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以来,都在平行世界的远东来回奔忙,他始终没有结束穿越回到现实。
远东的紧张战况,缅甸传来的情报,乃至“死城”的后续调查,这么多要处理的事情,当然不都是他一个人在殚精竭虑,首先最为重要、乃至关乎战争全局的,就是他在伊尔库茨克基地秘密会议上提出的作战计划,在几天前得到了国防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的批复。
维克托*雷泽诺夫,一名苏联红空军的超级王牌飞行员,打报告说“想参与红海军的远洋战斗”,这种荒诞不经、甚至就是有点异想天开的申请,虽然是由一名航空兵中将提交上来,恐怕也会被指挥官和参谋们视为天马行空般的幻想,战斗热情固然令人钦佩,战术安排上却是一种近似玩笑般的胡闹。
然而,既然是由维克托*雷泽诺夫本人提出,分量自然就和一般人完全不同。
一项作战计划,哪怕是再出人意料的作战计划,既然是由苏维埃联盟头号空中杀手、绰号多得数不清的维克托*雷泽诺夫同志提出来,这位已经荣获三次“苏联英雄”称号的红空军航空兵中将,他的战斗传奇从来都为人所津津乐道,现在提出要“参与红海军的远洋决战”,怎么,这难道还有什么好奇怪的?
维克托*安东诺维奇*雷泽诺夫。一位战绩彪炳、杀敌无数。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超级王牌飞行员。单次出击击坠记录十二架的恐怖杀神,别说是到大洋深处作战,哪怕他交上来的是一份“火星低轨道作战计划”,总参谋部的将军们也会详细拜读后再下结论!
正因如此,对龙云提交的申请,红色帝国的战争决策机构十分重视,为此多方核实情况、并在国防委员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秘密讨论。
当然,对维克托的提议。在座者未必都是军事领域的专家,这种讨论也并不是在研究“中将同志的提议是否可行”,而着重讨论这一计划实施后的战场态势,以及是否能够对红海军的远洋较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这方面,红海军的与会人员虽然对vvs王牌不是十分了解,一番思考、评估后还是得出结论,如果维克托真能参战,对战局的影响很可能会是“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
结论既然得出,虽然还只是一些理论分析,总参谋部在请示过最高统帅部、得到包括马林科夫总司令等人的首肯后。就发出了一份“原则上批准该计划”的命令。
拿到这样一份文件,对龙云来说。参加战斗的路途就已经铺平。
批复大概如此,为了给上面提交一份详细计划,龙云还是加班忙碌了两个晚上,撰写了一份材料,好让高层理解自己的战术规划、顺便也发送到红海军方面加以协调。
对红色帝国的一整套军事指挥体系,龙云研究的并不多,他虽然知道远东战区的大致指挥层级,坐镇伊尔库茨克的战区总司令部就下辖三个军区司令部、军区所属空军部队以及红海军太平洋舰队,这样说来,他即将参与的一场远海战斗,虽然是集结苏联远东地区若干海空兵力的行动,指挥权应该也在远东战区总司令部。
军事指挥机构的隶属关系大致如此,不过可想而知,在战争时期任何一场战役级别的行动,战区指挥机构都必须按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的指示行事,具体的战术、战役安排可以随机应变,大方向却一定要上下相符才行。
所以,对现在的维克托*雷泽诺夫来说,痛痛快快的参加一场远洋群殴当然好,但在这之前,方方面面的准备和协调工作也着实不少。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升空出击之余,龙云就拿着iapo那边弄来的su…27k战斗机资料、还有总司令部提供的太平洋舰队战术、战役规划材料来学习研究,这些资料都属于绝密,偏偏他升空出击后不一定降落在哪个前进基地,为此239团还专门接收了一架su…27ub,负责运送这些材料和克格勃探员瓦莲京娜*库尔托诺娃同志。
每一次升空出击,返航时出于安全考虑而随机找基地降落,身为210航空师的师长兼政委,龙云想到自己负责的这个架子师——说“架子师”都是错的,根本就是一个影子师,就觉得挺滑稽。
su…27m,su…27m2,su…27m2k,su…27ub,su…27p42,迷g…29n……
第210航空师,仅仅下辖一个歼击机航空团,团里的战斗机种类居然多达六种,这样下去的话,是不是就快赶上英明神武、万国通吃的三哥了?
一个小小的歼击机航空团,战机种类太多,绝对就是地勤、后勤人员的无尽噩梦,好在偌大的红色帝国也就这么一支个性十足的作战部队,既然是头号王牌的专属团队,那无论怎么折腾都无所谓的。
战机种类繁多,相应的,机载武器的情况也非同一般。
和普通vvs、pvo一线作战部队相比,239团的武器弹药供应倒没什么特别之处,除了备弹更宽裕、随时可以得到任意数量的补给之外,挺长时间没联系过的“三角旗”设计局也来了一点意料之中的消息,安德烈*乌沙科夫少将通过克格勃系统传来一份说明,告诉维克托,设计局9b…1032改进型导引头的小型化工作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可以做到导引头与r…77导弹弹体的良好匹配,很快就可以提供r…77p到他手上。
r…77p,顾名思义,一种基于r…77设计的反辐射导弹,这对龙云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
辐射制导空空导弹,典型的正如龙云此前参与研发、后来在高加索大败北约联军的r…27p/ep,就是在r…27r/er的基础上更换导引头,并做相应配套改进的一种产物,本身也属于r…27家族,所以在具备出色反辐射能力的同时,也继承了r…27系列导弹体积庞大、射程有限、可用过载偏低等特性,这些特性基本都由导弹弹体决定,在战争环境下,短时间内很难在不影响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加以改进。
正因如此,对r…27p/ep,龙云的使用策略其实还有一点保守。
r…27p/ep,这外形近似十字斧的粗壮导弹又大又沉,气动阻力也着实不小,一次需要发射的数量也多,战术价值着实有限;一开始在高加索狂砍美军时,他都没满挂此类武器出动过,现在敌人已知道了这么一种武器的存在,在升空出击时,他更不会携带太多体积庞大、累赘明显的反辐射导弹。
现在,既然安德烈*乌沙科夫给了r…77p这么一种东西,情况可就大有改观。
r…77,对此龙云当然十分熟悉,平行世界里他不仅参与了这种导弹的研发,现在每次作战都会携带上好几枚。
和上一代的r…27系列空空导弹相比,固体推进器的技术进步,让r…77在尺寸缩减的情况下仍然能获得满意的射程,弹径由r…27的二百三十毫米缩减为二百毫米,重量也由r…27r的二百五十四公斤减少到一百七十五公斤;在尺寸缩减、挂载负荷大大减轻的情况下,r…77的射程却比r…27r更远,除了制导方式与弹道优化方面的功劳外,推进器换代所带动的整体设计改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有r…77这样的新一代导弹平台,可想而知,改进为r…77p的反辐射导弹,在重量、尺寸和射程上都优于r…27p;两枚r…77p的重量才相当于一枚r…27ep,对战斗机提升挂载数量显然很有帮助。
情形大概如此,不过这么一个好消息,龙云却是从“三角旗”负责人处得知,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缘由,大概这种导弹一时间还不会提供给普通部队使用。
至于原因吗,其实也不难理解。
作为一种技术先进、作战效能高于r…27系列导弹的换代武器,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需求当然十分迫切,而要生产足够数量的r…77,9b…1103导引头的产能固然重要,高总冲的r…77弹体,即包括推进器、舵机与伺服机构等在内的整体,也必须大量生产才行。
和高精密的主动雷达导引头相比,导弹弹体这种东西看似简单,造起来可也未必容易。
尤其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所有武器装备都要在战时体制下生产,短时间内把一线部队的r…27、甚至更旧的r…23/24系列导弹全部更新成r…77并不现实,而对于反辐射导弹,迎击敌人时一次发射的数量又很多,和工艺成熟、量产无虞的r…27弹体相比,更加宝贵的r…77弹体当然不便于作为反辐射导弹基体而大量挥霍。(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〇四章 暴风雨前夜()
当然,所谓“挥霍”,一般部队也许用不上r…77p,239团可没有这种顾虑。
尺寸、重量更小的r…77p,射程却接近r…27ep这种大号炮仗,可用过载比后者更高,这意味着在需要挂载反辐射导弹时,su…27系列战机可以通过复合挂架一次挂载很多枚,对接下来的战斗当然是一件很不错的称手利器。
在几天时间里,陆续接到各方传来的一连串利好消息,可以据此来规划接下来的远海作战策略,龙云一方面继续周密准备,另一方面,也通过维克托*雷泽诺夫独享的绝密情报渠道了解红海军的远洋动向,同时和iapo方面保持密切联络,关注an…124载机与su…27m2的改进情况。
一场远洋海战,如果他真想参与其中,那么“战斗机”与“运载机”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战斗机”方面,考虑到美国海军舰载机部队的战力,往往还胜过同等武器平台的usaf战斗机部队,即将面对“雄猫”、“超级大黄蜂”战机的龙云自然会选择su…27m2迎敌,为此iapo专门对战机进行改装,这一工作现在已经接近完成。
和战斗机改进的驾轻就熟相比,“运载机”方面几乎就是一个外行,龙云还是从谢尔盖*柯内舍夫同志处得到报告,最近一周来,an…124b的改装工作同样比较顺利:b型运输机本来就是为承载“暴风雪”而设计,能够运载全重超过一百吨、体型庞大的航天飞机,搭载su…27m2升空当然没有什么能力上的限制。
不过和运输“暴风雪”级相比。前者只需要背着航天飞机从一地起飞、到另一地降落。完成转场就可以。后者则需要在大洋上空释放搭载机参加战斗,看上去,都是背着一架飞机上天,su…27m2还比“暴风雪”轻盈不少,但是空中分离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整个计划里最危险的环节,为此,柯内舍夫不仅和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计算,还必须进行若干次搭载m2型机的飞行与空中分离测试。
航空器的设计、试飞。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实世界,理论分析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东西还是只能靠实践来一锤定音。
知道了iapo方面的研究进度,接下来,龙云又去关注红海军的动向。
搭载平台的秘密改装,太平洋舰队的最新动向,所有这些东西,在他手上翻阅的传真件全都是高度机密,尤其是大洋上的舰队动向,即使是对维克托*雷泽诺夫。战区总司令部、舰队司令部提供的资料也未必一丝不落的把情况和盘托出。
通过一页页纸张的浏览,年轻人逐渐形成了红海军在远东海域活动情况的总体概念。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舰队编成,也不知道这些大型战舰组成的远洋舰队已经去了哪里,但综合各方情报、特别是美国海军的动向来看,一场双方积蓄已久的远海较量,的确就快要在浩瀚大洋的某处拉开大幕。
出击请求,再加上一些猜想与推测,大概就能勾勒出维克托在这场较量中的作用。
时间一天天流逝,寒风料峭、白雪皑皑的伊尔库茨克,航空工业联合体的巨大厂房里,临时从napo抽调过来、负责白色二十号su…27m2战机改装的熟练技工们已经劳作完毕,检修一新的苏霍伊战机此时刚刚离开iapo、和两架su…27m一起前往茫茫林海之中的某处红空军远程航空兵基地。
就在那冷风挟裹飞雪,到处银装素裹的北方大地,前一阶段飞抵iapo接收改装的两架灰白色an…124b运输机,此时就在偌大基地一侧的长长跑道边待命;按照项目小组的计划,改装后的“鲁斯兰”b型机将首先进行不搭载战机的飞行测试,然后再搭载su…27m2进行若干次长距离飞行试验,最后攻克这次改装计划的难点,也就是尝试在空中与搭载机互相分离、让战机独自进入战场。
庞大的an…124b,搭载一架苏霍伊战机飞行,这样的测试显然会令人印象深刻。
出于对中将同志作战计划的保密起见,在iapo完成改装的“战斗机”和“搭载机”才被指派到奥廖克敏斯克基地,一座位于西伯利亚内陆、勒拿河中游的小城远郊,在大片人迹罕至的林海中完成一系列飞行测试。
事出紧急,上面要求的进度是“越快越好”,在等待su…27战机到来的前几天,两架an…124b已经完成了常规测试,今天一早就准备进行搭载战斗机的飞行测验。
绵延风雪中,缓缓滑行到此前刚刚组装完毕的高大塔架之下,一架身形庞大的“鲁斯兰”停在塔架跨度中央,操纵员在一阵阵劲风中勉力稳定吊车轨迹,尝试把此前提升到吊车底部的一架拼色迷彩涂装战机放在运输机顶部。
时值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肆虐的寒风让这一工作进行的分外艰难,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完成对接,搭载了su…27m的“鲁斯兰”被后舱摞满压仓铁块的kzkt…537l牵引车拖曳到跑道起飞位置,随着驾驶员的操控,四台d…18t引擎的啸叫逐渐升起,甚至盖过了北风呼啸,承载战机、油箱半满的“鲁斯兰”b型机开始滑跑、加速,很快就驮着昂首蓄势的su…27m战机升上灰白色的苍茫天空。
第一次驮载战机升空,搭载的不是m2型、而是su…27m,这自然是出于风险管控方面的考虑,如果,仅仅是如果,一旦发生什么意外,“鲁斯兰”还可以从航天基地紧急抽调,但是su…27m2可没法立即得到补充。
“哦,——很好,目前一切顺利!
安那托利,把录像资料保存好,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不一定可靠,回头还要和拍摄的起飞航迹比照才行。”
耳边一阵涡轮风扇引擎的呼啸声逐渐远去,披着厚重大衣远远站在跑道一侧,负责秘密改装任务的iapo特设小组负责人极目远眺,目送主翼平展、仪态威严的“鲁斯兰”逐渐爬高、消失在视线中。
对这一次试验飞行十分满意,多少天的昼夜忙碌总算开始有了收获,虽然接下来还要进行难度更高的载机空中分离试验,但是想一想自己肩负的职责,和这个疯狂主意的提出者,把带着皮手套的双手捂在耳朵上,负责人就信心满满的踩着积雪快步走向机场调度室,他一直都坚信,这计划必定能成功,因为这是“高加索死神”提出来的作战计划。
可不是吗,那个令人敬畏的超级王牌,哪怕提出这样大胆的设想,应该也是胸有成竹,能让它再度成为一段大战传奇吧!
项目的有条不紊,一天天反馈到龙云的办公桌案头,年轻人的信心也在不断积累中。
不过,哪怕对接下来的远洋战斗再有信心,每天升空出击之余,拿着总司令部传达过来的最新消息,龙云却没法预知战斗会在何时爆发,也不清楚远洋舰队的具体动向,毕竟对红海军来说,舰艇编队和潜艇的去向是最高机密,哪怕维克托*雷泽诺夫本人绝对可靠,情报在传递过程中也不能保证一点岔子不出,所以这方面的消息自然是滴水不漏。
当然了,对一手制定“搭载‘鲁斯兰’进入战场”计划的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