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历灵宝的惨败,心里没有太多的阴影,比其他将领表现的更热血。
不过他的请求再次被杨曦否决了。
杨曦告诉他,除非后续的援军抵达,不然不可能派出兵力支持准备弃守的汉潼关城,现在军士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守住隋潼关城,不让这座长安的门户落入叛军之手。
即使汉潼关城落入叛军之手,只要隋潼关城还在我军手中,那也没太大关系。我军守着隋潼关城,叛军占领汉潼关城,只隔几里路相望,那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杨曦不怕任何的对峙!
在听了杨曦的解释后,高适只得无奈地接受了命令,准备在天黑后接应庞忠和李福德部!
杨曦再次传令,通过驿站的快马将请求援兵的紧急军报送往长安,要皇帝李隆基尽快派援军过来。
在继续站着观战的时候,杨曦也在琢磨着,后续的援军最快会在什么时候才会抵达!;
第四十七章 援军的情况()
增援的人马正在急急往潼关赶的过程中。
先行一部的窦华及张渐都下了死命令,要军士们以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进。
“报告将军,前方出现很多逃难的流民,阻塞了官道,我部行进受阻!”
一名军士快速地跑到正策马疾驰的窦华面前,大声报告情况。
“知道了!”勒慢坐骑的窦华紧皱着眉,几乎没什么犹豫就大声下令,“命令,马上将官道上的难民驱散,要是有阻道者,杀无赦!”
“是,将军!”禀报的军士大声去传达窦华的命令了。
随着窦华的命令下达,官道上登时一片鸡飞狗的情景,快速奔驰的唐军将士挥舞着明晃晃的战刀,大声地吆喝着,不理会前面有没有人阻道,继续以很快的速度奔跑着。要是有哪个不知趣的人还在官道中间行走,阻了官军的行进,那他们手上的战刀可是马上就会挥下去的。
这些都是从潼关及潼关附近往长安方向逃难的百姓,间或夹杂着少量的溃兵,这些人早成了惊弓之鸟,看到远处飞快奔跑的军伍,大部的人自动躲到路边,将道路让出来,不敢与军士争道。
但总是一些人反应迟钝,或者行动不便,在军士快速奔跑过来时候,来不及躲避。反应迟钝或者来不及躲避的难民,大多成了开道的唐军军士战刀下的牺牲品,不死也被砍伤,一些伤重倒地者被后续的战马踩踏,一命呜呼。
没有人去理会这些倒霉蛋,杀气腾腾的唐军将士依然快速往前奔跑,往潼关方向急行。
不过官道上逃难的流民数量还是不少,或多或少影响了大军的行进速度。
还有这该死的天气,更是让人马行进的速度受到不小影响。
人马行进速度没有预期中的那样快速,领军的窦华可是心急如焚,临行前杨国忠的一再嘱托,还有想象中潼关的惨状不时地在他心头浮现,让他恨不得能让这数千人马插上翅膀,马上飞抵潼关城内,加入阻击叛军的行列中。
窦华所领的这支人马虽然归属于陈玄礼的后援大军行列中,但比陈玄礼的后续大军出发早了快半天,一挨组建完成,人员马匹到位,杨国忠就越过陈玄礼直接下了出发的命令。在窦华率军出发前,杨国忠可是下了死命令,要窦华以最快的速度行进,即使跑死一半将士,也要想办法尽快抵达潼关。
重压之下的窦华也只能令全军将士以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进,但官道上不时出现的难民,还有酷热的天气却让人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人和马的体力都不能用尽,不然会适得其反,在跑了一段距离后,总是要缓下速度,或者暂时休息一下,不然人马会有很多倒毙的。虽然杨国忠那样下令,即使跑死一半人马也要尽快抵达潼关,但负责领军的窦华却是知道,很多时候是欲速则不达,要让这三千人马在抵达潼关后,有力气、能成规模投入守城之战中,必须要合理调配体力,有适当的休息,保持人马能承受的速度行进,不然真的会跑死一半人马,剩下的另一半也没办法投入战斗。
窦华很渴望能有足够的战马,可以让他们两骑轮换前进,但因为长安城内没有充足的马匹了,他想效仿杨曦的举动没机会实现,要知道陈玄礼所领的这六万大军还有近一万人没马儿骑,只能步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或许是许多人现在的感慨。
窦华心里也在嘀咕,要是不令哥舒翰出关作战,那就不会有现在的潼关危急情况出现,也就不需要杨曦及他们后续人马这样心急火燎地救援,灵宝一战,可是将潼关及潼关附近的兵马全部填进去了。
在飞快地跑了一阵后,窦华也令军士减慢速度,并想办法让人和马都就进补充一下食物和饮水。
而在这时候,从潼关传来的求援急报通过驿站的快马再次送往长安,马背上军士插着的三根表示紧急的翎箭及红飘带分外的惹人眼,有种让人触目惊心的感觉。
传报的军士飞驰过处,无论是逃难的百姓,还是窦华所领的军士,都纷纷避让,不敢与其争道。
这已经是窦华从长安出发后遇到的第三批次送急报的快马,看着飞驰而去传递紧急军报的军士,窦华的心很沉重,他当然想象的出现在的潼关军情是何等危急了,。
“我们现在行到何处了?”喘着粗气的窦华问身边的副将!
“报告窦将军,我们刚刚离开长安七十里,天黑前可以抵达渭南。要是连夜急行的话,最快明天中午或者下午时候就可以抵达潼关!”
副将的报告让窦华心情再次沉重,他凝神看了远处行进的队列一小会后,再次喝令,“传令全军,在前方驿站处休整,补充饮水和食物,待休整完毕,再加快速度行进,连夜急行,再不能休息!”
说着打了一响鞭,驱马前行了。副将很快就将窦华的命令传递了下去。
窦华部在快速前进,比他迟一个时辰从长安出发的张渐也喝令部下以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进。
张渐和窦华一样,也是杨国忠的亲信,他们是得杨国忠的赏识才得以提拔的,他们对杨国忠都有一种感恩戴德的心思。此次杨国忠令他们率军急救潼关,并且当面嘱咐,他们如何敢大意和延误,当然是以最大的可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杨国忠的嘱托,尽快抵达潼关,给予杨曦以增援。
张渐和窦华一样,在军中呆的时间不短也不长,但对如何领军还是有点心得的,知道这种酷热的天气下,要是倾全力奔跑,那会让很多人马力竭而死,因此也没令部下倾全力连续急跑,而是要将士们以人和马都能吃的消的速度快速行进,准备在夜间天气凉爽后,再加快速度,不休息连续急进。
与窦华和张渐心急火燎的心情不同的是,率后续援军往潼关方向行进的陈玄礼并不是很着急,有那种坐收渔翁之利心思起来的他,更没有令将士倾全力奔跑,相比较,后续援军的速度比窦华及张渐部慢了很多,更不要说那些没有马匹可用的步军,更是在后面拖拉!
还好杨曦不知道后续援军的情况,不清楚陈玄礼此时的心态,不然可要气的发狂了!;
第四十八章 杨国忠的请求()
陈玄礼抱着坐收渔翁之利的心态,都是因为杨国忠这些年在朝堂上一再排除异已,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而致。可以说朝堂上对杨国忠抱着敌视,甚至想置其于死地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许多人慑于杨国忠的银威及其得皇帝宠而不敢声张而已。还有一些人是抱着事不关已的态度,杨国忠没有迫害到自己,或者说没有与自己起冲突,那就不与其正面冲突,当作局外人一样看待。
就如陈玄礼,在朝堂上,因为他与杨国忠并没有太多打交道的地方,也就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平时也不会在朝会上起来反对杨国忠。但在国难当头,因为杨国忠的错误决定导致潼关兵败后,他心里的怒意终于暴发,也就有了当殿人指责杨国忠的行为,并且在杨曦率军急救潼关,皇帝令他率后续援军紧急增援后,也故意拖延,甚至想“隔山观虎斗”,想让杨曦倒大霉。
杨曦要是在潼关无建树,那杨国忠肯定会受到皇帝的责罚,杨家会慢慢倒霉的。
陈玄礼的心思杨国忠有点料到,或者说他猜到陈玄礼会故意磨蹭,因此他也一再请求李隆基,要皇帝下旨令陈玄礼加快行进速度。杨国忠知道,这种时候,他的任何命令或者要求都远不能和皇帝的命令相比,至少在陈玄礼身上如此。
幸好皇帝也听从了他的意见,数次下诏令陈玄礼加快行进速度。
杨国忠也清楚,要是陈玄礼率军抵达潼关,肯定不会听服于杨曦的命令,说不定要杨曦听从他的命令,这是杨国忠不能容忍的。因此也在陈玄礼率后续援军全部出发后,马上再次去求见皇帝李隆基。
他要为杨曦请求一个更高的职务!
在求见李隆基之前,他也先去找了贵妃杨玉环,及杨玉环的姐姐,他和皇帝共同的情人虢国夫人,把他的意思告诉了她们,要她们在皇帝面前陈情。
在得了杨玉环姐妹两个答应后,杨国忠才进宫见皇帝。
因为灵宝之战的惨败,潼关成了危城,心急如焚的李隆基可是坐卧不宁,茶饭不思,经常召杨国忠、韦见素等大臣讨论军情及对策,杨国忠求见也马上得见。杨国忠请见的时候,一身素礼打扮,人看上去有点憔悴的贵妃杨玉环正小心地替闭着眼睛躺在榻上的李隆基捶背,杨国忠进来,也没避见。
杨国忠在得了杨玉环一个眼神示意后,上前对李隆基行了礼,“陛下,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军驰援时候故意拖延,几个时辰过去才行进几十里,臣担心这样的行进速度误了救援潼关的时间,恳请陛下再下诏令,让大军加快行进速度,争取早曰抵达潼关,以免不测!”
“唔,朕知道了,”李隆基轻轻地点点头,马上下令道,“马上传朕旨意,令陈玄礼加快行进速度,必须在明曰天黑之前抵达潼关,不得有误!要是陈玄礼故意拖延,朕定会严惩不饶!”
“是,陛下!”候在一边的高力士马上将李隆基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在高力士去传达命令后,李隆基也睁开了半闭的眼睛,盯着恭敬站在身前的杨国忠看了几眼,露出一点苦涩的笑,叹了口气后说道:“国忠,朕没想到,国难当头,还要你那未成年的儿子站出来主持军务!朕也很欣慰,四郎竟然这般神勇,掌握了潼关局势,重创了叛军,延缓了叛军对潼关的攻击速度!你有这样出色的儿子,朕也很欣慰!”
“陛下过赞了,”杨国忠赶紧作礼表示谦虚,“犬子敢这样大胆行事,都是臣过于宠爱之故,以致他无法无天!也所幸他这样的无法无天,竟然歪打正着,取得了几场战事的胜利!陛下,臣也很惊喜犬子有这般能耐,希望他在后续的守城中有更多让人惊异的表现,能将叛军最终阻滞在潼关城前!”
这时一直没说话,很仔细地替李隆基捶背的杨玉环开口了:“陛下,臣妾早说过,我们杨家从来不缺能者,国忠这般能干,四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及弱冠之年就能领军打仗了,实是让人惊喜!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四郎会有更多让人惊喜的表现的,陛下你可要多多奖赏四郎的!”
“唔,玉环说的不错,四郎确实能干,朕一定会给予其重赏的!”说到这里,李隆基嘴角露出一点笑容,略带感慨地说道:“国忠啊,四郎先后将燕山郡王火拔归仁和监军边令诚斩于军中,他这叫杀伐果断,朕可是知道,他这样做就是想表明决心,以获取众将的支持,现在看来,他成功了!朕猜着他后面的表现会更让人惊喜的!朕现在可是全指望他能指挥潼关诸将,将叛军阻挡在城外!”
“陛下,臣也希望他能做到更好,能将叛军阻挡在潼关城外,甚至重创叛军,击败叛军,”杨国忠附和了一句李隆基的话后,马上将他这次进宫的目的说了出来:“不过臣还是有担忧!四郎毕竟年轻,很难驾驭哥舒翰、李承光、王思礼等将领,如今他们暂时听从四郎的调遣指挥,这应该与哥舒翰输光了手中兵马有关。要是哥舒翰手中还有大量兵马,他及麾下效仿肯定不会听从四郎指挥!臣是担心,四郎驾驭不了这么多将领,更不要说率数万人马驰援潼关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哦?!”李隆基轻轻地应了声,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眼睛盯着杨国忠,要杨国忠继续往下说。
杨国忠也马上将下文说了出来:“陛下已经下诏免了哥舒翰兵马副元帅的职务,如今潼关前线无领军之元帅,无论是哥舒翰,还是陈玄礼,甚至王思礼、李承光等人军中职务都不比四郎低,臣想恳请陛下,授四郎以兵马副元帅职务,以元帅身份调遣指挥诸军,那样就不会出现军令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杨国忠说完,很是紧张地看着李隆基,还隐蔽地对杨玉环使了个眼色!
杨玉环微微地点点头,准备在李隆基犹豫的情况下再说点什么。;
第四十九章 元帅职务()
唐时大军出征,特别是李隆基时候,都会委以一皇子为兵马元帅,作为诸军的最高指挥官。
但这大多只是虚衔,一般情况下皇子并不率军出征,朝廷会在任命皇子为元帅的同时,再任一善战的将领为副元帅,节度诸军,由副元帅实际指挥战事,就如前些时候的高仙芝及哥舒翰一样。
令高仙芝出征时候,是以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的;高仙芝、封常清被杀了,朝廷以哥舒翰为副元帅,而元帅职由太子李亨担任。但李亨并去赴任,所有事务都交由哥舒翰处置。
不过军中将领在称呼时候,都将副之隐去,直接以元帅相称。
这个副元帅可是说是实际的元帅,权力很大的,可以指挥同一战场上任何一支人马,只要对方没有挂上元帅或者副元帅的职务。哥舒翰在赴潼关后,尽掌潼关附近所有二十余万人马,威风一时!连杨国忠也非常忌惮,因此就组建了李福德和刘光庭那三千精锐,并让心腹杜乾远率一万余人马屯于灞上,目的就是防备哥舒翰万一可能的威胁,只不过杜乾远这一万多人,最终还是被哥舒翰吞并了。
要是杨曦能被朝廷委了这个兵马副元帅的职,以元帅身份节度众军,指挥潼关的防御战,那从此以后他再也不需要担心武将对杨家的威胁了。杨曦在抵达潼关后,表现的非常出色,暂时震慑了诸将,基本做到了统一调度指挥潼关诸军,杨国忠对自己这个儿子以后的表现也充满了信心。
不过陈玄礼这个人去潼关后,局势可能会马上变化,杨曦被边缘化也不一定,毕竟陈玄礼还是挺有威望的,后续这数万人中的指挥将领,很多都是陈玄礼的亲信。
除非杨曦得到朝廷元帅的封号,不然不一定指挥的动陈玄礼。
杨国忠当然清楚这一点,因此今曰进宫,就一心想为杨曦讨这个副元帅的职务。
但他也知道他有点狮子大开口了,毕竟杨曦太年轻,因此在禀报前,先和杨玉环姐妹打了招呼,准备在他自己请命不允的情况下,让杨氏姐妹到李隆基面前多多美言,让皇帝同意他的所请。
但让杨国忠和杨玉环都放心的是李隆基马上答应了,“唔!此议不错,哥舒翰副元帅职务解除,是应该再授一人此职,督帅诸军!国忠,朕就允了你的所请,授以杨曦兵马副元帅职,节度潼关诸军!”
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