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现实世界里命名为su…33的子型号,生产方并不是iapo、或者knaapo,而是在napo、即新西伯利亚航空工业联合体。不过伊尔库茨克这边也有一些技术资料。柯内舍夫就请该项目的协调负责人谢苗*西多洛夫来为将军同志来讲解。自己则还是与维克托一起讨论su…27m2战机的情况。
大战时期,规模庞大的苏霍伊设计局,下辖的几个生产单位也是各有分工。
在这其中,iapo主要负责su…27单/双座型战斗机、su…24战斗轰炸机,knaapo则全力生产su…27单座型与su…17前线攻击机,此外,napo除生产su…24以外,还负责su…27k、su…27ib等“非主流”机型的研发制造。su…25系列强击机的生产,则由航空工业部统一分配到米格系的tapo、第比利斯航空工业联合体去进行。
“将军同志,我看过了最近传送过来的m2型——咳,m2型战机的使用与维护报告,恩,情况正如您所总结的那样:该型大改款机,基本上实现了项目组的预期目标,恩,应该说在您手上,的确是一柄很称手的利剑!
——阿嚏!”
“呵呵。您过奖了!”
面对时有咳嗽、喷嚏连连的柯内舍夫,戴着呼吸器的龙云挺别扭的笑了一笑。“话说回来,柯内舍夫同志,我建议您也休息几天、把感冒养好了再忙工作不迟。哦,说到m2型机,虽然是从项目原型机改装过来,这些天的作战行动中也没出一些什么大的故障,可以说总体设计是很成熟的,现在因为大战关系而无法量产,也的确有一点可惜。”
“唔、是的,可不是嘛!
不过,米哈伊尔他说得也有道理,‘一切为了胜利!’,这也是我们的追求。”
身为苏霍伊设计局t…10s项目的总设计师,对自己带领的团队充满自豪,谢尔盖*柯内舍夫十分欣赏设计人员群策群力搞出来的su…27m2,这样一款大概可称为“su…27决定版”的大改款机型,虽然没法投入批生产,却将会随着维克托*雷泽诺夫的名字一起威震四方,而不会像历史上数不清的验证机、实验项目那样,只能放在各设计局的档案室里不为人知,默默凋零沉寂无声。
说话间,坐在撕扯纸巾、手忙脚乱的柯内舍夫对面,表扬过su…27m2的不俗性能,龙云就顺便提到一点事,算是美中不足的小瑕疵:
“飞机本身挺好,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也很高,不过、柯内舍夫同志,m2型机,哦、就是我部接收的这两架,配用的al…31f…m2引擎还有点小毛病:作战时,在进行剧烈机动的情况下,有时候会发生喘振,贵局派驻我部的几名工程师也检查过,认为不是fadec的问题,这个,最好还是尽快向厂家反映一下。”
“恩恩,说到这个,
——阿嚏!我明白,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反映的情况,柯内舍夫之前就高度重视,不过在航空工业条块分割比较明显的苏联,发动机的问题要从厂家上报给设计局,然后转给“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再由联合体中的“留里卡”设计局去分析解决。
这种流程,对一款成熟的量产型发动机来说不是问题,不过al…31f…m2这种小批试产的货色则另当别论,柯内舍夫一时间也没什么办法,之前su…27m2匆匆交付到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手上,相关的飞行测试都是使用矢量推力引擎进行,并未出现过类似问题,而没装矢量喷管的m2引擎,推力调整的更大一些,难道是核心机的燃烧过程受到了干扰,导致泼辣性下降?
仅凭猜测,当然不能解决问题,柯内舍夫提笔在本子上勾画一下,把问题记录下来,又与中将同志一起确认了战机飞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参数设置问题。
在这方面,虽然并非技术出身,驾驶白色二十号频繁实战的龙云当然最有发言权,两人很快短暂交流了意见,他对此表示满意,同时还问柯内舍夫机载雷达的改进情况——对su…27m2而言,本身具备使用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能力,他在战场上也用过几次,但是n011雷达暂时还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多目标接战”,这并非雷达性能不足,而是r…77弹上接收机与雷达指令发射机之间的一点兼容问题,对设备做一些小改动就可以解决:
“恩,是吧,柯内舍夫同志?
在真正的相控阵雷达装机之前,依赖平板缝阵天线的n011,其实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多目标接战能力;在这方面,美国人的f…14,上面配备的an/awg…9、或者an/apg…71,tws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有一些启发嘛,哈哈!
当然,我可不会在您面前班门弄斧,毕竟那种模式,不一定适合螺旋扫描体制的n001/n011系统,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总之,”说到这儿,龙云短暂停滞了一下,“未来一段时间,远东战斗还会变得更激烈,我还是希望能用上‘多目标接战’的m2型,这样在超视距战斗中才更有威慑力。”
“恩,您说的很有道理!
这一问题,我们——咳!我们在m型上的确有所忽视,很快就着手解决。”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提议十分重视,柯内舍夫连连点头、咳嗽了几声,他知道这位超级王牌说得一点没错。
r…77,或者说任何一种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对战斗机来说并不仅仅是一种“射后不管”的机载武器,可以允许载机在导弹自锁后转身脱离,另外一个很突出的战术价值,在于其方便载机实现“多目标接战”。
和末段需要载机持续照射的sarhm不同,arhm在飞行中段,一般会接收载机的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末段则自导头开机、自主追踪目标,在“多目标接战”情况下,大大减轻了载机的照射负担。著名的f…14“雄猫”战机,就是在使用aim…54导弹、与tws模式的an/awg…9雷达时,才具备“同时攻击最多六个目标”的能力,在这方面,强悍的火控雷达固然重要,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也是整个武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比之下,龙云此前长期使用的su…27s战机,包括衍生改进型su…27m/m2,在多目标能力上,却都是基于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r/er来设计。
这种模式,简单归纳一下,就是可以“在扫描、截获目标之后,以一定时间间隔打出两枚导弹,火控雷达断续跟踪两个目标、并为每一枚滞空导弹提供指令修正;进入末段时,雷达先照射距离较近的一个目标,待第一枚导弹接战完毕后,再转而照射另一个目标,引导第二枚导弹直至接战完毕。”
一种是arhm、另一种是sarhm,虽然都是“多目标接战”,战术价值却差别很大。
此前的一次次苍穹激战,驾驶苏霍伊战机笑傲长空,龙云手上打出去的r…27r多到数不胜数,然而他几乎一次都没用过su…27s的多目标拦射模式。
究其原因,一方面,身为vvs头号王牌,他不会参与投枪乱飞、效率低下的bvr排队枪毙战,另一方面,su…27s多目标模式的限制实在太多,在电子干扰的复杂环境下根本一点用处都没,往往就是在浪费导弹而已。(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一七九章 M2舰载型()
相比之下,使用aim…54“不死鸟”的“雄猫”,多目标能力的实用性就更好一些,当然对机扫pd雷达来说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凑合,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确定了“多目标接战”的问题,龙云也就言尽于此。
他知道,对这样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苏霍伊设计局、赫米洛夫仪器仪表研究院的工程师们不可能想不到,政府和军方的决策其实还有另外一些因素要考虑,其中很重要、却不便提及的就是r…77导弹的产能缺口。
“多目标接战”,看上去挺美的一种战术能力,之所以在大战期间仍然没在vvs、pvo全面铺开,哪怕能够使用r…77导弹的su…27m也还是一直沿用n001的“先后照射”模式,这固然是因为红空军、国土防空军的作战模式,对多目标接战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此外arhm的数量不足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掣肘。
完全发挥多目标能力的战斗,一方面需要发射大量arhm、另一方面,命中率却必定低于单目标接战,实际上是非常烧钱的打法。
当前大战正酣,天空战场上的每一天,发射出去的空空导弹都数以百计,而r…77导弹、尤其9b…1103自导头的产能却相对不足,有维克托这样的天空杀手在,210师、239团当然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管吃管够的弹药补给,各一线单位也都急切盼望更多arhm到货,暂时却只能混合使用r…27、r…77两个系列的导弹应战。
对这样一种形势。哪怕不是在军工一线蹲点。来自现实世界的龙云也是洞若观火。也知道9b…1103自导头的生产流程有多复杂。
每一枚r…77导弹,自导头都需要一部小型雷达、和配套的火控计算机,发射出去之后就是一次性的用完拉倒,这种高强度消耗,对微电子工业水平相对落后的苏联来说,可并不是多么轻松的事。
战争,一旦上升到全面对抗的生死博弈,对总量一定的战争潜力。究竟要分配到哪些方向才能发挥出最强大的战斗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需要通盘考量的系统工程。
面对实力强劲的美国空军、海军战斗机,arhm与sarhm,对飞行员来说往往就意味着一场生与死的截然区别,这种事,龙云心里清楚,然而理智却也在告诉他,这毕竟也是一种必然;面对空前强大的敌人,胜利,唯有胜利。才是每一名红色帝国捍卫者的最高追求,哪怕为此而使用着并不先进的武器。蒙受相对不利的交换比,对红色帝国的战略全局来说,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贡献,反映到每个舍生忘死的军人身上,就更加成为了一种大无畏般的英勇与光荣。
置身于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以维克托*雷泽诺夫身份出击,龙云也不禁要想,他是否尽到了一名红空军头号王牌的责任?
在这场决定整个世界前途命运的浩劫中,身为一名穿越者,他又是否做了自己所能做到的全部,竭尽全力去帮助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去争取战争的彻底胜利呢……
沉浸在遐想中,一时间在椅子上没说话,龙云过了片刻才渐渐回过神来。
就在这段时间里,利用计算机网络接收了项目组传来的“cy…27k”相关资料,柯内舍夫很快让人打印了一份、递到中将同志手上,至于这位红空军的头号王牌,他为什么需要舰载战斗机的详细资料,柯内舍夫什么都没问,只是留给他一个设计局的电话号码,告诉维克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拨打。
“恩,很好!
柯内舍夫同志,这需不需要签署一些文件?”
对苏霍伊设计局、或者说苏联军事机构的保密条例,龙云本人并不甚了了,不过他多少也知道一些规则,于是在登记簿上署了名,还按了手印,就把厚厚一叠材料塞进手提包里,一边还不无遗憾的想到,要是这个世界里也有“平板电脑”这样的东西该有多好。
恩,好吧,毕竟现在还不到一九九七年,在苏联境内,一般的笔记本电脑自然是有,对他这位整天开飞机打仗、事务繁忙的将军来说,也许是应该申请采购一台?
说完了su…27k的事,关于m2型战机的性能讨论也告一段落,龙云没多耽误谢尔盖*柯内舍夫的时间,他在告辞之前,还问了设计师一件事,除了他此前接收的两架su…27m2,iapo现在还有没有一两架大改款su…27的项目验证机。
“验证机?唔,我想一想,”
听到维克托问起此事,柯内舍夫歪头想了一想就摇摇头:
“没有,咳——,或者说暂时没有啦。
将军同志,关于m2项目,我们此前陆续制造了三架原型机,其中01号机用于静力测试、也就是已经基本报销掉,02、03号又被您接收走,现在项目组手头只有一些组件、总成而已,毕竟整个项目已经被设计局叫停,恩……
将军同志,您需要更多的m2型战机吗?
没说的!咳——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去找米哈伊尔、协调出一条流水线来,我认为iapo完全可以保证每月量产——”
“哦、不不!
柯内舍夫同志,我的意思是,”
眼见面前的谢尔盖*柯内舍夫两眼放光,一扫刚才感冒所致的无精打采,龙云就知道这位设计师还是对量产大改款su…27念念不忘,他赶紧摆了摆手、请他冷静下来,扶着这位偏瘦男人坐回到椅子上,“m2型的量产,我个人和您一样热切期盼,但是,咱们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必要的机会,是不是?现在呢,恩,”
说话间下意识看一看左右,其实房间里这时候根本没其他人,龙云声音压低几分:
“还是先摆平美国人比较重要,所以我提一点要求,既然iapo暂时没有其他的su…27m2,我会让239团的部下飞一架过来,您呢,就尽快联系新西伯利亚航空工业联合体,想办法把su…27m2做一些适应性改进,比如说——‘加强主起落架’,‘加装着舰钩’什么的。
怎么样,有没有困难?”
“‘着舰钩’……?”
虽然还在感冒中,脑袋也有一点昏昏沉沉,谢尔盖*柯内舍夫现在却情绪高涨,他睁大眼镜后的双眼,难以置信的张大了口:
“怎么,将军同志,难道您要——要来一架舰载机、大改款su…27m2k?
嗬、嗬,我想一想,这想法可真是够劲儿!
可是,将军同志您想必知道的,陆基战斗机改成舰载机,可没这么简单,至少需要——咳咳,至少需要像s型改k型那样,从里到外很多地方都要重新设计一遍。
别的不谈,su…27m2的推重比虽然不错,比s型、k型都高,但是要从跃升甲板的重型载机巡洋舰上起飞,唔,也是不可能的——不、不,我想到了,您是打算使用‘三号位’,滑跑长度一百九十五米的重载起飞位点,对不对?
啊,咳、咳,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主意!
我觉得大有前途,‘乌拉’,雷泽诺夫同志,我们一定要……”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旁边的龙云只能手拿大檐帽、站在那儿干瞪眼,眼见谢尔盖*柯内舍夫仿佛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附体,滔滔不绝的阐述“关于su…27m2舰载化深度改进的若干意见”,让无从插言的年轻人听了一个云山雾绕;他真的完全搞不清楚,一架陆基战斗机上舰,怎么就要做这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su…27k接近十九吨的空重还真不是白混的,但是……
但是这和他现在的计划,并没有一点关系啊!
别的都先不说,su…27m2,通过重新设计机体、更换雷达等子系统和换装al…31f…m2,推重比才比su…27s有了质的提高。
所以,他怎么会动m2上舰的念头,把好不容易降下来的空重又一下子提上去?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空战生涯来说,大多数时候都在和空中的敌人殊死格斗,色p对龙云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既然现在有了m2型机,他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又回到驾驭沉重原版的老路上去,而且自己毕竟不是一名经过严格训练的舰载机飞行员,跑到重型载机巡洋舰上去,那不是瞎添乱吗。
话虽如此,眼见柯内舍夫如此兴奋,龙云也不好开口打断这场演讲,他端着茶杯在旁边等了好一会儿,用吸管喝几口水,等这位情绪激动的设计师大谈特谈一番、用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