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宿松县县令并不是传奉官出身,而是货真价实的三甲进士。外界都传说他是礼部尚书周洪谟的亲戚,非常的强势蛮横,根本不给刘鼎新任何的权力。搞得刘鼎新只能是跑到数十里之外的千岭乡巡检司去视察工作,结果就和陈守范相识了。
九品巡检陈守范和八品县丞刘鼎新,不知道怎么的就看上眼了,居然一见如故,臭味相投对不起,说错了,是肝胆相照,惺惺相惜,成了最好的朋友。
如果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个,居然还商定了儿女亲家!
没错,按照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陈守范唯一的儿子,陈林,未来的妻子,就是刘鼎新唯一的女儿刘滢。今年,陈林十四五岁,刘滢九岁,双方都觉得是天作之合。
陈林当时也觉得不错。那个刘滢,小小年纪,就是美人胚子了,长大以后,肯定不会丑到哪里去。至于刘滢,整天林哥哥林哥哥的叫得也很甜。
现在的问题是,本来是天作之合的两家人,都被一起革职了,赋闲在家了。
张氏担心的,就是他们两个,都已经在某些人的眼里挂了号了,如果还私底下走动的话,不知道又要搞出什么事情来。革职还是小事,大不了不做官。但是,如果加上一个查办的话,那就麻烦大了。有焦宝杰之流的掺杂其中,情况可能会变得很糟糕的。陈守范杀头、充军、坐牢都是有可能的,连带家属也要受到影响。
第14章 前往安庆府()
陈林皱眉说道:“爹爹,我也觉得这样做不妥。”
想了想,他又缓缓的补充说道:“我们全家一起去安庆府不妥,太招摇了。”
他的担心和张氏是一样的,都是觉得眼下焦宝杰之流的,肯定还会盯着陈守范,找他的麻烦,以便将他彻底的整垮。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前往安庆府,被焦宝杰等人得知消息,不知道又要搞出什么阴谋来。
陈守范倔强的说道:“爹爹已经决定了。”
陈林直言不讳的说道:“爹爹这样做,是要逼死全家人吗?”
陈守范脸色顿时变了。
陈林这才发现自己的口气似乎太重了。
次奥,忘记自己是十四五岁的小孩了,还以为自己是二十多岁了呢。
不过,陈林并不觉得,自己的口气需要软弱下来。老爹的性格里面,还有较多的迂腐成分,如果自己任凭他迂腐下去,肯定是要出事的。必要的时候,他只能是豁出去,以和自己的年龄完全不相配的口气,警醒自己的父亲。
他一字一顿的说道:“如果爹爹决心死谏,我等自然是无所畏惧。但是,爹爹真的以为死谏有用吗?”
陈守范顿时就沉默了。
死谏?他当然没有这样的疯狂念头。
不是不想,而是觉得死谏根本没有用,等于是慢性的自杀。
之前,宦官汪直、梁芳强势,奸佞当权,西厂横行,朝纲败坏,不知道有多少的大臣豁出一切,拼命死谏,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反而是被汪直、梁芳之流给陷害了。现在,汪直虽然被贬斥了,下落不明了,但是,梁芳却依然强势。
白痴都能想得到,在这个时候死谏,除了白白的丢掉性命,不会有任何的用处。况且,安庆府上下,都充斥着大量的传奉官,他的死谏奏疏估计没出安庆府,就已经被人焚毁了。接踵而至的,肯定是疯狂的报复,搞不好,就是神秘失踪。
焦宝杰的报复,更多的是双方之间的私人恩怨。如果没有意外,其他的官员,应该不会明目张胆的插手。除非是焦宝杰给了他们什么好处。但是,一旦得罪了所有的传奉官,那就是众矢之的了。他一个小小的被革职的九品巡检,怎么可能承受得起?就是内阁大学士,都要好好的掂量掂量。
除非,是现在的皇帝死了,换皇帝了。
普天之下,只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才可以彻底扭转这一切。
沉默良久,陈守范郁闷的说道:“辞古兄这番回去,想必也是憋屈非常,我若是不去走动走动,只怕他是要憋出病来的啊!他的性格,太过刚烈,刚有余,柔不足,做事容易冲动。他家里又没有田地,靠什么生活?卖字吗?”
陈林随口说道:“爹爹放心。爹爹是不能走动,我却是可以的。”
话才出口,他就觉得不妥,急忙补充说道:“我的意思是,爹爹可以在村里找几个可靠的人,低调的护送我去安庆的。”
陈守范有些担心的说道:“你?你真的可以吗?”
陈林昂首说道:“爹爹,我今年已经十四岁了,过了年就十五岁了。古人秦舞阳这个年纪,都已经名动天下了,我却什么事都没有做到。有时候半夜梦回,深感惭愧啊!”
“虽然我已经从书上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可是,爹爹,你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既然有机会,爹爹为什么不能让去安庆府走一走?我们潜山县也有不少人往来安庆府的,有他们带着,我肯定没事啊!”
陈守范想想也是。
自己的儿子,都已经十四五岁多了。
如果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个时候说不定都当家了。
想当初,他十四五岁的时候,也已经是跟着大人下田干活,一干一整天了。
安庆府距离潜山县并不远,陈家湾的确也有不少人往来于安庆府做些小生意的。他的堂兄弟陈守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有他们带着,应该是不会出问题的。
“也好,我找你十七叔商量商量。”陈守范基本同意了。
他提到的十七叔,就是陈守业,算是和他来往比较密切的本家堂兄弟。
陈守业自己有一口瓷窑,做些陶瓷生意,诸如杯筷碗碟之类的。只可惜,他烧制出来的陶瓷质量不是很好,卖不起价钱来。平时也就是赚一点辛苦钱。不过,为了推销自己烧制的瓷器,他的确是往来安庆府的次数比较多,一般一个月就要去两三次的。在陈家湾,除了陈守范比较有威望之外,下一个可能就是他了。
很快,陈守范就和陈守业商量好了,由陈守业带着陈林前往安庆府。同行的,还有陈木旺的两个儿子:根生和茂生。他们基本上就是陈林的免费跟班。陈林既然要出远门,当然少不了带着他们两个。陈木旺自然是爽快的答应了。
陈守范严肃的叮嘱说道:“路上要听你十七叔的话,不要乱来!”
陈林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一本正经的说道:“爹,我会小心翼翼的保护好自己的。再说了,我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陈守范这才慢慢的放下心来,觉得自己的儿子,的确是越来越懂事了。随后,不免又觉得有些郁闷。这个该死的世道,想要和老朋友见见面都不行,居然还要通过自己的儿子来传达信息,真是够郁闷的。这样的苦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啊?
既然确定是由陈林作为主角,前往安庆府拜访未来的亲家,张氏就忙碌起来了。她是女主人,自然是要准备好足够的礼品,送给刘家的女主人,也就是刘鼎新的妻子吴氏。她的小女儿刘滢,可是张氏经常惦记着的,这时候想起来,不免心酸酸的。
以前,之所以没有筹划这件事,主要是没有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现在有了银子了,自然是要积极操办了。但是,她也不敢过分的铺张。
这时候的陈守范,依然是焦宝杰之流的眼中钉,说不定还有徐金山之流的虎视眈眈。万一被他们抓到什么把柄,又施展什么阴谋诡计害人的话,反而不美。
陈守范说道:“眼看就要过年了,封二十两银子吧!”
张氏对刘滢十分喜欢,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陈林摇头说道:“爹爹,我带一些碎银就足够了。”
陈守范笑着说道:“这不是给你用的,是给你刘伯伯家里用的。”
陈林说道:“我知道是送给刘伯伯过年用的。但是,不需要从家里拿,我到了安庆府,再去兑换就是了。”
陈守范疑惑的说道:“兑换?”
陈林含笑说道:“我买几个南瓜什么的就可以了。”
陈守范这才反应过来。话说,自己的儿子,还真是一棵小小的会移动的摇钱树哦。
既然他的食品雕花,能够在潜山县都卖出几十两银子,估计在安庆府也不会太意外。以他儿子的聪明,准备二十两银子,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他相信自己儿子的能力。
陈守范自己身为九品巡检,洁身自好,从不贪墨,官声极好。但是,这绝对不代表着,他就仇视阿堵物的存在。对于来历清楚明白的阿堵物,他是不会拒绝的。
既然是陈林雕刻出来的劳动成果,用来卖钱并没有什么不对。大明朝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做生意的小商贩很多。其中一类小商贩就是手工艺人。
他们利用自己的手艺,制造一些特殊的物品,卖给有需要的人,赚取一点利润,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陈木旺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他打造出来的家具,就是用来卖钱的。自己的儿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点特殊的手工小商贩而已。
从潜山县到安庆府,其实不远。如果是搁后世的话,只要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这年代的交通工具比较蛋疼,只有牛车。慢吞吞的从潜山县到安庆府,整整需要一天的时间。有的时候,就算是一天的时间都不够,还需要半路打尖。
陈林乘坐的,就是名副其实的牛车,不是马车。潜山县周边地区,是很少有马匹的。就算有,主要也是用来充作坐骑,很少用来拉车的,成本太高了。
事实上,整个大明朝南方,马匹的数量都不多。就算有,也首先被军队征用了。明军需要大量的战马。民间使用的,更多是牛、驴、骡子之类的。
陈守业的牛车,主要是用来拉瓷器的。刚刚好,他有一窑的瓷器要拉到安庆府去,顺便就带上陈林了。这些瓷器主要是各种杯筷碗碟什么的,也有那么几百斤,沉重得很。尽管是分了两车,马车行进的速度还是非常慢,比人走都要慢。
有好几次,陈林都想要自己下来走路算了。按照这样的速度,自己一个人走路,说不定都能够赶在牛车的前面到达安庆府。但是,很可惜,他的这个念头,只能是在脑海里打一个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15章 骨瓷()
陈林闲得无聊,就翻开身边的稻草,拿出一些瓷器来欣赏。
前世的时候,他在某个高端酒店上班,日常接触到的瓷器,当然也是上乘之品,其中,又以杯筷碗碟之类的最多。因此,一点点的鉴定能力还是有的。
后世的大酒店,西餐厅相当多的采用的是骨瓷,主要是看中骨瓷的细腻、洁白、轻薄、美观、典雅、大方,明朝的青花瓷之类的,反而是比较少见。
大明朝的瓷器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西的景德镇地区,主要品种是青花瓷、薄胎瓷等。
根据陈守业的介绍,成化年间,还有一种十分有名的瓷器品种,叫做斗彩瓷。不管是口碑还是利润,都是相当的可观。只可惜,这些都距离陈守业太远了。
潜山县有很好的粘土,历代都有人烧制瓷器的。陈守业的祖上,都是干这一行的。他们家的瓷窑,据说已经传了七八代了。最开始的时候,似乎买卖还做的可以,勉强能赚一些银子。只可惜,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都快要维持不下去了。
陈林若有所思的问道:“十七叔,现在做瓷器生意,最好卖的是什么啊?”
陈守业不假思索的说道:“当然是青花瓷、斗彩瓷、薄胎瓷之类的了。这些东西只要是能够买到真品,只要一转手,就是翻倍的利润啊!如果是卖到国外去的话,利润更是三倍、五倍,以致十倍以上。只可惜,咱们一般人是根本接触不到的。”
他也是无聊,感觉陈林又是读书人,最近还赚了几十两的银子,感觉很厉害的样子,说不定以后会有大出息的,也就没有将陈林当做是外人,一五一十的解说起来。
要说明朝的瓷器生意,最赚钱的当然是出口了。丝绸、瓷器、茶叶都是出口的大宗生意,只要是能够运到杭州、泉州、广州等地,价格就能翻好几番。
明朝的海禁,其实就是一个笑话。朝廷虽然说要海禁,刘大夏还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都焚毁了,其实根本就没有执行到位。大明朝的海上贸易,其实一直都有进行。
当然,贸易的主体,不是朝廷,而是民间的商团。自然而然的,赚到的钱,也没有朝廷的份。估计除了皇帝本人是真的不知道之外,其他人都是知道的。
其实,不需要运输到沿海港口,只需要运输到应天府、扬州府等地,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在这里,有专门接受瓷器的商家,负责将瓷器转手卖到国外去。
杭州、泉州、广州等地,都有大量的可以进行海上贸易的私人港口。它们的运作,几乎和正式的港口完全没有区别,只是地方官从来不会在奏章中提及而已。
不管是做海上贸易的商人,又或者是地方官,都很清楚,保持目前的状况才是最好的。赚到的钱都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国家,连税收都不需要缴纳。反正国库的钱有别人操心,自己能够赚到的钱,当然是毫不犹豫的落入自己的囊中。
为什么明朝的商业相当的发达,朝廷收到的商业税却是少之又少?都是因为利润被商家和官员给吞了。商家和官员互相勾结,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的,却是坑了国库了。
南宋的时候,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依靠商业税,每年都有几千万贯,而到了大明朝,反而是农业税占了七成以上,商业税不到一成,可想而知,有多少的银子,都是落入了商家和官员的口袋?如果能够正常征税的话,太仓银的收入至少要翻番啊!
偏偏几十年以后,有一个叫做汪直的海盗,打破了这个潜规则,让嘉靖皇帝注意到了海上贸易的丰厚利润,皇帝一度想要开海禁。幸好,浙江巡抚胡宗宪先下手为强,将汪直给砍了脑袋。于是,嘉靖皇帝也就死了这条心,海上贸易的潜规则,继续得以维持。
(作者注:明朝有两个汪直。一个是成化年间的大太监,一个是嘉靖年间的海盗头子,不要混淆了哦。)
明朝的瓷器,主要是出口到日本、南洋等地。不管是哪个地方,利润都是相当丰厚的。在景德镇价值不过三五两银子的瓷器,到了南洋等地,就能卖三五十两,足足是十倍以上的利润。所以,海上贸易是不可能禁止的。倒是地方官员和商人联手,成功的遏制了皇帝的加入,成功的将所有的钱财,都落入自己的囊中,而不是交给国家。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瓷器,都能够出口的。现在的外国人,需要的是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薄胎瓷、粉彩瓷、雕塑瓷、颜色釉瓷、五彩胎瓷、青花玲珑瓷之类的。其中,最好卖的就是青花瓷和薄胎瓷。一般的瓷器卖不起价格,也就是赚一个辛苦钱而已。
“所有能赚大钱的瓷器,都掌握在豪门权贵的手中”陈守业遗憾的说道。
他解释说,由于丰厚的利润,高端的瓷器基本上都是被有背景有后台的商家掌控了。从配方到烧制过程,从生产到销售,外人都是无法插手的。比如说,景德镇的青花瓷,就是被就藩南昌的宁王控制,每年都为宁王带来巨额的利润。
除了藩王之外,还有大量的官员掺杂其中。江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