兵器全部捡回来了。完好无损的战马九百多匹,受伤的战马七百多匹。”
李宪摆摆手,说话都有气无力:“结果都在预料之中,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吴小琴不知道李宪为何如此神态,出言更加谨慎:“现在天寒地冻,没有人敢下水,又有冰棱妨碍,不知道能够弄起来多少死马。”
恰在此时,京城血手党负责人董十五从北面飞马而至。
血手党成员不公开露面,董十五的上线是安九娘,今天居然来到战场上,肯定是出现了紧急情况。
李宪神色一凛,语气顿时急促起来:“传令下去,敌人的大部队很可能马上赶过来。让大家以一个时辰为限,能够弄多少算多少,然后立即返回寨子。”
0779、石鼓巷暴动()
“公子,京城出了重大变故,我只能亲自过来汇报。”
张廷飙为了抢回韦冬宁的尸首战死在陈桥门,董十五接替京城周边血手党成员的指挥。
“此地不是说话之处,你跟我来。”纵马来到东面的一片开阔地,李飞凤的通信排四下散开警戒,李宪才低声说道:“不要着急,慢慢说,越详细越好。”
“情况是这样的。”董十五脸上都是激愤之色:“王云、耿延禧、高世则陪同康王赵构北上求和,出城之后音信杳无,朝中君臣整天就围绕割地求和争吵不休,但没有一个人想过要加强京城防御。”
李宪面无表情:“说下去,究竟发生什么事情,让你不惜来到军前。”
原来,折彦质十二万大军在汜水关一线不战而逃,洛阳、偃师、郑州相继陷落的事情,朝中君臣并不知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河北的完颜宗望身上,毕竟康王赵构就是北上完颜宗望的大营。
折彦质一路逃到牟驼岗,大河守御使李回带领三千亲兵逃回汴梁城,西线的战事真相才彻底揭开,朝中君臣顿时手忙脚乱起来。
有的叫嚣要明正典刑,立即把折彦质抓起来斩首。有的跪请皇上赶紧派人到完颜宗翰帐前认错,同意大河以北全部割让给大金国。
还是殿前司都指挥王宗濋比较冷静:“折彦质既然不战而逃,说明他根本没把朝廷放在眼中。各位大人不要忘记了,折彦质手中可有十二万大军,几乎是京城军队的两倍。”
“如果让折彦质知道朝廷要杀他,十二万大军一旦哗变反戈一击,事情更加不可收拾。现在前线的情况不明,李回也是狼狈逃回,他的一面之词不能作数,需要另外派人出城打探消息。”
殿帅王宗濋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他派出去的人不行,这个人就是殿前司指挥使马纲。
马纲倒也雷厉风行,接到王宗濋的命令之后,当天就带领五百骑作为斥候兵,出城向西哨探。
也是阴差阳错,马纲率领五百骑刚刚赶到祥符县十里铺镇,就碰到一批逃难的百姓迎面奔来。
“将军不用多问,祥符县城已经陷落了,所有东西都抢劫一空,谁敢不给他们就杀人!”逃难的百姓如是说。
祥符县城陷落,说明敌人距离京城已经只有十多里,马纲顿时全身都冒冷汗。
马纲当上殿前司指挥使,全凭裙带关系上来的,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打仗。
心慌意乱之下,马纲居然没有想过要查明敌情,甚至没有想过究竟是谁占领了祥符县城,更没有想过要找到折彦质的十二万大军。
带着这么一个稀里糊涂的情报,马纲立即返回京城向殿帅王宗濋汇报:“敌人距离京城只有十里!”
敌人一下子就到了眼皮子底下,这还了得?
王宗濋连夜进宫求见皇上:“敌人近在咫尺,请陛下立即下诏,把京城周边的百姓迁入城内,彻底实施坚壁清野,同时宣布全城戒严。”
皇帝诏书一下,京城四壁闻风而动,十多万百姓被强制迁入城内,原有的房屋、家什被焚烧一空,同时宣布全城戒严。
北宋末年的全城戒严,和后世完全不一样。
皇帝的诏书一下,汴梁城的十六座城门顿时封闭了十五座,仅仅保留东南角的陈州门对外联络。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巨大的后遗症。
第一,城外十多万百姓被连夜强制迁入城内,所有的家什都被焚烧一空。诏书里面已经明确说明:外城内的寺庙道观可以随便住。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凡是可以随便的事情,那绝对不是好事情。
正如后来汴梁城被攻破之后,金使所讥讽的那样:“使民争利,定强者得,弱者失。”
正因为如此,村镇的官员,或者是家里有很多成年儿子的大户,强占了有限的几座寺庙、道观。
现在可是天寒地冻的季节,十多万百姓拖儿带女涌进城来,绝大部分只能露宿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