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如何攻伐天下,各大亲王贝勒皆持不同意见,最后还是多尔衮一言而决,决定等顺治九月入京后,十月于北京再行登基大典,宣示清廷入主中原之决心后,便西出潼关彻底剿灭李自成,明年开春即发兵南下,一举荡平残明!
第一百零七章梅花山下()
南京梅花山下,一座占地十余亩的万民祠拔地而起,这座祠堂修建于今年五月,七月中旬完工,外观形似道观,终日香烟缭绕巨烛彻夜不熄,祠堂正门上有当今天子亲书的十三个大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出屈原却字字透露出当今天子护民之意。
以戍云子为首的几名道士长居于此,奉天子之命为天下百姓祈福。
万民祠修建完工的第一日便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客人,一座重达数千斤的精铁跪像,南京城内乃至周边越来越多的百姓都知道,这座跪像内是原扬州大营的镇守大将兴平伯高杰被磨盘磨成肉泥的血肉,还有永世被困守其内不得超生的魂魄。
高杰真是惨呐,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双手双腿被砍下磨成血泥,哀嚎数个时辰才死,咽气的那一刻,戍云子道长便祭出法坛口念法咒,生生将高杰的魂魄拘拿封印进铸像之内,一旁观看此等酷刑的百姓,大多都是以前深受高杰之害逃往南京后被天子收留的难民,虽肉眼凡胎看不见魂魄,可看戍云子道长满脸凝重最后长舒一口气的样子就知道,高杰的魂魄必然被困进铸像以内,最后磨完身躯头颅后又有铁匠师傅融铁封了铸像之顶,篆刻道法符文,这才转运到了梅花山下这万民祠前。
想当日观看行刑的还有刘泽清和刘良佐两个恶贼,看见高杰如此之惨,直接被骇昏十几次,得知天子开恩只是将他俩斩首示众的时候,两人痛哭流涕,直说天子圣明乃是大明中兴之主,这辈子罪孽深重没机会为天子效死,来世定要为圣天子征战沙场一类的废话。
万民祠前砌了三十座石台,每座石台高不过一尺,长宽不过六尺,如今高杰的精铁铸像就被安置在最左边的第一座石台上,而石台有三十座,很明显高杰不会是唯一一个跪在这里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人成为这里的常驻之客。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名身穿蓝色织锦长袍,腰缠玉带头戴儒士巾的男子看着高杰跪像,由衷感慨道:“炯儿比我狠呐,我若是有他这般魄力,又何须为区区百万两银子犯愁,处处还要看那些跋扈武臣的脸色,最后只能坐看京师陷入贼手,大明险些陷入不覆之境。”
“老爷终于看开了吗?”男子身边的高贵妇人喃喃说道。
这一男一女自然便是曾经的大明天子崇祯皇帝朱由检和他的周皇后,夫妇两人被带到六合县一处偏僻所在妥善安置后,朱慈炯终归觉得有些不忍,他可以对那些文臣武将动手,甚至为了安定民心重振朝纲而不惜大开杀戒,但对自己的父皇母后,终究做不到铁石心肠,否则那就不是冷酷而是冷血了。
所以在幽禁了父皇母后一个多月之后,朱慈炯让人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只要在外不泄露身份,那么不管是父皇母后还是哥哥妹妹谁想出去走走,就可以出去走走,但是必须得要乔装一番,毕竟在南京也有不少曾经见过崇祯真容的大臣,另外随身还有五十名护卫分散四周保护,说是保护其实不过是随时准备应变罢了,若是崇祯皇帝不甘心,想要向天下曝露自己的身份,动摇朱慈炯的皇位根本,这些护卫会在第一时间出手,将皇帝拿下送回六合庄园,下一次再想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崇祯确实是已经看淡了看开了,虽然被儿子幽禁让他一开始时候感到很憋闷,更为朱慈炯篡位夺权很愤怒,可经过周后的开解,心境也放松了很多,十七年来殚精竭虑却没能让帝国起死回生,日日夜夜为国事烦扰天下依旧糜烂不堪,崇祯终于认识到自己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他根本不具备将大明治理好的手腕和能力。
虽被儿子软禁在一个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可仍然是锦衣玉食生活无忧,日子过的虽然乏味,可真要比起在北京时候过的那种寝食难安的日子,没准还要强上一些,除了想起失去权柄时候的那股失落外,其它也真没有什么不好的了。
坐到龙椅上的终归是朕的儿子,崇祯现在每次失落时候都会这么安慰自己,而且还是太祖洪武皇帝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他还有什么可说的,要说最苦的还是烺儿,朱慈炯篡了他的皇位,烺儿这个国之储君自然也就再没有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了。
崇祯最想做的自然就是想要当面质问朱慈炯,问一问他为什么当初竟敢欺君罔上,不完全传达太祖皇帝的旨意,他现在已经认定所谓的紫薇龙气根本就是个幌子,太祖真正要传达的应该是让他迁都南下,避开李自成贼军锋芒,可朱慈炯却自己选择南下避祸,分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篡夺皇位,但崇祯也知道,现在说这些半点用没有,而且想见到朱慈炯很难
现在的朱慈炯不会见他,或者说根本就没脸面见他,能让他与周后出来走动已经算是很有孝心了,都说天家最是无情,自己这个儿子总算是没有失去良知,他自然也不可能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吼自己是崇祯皇帝,他没那么傻,朱慈炯敢让他出来,自然就不会怕他来这一手,自己喊了有没有人信那是一回事,只怕话刚出口,就要被身边这两个名为贴身保护实际上是监视的高手当场制住。
陈玹夫妇的武功,崇祯可是见识过的,出手快逾闪电而且又狠又辣,当初在京师突围之时,死在这两人手下的顺兵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尤其是梅凤的暗器功夫,说是镖无虚发也绝不为过。
崇祯可不想冒险,甚至这次从北京逃离出来的皇室成员,只有他与周后会出来,其余的全部被勒令不许踏出庄园一步,小孩子尤其是昭仁公主整天嚷嚷要找炯哥哥,让她出来除了添乱也没别的了。
第一百零八章杀官抄家()
“父皇母后去了万民祠?”朱慈炯头也没抬问了一句。
“老皇爷昨个歇在万隆客栈,今个一早就去了梅花山。”韩赞周在一旁躬身说道。
如今韩赞周已经算的上是朱慈炯的绝对心腹,韩赞周也确实对朱慈炯忠心耿耿,苗宣现在就是一劳碌命,有明一代的掌印太监就没他那么命苦的,当然说韩赞周会取代苗宣的位置也不太可能,毕竟朱慈炯是苗宣大伴,看着天子长大的老人,在天子心里的地位非常人可比。
作为宫中第二号人物,甚至在实权上还要超过苗宣的第一号人物,韩赞周不但很满足也很有自知之明,只要苗宣回宫,他都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样子,这让朱慈炯很满意,也放心的将一些核心秘密告诉他,崇祯未死就是其一。
韩赞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很是震惊了一番,但很快释然,崇祯皇帝和他可没什么大关系,能让他拥有如今地位权势的只会是当今天子,离开了朱慈炯,他韩赞周也不过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镇守太监,每年还得往宫里送孝敬银子。
韩赞周的表现朱慈炯自然看的清楚明白,也更放心让韩赞周替他去办事,将父皇的一举一动回报给他就是如今韩赞周的任务之一。
如今宿卫皇城的全部都换成了新军,朱慈炯知道自己震慑百官改革弊政必然会得罪一批利益阶层,这些人为了利益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他可不想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突然有一天死在宫里成为历史上的一桩悬案。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朱慈炯又问了一句。
韩赞周脸色一肃,知道天子问的是什么,赶忙答道:“查的差不多了,现在已经可以确定阻碍盐政改革,煽动盐商罢市灶民罢工的乃是以鲁之同为首的原盐运转运司一干官员。”
啪的一声,朱慈炯将毛笔磕在纸上,染出一片黑渍。
“不知死活的东西,真是好狗胆!看来玄武门外的两万人头震慑力度不够啊!”朱慈炯冷哼道:“都有哪些盐商参与此事?”
韩赞周打了个冷战,道:“鲁之同等人把持盐政多年树大根深,盐商多畏其势,这次罢市罢工八大盐池盐商皆有参与,至于中小盐商有哪些涉及现在还在查。”
“传朕旨意。”朱慈炯寒声说道:“命金恩泽率朕之近卫军,将鲁之同等一干涉案官员全部缉拿后斩立决,家产全部抄没入宫,家中成员发配矿山服役,再告诉那八大盐商,令他们立刻开市,否则以后就不用开了,朕不但会查封他们名下所有盐铺,还会让他们从此以后卖不出一粒盐,再让他们每人缴纳三百万两罚银,若敢怠慢迟误,一律抄家灭族!”
“遵旨!”韩赞周腰板不由直了许多,天子狠辣果然一如既往啊,那八大盐商每家资产都有大几百万两,天子张嘴一罚就罚的这么狠,内库抄没四镇已得银七八百万两,这次起码三千万两入库,这以后谁还敢和天子玩阳奉阴违这一套,典型活腻歪了啊。
“还有那些个灶户,让高弘图派人前去宣慰,告诉他们盐政改革之后,朕绝不会让盐商再克扣他们一钱银子的工钱,若是再顽固不化,后果自负!”
七月南京城的血腥之气还未散尽,八月上旬天子再出大军,以雷霆之势缉捕鲁之同、宗策等原盐运官员四十六名,抄没家财尽斩于野!
随即天子再发旨意,令各大盐商开市并限期三日缴纳巨额罚银,扬州大盐商祝榅,淮安盐枭管广举家外逃,被早有准备的近卫军半途捉拿,随后押往扬州、淮安城门外斩杀,抄没之家财尽数充入内库。
其余六大盐商惶惶不可终日,备齐现银解往南京,八月十三盐市恢复营业,八月十六消息传到南京,两淮盐场十万灶户开工制盐
“大盗窃国,小官巨贪啊。”
朱慈炯在御书房大发感慨,区区一个从三品盐运都转运使,居然贪腐白银四百多万两!那个叫宗策的从四品也贪了一百三十多万,四十六名盐运官员最后抄出家财近千万,都说盐运衙门乃是肥缺,可能肥到这种地步,也算是让朱慈炯大开了一把眼界,祝榅、管广两家抄没白银一千五百多万,黄金数十万两,差不多每家都有上千万的资产,都说大明穷,这他么能不穷吗?全都给这些杂碎私吞了,不穷才是怪事。
朱慈炯要搞利民政策,废除苛捐杂税还是小事,但是废除徭役的事就太大了,明代时候民众支付赋税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以工代税,没了这一块,以后要做事免费劳动力是不存在的,反过来还要支付劳动费用,朱慈炯累积声望的最有效的成果也是体验在这一方面。
但是如此一来,本就不多的赋税一下子就变得更加囧困,朱慈炯大幅度提升官员俸禄,还要养军征战天下,就算如今卫所兵有屯田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不会增加朝廷负担,但要是靠原先的几百万两银子赋税,能办什么事?什么都办不了!
所以朱慈炯现在挖空心思弄银子,改革盐政矿政每年可以为国库增加至少三千万两银子,明代不是官员商人有钱吗?他就找机会找借口抄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为内库收入白银四千万两,当然比起李自成的追赃助饷还差那么一点。
但是李自成的追赃助饷弊端太明显,一棍子下去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员百姓,以至于山海关大败之后,连北京都不敢逗留便仓惶西逃。
朱慈炯也抄家也杀官,可至少现在没什么副作用,灭了四镇不但让他收入不菲还解除了隐患,这次杀官罚商,也是这些人对抗盐政闹的沸沸扬扬所至,比如鲁之同,你老老实实的配合新政施行,天子有什么借口杀你,祝榅、管广两个你交了罚金,又怎么会死!自作孽不可活啊。
第一百零九章有何不妥()
近一个月来,朱慈炯诛杀四将抚平四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砍掉脑袋的两万乱兵以外,整个四镇还剩下的旧军兵勇足有三十多万,长江北岸连营百里,要是光看外表也是足够唬人的。
但是这些兵勇八成以上都是被各镇裹挟入军的青壮百姓,拿了刀枪长矛就算兵了,左良玉等辈是被流贼动不动就数十万大军给打怕了,总认为兵多能增加底气,殊不知这些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化训练的所谓兵卒,毫无战斗力不说,一旦被强军攻打炸营,没准还要连累原本还有战力的步卒,让小败成为溃败。
要想让一支军队拥有战斗力,具备悍不畏死的意识,在朱慈炯看来首先要让每一个兵勇得到充足的训练,另外就是军纪军风,一支没有军纪约束的军队,就算再强也强不到哪去,所以新军如今除了技能训练以外,每天必须要保证一个时辰的体能训练和一个时辰的队列整训。
当然要让旧式军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凝聚民族意识才是根本,当然这很难,封建社会家天下,让军队诞生民族意识,固然会让军队对战外敌时拥有无可匹敌的战力,但是那样的军团是忠于这个民族还是大明就很难说了,这是把双刃剑,作为一直只准备成为独裁者的朱慈炯来说,让军队朝这方面蜕变还为时尚早。
扯别的有点远,朱慈炯现在当务之急要办的事情还是安置这三十多万旧镇兵力的问题。
第一步自然是裁汰老弱,但是这些能被各镇裹挟来的青壮,当中又能有多少老弱,就好像朱慈炯收拢流民一开始的时候,真正能背井离乡选择走上逃难之路的大多也是壮汉壮妇,否则就算逃了出去,在如今这世道,死在半途的风险还要远高于留在当地,按照朱慈炯的标准十八到三十五这个年龄段才具备参军入伍的资格来说,这三十二三万人能被裁掉的不足一成
还有三十万青壮怎么安排?知道了新军的政策之后,谁也不愿意走,那只能体能淘汰!这一斧子下来,直接让三成兵勇离开军营,这些人朱慈炯发放粮食允许归乡或者留在八卦洲军工厂制造枪支弹药。
随着军力越来越强,新军将士越来越多,如今的军工厂生产能力已经达不到朱慈炯的要求,一个月七八千条枪以往是够了,现在改编四镇二十余万兵,火枪兵至少要占一半,要保证充足训练的话,朱慈炯现在最起码缺二十万条枪,数千万发子弹
好在如今制枪制弹工艺日趋成熟,熟练工人也越来越多,增加制造厂,分流熟练工带上这批被淘汰下来的兵勇,朱慈炯相信将产量翻上一倍问题不大。
淘汰下来的十万兵勇,最终选择回乡的不足一万,选择留下来的多半是因为家乡早已落入敌手或者亲人早已死绝,如今明廷对待百姓这么好,谁愿意回到被贼军占领的家乡去过朝不保夕的日子,再说了,新军每个月还按惯例征兵两千呢,这次体能测试没通过,不代表下次不可以不是。
二十万兵勇首先要进行的是为期一个月的常规军事训练,等待八月底结束之后就要进行整编。
奉天殿旁左右两庑,左庑向西的原本称之位文楼,朱慈炯登基之后,先是将召开朝会的奉天大殿改在乾清宫,然后便是改文楼为议政楼,朱慈炯召见内阁或是各部大臣一般都会选在此处进行,另外就是改右庑向东边的武楼为军议楼,乃是朱慈炯召见军部重臣和各军将领的地方。
如今军议楼内以军部尚书史可法为首的各处正处级官员,各军正副都指挥,二十四五人分坐两列静侯天子驾临。
今天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