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弹劾污蔑辽东战事之官员,着锦衣卫监督其在退朝后前去忠烈堂祭奠忏悔!敢有不从者,按通虏之罪论处!”
“末将遵旨!”刘兴祚大声领旨。
一听这番对话,不少人都吓到了。之前晋商通虏,可是兴了大狱的,不知道多少晋商家族为之灰飞烟灭。
当然,要是说崇祯皇帝的论断没有一点道理的,那文官肯定会有反对的。但承认了将士的功劳,那之前所说就是污蔑了。既然是污蔑,那就是打击边军将士,弹劾掉登莱巡抚等领军人物,等于是帮了大明的敌人,一个通虏罪名扣下来,也没法辩驳。
他们正想着,崇祯皇帝却还没完,还在大声说道:“以后包括御史言官在内的大明官员,再敢有污蔑他人,闻风奏事的,一律以诽谤罪惩处!朕要他们知道,不管是谁,都得为自己所说言论负责!”
其实一般来说,御史言官虽有闻风奏事之权,可也很少人真得是听到什么就攻击的。一般而言,都会先行查证,确实有证据了才那么做。但是,但某段时期,党争厉害的时候,那就顾不得查证了,反正有闻风奏事之权,怎么攻击对方有利就怎么来,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崇祯皇帝说完这个之后,又再次喝道:“薛阁老按律追缴欠赋,无有一户家破人亡。可在一些人的奏章中,却成了无恶不作了!这等人,其心可诛!”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扫视下群臣后又道:“要没有薛阁老的用心尽力,就没法安顿晋地之灾民,就没法供给草原之战的粮草。要是都依了你们,明明能大胜的一场战事,便会被你们生生拖成败仗!”
“不怕神一般的敌人,就怕猪一般的队友!”崇祯皇帝愤怒中引用了后世的名言,“朕把这句话送给你们,要想当猪队友的,朕就宰了他!有想试试的,以后朝廷的大政方针实施时,尽管来试试朕会不会宰人!”
如果要是换了之前的话,他这些话说出来,必然会引来群臣哗然,很多人会从各个方面引经据典地驳斥。毕竟以前有臣子驳斥皇帝直呼其名而传为美谈的,如今崇祯皇帝的言辞,比直呼名字等不礼貌的行为更让人难堪。
可此时此刻此景,崇祯皇帝在一场开疆拓土的大胜加持下,在传国玉玺的光环影响下,竟然没有一个文官敢出来驳斥。
撂下这个狠话后,崇祯皇帝站起来直接甩手走人。他既没有说这事就这样算了,也没有说要处置谁。等于是把这把刀悬在了他们的头上,不知道会不会落下来,让不少文臣为之忧心。
皇帝一撤,那就退朝了。刘兴祚就拿着事先统计出来的名单,开始念名字押送他们去忠烈堂了。
很快,浩浩荡荡地一群文官,在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监督下,垂头丧气地从紫禁城走出来往大明忠烈堂而去,顿时吸引了奉天门广场上所有人的注意。
565 祭拜大明忠烈()
?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甚至有不少人的八卦之心熊熊燃烧了起来。但有锦衣卫在,他们一时也没地方打听。就跟着走动,等文官队列到忠烈堂门口时,外面因好奇而看热闹的人已是人山人海了。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么?怎么看着好像这些大人们都有事似的!”
“可不是,都像家里死了谁一般!”
“你们看,连阁老都有哦!领头那个,可是成阁老啊!”
“阁老又怎么样了,你们没看见么,锦衣卫指挥使刘大人亲自压阵呢!”
“这到底犯了啥事?不对,要是犯事的话,锦衣卫不是该押他们去锦衣卫诏狱,怎么来忠烈堂了?”
“对啊,他们来忠烈堂干啥?”
“……”
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没有人能猜到这是要干啥?不过没关系,就在他们到了忠烈堂门口时,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面对围观的人群,大声宣布道:“共计三十九名朝廷官员蓄意污蔑前线将士。皇上震怒,此等行为,何以对得起抛头颅、洒热血,报国为民的大明烈士!没有大明烈士的英勇牺牲,何来国泰民安!皇上特旨,大明烈士不容亵渎,决不能寒了忠烈之心,令其忠烈堂忏悔之!”
说完这话后,刘兴祚便督促这些官员入内祭拜忠烈去了。而外面围观的人群,在经过最初的发愣之后猛然爆发出了一阵“嗡嗡嗡”地讨论声。
“啊,原来是这,这……这也可以么?他们可都是文官,是官老爷啊!这里面大多都是普通武人!”
“普通武人怎么了?皇上都说了,他们是为我大明而死的。没有他们的英勇作战,有你站在这里叽叽哇哇的份么?”
“说得对,武人又怎么了?要不是这些将士用命在拼,去年末的时候,建虏都攻进城来了!”
“当初建虏肆虐京畿之地,文官可都是躲在城内,城头上都是武人。还有辽东战事,是咱们杀过去,而不是他们杀过来。想想建虏从京畿之地最终退去,难道我们就没伤害了么?我们从辽东最终退回来,肯定同样给了建虏巨大伤害啊!”
“草原战事后,蒙古人必然闻风丧胆,边关百姓安居乐业,这又是谁的功劳?”
“……”
有着草原大捷的影响,有了皇帝的最终发声,有了文官组团祭拜大明忠烈,京师百姓的看法,不可避免地又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真要说起来,所谓民意,其实真是比较容易操控的。那些普通老百姓,最容易听风就是雨,信息闭塞,头脑简单,被人一忽悠就能热血上涌。嘴皮子一张一合又不用负什么责任,简直和后世的键盘侠没多少区别!
而此时,随着民情得到正确导引,让他们重新意识到忠烈的献身精神后,有不少之前议论过的百姓终于幡然悔悟,暗自忏悔。随着草原战事具体战果被公布,越来越多的人前去祭拜大明忠烈。
不知不觉间,经过这次的事件之后,大明忠烈的地位,在普通百姓心中被拔高了一个档次。武人的印象,也随之有了改观。
这种情况,在崇祯皇帝下旨让文官去祭拜忠烈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而这,就是他下旨这么做的目的所在。
重新提高武人的地位,使之能和文官相同,做到文武并济,并不是皇帝下个圣旨就能做到的。毕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必须缓慢地改变大明百姓的观点,不知不觉间去提高,去引导才能用最小代价来实现这些。
不过此时的崇祯皇帝,却是忙得很。草原战事虽然告一段落了,可他要祭拜太庙,还要开会封赏有功将士,还要商量战后草原的后续处置,几乎是一个会接着一个会的开,很是忙了几天。
也亏了在之前的早朝立威了,文官武将们都很识趣,没有人敢明里暗里地唱对台戏,崇祯皇帝的意志,在首辅温体仁的配合下,一条条都形成了圣旨,从紫禁城传了出去。
第一道圣旨,封延绥巡抚洪承畴为归化总督,总领草原军政大权。收编牧民,整顿军备,选址筑城。其中之一处是皇帝御笔所定,即为包头一定要有一城。
此时的包头,还是个自发聚集起来的小镇而已,多是矿工匠铺聚集。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自然知道这里矿产极其丰富,没有不占的道理。为此,还特旨水泥厂去草原设了分厂。
第二道圣旨是给三边总督杨鹤的。让他把灾民组织起来尽快送往归化城,由归化总督安排开荒河套平原。同样的圣旨,也发给了宣大总督、山西巡抚,让他们这边也同样把灾民组织起来输往草原。
第三道圣旨是给辅臣薛国观的,让其巡查各地,组织粮草输送往草原。
可以说,这前面几道圣旨,几乎是动员了大明所有北部的人力物力,准备进行河套平原的大开发。
不过就算这样,形势也还是比较严峻的。
第一,草原没有城墙,虽然河套地区已经没有大的蒙古人势力,但不能保证远离河套的蒙古人势力大涨之后,看到河套开垦出来后的富饶而觊觎。因此必须把大明势力再往远处扩张,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套会一直处在战备之中。
第二,粮食是个大问题,在河套开垦有收获之前,虽然有缴获的粮草,有缴获的牛马羊,可相比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大部分粮食都要靠内地输送。这也将极大地考验大明的后勤能力!但是,这时候大明最缺的,其实就是粮食!
第三,还是一个民族问题。如今归化治下,大部分还是蒙古人。他们对流贼当初侮辱他们战死族人尸体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不解决这个问题,内部无法安稳。
为此,王嘉胤和王自用的首级被送回归化城,而蒙古族出身的满桂也被派往草原担任洪承畴的手下大将。至于那两个左翼大总管虎鲁克塞桑和塔什海塞桑,则被留在了京师,让他们在京营新任总戎祖大寿的麾下担任骑军将领。
566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最紧急的事情安排下去后,崇祯皇帝终于就之前群起弹劾的事情进行处置,很快就下发圣旨。
辅臣成基命身为大明内阁辅臣,却没有意识到边疆文官武将,官吏将士的功劳,带头污蔑,对边关士气影响恶劣,贬其为归化州知州,并受归化总督督导,如再有劣迹,从重治罪!
另有五名御史六名郎中两名侍郎污蔑情节严重,革其职,发配归化军,从事教化。唯其学生中有立功受赏,方允其归故里。
另刑科给事中吴荣知法犯法,参与弹劾忠臣良将,免其职,发配皮岛从事教化,三年可还。
其余参与弹劾之官员,各降一级留本职戴罪立功,一年内如有劣迹,则数罪并罚,从严处置,绝不轻饶。
圣旨中,除了这些受罚者之外,也表彰温体仁,薛国观,卢象升,洪承畴等忠臣良将,除去各自的封赏之外,还让大明文武官员向他们学习,把他们当楷模,为大明之强盛而不畏艰辛,精忠报国。
这圣旨一出,顿时天下侧目。更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新纳入大明版图的归化州。能看出来,皇上非常重视归化州。连内阁辅臣都贬去当地了,还有御史言官等。这些可都是进士出身,天下又有几个地方能有那么多进士在做事的!
这次的事件虽然没杀一人,可朝局变动却很明显。首辅的位置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威望更高,政令更为通畅。不少人还注意到刑科给事中也换了个首辅举荐的,这让他们更为忌惮厂卫的力量。
在天下人对这次事件议论之时,崇祯皇帝还暗令他御用的编辑班,把辽东战事和草原战事编成评书,要求反应大明将士浴血奋战,忠君报国的思想强烈地表达出来。经过他审核没有意见后就下发给驿站系统的说书先生进行宣传。
差不多与此同时,固原三边总督府,杨鹤正在午休。这年纪有点大了,要是不午休的话精力匮乏,因此杨鹤的午休是雷打不动的,就算之前贼乱秦地的时候,他也一直保持着这习惯。
可这会,杨鹤才刚睡过去,就被外面喧哗声吵醒了。这午休被吵醒,人的脾气就不会怎么好!
“何事喧哗?”杨鹤的话语中带着怒气,任何人都能感觉出来,只要回答一个不满意,雷霆怒火便会爆发!
这还多亏了年纪大城府变深,要是换以前的话,说不定板子先打下去再说了。
“老爷,是两位幕僚求见,说是有急事。”一名家丁在房门外禀告道,“小人已经强调过老爷正在午休,可可他们两人还是想打扰老爷!”
杨鹤一听,眉头一皱,用手揉了下有点发昏的脑门。这两名幕僚都是跟随自己多年,按理来说,知道自己午休的习惯,不会来打扰。有急事,这时候能有什么急事?
杨鹤一想到这里,忽然想到,各路骑军抽调已经过去好多天了,怎么的该有消息了吧?他们俩如此着急要打扰自己,该不会是知道草原战事的结果,是是打败了?
这么一想,杨鹤就觉得事情严重了。要是三边的骑军回不来,那自己治下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乱子。
杨鹤想着,便匆匆起身,一边传令,书房议事,他马上就到。
没过多长一会,杨鹤便匆匆走入书房,看两名幕僚迎过来见礼时,那脸上表情的严肃,他倒是镇定,一边往主位上走去,一边沉声说道:“无妨,还是老夫有先见之明,事先给朝廷上了奏章,表明老夫的担忧”
“总督大人,是赢了,草原战事赢了!”留着山羊胡子的幕僚见杨鹤想岔了,便连忙打断禀告道。
杨鹤一边坐到主位上去,一边点头道:“不要紧,能回来多少骑军,老夫也能”
刚说到这里,他回过神来,不由得一脸惊讶地抬头确认道:“赢了?谁赢了?”
“是洪中丞打赢了,全歼了林丹汗的人马,归化城已是大明的了,是一场少有的大捷啊!”另外一名胖幕僚赶紧回答道,“而且这次大胜已经发生在多日之前,京师那边估计早就知晓了。”
杨鹤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有点楞神地问道:“全歼?不可能吧?”
“总督大人请看,这是廖参将发回来的消息。千真万确!”山羊胡子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伸手递给了杨鹤。
这廖参将算是杨鹤的心腹,他的话肯定可信。杨鹤一听,立刻看起了书信。
而这会,胖幕僚则在旁边唠叨道:“那洪中丞没按什么好心,竟然一点消息都不传过来,直接就大张旗鼓地往京师报捷去了!”
“就是,他肯定是想看总督大人的笑话,否则通个气又有多难?”山羊胡子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杨鹤没理他们的对话,一目十行,快速地看完了信后,脸色就很是难看了。
他之前觉得是打不赢的,因此未雨绸缪先上个奏章打了埋伏。这样万一败仗了他也有个说法。就算是打平手,又或者是小胜一场,他也完全可以说是谨慎,老成持重,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眼下的关键是,草原战事,乃是大捷,从开国以来都数得着的大捷啊!这胜利越辉煌,就越是打他的脸。对比之下,别说会什么老成持重的评语了,光是不知兵事这点,就肯定逃不了了。
而总督职责是总督地方军政大权,这不知兵,又如何当得了总督一职!想起自己还特意交代送奏章去京师的信使,让他要大张旗鼓地送,让京师那边都知道自己的态度,杨鹤忍不住就懊悔万分。看看日期,这都过去多少天了,想补救都没得补救了。
这么想着,杨鹤不由得意气一下消沉下来,感觉自己这总督是当到头了。他把书信往桌子上一丢,伸手去揉脑门,感觉这脑袋实在有点疼,心中想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外如是!
“总督大人,您看战事经过,那洪中丞是故意坑总督大人的!”胖幕僚恨声说道。
567 举贤不避亲(第三更)()
? 杨鹤一听,脑中立刻回想那书信中的信息:洪承畴有归化城的内应,所以草原战事才有把握。可他竟然没有透露任何口风给自己,这绝对是故意的!
想到这里,杨鹤不由得一下把手从脑门上拿下,一手握紧了拳头,心中很是愤怒。不过马上,他又松开了拳头,散去了怒火。因为他明白,就算他愤怒也没用,如今人家羽翼已成,有了草原大功,已经不再怕他了。再说了,这才是官场的常态,有机会就会用尽手段往上爬。如果这都生气愤怒,还混什么官场!
杨鹤意气消沉,挥挥手对那两名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