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要是打胜了也就罢了,偏偏还屡战屡败,最终被陶商打到了家门口,如何能不叫吴人对他心中不满。
再加上孙策以一州之地,跟大魏抗衡,为了维持他庞大的军队,屡屡向吴中士民加征粮赋,搞的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各种各样的矛盾,汇聚到一起,可以说吴国的军民,对孙策接近于失望透顶。
而眼下建业被围,又使建业士民陷入了危难的境地,吴人对孙策的不满,已是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陶商这几万份的《告建业军民书》,往建业城中一箭,更加催涨了吴中军民对孙策的不满,这种不满的情绪,就像是一个火药桶,达到了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地步。
陶商当然也知道,光靠这几万份檄文,不可能就这么拿下建业,想要破城,最终还是要靠来硬的。
故陶商在进行心理攻势的同时,也没有闲着,一面叫士卒抓紧时间休整,一面令后方萧何、范睢等文臣,将粮草物资,从荆州和淮南,源源不断的运往吴地前线。
陶商的战略意图也很明了,先对敌人进行精神打击,只等运抵前线的粮草足够多时,再对建业城发动全面进攻。
城外,魏军士气高涨,陶商信心百倍,做着各种攻城的准备,建业城内,孙策却沉浸在痛苦苦恼之中。
孙策留守建业的兵马,只有一万兵马,而朱渚一役,吴军损失了一万宝贵的兵马,周瑜只带着不足一万的兵马,逃回了建业城。
这也就是说,孙策手中可用之兵,只有两万,而且是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而城外的魏军,却多达十四万之众,这也就是说,孙策要以两万兵马,对抗近七倍的魏军。
兵微将寡之下,孙策不得已,只得下令从三吴腹地,紧急抽调郡兵前来建业,以填补兵力不足的劣势。
这些郡兵虽然战斗力低头,但好歹也能充充人头,装装样子。
除此之外,孙策还令陆逊,率领七千监视山越人的兵马,也赶往建业城助战。
山越虽降了孙策,但三十余万的丁口,数量庞大,孙策对他们自然不敢完全放心,便提拔了陆逊这员智将,率五千兵马于吴郡一带监视。
到了这个时候,孙策也顾不得山越人了,一切可用的兵马,都要以保卫建业为优先。
而孙策在从各地抽调兵马的同时,又向建业城中的士绅豪强们,发出王令,想要强行征辟他们的家兵,以充实建业的守备力量。
吴国的豪强们虽遭受过孙策当年的打击,但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实力已恢复了不少,若城中的豪强们真心出力,孙策至少能拼凑出近五千的精锐兵马。
可惜,孙策的美好愿望,却被陶商无情的给搅黄了。
原因为在于那道《告建业军民书》。
正是鲁肃亲笔所写的这道檄文,勾起了吴中豪强们对孙策旧日的仇怨,而其中的威胁之词,又使他们畏惧于陶商之威,生恐相助孙策,建业城破之后,会如同荆放蔡家、蒯家那样,被大魏之王血洗灭门。
种种考虑之下,建业城中的豪强们,便不敢相助孙策,以各样的理由,拒绝了向孙策献出他们的私兵。
正是因此,孙策的王令下达了多日,豪强们却只献上了不到八百私兵,大多还都是老弱病残的弱兵。
王宫大殿。
孙策看着手中那道《告建业军民书》,英俊的脸庞扭曲变形,燃烧着深学的恨意,恨到眼珠子几乎都要迸射出来。
“鲁肃,你这个叛国之贼,我杀要了你,我要杀了你啊——”
孙策咆哮怒骂,将手中的檄文,几下撕成了粉碎,愤怒的扔到了阶下。
怒不可遏,孙策疯了似的将手中的帛书撕成粉碎,然后扔得遍地都是。
“陶贼,你这个奸贼,你以为你得到了鲁肃这个叛贼相助,凭这一道檄文,就能煽动本王的子民背叛本王么,笑话,简直可笑之极!”
孙策冲着殿门方向,咆哮即骂,极尽讽刺,仿佛陶商就站在那里。
左右的侍从们,个个都胆战心惊不敢说一句话。
这时,殿外响起了脚步声,却是周瑜、张昭,还有庞统走了进来。
看着遍地碎屑,三人对视一眼,已明白了什么。
庞统便笑着宽慰道:“陶贼也真是可笑,想单凭一个叛贼的胡言乱语,就想瓦解我们的人心士气,真是可笑啊。”
庞统一番话,令孙策的表情,稍稍好转,怒气也渐渐平息。
这时,周瑜轻吸了口气,趁机道:“大王,建业之重,就在于西面的石城,那里必是陶贼主攻方向,臣请大王再给臣拨一万兵马,臣集中一万五千兵马,必可守住石城。”
周瑜不提增兵便罢,他这么一开口,孙策就压不住心中火气,沉声反问道:“周公瑾,上次本王给了你两万兵马,你都没能守住牛渚,现在你又要本王给你增兵,本王倒想问问,你到底有没有信心守住石城?”
孙策也确实是气昏了头,这番话,竟是在质疑周瑜的能力,埋怨他牛渚失利。
这么多年了,孙策对周瑜是何等信任,情同手足一般,何时曾说过这样重的话。
此言一出,周瑜身形剧烈一颤,顿时面露惭愧之色,心头甚至有一种被刀割的痛苦。
先前牛渚一败,周瑜确实也自责不已,回京之后便向孙策谢罪,声称没有能力去守建业,请孙策别择贤能。
孙策心对周瑜自然有抱怨,但眼下诸将死伤无数,韩当程普等老将皆是被陶商所杀,几员孙家子弟虽有将才,却皆年轻尚轻,不足以担当重任,放眼众将中,也只有周瑜有此统帅之才。
孙策没有办法,当时只是安慰了周瑜几句,却依旧叫周瑜担当重任。
却不料,他今天被气昏了头,一时怨气冲脑,竟是这么不给周瑜面子,公然就埋怨起了周瑜。
话一出口,孙策便意识到伤了周瑜的心,有些后悔,却又不知该怎么收回,又不伤了自己的颜面。
周瑜神情尴尬,立在那里,又是羞愧,又是伤感,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张昭见状,便摆出一副老资历的架子来,也教育道:“公瑾啊,你也真是的,牛渚失利之事,我也就不说了,可你看看你推荐的那个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啊,竟然背叛大王不说,还敢公然写这种所谓檄文来诬蔑大王,真是的。”
张昭在吴国也算老资格了,孙策却只是尊重他,并不重用于他,却将周瑜这样的年轻人依重为栋梁,张昭看在眼里,对周瑜早就嫉妒的不行。
这个时候,眼见周瑜被孙策所怨,他想也不想,自然是站出来踹上两脚。
他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番一出口,孙策刚刚平伏下的怒火,转眼又被点燃。
孙策当即跳了起来,指着周瑜埋怨道:“周公瑾啊周公瑾,当初你信誓旦旦的向本王举荐鲁肃,说他是你的好友,还是什么王佐之才,本王就是听信了你的推荐,才重用于他,可你看看他现在都干了什么好事!这就是你给本王推荐的王佐之才吗!?”
面对张昭的落井下石,面对孙策的斥责埋怨,周瑜是既悲愤,又羞愧,再想到鲁肃的背叛,更是气到气血翻滚。
突然间,周瑜只觉胸中剧烈一痛,张口狂喷出一口鲜血,身形晃了几晃,便是栽倒在了地上。
第五百八十二章 给本王辗平建业()
“周都督!”庞统吓了一跳,眼见周瑜吐血倒下,急是扑了上来将他扶住。
孙策也吃了一惊,这时就也顾不得对周瑜的怨了,大步下阶,几步冲到了殿前,将周瑜搂入了怀中。
怀里的周瑜,已然昏死过去,嘴边还染着血迹,甚是憔悴可怜的样子,看的孙策是心疼不已,什么怒火都没了,急是喝令医者前来。
半晌后,医者们匆匆赶来,为周瑜诊视了一番,方道周瑜乃是一时气急攻心,没有伤及性命,却需好生静养,短时间内,无法再胜任统兵的重任。
孙策这才松了口气,下令将周瑜送回府中,好生的静养。
眼看着周瑜远去,孙策一屁股坐了下来,这才长吐了一口气。
这时,庞统才拱手叹道:“恕臣直言,为周都督说几句话,牛渚一役,周都督确实是败了,但陶贼强到这种地步,兵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确实不能全怪周都督,至于那鲁肃嘛……”
庞统顿了一顿,又叹道:“听闻当年周都督是带兵往鲁府借粮,鲁肃才大方的借了一千斛粮草给周都督猜想,统猜想当初的鲁肃,定然也是迫不得已,因此才跟周都督结交,他二人间所谓的友情,其实也不过是出于一个利字而已,今鲁肃降贼,恐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庞统一席话,为周瑜开脱了不少,孙策就彻底的没脾气了,眼神中甚至还有几分自责,似乎在暗怨自己方才出言太重,直接把周瑜这员统帅之才给气到吐血。
眼下周瑜病倒,无人再能替他分担大任,也只有他这个大王亲自上阵,来指挥守城之战了。
怒气一消,孙策的注意力,只能回归到守城之事上来,便无力的问道:“子布,士元,如何守城,你二人可有什么高见?”
庞统一时也没什么计策,只能沉默不语,佯作思索状。
张昭却手抚着长须,深深一叹,用无可奈何的语气道:“那陶商智勇双全,文有张良这等绝顶谋士,武有项羽这等神将,麾下文臣武将精英无数,眼下十几万大军进逼邺城,而我军却仅有两万惶惶之军,且多员大将皆已陨命,依老臣之见,现在除了一条路,我们已别无可选。”
孙策眉头已皱,听着张昭这么盛赞陶商,当然是心里边不舒服,却也不好发作,待听到张昭最后一番话时,却不由眼眸一亮,闪过了一丝希望之色。
他便忙欣喜的问道:“子布有何妙计,快快说来听听。
“很简单,归降魏王。”张昭不假思索的答道。
此言一出,孙策脸色立变,表情顷刻间就变的肃厉无比,拳头跟着握紧。
张昭却还没有看出来,继续道:“眼下魏国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就算天下诸侯合力,也绝非是他对手,就算我们今日能躲过一劫,早晚陶商卷土重来,我们还是一样要被灭亡,与其如此,大王不若趁着建业未失前,献国归降,以那陶商的气度,必会保大王一世荣华,我江东的军民百姓,也可避免灭顶之灾,此正一举两得也。”
这番话出口,连庞统都震惊了,那表情,显然是没有料到,这吴国老臣,竟然会在这关键时刻,提出让孙策投降的建议来。
未等孙策开口,庞统便厉声斥道:“张昭,你这一计,简直是自私之极,只顾着自己的前途,却把大王往火坑里推吧!”
“庞统,你胡说八道什么,老夫明明是在为大王着想,你凭什么说我是把大王往火坑里推?”张昭当即眉头一皱,反驳道。
庞统冷哼一声,“大王若是向陶贼投降,你张昭就有劝降之功,必会被陶贼重赏,到时候改换门庭,还可以继续在魏国做官,说不定官位还会比现在更好。”
说着,他的目光转向了孙策,“可大王呢,自古以来,亡国之君有几个是好下场的,以陶贼残暴的性情,就算是他能一时假装给大王荣华富贵,以收取人心,难保将来他不会秋后算账,到时候大王只能任他宰割,最终还不是死路一条,你还敢说你不是把大王往火坑里推吗!”
庞统一番话,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剖析的清清楚楚,顿时把张昭呛到哑口无言。
孙策也是越听越火,一拍案几,喝道:“张子布啊张子布,你这是出的什么馊主意,你是在为你自己,还是在为本王设想啊!”
“大王……臣……臣……”张昭是又尴尬又惶愧,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你不用再说了!”孙策一拂手,断然喝道:“本王是决意不会降那陶贼,他若有胆,就尽管来攻建业便是,本王就亲自指挥城防之战,让陶贼折戟城下!”
眼见孙策执意死战,张昭也别无办法,只得悻悻的闭上了嘴巴,不敢再言降字。
……
数日后,建业城西,魏军行营。
如火的战意,笼罩着魏营上空,十几万将士,热血渐沸,已做好了辗平吴国都城的准备。
王帐中,陶商正看着锦衣南卫,从建业城中所发出的,关于吴军的最新情报。
情报中声称,那道《告建业军民书》,已起到了极好的效果,建业人心动荡,豪强们纷纷拒绝为孙策提供私兵……
看到情报的最后一条,陶商不由笑了。
情报中声称,因为牛渚之败,以及鲁肃降魏,使得孙策牵怒于周瑜,生平头一次对周瑜进行了训斥,结果当场把周瑜气到吐血,失去了指挥能力。
“孙策本就性情暴烈,他被逼到这个地步,牵怒于周瑜也不奇怪,只是这周瑜的面子也太薄了,这样就被气吐血了……”张良摇头感慨道。
苏秦却拱手笑道:“大王,周瑜乃孙策的左膀右臂,今被气到吐血,等于是断了孙策一臂,这正是天助我大魏,此时不攻城,还更待何时!”
苏秦这么一叫战,项羽、伍子胥等诸员大将,个个都热血沸腾,纷纷叫战。
陶商一声狂烈大笑,奋然而起,欣然喝道:“孙策自取灭亡,本王就满足他,传本王诏令,明日午后,全军齐出,给本王一举攻破石城。”
号令传下,三军将士无不兴奋如火,诸将们将进攻的号令传入各营,魏营上下陷入了沸腾的境地。
……
次日午后,全军饱食。
日头一过中天之时,魏营之中便号角声响起,近六万魏军步骑将士,迈着雄浑的步伐,开出西面大营,向着石城所在的建业西门一线逼近。
太阳的光耀之下,陶商手提染血的战刀,身披玄甲,赤色的披风,在身后猎猎飞舞。
他便挟着这一身霸绝王者之气,徐徐出了大营,在万众瞩目中,进抵军前。
鹰目扫望,只见大魏的战旗,如怒涛一般,在江风的吹动之下,汹涌漫卷。
视野之中,六万攻城将士列阵已毕,个个斗志如狂,凛烈的军气汇聚于军阵上空,几乎令天地变色。
几万双仰目敬畏的目光注视下,陶商横刀立马,鹰目直指眼前巍巍城池。
建业!
原本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南方王气所在,虎踞龙蹯之地,就在眼前。
眼前这座雄伟,壮丽的建业城,乃是孙策穷了五年时间,不知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所打造,可谓整个南方,最为繁华的城池。
今日,陶商的目标,却是要毁掉这座城池。
“真正的王气之地,只能在邺京,不过,孙策啊孙策,本王还是要感谢你,感谢你为本王建造了这座将来的陪都,哈哈——”
陶商放声狂笑,狂烈的笑声,回荡在天地之间,绽放着与生俱来的王气霸道之气。
三军将士为之感染,士气更盛。
笑声,嘎然而止。
陶商的鹰目之中,骤然迸射出前所未有的杀机,手中战刀向着石城一指,厉喝道:“大魏将士,给本王辗平敌城,先登城头者,本王重赏!”
嗵嗵嗵——
呜呜呜——
战鼓声冲天而起,肃杀的号角声,刺破天际,天崩地裂的号角声和鼓声中,六万将士,在乐毅的率领下,开始向着石城逼近。
乐毅,一代名将,统帅之才。
陶商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