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雄’荣誉称号及奖章”。
“——维克托。你又要领勋章了!盒子里这些且不谈。这已经是第几次‘苏联英雄’了?”
接到团部打来的电话,坐在通信室里的龙云只听见听筒里的一阵激动话语,那是他的好搭档科罗廖夫、现在正在团部和所有人分享维克托带给237团的无上荣耀:
“嘿嘿,你不用数了,这已经是第三次、第三次了!乖乖,”电话里的声音略一停顿,大概是科罗廖夫在向战友们做鬼脸、吐舌头,“这可真的是不得了。这下子终于不用再让人为你抱不平,已经要和红空军的光荣前辈们一样了!”
“啊、啊——还好吧,各位!”
在电话里听到战友们的嘈杂声音,龙云几乎都听不清科罗廖夫讲话,不过他想象一下也知道团部里现在是热闹成了什么样,可惜自己人在保加利亚而没法亲眼目睹。想到第二天就有很重要的作战任务,龙云勉强平复了一下激动万分的心情、和搭档匆匆道了别,然后就一个人溜出通讯室,在夜色中的空军基地里慢慢溜达着绕了一圈。
是啊,在这样一个光荣的时刻。即便是以穿越者的身份参与所有这一切,龙云心中的兴奋仍然是难以平复。
就在刚才的通话中。得知晋升令被发到了斯塔夫罗波尔、维克托*雷泽诺夫已经成了一名空军航空兵中将,这倒并不让龙云感到十分意外,之前马林科夫总书记在电话上就透露过这一点,现在就是因为他龙云的奋勇杀敌而兑了现。
但是和军衔晋升相比,第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的殊荣,这可就绝对不是一般情况了。
身为一名现实世界里的前军校生、业余军事爱好者,龙云早就知道“苏联英雄”是红色帝国的最高国家荣誉,此前也已两次在平行世界里收获了这一称号、并获颁“金星奖章”及“列宁勋章”,两枚列宁勋章还被他先后送到了自己的老部队第309前线歼击机团、和现在的第237歼击机航空团。
不过现在呢,因为战绩实在太突出,维克托*雷泽诺夫竟然已经要第三次被授予这一荣誉称号,这就让龙云十分意外,他还真没想过自己会有机会去经历这一切——要知道“苏联英雄”这种称号,哪怕获得一次都很不容易,在苏维埃帝国七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一共也只有一万两千七百多人获得,而先后累计获得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称号的人,更是只用一只手就能数的出来:
头号王牌飞行员伊万*尼基托维奇*阔日杜布,二号王牌飞行员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克雷什金,骑兵统帅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苏联元帅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在这五人里,出去嗜好虚名、厚颜无耻的勃列日涅夫之外,其余四人无一不是为苏维埃联盟立下汗马功劳、威震一方的超级战斗英雄,哪怕是富于争议的布琼尼也是如此;而如果考虑到勃列日涅夫的四次“苏联英雄”纯属闹剧、朱可夫元帅的第四枚“金星奖章”又是在一九六五年才获得,那么开战数月来连获三次“苏联英雄”称号嘉奖的维克托*雷泽诺夫,就已经追平了在战争时期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次数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即将驾机出战、刺杀“望楼”的前一天,骤然听闻晋升令和更震撼的嘉奖消息,也难怪龙云会一阵浑身热血沸腾、在夜风冷冷的基地里来回行走,尝试让自己变得清醒一些。
激动的心绪,也许是可以暂时平复。
但是面对如此殊荣,哪怕是在平行世界里经历这一切、哪怕是以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身份去体验,面对如此真实的战争与荣誉,在探寻诡异谜团的同时又不自觉的投入到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里,天空中的惊险恶战、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深深印证在了龙云的脑海中,这也许不是真实,然而和真实相比却又有什么区别呢。
此时此刻,站在月色下的布加斯空军基地里,心境久久不能平静的龙云在干燥平坦的水泥路面上坐下来,继而仰面朝天躺在了地上,遥望自己头顶的一大片无垠夜空。
两眼久久未眨,眺望着浩瀚星空中的迷离闪烁,龙云一时间竟然有了些浅浅的不真实感,他几乎就要弄不清楚,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他可以淡然处之、毫不在意,然而这沉甸甸荣誉所承载的一种信念和责任,却让星空下的年轻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威严与敬畏。
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已经在这场战争中竭尽全力、为红色帝国的战争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击坠数字也早已超越了红空军的著名王牌飞行员,如今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一百五十架以上——然而在为此兴奋之余,龙云却也不由得想到,以伊万*阔日杜布为代表的红空军飞行员们,他们的最终价值,其实还是更体现在夺取胜利之上。
回想漫长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之时,红空军头号王牌的击坠数字也不过是六十二架,然而这些飞行员的功绩,却绝不能用简单直白的击坠数字来加以衡量。
但是现在,在这场波及全世界的东西方大战里,他掌控的维克托*雷泽诺夫已经累计击坠超过一百五十架战机、换算出来几乎就是两个北约战斗机联队的编制,可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全面较量却还是如火如荼、一点也没有要决出胜负的迹象。接到了代表褒奖与肯定的晋升令、嘉奖令,现在的龙云格外感到一丝忐忑,即便他已经在这离奇诡异的平行世界里全力奋战,但他终究是不是能辅佐东方世界取得这场最终决战的胜利,继而让现实世界的历史得以留存、而不会出现可怕的历史扭曲呢?
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让初登战场、血气方刚的龙云来回答,想必只会得到斩钉截铁的确认;然而经历了几个月来的穿越,更在平行世界里遭遇了数不清的谜团,现在的龙云却不敢轻易下定论,更感觉到一丝隐隐的不安。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究竟能不能让他顺利抵达命运的彼岸;也不知道这样一路走下去,在路途终点等待着自己的又会是什么。
战火滔天的世界大战,两个互相纠结的平行世界;一切的一切,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仰面平躺,遥望星空,龙云在水泥路上躺了很久。
直到感觉肢体都要有些不听使唤,他才跌跌撞撞的爬起来,跑回营房里喝了一大杯热水、又去往专供飞行员健康恢复的理疗室,泡了一个舒畅之极的热水澡。
以维克托的过人体质,这么在野外躺着也许还不至于着凉感冒,但是作为飞行员必须保持身体状态、才能确保在空战中胜利归来;想到明天就是迷g…29n完成测试、升空出击的关键时刻,龙云觉得自己刚才是有点冒失,如果因为感冒着凉而影响到了接下来的作战行动,那他可就是有一点渎职了。
泡澡之后回到营房,龙云在床上躺下准备休息,他在入睡之前还是照例翻看了一下作战资料,在脑海中略微思考一下战术安排之类的考虑。(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八一四章 刺杀的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克格勃和军方情报人员一直在密切关注北约联军、尤其是美国空军e…3a预警机的动向,也基本总结出了美军空中作战指挥体系的运行规律;按照资料上的分析,龙云顺着思路看下去、把事情又合计了一下,然后才伸个懒腰关灯就寝,为第二天的出击养精蓄锐。
测试工作完成之后,就是耐心的等待。
在布加斯基地盘桓的这几天里,从驻扎在同一基地的vvs第九航空军541前线歼击机团调来了一位搭档,在和新搭档协同训练之余,龙云就一直在等待机会。
这个机会,北约联军并没有让他等太久。
在一路高歌猛进、攻击势头正劲之时,却遭遇了红色帝国的强势反击,被天空中纵横冲杀的反辐射导弹打了一个丢盔弃甲,北约战术空军的确承受了可怕之极的战损,却凭借庞大的编制规模和顽强的作战意志逐渐稳住了阵脚。
在通过各种渠道搞清楚“天空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在拾获了坠地未爆的r…27p/ep导弹之后,庞大的北约战争机器很快就开始了自我调整,试图通过各种战术去应对突如其来的反辐射导弹威胁。这其中,决断最果决、范围最广泛的还是要数所谓“盲视接战”,也就是基本放弃使用战斗机自身雷达,完全依靠一体化作战指挥体系的指引前出接敌,在躲避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同时进入目视距离,然后依靠格斗击败敌人。
“blind_bat”。基本上属于一种舍弃雷达等电子系统优势的战术。对装备水平略占上风的北约来说当然并不经济。
但是和理论推演相比。战场形势可一点都不等人,在摸索出更有效率的应对之策、甚至针锋相对的武器开发出来之前,面对华约铺天盖地的凶猛攻势,也只有“盲视接战”是基础具备、又真正管用的战斗策略,所以很快就被北约战术空军全面采用。
对于作战主动型较高、战役战术指挥能力强大的北约空军来说,一旦改为完全由指挥体系分配作战任务、指引接敌线路的战斗模式,作战风格上的变化就非常明显,这一点很快就被苏联军事系统和克格勃察觉。情报人员送出的一份份报告也显示美军正在进行调整,这就让龙云的出击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条件。
决定出击的时刻,就在今天。
和前几天的艳阳高照不一样,天边的阴云从昨天就连片飘来,绵延黑海海岸都笼罩在一大片阴沉的云层之下,有些地方还不时下起几阵小雨。
清晨从布加斯空军基地起飞,两架通体浅灰渐变迷彩的迷g…29n战机在云层之上结伴飞行,在这样的阴天里,天空与大地都带上了一层模模糊糊的灰蒙蒙,倒是为涂覆了浅灰色吸波涂料的米格机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掩护。
保持飞行高度在四千米左右。蓄势出击的米格双机一路南飞、很快飞越了保加利亚南部边境,眼见风波平静的马尔马拉海就在眼前。龙云对照导航信标之后,在无线电里呼叫一下僚机保持编队姿态、注意目视警戒,然后两架战机就进入了完全的无线电静默,彼此之间只能用机翼摇摆等动作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现在的南方战区形势,和隔着海峡对峙的情形不一样,大举推进的华约机械化部队已经冲上了小亚细亚,空中对抗的战线也已经推进到海峡以南八十千米左右,在接近战区前就进入静默,对雷达隐身、意在突袭的迷g…29n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驾驶战机平稳飞行,眼见水面开阔的马尔马拉海就在下方,龙云注意保持战机飞行姿态基本平稳,一边留意油量表的读数。
今天第一次和新搭档驾机出动,寻找机会突袭e…3a“望楼”,龙云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就想到,他最需要担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他们会不会被偶然路过的北约战机发现,二是迷g…29n上携带的燃料是不是足够。
现在呢,眼见天空中一片片阴云密布、对色调近似的米格机形成了良好掩护,他倒是不太需要担心被敌机提前发现,这当然是个好消息:半路出家的迷g…29n,毕竟不是真正的雷达隐身战机,不仅武器只有一枚r…27ep导弹、还不能进行任何剧烈的机动动作,一旦被敌机盯上就很麻烦——当然,他和僚机可以选择收起进气道盖板、进入机动性有所提升的完全状态接战,但是武器问题就真的没法解决了。
至于第二点,也就是迷g…29n的航程问题,几天来龙云已经经过了一些测试,发现这架临时改装的米格机,航程表现还真就是如克拉科夫此前所言,“低可探测性”战机的内油航程完全就是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一方面给战机加装的机腹弹仓对迷g…29“中央升力体”的气动构型破坏较大,另外仅仅依靠辅助进气口,两台rd…33引擎的进气受限、燃烧效率也不怎么理想,怎么调整都会比原来更费油,所以虽然迷g…29n的内油容积要比作为原型的迷g…29多一些,但是一出一进还是无法完全弥补航程上的损失。
所以现在,要想在出击中有所斩获,龙云和僚机必须小心谨慎的进入小亚细亚、继续向南搜索并接近“望楼”预警机,然后才能发出蛰伏后的致命一击。
至于在接近预警机之后,仅仅两枚r…27ep的导弹火力,能不能确保击坠一架e…3a“望楼”,龙云对此倒是抱有一定信心,他知道预警机基本上是一直保持雷达开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也都是直线平飞,这种目标对反辐射导弹来说是最容易搞定的,所以他现在只需要考虑如何隐蔽接敌就可以。
对两架隐身战机的静默渗透行动,华约的空情监控体系自然也做了一些工作。
就在一前一后两架浅灰色迷彩战机越过马尔马拉海、进入到土耳其上空时,龙云就接到了gci特别通信频道发来的空情信息,着重给出了信号探测系统判断的预警机方位。
对e…3a“望楼”这样的机型来说,本身生存能力极差、只能远远躲在战区一侧,其实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an/apy…1系列雷达的s波段信号容易被无线电侦测系统发现,而完全暴露位置的预警机,等于就是敌人眼中最有价值的活靶。
所以现在呢,根据美国中央司令部的统一部署,两架升空值班的f…3a“望楼”预警机正在土耳其中部领土上空徘徊,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拉开到数百千米。
在如此开阔的战线上,仅仅投入两架扫描探测距离只有数百千米的预警机,如果是换了之前的北约作战模式,那肯定是完全不够,但是现在指挥官们已经把滞空战机分成了若干行动小组、命令部下在遭遇敌机后一定要保持优势数量再接战,否则宁可暂时退避——所以很显然,美国人是准备用一用他们此前并不擅长的数量优势、或者说机海战术去实施“盲视接战”这样反而便于空中指挥体系的正常运作,避免大量目标信息和友军动向汹涌而至,让预警机和地面指挥台站的工作人员忙中出错。
除此之外,大概美国人也体会到了南方战区战况的极端险恶,而准备在后方基地留存足够数量的预警机备份、以便应付高强度的作战消耗?
这个问题,龙云在作战准备时就很关心,不过他一直找不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那就是“一旦前线预警机失去指挥能力,空中的混乱态势会持续多长时间”——这种课题,不要说预警机数量稀少的苏联,就连美国也没有公开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或者说即使有研究、也做的足够详细,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
应对这个问题的实际难点在于,预警机的数量是不是足够。
在仍旧处于一九九零年代的平行世界里,作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又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头号盟主,美**方装备的预警机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稳居世界头名,不仅有一百多架小型的e…2c“鹰眼”,还有三十多架大型的e…3a“望楼”,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其他功能机型,阵容看上去的确是很强大。
但是所谓“阵容强大”,那也得看是面对什么样的对手。
仓促引发世界大战、准备并不充分的北约集团,几个月里一直在和东方国家集团全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