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啊,西域矿藏丰富,与其留给别人不如留给我们自己开采。而且不设西域都护府,万一将来更西边的人打过来怎么办?有西域都护府作为缓冲,我们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可西域人口不多啊。”
“这不是问题,日后但凡是死刑犯,除了罪大恶极必须明正典刑者,一律发往西域劳动改造,这也算是废物利用,总好过一刀了账。”
“光是死刑犯恐怕还不够。”
“还有战俘呢。”刘协说着冲贾诩眨了眨眼。贾诩知道刘协有话不方便当着众人面说,便明智的没有再追问,有什么疑问,等私底下再问就是。
“主公,韩遂被逐,马腾归顺,这凉州算是暂时安稳了。”贾诩笑着对刘协说道。
刘协闻言笑了笑,点头附和道:“嗯,内部是不需要太担心了,剩下的就是处理好羌汉两族的关系。彻里吉刚败,短时间内他是不敢主动来寻仇,所以文和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安抚凉州民心,尽快让百姓恢复生产。”
“主公放心,微臣心里有数。对了,说到彻里吉,他前些日子倒是派丞相雅丹来了姑臧一趟。”
“唔?派人来服软?”
贾诩点头答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据雅丹说,这次他们是受了韩遂的欺骗,希望大汉可以原谅他们。为了表示他们的诚意,雅丹带来了韩遂之子韩银的项上首级。”
“哼,他们的算盘倒是打得挺精。”刘协冷哼一声道。
“主公,那雅丹如今还在姑臧,是否要见上一见?”
“不了,对外族不能太客气,否则容易让他们恃宠而骄。你替我转告雅丹吧,想要得到大汉的原谅,光是韩银一个脑袋还不够,让他把韩遂的脑袋送来,否则休要怪大汉对他彻里吉不讲情面。”
“……主公,韩遂好像并没有逃往西羌吧?”
“对啊,我知道,所以彻里吉肯定交不出韩遂的人头。文和,你是我的心腹,所以有些话我可以对你说。想要彻底融合羌族,那就不能让羌族抱团。彻里吉是西羌王,他这个身份可以凝聚羌人的人心,这对我们大汉融合羌族可不是一件好事。”
“主公希望羌族一盘散沙?”
“嗯,唯有如此我大汉才好从中取利呀。”
“微臣明白了,请主公放心。”贾诩明白了刘协的意图,也就清楚了自己日后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我相信你能明白。对了,有一事我得提醒你,此次大战我大汉损失了不少兵卒,而那些兵卒中有不少的家眷已经在凉州安家落户。我答应张燕会妥善照顾那些家眷,你平时注意关照一二。还有记着等村学建立以后,不分汉羌,只要羌人愿意让小孩来读书,也一并教授,千万记住警告教书学生不得有所歧视。”
“主公想要对羌人的下一代下手?”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若是羌人从小到大就接受汉人的教育,等到长大成人以后,对汉族的认同感恐怕会比对羌族的认同感更高,这样坚持数代下来,还会有几人记得自己究竟是汉族还是羌族。”
“……主公,你这主意有点阴险,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什么叫阴险?这叫高瞻远瞩好不好?没有了两族的矛盾,冲突会减少,人员伤亡也会减少,这凉州也就会变成大汉真正的疆域。”刘协有些不满的纠正道。
“是,是,微臣说错了。不过这真是主公你想出来的?”
“废话,不是我想出来的,难不成还是你想出来的?放心,这主意我已经请教过郑玄、蔡邕等大儒,他们对此并无异议。不过这事属于能做不能说,你切记别泄露出去,要不然当时你可别怪我拿你顶锅。”
“啊!?”
“啊什么啊,我宅心仁厚,这么歹毒的主意当然是你这个毒士想出来的。”刘协翻了个白眼,笑着说道。
“……呵呵,成,不能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贾诩倒是想得开,不一会就想通了,对为刘协背锅一事倒是无所谓。
刘协见状笑道:“遗臭万年估计不太可能,但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却是肯定的。要是汉室真的二次振兴,我会留名青史,而你们这些爪牙,肯定也跑不了。”
……
在姑臧待了将近半个月,刘协接见了各地的官员,表扬了这些人对大汉的忠心,这种面上工夫是必须要做的,刘协就算心里不耐烦也必须要做。没有了韩遂这个隐患,马腾有愿意接受朝廷的整编,之前被刘协留在凉州的赵云、庞德也就没必要继续留在凉州。
刘协将酒泉、张掖的防务交给了张燕的黑山军,又让赵云、庞德各自以三千精锐作为骨干,从迁移至凉州定居的黑山贼中挑选出没有家室拖累的单身青壮一万余人组成新军两支。至于马腾的马家军,在补充过各军损失以后,剩下的人马留下两万随马腾返回武威,继续监视北地匈奴以及防备逃往北地的韩遂卷土重来。
安排妥当以后,刘协就准备动身返回长安,汉安军、解烦军的人马已经提前返回驻地,不过有赵云、庞德的加入,刘协返回长安这一路上还是很安全。
大军在抵达新平时,刘协收到了荀彧命人送来了急报,在与曹操、吕布的战斗中接连失败的袁术与一月前在寿春称帝。
相比起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的庞德、赵云,刘协的反应倒是很平静。袁术称帝这事刘协有影响,心理已经有了准备,反应自然也就不会过分激烈。袁术称帝这事在史书上有记载,早在没得到玉玺之前,袁术就早有称帝之心。而得到了玉玺之后,更是让袁术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所以大胆的走出这一步,很合乎逻辑。
不过袁术称帝也意味着袁术败亡的开始,刘协并不知道袁术为何选择在这时候称帝,若他真的以为拥有了玉玺就可以当皇帝,那未免也太幼稚了一些。在称帝之前,袁术的实力最为雄厚,相比起在河北称雄的袁绍,袁术的实力更加强大。这段时间虽然连吃败仗,但袁术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可他称帝了,那就意味着他成了众矢之的,刘协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是不是需要如历史上记载的那样下旨号召各路诸侯共讨之。如今的袁术被曹操、吕布、刘备、孙策、刘表五方势力包夹在中央,若是这五路诸侯齐攻,任袁术长了三头六臂那也是扛不住的。
可问题是即便袁术败亡了,刘协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无利不起早,刘协可不姓雷,他可没有助人为乐的良好情操。
大军继续前进,不日就回到了长安。刘协一到长安,就被荀彧等人围住,商量的事情依然是袁术称帝一事。山高皇帝远,朝廷对袁术此时还是有些鞭长莫及,若是双方接壤,那刘协倒是可以命赵云、庞德率军去寻袁术的晦气。可现在,袁术躲在东南,朝廷想打就必须通过曹操的地盘,可以曹操的奸猾,他怎么可能放任数万朝廷大军在其境内畅通无阻,要知道假道灭虢这个典故可是无人不知的。
直接出兵不太现实,那就唯有坐山观虎斗。这半个月里袁术的新举动也由荀彧告诉了刘协,这袁术果然不是笨蛋,称帝之后大赦天下,封赏群臣,对他的那些“邻居”也一个都没落下,个个封王,只不过公开表示接受封赏的却一个都没有。
“看来曹操那些人是在等朝廷的态度。”刘协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下巴,对荀彧等人说道:“朝廷是肯定不能承认袁术称帝这件事的,只是朝廷眼下鞭长莫及,想要直接插手也不太现实。文若,你们商议的结果是什么?”
“号召各地州牧群起攻之。”荀彧闻言答道。
“唔……无利不起早啊,那帮诸侯又有哪个肯真心实意的为朝廷效力?文若,把话说全了,你们觉得朝廷要付出什么代价?”
“呃……”
“言者无罪,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我又不会因为这个就怪罪你们。”
“……主公,我等商议过后觉得,除了朝廷正式承认那些诸侯现今的身份外,也没什么足以让其动心的报酬。”
“呵呵,看来你我君臣这回算是想到一块去了。”刘协笑了笑,对荀彧说道:“就照你们商量的去办吧。另外我再补充一点,别人都能得到朝廷的承认,唯独孙策不行,他是袁术称帝的帮凶。当年他爹私藏玉玺,而他又将玉玺献给了袁术,孙家想要得到朝廷的原谅,没那么容易。”
荀彧等人原本是计划让曹操、吕布、刘备、刘表外加孙策五路人马共讨袁术。但现在少了孙策的参与,刘表那里估计也不会真心出力,能指望的也就剩下曹、吕、刘三家。再加上刘备与孙策此时正在争夺江东,朝廷真正能指望上的,恐怕就剩下曹操跟吕布。
“主公,若是不能安抚孙策,仅靠曹、吕两家的力量,恐怕不能尽快解决袁术。”荀彧沉声说道。
“啊?唔……这样啊,那就征辟孙策之弟孙权为郎官来长安听用,那我倒是可以考虑原谅孙家。”刘协闻言想了想,妥协道。
“孙权?”荀彧不清楚刘协为何要点名孙权,但好歹刘协松了口,他也就没有深究,点头答应了刘协的要求。
第七十八章 五路攻袁()
因为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刘协并没有因为袁术的称帝就跳脚,而这种表现落到荀彧等不明真相的人眼里,刘协就成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表现。作为一心希望汉室振兴的大汉忠臣,荀彧比任何人都期望刘协是个值得辅佐的天子,而刘协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意外得到了荀彧的满分。
袁术不过是跳梁小丑,得到玉玺又如何?不是真命天子就不是真命天子,拿着玉玺也没用!荀彧并不看好袁术的未来,四面树敌,即便再强悍的势力也会在无休止的战斗中不断衰弱。
按照刘协的意见,荀彧迅速拟诏,以朝廷的名义下令曹操、吕布、刘备、孙策、刘表五路人马共讨袁术。当然为了这帮人肯出力,荀彧也是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曹操已经得到朝廷的认可,此时用的语气就是上下级的态度,而刘表贵为荆王,则是商量请求的态度,至于吕布、刘备、孙策这三方尚未得到朝廷认可的势力,荀彧则是采取了以利诱之的办法,以朝廷认可作为诱饵,诱使三人为了名正言顺在讨伐袁术一事上出力。
相比起朝廷给出的筹码,袁术给出的筹码明显更高。但问题是袁术拿了玉玺不代表他就是汉室正统,朝廷的筹码含金量更高,对吕布、刘备、孙策三人的吸引力自然就更大。吕布如今占了整个青州外加半个徐州,而刘备则是徐州、江东各占一半,至于孙策的地盘则是最小,只有半个江东。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孙策以前造的孽,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当初孙策在替袁术卖命的时候曾经奉命攻打庐江,当时的庐江太守陆康据城死守,最后还是叫孙策攻破了城池,参与守城的陆家精英子弟损失大半,陆康更是在城破之时身死。陆家是江东大族,托孙策的福,原本人才济济的陆家到最后不得不让年仅十二岁的陆逊出任家主一职,由此孙陆二家的仇也就结下了。
若是没有刘备横插一脚,陆家或许还会如历史上那样最终不得不向孙家低头,委曲求全。可现在多了一个刘备,也就让江东的士族又多了一个选择。
孙策行事张扬,性情跋扈,大有顺者昌、逆者亡的意思。自挥兵江东以来,但凡遇上不肯合作的世家,都免不了经历一场刀兵之劫,这也就在无形中将世家往刘备那边又推近了一点。
先是陆家、后是顾家,两大在江东颇具影响力的世家倒向了刘备,而刘备手中所掌握的力量同样也不小,远不是孙策之前所对付的刘繇、严白虎之流可比。孙策虽勇,但对上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也同样占不到什么便宜。万幸身边有周瑜出谋划策,孙策这才与刘备斗了个旗鼓相当。也多亏了周瑜的劝说,孙策才改变了对江东世家的态度,拉拢了同样是江东大族的朱家,没让刘备彻底占了江东的人心。
此时的孙策,急需外援。原本孙策还指望袁术可以帮自己一把,因为除了袁术,也没有别的势力能帮自己。刘备正跟自己争夺江东,而刘表又和自己有杀父之仇。可在得知袁术称帝的消息以后,孙策立刻打消了与袁术联手的念头。
就如周瑜形容的那样,称帝的袁术就是一坨屎,谁沾谁倒霉!曹操、吕布等人对待袁术的使者那就是赶走了事,而孙策做的更绝,直接砍下了使者的脑袋,借此表明自己要与袁术划清界限的决心。只是这种态度并没有瞒过远在长安的刘协,面对朝廷使者的质问,孙策哑口无言。
“天使远来辛苦,且先下去休息,待明日我再给你答复。”孙策强忍怒气的对朝廷使者步骘说道。
“如此,本使就先行告退了。”步骘闻言点了点头,随着侍者退下。等到步骘一走,孙策就忍不住一脚踹翻了桌案,怒声骂道:“狗皇帝,真他娘的蹬鼻子上脸!”
“伯符,何故如此气恼?”外面走进一人,恰好听到了孙策的叫骂。
“公瑾,你来的正好,我正准备让人去寻你。”孙策一见周瑜,立刻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拉住周瑜的手说道。
“伯符,冷静些,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急躁,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策与周瑜相交莫逆,亲如兄弟,对周瑜,孙策不需要有任何的隐瞒,当即便把朝廷使者步骘带来的条件告诉了周瑜。周瑜听后不由皱起了眉头,当初孙策拿玉玺从袁术那里讨要回孙坚旧部的事情周瑜也是知道的。对此事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汉室势微,当时谁又将朝廷放在眼里。可万没想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廷并未如同所想的那样一直衰弱下去,据最新的消息,朝廷对西域的征讨极为顺利,目前已经几乎扩大了将近一个关中的疆域,昔日西域三十六国的百姓如今基本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囊中之物。
如果只是这一点,周瑜倒也不会放在心上,山高皇帝远,朝廷跟江东相隔还远着呢。可问题就是刘备在这时跳出来和孙策抢夺江东,由于刘备跳出来搅局,导致周瑜为孙策制定的计划不得不进行修改。
袁术称帝,无疑是将孙策也给拖下水了。说一千道一万,袁术手里的玉玺都是孙策献上的。孙策当然可以借口说是托袁术交还朝廷,而袁术心怀不轨,扣下了玉玺。但这个理由想要让人认可,那就必须得到朝廷的支持。
名正方能言顺,只有得到朝廷认可的扬州牧,孙策攻略江东才会减少来自江东士族的阻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
“伯符,眼下我们需要朝廷的认可。”
“……公瑾,仲谋可是也认你为兄长的。”孙策打断周瑜的话道。
“伯符,我当然也不想把仲谋送去长安,可问题是咱们眼下需要朝廷的认可呀。只有得到扬州牧一职,咱们才能在江东名正言顺。原本我是打算等彻底占领江东之后再派人前往长安请封,可谁能想到刘备会横插一脚,与我们争夺江东呢。”
“……别的条件我都可以考虑,唯独这一条,只要我还没死,那就不行。我孙伯符还没有落魄到需要拿自家兄弟去换前程的地步。”孙策毫不妥协的瞪着周瑜说道。
周瑜见状也知道再劝无用,只能叹了口气,“既然伯符不愿,那就由小弟再去见见朝廷使者,看看此事是否还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