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建议姒禹废了美叔,干脆自立为帝。姒禹笑着摇了摇头,他认为要想取得天下,首先得赢得民心。天下百姓顺服,江山社稷才能永固。他要让世人看到虞舜政权的堕落和无能,他要让虞舜的天子主动禅位于他。
美叔十六年(戊子,前2073),姚美叔的身体日益衰弱,他知道自己阳寿不多了,便破天荒地临朝,召集大臣祭天告祖,宣布立姒禹为帝位继承人。
美叔十八年(庚寅,前2071),姒禹再次向美叔进献了两位极为性感的江南美女。美叔喜不自胜,对二女爱之颇深,日夜不离,仅月余便被二位美女靠的油尽灯干,一命呜呼。
这一段历史在正统的历史书上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正统史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唐尧、虞舜都是儒家所塑造的圣贤,圣贤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呢?所以便把这段历史改写了,让虞舜活了一百岁,又编撰了动人的禅让故事,世代流传,家喻户晓。而真正的史实却被当成了荒诞不经的野史,只能在民间悄悄流传。
有人说,只有在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才是历史,民间传说不算历史,就连考古发现和专家研究成果也都不能算历史。民间传说姑且不谈,这后者是科研的成果,怎么可以不算历史呢?这种厚古薄今的说法是极端错误的,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完全有可能搞清楚古人没有搞清楚的历史。而那些史书上记载的东西也未必是真实的历史,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有许多错误。司马迁虽然是中国的史圣,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也有他的局限性。我们探索和研究历史,大可不必被这些名人权威所吓倒。破旧才能立新,中国历史研究应该大胆突破,这需要更多年轻的热爱历史的青年朋友去奋斗!
姚美叔三十四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卒于美叔十八年(庚寅,前2071),终年五十二岁。死后葬在蒲坂城东南,帝号美叔,尊号帝舜有虞氏。
姚美叔死后,姒禹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本书第二部“氏族联盟时代”到此结束。
欲知后事如何,请您继续阅读本书的第三部“王族分封时代”。
美叔在位年表
前2088(癸酉)元年
前2087(甲戌)二年
前2086(乙亥)三年
前2085(丙子)四年
前2084(丁丑)五年
前2083(戊寅)六年
前2082(己卯)七年
前2081(庚辰)八年
前2080(辛巳)九年
前2079(壬午)十年
前2078(癸未)十一年
前2077(甲申)十二年
前2076(乙酉)十三年
前2075(丙戌)十四年
前2074(丁亥)十五年
前2073(戊子)十六年
前2072(己丑)十七年
前2071(庚寅)十八年
第209章 王族分封时代()
王族分封时代,又称奴隶制时代。因当时的社会性质全国各地并非一致,有的地区依然施行的是氏族联盟制度,并没有施行奴隶制,所以把这一时代称作王族分封时代似乎更为准确。这里所说的全国是指包括夏、商、西周统治区域以外的地区,如果单纯从夏商周统治区域的政治性质来说,仍可称为奴隶制时代。
王族分封时代与氏族联盟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所有制性质的改变。氏族联盟时代的中晚期虽然已经出现了贵族和贫民,但还没有形成社会制度,贵族的财产并没有被合法化。就是说,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公有制,贵族的私有财产都是非法获取的,并不合法。而到了王族分封时代,公有制全面瓦解(个别地区除外),阶级已经形成,私有财产转变为合法化。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贵族手里,他们全面控制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工作者。这些生产工作者没有人权,没有自由,贵族可以任意处置他们,如买卖、屠杀、殉葬等,这些可怜的生产工作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
那么,这些生产奴隶都是来源于何处呢?
早在氏族联盟时代的中晚期,随着贵族与贫民的两极分化,家庭奴隶便已经诞生了。但这种家庭奴隶大多数是来自于本族的贫民,他们的地位相对来说要比生产奴隶好得多。生产奴隶出现的比较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部落之间战争的不断发生,大量的战败者被俘虏。最初,胜利一方往往把捉获的俘虏杀掉或把他们赶到边远蛮荒的地带去生活;但后来他们改变了这种做法,而是把战败者戴上刑具,让他们充当苦力,这便是所谓的生产奴隶。生产奴隶是没有自由的,他们的地位有时还不如牲畜;他们是贵族统治者最廉价的生产工具,也是贵族统治者随意买卖和赠送的一种商品。
中国的生产奴隶最早出现于夏王朝。姒禹建立夏王朝后,对社会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把人类分为三等,一等为贵族,二等为自由民,三等为奴隶。姒禹以武力征服反叛他的部族,把战败部落的俘虏降为奴隶,让奴隶带着锁链为贵族劳动。姒禹执政时,南方的有苗氏和北方的共工氏不服,他们断绝与夏王朝的交往,停止纳贡。姒禹大怒,亲自领兵征讨,南征有苗,北伐共工,经过了数年的残酷战争,终于降服了有苗和共工两大部族。姒禹将上万名俘虏分发给有功的贵族充当生产奴隶。
夏王朝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在每个州设立一名主管军政的领导人,称作牧,九州设九牧。另外,夏王朝还设立三正(天、地、人)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组建常规的武装力量。制定刑法,利用法律加强天子的权力,“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夏朝不仅有了刑法,而且已经设置了监狱。夏王朝还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纳税制度,叫做“贡”。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篇中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可见,征收赋税已经是当时的统治者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
建立军队,制定法律,设置政权机构,实行征税制度,这一切都证明:夏王朝不再是以前的部落联盟体,而是过渡成为新兴的奴隶制国家,历史已经进入到王族分封时代。
王族分封时代始于夏王朝(公元前2070年),止于西周王朝末年(公元前771年),历经夏、商、西周三个王朝(史称“三代”),历时一千三百年。
一、夏王朝:传十九任王立国虚记四百七十一年(公元前2070前1601)。
二、商王朝:传三十一任王立国虚记五百七十二年(公元前1617前1046)。
三、西周王朝:传十三任王立国虚记二百八十六年(公元前1056前771)。
周幽王十一年(庚午,前771),犬戎军攻破西周国都镐(hao)京,杀死了周幽王姬宫湦(sheng),西周王朝灭亡。
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历史进入诸侯争霸时代。
第210章 夏王朝()
夏王朝,又称夏朝、夏代、禹夏,中国王族分封时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的先祖为颛顼高阳氏。颛顼的后裔鲧是唐尧政权六任帝姜密的大臣,受封于崇邑(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北),号称崇伯鲧。崇伯鲧娶修己氏女子女志为妻,生下了儿子禹。帝密十三年(己巳,前2152),崇伯鲧奉命领导治水,他倾尽全力带领各族人民治水,却得不到帝姜密的信任和支持。帝密二十一年(丁丑,前2144),帝姜密选定虞舜为帝位继承人,崇伯鲧认为尧帝用人不公,怒而与尧帝抗争,激化了与尧帝的矛盾。尧帝姜密采纳了舜的建议,以崇伯鲧盗用帝之“息石”“息壤”的罪名,将他逮捕治罪,并强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迁往羽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西南)。崇伯鲧被流放羽山后,尧帝姜密又宣召鲧的儿子禹入朝,封他为司空,让他继续领导治水。
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成了尧、舜两朝的重臣。公元前2071年,舜帝美叔病死,传位给姒禹。
姒禹即位后,以公元前2070年为夏禹元年,改国号为夏,正式建立父传子家天下的夏王朝。
夏王朝初都于高密(即阳翟,在今河南禹州市),前后共迁都九次:公元前2071年,首任王姒禹迁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为一迁;公元前2060年,二任王姒启迁都于安邑(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西北),为二迁;公元前2051年,三任王姒太康迁都于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为三迁;公元前2039年,四任王姒仲康迁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为四迁;公元前2019年,五任王姒相迁都于斟灌(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为五迁;公元前1943年,八任王姒少康迁都于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为六迁;公元前1910年,九任王姒杼迁都于老丘(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为七迁;公元前1725年,十五任王姒廑迁都于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为八迁;公元前1652年,十九任王姒履癸迁回旧都斟寻,为九迁。
夏王朝的疆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北至河北省南部,东至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区,南至湖北省境内。因辖地与其它氏族部落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很难准确地划清边境。
夏王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当时的制陶、冶金、纺织、卜骨等行业已经很发达。
夏王朝共传十九任王,传国虚记四百七十一年(公元前2070前1601):首任王:姒禹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2070前2061)。
二任王:姒启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2061前2052)。
三任王:姒太康在位执政虚记五年(公元前2052前2048)。
四任王:姒仲康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2048前2030)。
五任王:姒相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2030前2002)。
六任王:后羿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2040前2022)。
七任王:寒浞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一年(公元前2022前1962)。
八任王:姒少康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1962前1916)。
九任王:姒杼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1916前1889)。
十任王:姒槐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1889前1861)。
十一任王:姒芒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1861前1843)。
十二任王:姒泄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公元前1843前1818)。
十三任王:姒不降在位执政虚记七十年(公元前1818前1749)。
十四任王:姒扃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二年(公元前1749前1728)。
十五任王:姒廑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公元前1728前1708)。
十六任王:姒孔甲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公元前1708前1677)。
十七任王:姒皋在位执政虚记十二年(公元前1677前1666)。
十八任王:姒发在位执政虚记十四年(公元前1666前1653)。
十九任王:姒履癸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三年(公元前1653前1601)。
公元前1601年,夏王朝为商汤所灭。
第211章 首任王姒禹 (1)()
在位起讫:前2070前2061年。
生卒年:前2160前2061年。
出生地:石纽(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南十里)。
立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
年号:夏禹元年(辛卯,前2070)。
姒禹,姓姒,名禹,又称戎禹、崇禹、伯禹、大禹,字文命,号高密。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首任王。姒禹传说是黄帝的后裔,他的先祖为颛顼高阳氏,父亲是崇伯鲧,母亲为修已氏首领女志,(又称女狄、女嬉)。
鲧原是颛顼高阳氏的远支苗裔,其族因不被祖上重视,远迁于西部的边境地区,与西戎人为伍,故而又称他们为戎人。鲧年轻时到修己氏部落走婚,被年轻的女首领女志看中,二人便在修己氏的活动中心石纽(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南十里)结为夫妻。女志怀孕后于于帝密五年(辛酉,前2160)六月初六日在石纽生下了禹(据竹书纪年)。
据史书记载:说修已氏梦中见流星入于怀中,醒来时就有了身孕,又说是修已氏在山上游玩时,因为吞食薏苡而怀孕,后来便生下了禹。传说禹生下来时有虎一样的鼻子,嘴巴很大,耳朵有三个孔,头戴钩铃星宿,胸画北斗星宫,脚掌纹有字迹。因此便给他取名文命,又称禹,以姒为姓,称作姒禹,亦称姒文命。
鲧是一位机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物,以善于治水而闻名天下。在五任尧帝祁裘执政时,便奉命跟随共工氏治水,是共工氏的得力助手,但是共工氏多年治水无功,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有一次,五任帝祁裘命辅政大臣姜密往治水前线视察,因姜密毫无根据地对治水工作胡乱批评,激怒了年轻气盛的鲧,便当众顶撞了他,使他很没面子。姜密十分气恼,从此便和鲧结下了怨恨。
公元前2165年(丙辰),五任尧帝祁裘去世,六任尧帝姜密即位,大封群臣,把鲧封在了崇邑(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北),此后鲧被称作崇伯鲧。(有个别人解释:说崇伯鲧,姓崇名伯鲧,这是错误的。崇是古代的地名,伯是首领的意思,鲧才是真正的名子。古时候的“伯”字相当于现在的“长”字,如现在的高官、市长、县长、社长、村长,古时候就可以称作省伯、市伯、县伯、社伯、村伯)
帝密十三年(己巳,前2152),共工氏治水无功,被六任尧帝姜密免去了治水总指挥的职务,大臣们一致推选崇伯鲧。尧帝姜密向来与崇伯鲧不和,不打算让他去领导治水,便对大臣们说:“鲧毁败族人,狂傲自大,不可以让他担当这样的重任。”但是许多大臣们都认为,崇伯鲧为了治水曾多次奔波于各地,见多识广,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领导大规模的治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以让他试一试。尧帝姜密见大臣们众口一词,都举荐崇伯鲧,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只好任命鲧来领导治水。
崇伯鲧受命治水时已经五十岁,但身体依然十分强壮。他率领修己氏、龟熙氏、鸱╟hi。xiao)氏、应龙氏、句龙氏、鹳兜氏等族众,先从黄河壶口治起,开始了艰难的治水工程。崇伯鲧总结了共工氏治水失败的教训,创造出了自己的治水方案。他认为:治理洪水的关键是引导千条江河归大海,引水归海的关键是清理出河流下游的河道,而清理下游河道必须得截断上游水道才能进行。于是,崇伯鲧率领着治水大军先用积石截断黄河上游,让黄河水暂时流往人烟稀少的地方,然后在下游开工梳理河道。然而到了雨季,上游水位猛涨,冲毁了堤坝,黄河像一头猛兽,带着大量的泥沙咆哮着冲向下游,把人们辛苦数月清理出来的河道再次淤平。
面对失败,许多人都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对治水失去了信心。崇伯鲧却没有灰心,继续率领治水大军与洪水进行顽强的搏斗,堤坝冲毁了就再修筑,然后继续清理下游河道。可是第二年雨季来临,河堤再次被毁,河道又被淤平。就这样毁了修,修了毁,一连持续九年,累死的人成千上万,治水却没有丝毫成就。
崇伯鲧心急如焚,为了制服这滔滔的洪水,他以身犯险,下令搬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