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后眉头舒展开来,显然已经大半相信了雷承的话。
“儿臣相信炯弟也不会这般对待父皇的。”朱慈烺出声道。
崇祯暗叹,他当然不会因为雷承的一句毒誓就会彻底相信雷承苗宣两人所说的话,十七年朝堂主政,见惯了波诡云密的朝堂倾轧,对任何人任何事,他早已养成了将信将疑的心性,任何一件言之凿凿的事情放在他面前,他都要先疑上三分,更不用说雷承这次北上营救他们的行动本就存在种种疑点了。
但是雷承有一句话说的没错,他包括如今编练的数万悍勇,忠心的对象不是他甚至不是大明,而是他的儿子定王,短短半年时间,就能让两万官兵如同死士一般效忠,他这个儿子的手腕,就算是他这个天子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啊。
“雷将军打算让朕在此处闲居到何时呢?”
雷承应道:“陛下这些年操劳国事,想来心神早已疲惫不堪,不如就安心在此闲住,等到定王殿下安定天下,铲平流贼肃清寰宇之时,定会恭迎陛下回宫。”
“肃清寰宇,好!好!好!”崇祯看向苗宣问道:“苗公公曾在奉天殿中向朕索要一物,想来便是遗诏吧。”
苗宣从怀里取出一副空白圣旨卷轴以及玉玺金印,跪爬向前,双手高高将之举过头顶,道:“奴婢恳请陛下赐下传位诏书”
第七十二章清廷之议()
三月十九,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当日,便命降将唐通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以及山海关总兵高第,吴三桂、高第投降,二十二日唐通接管山海关防务。
三月二十四日,吴三桂领军到达永平府,张贴告示安民,次日抵达玉田县,闻听刘宗敏逮捕其父吴襄勒索二十万,遂率军而返,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镇守山海关的唐通部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唐通于关下,彻底占领山海关。
中原大地巨变,明朝帝都被大顺军攻陷的消息,三月底传到关外清廷,此时清廷已然渡过因黄台吉猝死而出现的内部动荡,多尔衮与黄台吉之子豪格争夺帝位失败,联合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掌控军政大权。
盛京皇宫崇政殿,多尔衮得知明廷巨变,明皇自刎殉国的消息之后,哪里还能坐的住,急忙召集清廷各亲王、旗主、各部重臣议事。
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五大正在盛京的亲王,范文程、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以及明廷降将洪承畴等人齐聚崇政殿内商议如何该应对此次明廷犹如天翻地覆一般的巨大变故。
站在御阶之下仗剑而立的多尔衮满脸凝重,见来的人差不多了,即开口说道:“明朝发生的变故,想必各位大概也已知晓,如今崇祯自刎,李自成入主北京,明朝半壁江山已失,社稷覆亡只怕为时不远,依诸位看,我大清当如何应对。”
殿内满清大臣无不交头接耳,唯有范文程与洪承畴二人默然不语。
范文程乃是汉人,原是沈阳县学秀才,十八岁考取功名不思报效国家,反在努尔哈赤攻陷抚顺之后主动投靠,十余年间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建设国家制度等一应事宜皆有其身影,被誉为满清开国之初第一文臣,然却实实在在是背叛民族,投靠鞑虏的头一号卖国巨贼。
洪承畴自不必说,被崇祯帝倚为左膀右臂的蓟辽总督,身受国家重恩,却在兵败之后投降,实为大节有亏之人,终黄台吉一朝亦因气节亏损而未得重用,只在顺治即位之后才受到多尔衮青睐,得以位列朝堂。
半响后,济尔哈朗说道:“如今关内形势未明,我大清当静观其变。”
“何为形势不明?”豪格眼睛一瞪道:“如今明廷虽未覆灭,可京师已失,我大清理应趁此良机劫掠中原才是,若能俘虏中原百万人口”
“肃亲王言之有理啊。”满清各大臣不住附和。
多尔衮脸色越发难看,他原也打算此时出兵劫掠中原,再复崇祯二年故事,可提出此议的是豪格,就让他很不满意了,尤其是如今还有这么多权贵附和的时候。
目光转向洪承畴,多尔衮略有些期待道:“洪学士可有高见?”
洪承畴如今在清廷的地位多少有点尴尬,他兵败被俘,明廷只当他已殉国,死后哀荣可谓盛极一时,可偏偏他没死,而是降了清,若是降清他这位封疆大吏能得重用也就罢了,可清廷绝大多数重臣也看不起他这个背主弃国之人,如此一来,想回明朝绝无可能,留下来又索然无味,说是度日如年都不为过,他有时候真恨兵败之时,为何没有全节尽忠。
好在黄太吉死的快,摄政王多尔衮对他还算信任,让他的地位才有了很大改变,如今恩王发问,洪承畴哪敢怠慢,忙道:“北京失陷,对我大清可谓千载良机,如今山海关还在明廷之手,高第、吴三桂如果不降李自成,那么李自成必定发大军攻打,如此鹬蚌相争,我大清完全可以坐收渔利,抓住时机夺取山海关,若是降了,山海关如此重地,李自成必定不会放心让这两人继续镇守,应会将山海关主将换为自己心腹,不管换谁来镇守此关,想要熟悉防务总得需要时间,我大清八旗铁骑完全可以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城下”
“洪学士之言深合本王之意。”多尔衮沉思,目光又移向范文程身上道:“范学士可有话说?”
“此乃国战!我大清当起倾国之兵以攻之!”范文程语出,满堂皆惊。
多尔衮脸色凝重,范文程虽是汉人,但大清建国至今,能快速走向强盛,范文程功不可没,他的意见在整个清廷也没人敢于不重视。
“明朝腐朽,文臣贪财,武臣惧死,虽有雄兵百万,然敢战、能战之兵百不存一,我大清八旗虽是精锐,但军力不足,对上腐朽没落之明廷,百战百胜自然不在话下,可如今顺军应势而起,数十万顺军皆是百战余生之老卒,若是李自成借攻破明都之威席卷天下,要不了几年,我大清将要面对的就不是不堪一击的明军,而是数十万顺军敢战之士,敢问各位,八旗虽勇,可以一隅之地能抗一个新兴王朝的百万雄狮否?”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我大清愿意在关外偏安,可一统天下的顺朝,可会愿意我大清蛰伏在侧否?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中原历代王朝,汉朝定鼎天下不过数十年休养生息,汉武帝便打的匈奴狼奔居胥几乎亡国灭种,唐太宗委曲求全,一朝恢复元气便杀的突厥四分五裂,宋代军力孱弱,宋太宗还一心想要收复燕云北征契丹,明初更无需多说,成祖五征漠北打的北元灰飞烟灭,如今顺若代明而取天下,又岂会容我大清在关外对中原虎视眈眈,范某料定,一旦李自成灭了明廷残余,必将亲提大军征我大清,到了那个时候,仅凭我大清八旗,能否抵挡新朝之锐,各位不妨深思一二。”
大殿内押鸦雀无声,范文程的话听在满清重臣耳里,多少有点觉得危言耸听,甚至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可偏偏找不到什么话去反驳,唯有洪承畴暗自点头,心里对这个仅是秀才出身的汉人重臣又高看了几分。
第七十三章先帝遗诏()
“国战!”多尔衮喃喃自语,道:“那依学士之见,当下应如何应对。”
范文程说道:“密切注视北京一举一动,派舌辨之士前往山海关游说高第、吴三桂,许以高官厚爵,甚至不惜列土封疆也要尽可能招降这二人,最后提举国之兵联明伐顺,以为崇祯皇帝复仇之名,趁顺军立足不稳大举征伐,若进展顺利,我大清当可问鼎中原,灭顺除明,成万世之伟业。”
“范学士真乃我大清国士肱骨之臣也。”多尔衮虎目中精光一闪道:“本王当禀明圣上太后,传谕蒙古各部,汇合大清八旗,汉军旗半个月后两路并进,倾全国之兵征讨顺国李贼,为大明天子报仇雪恨!”
四月初六,留都南京。
皇宫午门外,数百留守官员依旧长跪不起,连续六日恳请定王出面监国稳定局势,然定王始终称病不见,按理说三推三让,表面功夫已然做足,可如今来来回回都六次了,定王还是不肯,难不成定王真的不愿意承继大统,君临天下?
六部高官无比郁闷,如今天子、太子甚至永王都已尽殁,这天下定王不做,谁人能做?道统不合,必受天下共讨啊!
有私交与韩赞周不错的官员,早已急不可耐的打听消息,但韩赞周始终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半句有用的话也说不了一句,百官早已群情激奋,只差冲进皇宫将定王绑到皇位上去了。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如今崇祯天子殉国已达半月,皇位久悬不定,时间长了难免人心惶惶,以致谣言四起啊。
跪在最前面的马士英、史可法、姜曰广、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无不唉声叹气,定王死活都不见他们,他们能怎么办?只能耗着,看谁能耗的过谁,不管怎么说,定王身为先帝唯一活着的子嗣,这天下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武英殿内,朱慈炯用自制的墨水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外界百官跪守让他监国,他当然清楚的很,只不过他不是在和百官耗,而是在等,等传位诏书!
身为皇子,尤其是大臣眼里唯一在世的皇子,他坐上龙椅实乃是顺理成章之事,可受百官劝进登上皇位,和受先帝遗诏登上皇位,本质上还是有些微差别的。
如果他是太子,那么天子殉国,他受百官劝进继位称帝,谁也不好说什么,但他不是,百官劝进等于是拥立,并非正式的皇位传承,法理上并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认可。
朱慈炯如果准备将天子太子幽禁一辈子,那也就罢了,可他并没这个打算,也就是说他皇帝老子和太子哥哥迟早有一天会出现在世人面前,那么只是得到百官认可的他就不是合法合理的皇帝,最后即便靠强军坐稳皇位,史书上还不知道如何去编排他,比如李世民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可若是秉承遗诏继位,那等于是崇祯自己废除了太子的储君之位,并将皇位禅让于他,即便有一天他们出现在世人面前,也无所谓,他朱慈炯完全可以说是皇帝太子侥幸逃出京城,躲避兵灾一直隐居不出,直到天下大定方才现身,而传位诏书完全是在不知能否逃得性命之时留下诏令,谁能谁敢质疑诏书的合法性!
苗雷二人成功营救崇祯出京并安排妥当的消息,他几日前已经知晓,按照约定今天便是传位诏书出现在南京留守百官眼前的日子,他现在等的就是这个消息。
“各位同僚,看来定王殿下今天是不会见我们了。”右都御史张慎言叹了口气道:“不如回吧,明日再来劝说可也。”
兵部侍郎吕大器站起身,拍了拍膝上的尘土,无奈道:“也罢,也罢,明日再来,定王若是还不肯监国,你我说不得只能闯宫直谏了。”
马士英、钱谦益等重臣先后站起,刚要说什么,只见街道尽头隐约传来阵阵马蹄之声,午门外街道这几日高官云集,戍卫营早已是戒了严的,何人敢在街上纵马?几人不由惊诧不已。
五匹马影快速出现,眨眼间便已到百官跟前,五名身穿京营禁军军服的骑兵跃下马后,又从马上将一名年纪不大却身穿五品宦官服的公公扶了下来,小太监脸色苍白,显然受不得颠簸之苦,一下马便大吐,好一会才缓缓回过神来。
“公公这是?”马士英强忍住不耐,开口问道。
谁知道小太监根本不理会他,刚回过神便扑倒在地,撕心裂肺大哭道:“万岁爷,奴婢丁卫甲不负陛下之命,终于将遗诏带来南京了啊!”
遗诏!先帝遗诏!百官顿时炸了锅,瞬间将几人团团围在中间。
“你来说,到底怎么回事?”钱谦益目光盯在为首一名军士脸上喝问。
“回大人的话!”这名军士抱拳道:“上月十八日顺军攻破外城,万岁爷亲笔写下三封诏书,命百名京营将士在内城被破之时,趁乱分成三路突围前来南京向定王宣诏,十九日凌晨狗贼张縉彦开正阳门放顺贼进城,京师大乱,我们三路弟兄趁乱由三路突围,其中两路突围时被顺军扑杀,唯有卑职这一路死命突出广渠门,三十五位突围的弟兄活下来的只有我们五个,一路躲藏顺贼追兵,好不容易”
钱谦益哪里还想听这军士废话,喝道:“遗诏何在!”
“在这。”名叫丁卫甲的小太监抹去泪水,抖抖索索的从怀里取出一卷圣旨。
钱谦益刚想伸手去接,只听见史可法一声疾呼:“且慢!先帝诏书理由定王亲接,吾等臣子岂能染指!”
钱谦益连忙缩回手,史可法的话虽然不太中听,可却是实情,他去接圣旨,显然有逾越之嫌了。
看守午门的守卒,早被这一幕看傻了,看到几位大人的目光看过来,哪里还敢怠慢,其中一人屁滚尿流的便朝内宫奔去,不大一会功夫,韩赞周便已急急奔了出来,开口第一句便是,传旨公公何在,定王已前往乾清宫备下香案,恭迎圣旨!
第七十四章改元圣武()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御极一十七载,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今失宗庙,无颜见历代先皇于地下,然大明社稷仍存,三子慈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接诏登基,即皇帝位,勿需持服设祭,望能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联络,合围大举,直捣中坚,力歼劲寇,复祖宗陵寝。崇祯十七年年三月十八日亥。”
“儿臣朱慈炯接诏。”朱慈炯双手高举过顶接下诏书,悲痛欲绝道:“父皇呐!儿臣不孝年方弱冠,有何德行敢承继大统父皇啊!”
乾清宫内,百官无不伏地嚎啕大哭,礼部侍郎钱谦益接过诏书验明真伪后,抢地呼号道:“恳请殿下即日奉先帝遗诏克继大统,昭告天下以安万民之心。”
“请殿下奉诏继位,安天下人心!”百官也不哭了,伏地大拜,他们努力了六天,连定王的面都没见着,现在有崇祯遗诏在手,哪里还怕定王躲着不见人,说什么也得先将其扶上皇位再说。
这倒不是他们有多关系新皇继位,实在是因为他们在南京当闲官当的太久了,如今北京中枢已亡,新皇南京继位,他们这些留守官员岂能不得到重用,事关名利,如何不让他们焦急万分。
“既是父皇遗诏。”朱慈炯沉声叹息道:“那孤王自当奉诏,着礼部拟定先皇谥号,选定吉日,孤王登基继位便是。”
“陛下圣明!”百官山呼。
南京礼部最高官员名叫王铎,可因身体不适今天并未到场,如今在场的礼部最高官员便是左侍郎钱谦益,钱谦益听了定王这话,马上出列从袍袖里取出一道奏折道:“先皇谥号礼部几日前便已拟定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先皇后拟为‘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朱慈炯冷哼道:“有功安民曰烈。今国破家亡,以身殉国,何烈之有?若激烈之‘烈’,又非谥法之谓也。周之烈王、威烈王、汉之昭烈、魏之烈宗、唐之光烈帝,未尝殉难也;他日书之史册,将按谥法乎,不按谥法乎?故曰‘思’、‘烈’二字不妥。”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