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民还有一个疑问。”
“什么疑问说来听听。”
这人咽了咽口水,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道:“草民想问的是,如今大明各地征战不休,如果如果”
“如果盐场所在之地被敌军侵占又该如何是吧。”左懋第呵呵笑道:“天子明谕,若是竞标之商户竞标所得之盐场为敌军所占,那么就按照竞标价除去月份,例如你竞标一座盐池用了六十万,那么每个月就是五万,敌军侵占盐池之前,你开采盐池才半年,那么这剩下的半年,户部会将三十万两银子退还给你,或者等朝廷收复失地恢复盐池开采,你损失多久就赔偿多少银子,可明白了。”
“明白。”提问之人擦了擦额头冷汗。
“那么可还有其它疑问?”
“没有了。”众商户齐声道。
“那好。”左懋第舒出一口气,心里已经开始佩服天子的先见之明,本月初一大朝会结束后,天子特意将高尚书、苏侍郎和他留下来面谕此次竞标之事,特意提到如果有商户担心战事不定影响到盐池开采该如何应对,他们几个一开始还有点不以为然,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说大明战事不利,如今看来确实是他们小看了这些商户的胆量和秉性,涉及利益问题他们根本就没什么不敢问不敢做的。
“现在开始竞标,首先开竞的是一百零六座小型盐场,第一座是位于扬州府的地星盐场,底价十五万,各位要出价多少就拿几枚大钱放进箱内”
两百多商户左右看了看,默默无声的从钱袋里拿出大钱,有的三枚有的五枚,往日里的一文钱现在可是代表一万两银子,难怪重逾千斤,有些身家并不算巨富的商户,这次来竞标也没指望过能标中中大型盐场,但对于小盐场可是志在必得!
“都投完了?”
众商点头。
“开始清点。”左懋第一挥手,原本站立两边的国土资源厅衙役顿时上前,将盒子打开清点铜钱。
“大兴号七枚,荣威号八枚关平号五枚元和号十一枚,吉祥号十六枚”
众商户目光顿时刷刷朝吉祥号看了过去,吉祥号本是扬州本地人,下重金竞标这座盐池并不奇怪,可吉祥号家业并不算大,最多也就大几十万罢了,这次为竞一座小盐池居然花费超过底价一倍的代价,这是什么概念?地星盐场这样的小规模盐池一年收入撑死了也就五十万,用三十一万竞下,还要支付灶户的工钱打点官府这还能有多少赚头
果不其然最后吉祥号成功以三十一万两银子的竞标价夺取地星盐场的开采权,而其余出价最高的也就十二万罢了。
有了第一场,众商户心里对于小盐场的竞标价基本都已经心里有数,后面的一百零五座小盐池几乎都出现了最高价等同的情况,一般也就是在二十七八万两左右,那么就要进行二轮口头提价,每次提价不得少于一千两,最后这一百多盐池最高的也就出到了十四万三千两,与吉祥号的十六万竞价差了一万七千两,不过吉祥号随后又分别以十二万四千和十二万九千的价格竞下扬州的另外两座盐池,狠狠让其它商户刮目相看了一把。
高弘图脸色终于忍不住浮现笑意,身为户部尚书对于大明财政的窘迫他可是有着切身体会,原本还担心天子弄出这么一个竞标制度不会有多少商家景从,最后盐场落入太监军队之手,只怕会搞的民怨沸腾,可现在看来完全是他目光短浅啊,竞标之前五千多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入了户部库房,虽说最后所得未必会有这么多,可这至少说明商户并不排斥这所谓的盐场竞标,那么到最后哪怕只有一半成为国库收入,那么困扰大明的财政问题将永远不复存在!天子只之高明,委实不像是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阿。
第一百四十三章教育(上)()
“平身吧。”朱慈炯轻轻将笔搁在笔架上,双手捧起案纸,对着墨迹吹了吹,只见纸上赫然写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跪在地上的高弘图、苏观生和左懋第三人站起身来肃手站在一边。
“赐座。”
站在朱慈炯身后的苗宣使了个眼色,顿时就有小太监端了三张软墩放在三位大员身后。
三人挨了小半边屁股坐下,时间越久接触的越多,高弘图对于少年天子的敬畏久就越发深刻,尤其是今天进行了三个多时辰的竞标后,对天子的敬服几乎已经达到了顶点。
“竞标结束了?户部增加了多少收入?”朱慈炯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高弘图站起身面泛红光,声调有点颤抖得说道:“回陛下话,此番盐场竞标户部太仓库收银五千六百一十八万两,其中一百零六座小盐场竞得三千零一十一万两,中等盐场竞标银一千八百八十七万两,八座大盐场得银七百二十万两。”
“有这么多?”朱慈炯愕然抬头,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古时盐政让国家增收巨额税收的宋朝,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二千七八百万两,这次竞标竞的银子居然能超过历史最高峰的一倍有余?看来盐业利润之黑还远在自己的想象之上啊,不过旋即一想也是,宋代的盐价比起明朝来说可要低了好几倍,那么他采取竞标的方式榨取盐商的利润空间,得银这么多也就可以理解了。
“是的陛下。”高弘图现在想起来还有点难以置信,忙道:“如今没有竞标到盐场的商户,他们缴纳的保证金微臣已经命户部官员返还商户,至于竞标成功的商户缺的银子最迟半个月内便会押解入太仓库,一旦缴纳全部银子就会发放盐场开采许可证,绝不会有半分留难。”
“那就好。”朱慈炯颔首道:“咱们大明也不穷嘛,这些商人可都是自觉自愿掏银子出来的,内阁总不会说朕是与民逐利了吧,你也不至于再说朕免了百姓那么多钱粮,国库会有入不敷出之危了吧。”
“微臣岂敢!”高弘图吓的赶紧跪在地上道:“微臣鼠目寸光不及陛下万一,大明原本每岁税银不足千万,如今一次性得银五千多万,堪比往常六年收入,若是每年皆是如此财政困境将永不复存在矣。”
朱慈炯心里轻叹,如今南方还没有经历过历史上的清兵南下,也基本没有经过大的兵灾,种种利益集团可以说是没有受到过什么致命打击,其中的利益链条盘根错节,无人能动的了,就算他如今贵为帝王也是一样,想要将这颗利益大树连根翘起,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事,盐政改革他借着数十盐政官员的人头强行推动,算是在这条利益链中打开了一道缝隙,但要想彻底将这条链子扯断,现在还言之过早。
国土资源厅掌管的可不光是盐政一条,盐政相对而言还好办一些,毕竟一直以来盐矿都掌握在朝廷手中,那些原先的大盐枭只不过是勾结盐运官员上下其手从盐引身上钻空子,如今盐政改革无非就是把这个空子公开化,让官盐彻底成为私盐,损失的几乎都是与盐运有关的哪一部分官员,他杀上一批已是足以震慑。
但是矿税不一样,这年头的矿山开采虽名义上也是朝廷的,但私采几乎已经公开化,不像盐政好歹还有盐引这一块遮羞布,万历皇帝为了收矿税广设矿监,弄的天下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为了把矿监的这份孝敬银子弄出来,成倍压榨穷苦百姓,死于矿难的百姓难以计数,而万历不过落了几千万两银子的好处,还背上后世贪财的骂名,最后大头全部都落入矿监和地方官员的腰包,朱慈炯如果要对矿政动手,就等于断了地方上下官员的财路,阻力之大难以想象,至少不是几十颗人头就能解决的事。
“此为常例,当然每年皆是如此,商人心甘情愿的拿银子出来,百姓又少受盘剥之苦,何乐而不为,平身吧,看看朕这几个字写的如何?”
“谢陛下。”高弘图起身,微躬着身体抬头看去,脱口夸赞道:“陛下的字遒劲自然,含蓄中带有一点张扬,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颇合颜柳之风”
“朕是想听听爱卿对这几个字中所表达之意的看法。”
高弘图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老脸却是无惊无喜,沉思片刻道:“陛下的意思是人之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从幼年之时便应读好圣贤之书,以期将来能够立足朝堂为大明百姓谋福祉?”
“朕这几个字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朱慈炯笑道:“说到底就是两个字‘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大明想要万年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希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高弘图有点晕
“朕要发展全民教育,至少要让现如今十岁左右的孩童有书读,因此朕决定要在各乡各县各州府设立学校,嗯你可以理解为学院,朕要在二十年内普及教育制度,至少让大明超过半数的孩童识字明理”
“陛下此举怕是不妥吧。”
“有何不妥?”
高弘图道:“圣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简直就是笑话,高大人难道就不是大明的子民了吗?”朱慈炯冷笑:“或者说这个‘民’字,在高大人的眼里就只是那些普通百姓是庶民,而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则是贵民,你们是怕庶民们掌握了知识,然后会对世家大族的地位产生冲击吗?还是怕小民认字知理后,会妄议时事指出你等贵民的为政得失吗?”
“臣绝无此意。”刚站起来没几分钟的高弘图诚惶诚恐的再次跪倒。
“有这意思也好没这意思也罢,朕已决意要在各地兴办学院,各乡最少要有一座乡学,各县至少要有三座县学,各省各府各州要兴建多少省学府学以后再定,兴建各县学乡学之费用由户部一体供给,朕会选定合适人选明旨督办此事。”
第一百四十四章教育(下)()
高弘图嘴唇泛苦道:“陛下,天下府州数百,县治一千五百余,乡治上万若是每地皆要建学,只怕户部难以承担,而且如今南京有国子监和宗学,各也地有府学、州学、县学,将学院扩建至乡,老臣认为并无必要。”
“朕以为很有必要。”朱慈炯冷哼道:“各地县一级以上治所都有学院是不错,但能入县学、府学甚至国子监读书的都是什么人,起码也得是身家殷实,普通的穷苦人家子弟哪里会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朕要普及的是全民教育,若非看在如今条件确实不允许的份上,朕甚至打算将最低一级学校放宽到村,开设乡学已经是朕的最大底限!”
“至于高卿所说户部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建校计划,朕也知道是实情,一口吃不出一个大胖子嘛,户部可以先拿出二千万两银子,在应天府、苏州府、扬州府、镇江府、常州府、淮安府以及徐州府辖内所属各乡建乡学两三千所,每所乡学所建之教舍至少得能容纳学生万名,再说了,设立乡学也是造福乡里的好事嘛,各有司衙门可以发动当地士绅豪富之家捐资捐物嘛,户部每所学校拨建校费用一万两,朕以为建区区几千所乡学总不该会有什么难度吧。”
高弘图心里那真叫一个郁闷,一个盐政为国库弄了五千多万两银子,可算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本以为户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不用为银子犯愁了,谁知银子还没捂热,转眼间便去了两千万,说不定还未必够,当今天子赚银子本事是大,可花起银子来同样不手软啊。
“待各乡学建好之后,只要百姓愿意每年交三两银子就可以送一名子弟入学,每年得来的这二三万两银子想必足以应付万民学子的所需的笔墨纸砚、书本还有师资费用,要是想让学校包揽学子的食宿费用,就多交三两银子,如今朕废除了强加在百姓头上的各种杂税和徭役,民众负担减轻不少,朕以为还是有不少人家愿意花上三五两银子让孩子博取未来一个出身的吧。”
高弘图没法反驳朱慈炯的话,因为说的确实是实情,免除杂税和徭役,只收人头税和土地税,如今大明治下百姓的日子可谓前所未有的好,让他们拿银子出来供家中子弟读书,恐怕个个踊跃的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朱慈炯继续说道:“朕要普及全民教育,将以五等制度实施,第一等为童学,以教导孩童认字及基础算术为主,学习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任何一名学子学满三年都需参加考试,考两门课程,其一算术其二默字,每门百分,一百八十分为合格,合格之学子可升县学。”
“第二等县学,学习基础国学唐诗、宋词、汉赋及中等算术,每年大考一次,考四门每门同样百分,三百四十分为合格,合格者为童生,可升府学。”
“至于府学、省学或是道学以及最高等之京学如何规范,学些什么现在还言之过早,三四年后再议不晚,但现如今新设专管教育的部门乃是势在必行,这新部门就叫‘教育部’吧,内阁需尽快拟定教育部的各项章程,选定主官及各有司主事,朕给内阁一个月的时间办理此事,勿失朕望。”
“臣明白。”高弘图擦擦额上虚汗,又是新部门,天子的脑袋里面哪来的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可还知道圣人之言祖制为何物,他敢说天子要成立教育部专管普及教育的方略,一定是早有成算,以他们对当今天子的了解,就算在内阁在官场引起轩然大波也断无根改或是拒绝的可能,而且这番举措必定会被百姓当成是天子的又一项德政,内阁要是反对,不但会开罪天子也必将成为天下亿万普通百姓的公敌
“今年的秋粮转运各镇,办的如何了?”朱慈炯问道。
“回禀陛下,今年秋粮征收总计约五百万石,第一批军粮已就近发往各镇,每镇运粮二十万石,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应抵达各镇了。”
朱慈炯点头:“朕已经获得确切消息,清廷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派兵前往盛京迎虏酋顺治入北京,并在北京城内布置登基大典,意欲下个月初为顺治再举行一次登基仪式,昭告天下万民,清廷入主中原之决心,如今北直隶地区清廷统治渐稳,依朕估算,一旦顺治入北京登基之后,清廷很有可能立即挥军攻伐天下,南北大战在即,户部需确保军方供应充足,总不能让前方将士饿着肚子拼命吧。”
“臣明白。”高弘图口气没什么变化,可心里已是掀起了滔天骇浪,建虏撮尔小国人口不过数十万,直属兵力不过数万,大败李自成入主北京之后,四个月来顿足不前,内阁一致认定,清廷根本无力进取,南北就算要爆发大战,起码也得几年以后的事,可清廷居然真就迎顺治入北京,还要重新举行登基大典?如果是真的,确实可以证明清廷南下攻明一统天下之决心,可为何内阁一点风声都没收到?天子登基之后并未重用锦衣卫,却依旧能掌控敌对势力如此详实信息,可见应该有一支不为人知的势力充当了天子耳目。
朱慈炯知道的这么清楚,当然不是因为拥有侦查四方的耳目,他回到这个时代一年半,历史的轨迹基本还在原先的轨道上没有发生太大改变,按照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来推断,顺治入京再度登基后不久,清廷就会兵发两路,一路大举南下一路兵发潼关,掀开覆灭大顺的决定性战役,若不是因为怀庆之败,迫使多尔衮不得不抽调南下兵力,那么历史上南明弘光政权的灭亡根本不会等到第二年五月。
“这幅字朕送给你。”朱慈炯拿起写有‘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八个大字的案纸道:“大明能否延绵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