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祖却一声冷笑,傲然道:“陶贼虽然兵多,却皆为步军,他的水军主力,统统都在陆口,老夫就是要凭着水军优势,先在水上大败陶贼,再趁胜一鼓作气攻入水营,必能夺回夏口。”
“可是——”
“你不必再劝了!”黄祖一拂手,决然道:“投奔吴国是决无可能,逗留在这里,最终也只能军心崩溃,全力回夺夏口是最后的机会,就这么定了!”
看着被激怒的黄祖,蒯越知道,他这是中了陶商的激将法,但面对盛怒之下的黄祖,知道劝说也无用,只能摇头暗叹。
第四百九十七章 斩首行动()
夏口城,晨光初升,金霞将城池轮廓,镀上了一层金黄。
魏字王旗,猎猎飞舞。
王旗下,陶商如青松傲立,远望着城外。
西岸的汉水水营和南岸的长江水营,数万魏军将士,此刻已井然有序的布列于两寨,强弓与硬弩皆已上弦。
徐盛所率的两千水军已先行溯江而去,陶商此刻所要做的,只是坐镇夏口城,等待着上游水战的消息。
徐盛虽有水卒两千,本是没有战船,奇袭夏口成功后,夺取了一百多条楚军战船。
现在,他就要靠这一百条船,两千水卒,却迎战黄祖的一万水军。
如果徐盛水战失利,黄祖的水军就会一鼓作气,趁势杀上水营来,那时,陶商就要以步军击退他的进攻。
陶商当然有信心,以步军击败黄祖,不过,这却并不是他最想要看到的结果。
一旦徐盛水军不胜,黄祖的战舰就可以进入汉水,肆意的搔扰后方,兵马更可随时登岸,以切断襄阳通往夏口的粮道。
而伍子胥随后赶到的水军,虽然可以赶走黄祖,但黄祖依旧可以逃往下游,重新建立水寨,以结连孙策的援军。
对陶商来说,最好的结局,自然是收编黄祖这支水军,而现在,黄祖既然不肯降,那就只有消灭了他,免的这股力量落入了孙策手中。
徐盛先前已立下军令状,声称有办法凭两千水军,击败黄祖的一万水军,陶商深信了徐盛的能力,才会摆出今天的阵势。
天光大亮。
风起了,城头愈冷,不少士卒都打起了冷战。
陶商也下意识的束紧了衣甲,目光由近而远,延伸向了上游滚滚无尽的长江。
“黄祖要强于蔡瑁,大王真的认为,徐文向能够凭两千水军,就击败黄祖的一万水军吗?”身边的张良,表示了担忧。
陶商却一笑,傲然道:“徐盛从海西起就跟随本王,他说有信心,本王就相信他必有把握。”
张良眼神微微一动,又道:“徐文向确实是一员水战好手,可他缴获的那些战船,皆为小船,且数量只有两千,而且还是逆流迎战,这难度比先前伍子胥破蔡瑁,还要难上许多。”
陶商剑眉微微一动,显然张良所说,其实也是他先前所顾虑的。
尽管陶商心存疑惑,但信奉用人不疑理念的他,自信徐盛既然敢叫战,必然有自己的底牌。
所以,当徐盛提出请战,陶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当场就一口应允。
眼神只微微一动,陶商接着却豪然一笑,“黄祖虽占尽优势,本王却相信,徐文向必有绝对的把握,咱们就坐等他的捷报吧。”
陶商语气自信之极,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般,张良不禁一震,深为陶商对自己判断力的自信而感染。
“大王生平用人,从来都没用错过,想必这一次,也一定不会有错吧……”张良心中的那份忧虑便也放下,只振作精神,静待大战的结果。
……
夏口以西,长江。
江风掠过岸边,密密的芦苇发出哗哗的声响,很快就淹没在涛声之中。
徐盛伏在船头甲板上,拨开苇丛,鹰目远望,射向西面。
视野中,大江茫茫,连一艘渔船的影子都看不到。
徐盛就这样等了几个时辰,直到近午时分,大江依旧风平浪静,不见片帆之影。
徐盛能够感觉得到,身后士卒们当中,已经开始弥漫着某种焦躁的情绪,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焦躁的情绪越发的浓重。
徐盛却依旧沉静如冰,眉宇之中,不起一丝波澜,嘴里含着根苇草,只闲淡的嚼着。
日过当空,突然间,徐盛眼眸一动,看到了什么异动。
那刀锋似的目光极目远望,隐隐约约,仿佛看到黑压压的乌云,正贴着长江徐徐而至,速度极快,只片刻之间便在里许之外。
那乌云不是别的,而是遮天蔽日的帆影,只见宽阔的江面上,成百上千的大小战舰,浩浩荡荡顺流东下,战舰之多,一眼望不到尽头。
中央那艘巨大的斗舰上,那一面“黄”字大旗正高高的飘扬。
“他娘的,黄祖老贼,你终于来了!”徐盛兴奋的把嘴里苇草一吐,骂了一句。
里许外,旗舰之上,黄祖披甲扶剑,傲然的冷视着前方,眼眸之中闪烁着凝重迫切。
得知夏口失陷的消息,在看到黄射那封劝降书之后,愤怒的黄祖,率领着一万名精锐的水军,五百余艘战舰,日夜不停的顺流东下,向着老巢杀奔而回。
和黄祖一样,那些江夏本土出身的士卒们,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杀回老家,从陶商的“魔掌”中,救出自己的妻儿老小。
焦争之下,这支江夏水军,以满帆满桨的速度,再加上顺流之势,一路向着夏口飞驰而去。
黄祖迫不及待的想要杀回夏口,这也正是陶商逼迫黄射写那封劝降书的目的,为的就是激怒黄祖。
这也是徐盛敢于以弱敌强的自恃所在。
一刻钟后,浩浩荡荡的江夏水军从眼前驰过,急于东归的江夏军,全然没有觉察到,两岸的苇丛之中,几千魏军水兵,正悄无声息的隐藏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黄祖太心急了,他只顾着顺流疾驰,根本没时间去派出哨船先行侦察,而且在他看来,陶商虽然袭了夏口,但兵马多为步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水军,来在长江上阻挡自己的前进。
他更是作梦也想不到,陶商竟然派出徐盛,以两千兵马就敢前来阻击他。
此刻,这支他瞧不起的水军,就埋伏在他的身边,他却浑然不觉。
苇丛中,徐盛目光如炬,冷冷的注视着一艘艘经过的敌舰,寻找着什么。
蓦的,他眼神微微一动,闪过一丝精光。
他看到了“黄”字大旗,扫一了黄祖的所在,那一艘旗舰,正是他今日主攻的目标。
“点号火,出击!”徐盛把嘴里的苇草一吐,毫不迟疑的跳了起来,挥刀大喝一声。
将令传下,早已准备好的狼烟,立刻被点起,熊熊烟柱直冲云空,方圆数十里皆清晰可见。
进攻的信号发出!
转眼间,埋伏于大江两岸苇丛中的两千水卒们,同时看到了狼烟信号,隐忍许久的战意,陡然间被点爆。
击水声骤然响起,水军将士们拼尽全力,拼了命的狂划手中之桨,阵阵的呦喝声如怒涛而起,一艘艘艨冲从苇丛中窜出,如狂鲨一般,以钳形方式,从两翼向着敌舰队中军所在扎去。
那一艘“徐”字旗所在的艨冲,其行如风,劈波斩浪,直奔黄祖的旗舰而去。
此时的黄祖,正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前方,完全没有想到,苇丛中竟会藏有伏兵,甚至当岸边升起浓浓的黑烟时,他也只以为是当地的农夫在烧桔竿而已。
直到片刻后,魏军快舰冲近之时,那些江夏兵们才震惊发觉,响起了尖叫声。
“苇丛中藏有敌人伏兵,我们中埋伏了!”
各舰之上,尖叫示警声大作,旗舰之上的黄祖,方才受到惊动,下意识的向着两侧看去。
骇然变色!
当黄祖看清那飞速逼近的敌舰时,瞬间惊到目瞪口呆,整张脸都扭曲变形,如同见了鬼一般。
“不好,我只顾着杀往夏口,竟没想到,陶贼竟在两岸藏了伏兵!”
黄祖心头剧烈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惧色,但很快,他就深吸几口气,强行压制下了震动的心情。
因为他发现,魏军虽然藏有伏兵,但舰船不但少,而且还都是艨冲小舰,看样子数量应该只在两千人左右。
这么弱的一支伏兵,想要冲破他数倍的水军,似乎也有点太瞧不起他黄祖统御水军的能力了。
眉头深深一凝,黄祖冷哼一声,傲然道:“敌军船少兵少,不足为惧,传令各船转向,歼灭来敌!”
“黄”字大旗所在的旗舰上,令旗摇动如风,如百艘江夏战船,纷纷吃力的改变方向,试图掉转船头来迎击突然杀出的魏军伏兵。
各舰斗船虽稍有骚乱,但并未乱了阵脚,转向变阵之际,一支支的箭矢似狂风暴雨般,向着徐盛的伏兵船队射去。
黄祖不愧是久经战阵,他一眼就看出魏军伏兵不多,自信以自己舰队的实力,必可趁势歼灭来敌。
可惜,黄祖眼中的自信和不屑讽刺,转眼间,就被惊恐震怖所取代。
因为,徐盛率领的那支舰队,没有如寻常那样,向着他舰队的腰斩杀去,以期将他们拦腰斩断,扰乱他舰队的阵形,最后乱中取胜。
那七八十艘大小魏舰,竟然完全无视其余战船,全部都朝着黄祖所在的旗舰冲来。
徐盛这是要采取斩首行动,从防守薄弱的两翼直接突破江夏舰队阵中,直接杀上旗舰,诛杀黄祖。
黄祖一死,整个江夏舰队,必将土崩瓦解,不战而溃!
破风声中,“徐”字大旗所在的旗舰艨冲,如狂鲨般破浪如飞,顶着漫空的箭雨,直奔黄祖旗舰而来。
徐盛半赤着膀子,一手执大盾,一手提刀,将袭来利箭,统统弹飞出去。
他那一双血丝密布的鹰目,死死锁定了黄祖旗舰,嘴角扬起肃杀的冷笑,他仿佛已要看到,黄祖那颤栗惊恐的恐慌模样。
第四百九十八章 锦帆贼的复仇()
黄祖看出了徐盛的用意,脸色惊变,大叫道:“快传令各舰,拦下他们,
这一刻,他才终于明白了陶商的意图。
人家为什么敢以两千水军,就敢挑战你的一万水军,根本就没打算跟你正面对抗,而是要给你来个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徐盛军虽少,却从两翼薄弱处突破,一旦攻下你的旗舰,别说是一万水军,就算你黄祖有十万水军,也得顷刻间崩溃。
旗舰上,令旗急切的摇动,指挥附近的舰船,前去阻挡袭来的魏军快船。
可惜,晚了。
魏军一艘艘艨冲舰,本就灵巧轻便,船速极快,再加上杀了黄祖军一个措手不及,当黄祖的号令刚刚下达时,当先的十余艘艨冲已窜入了江夏水军阵中。
慌乱中,敌军纷纷挡上前来,想要挡住疾冲的魏船,但魏军却仗着船速,顶着如雨的箭网穿梭而过,直扑向黄祖旗舰。
徐盛此战,若是正面冲击,黄祖旗舰居于阵中,前边有几百艘大小舰船给他顶着,纵然徐盛再勇猛,凭着两千水军,不足一百多条小舰,也绝难冲破阻拦,冲至黄祖旗舰前。
这也是徐盛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水军,藏于两岸的苇丛中,就是为了能够从敌舰队侧翼,薄弱之处杀入敌阵中,这样一来,他只需要突破几十艘舰船的阻挡,就能够杀至黄祖旗舰前。
只见徐盛那一艘艨冲,绕过一艘艘敌舰,挟着疾冲之力,径向黄祖旗舰撞去。
轰!
一声撞击的巨响,安有撞角的船首,狠狠撞入了敌舰腰身部位,巨力撞击之下,诺大的斗舰竟也剧烈的晃了几晃,几名不及防备的士卒跟着惨叫着坠入水中。
甲板之上,黄祖惊震到身形摇晃,急是扶住船帮,方才勉强站住。
“为大魏而战,杀上敌舰,活捉黄祖!”徐盛暴喝一声,手提着战刀,飞身纵上了敌船甲板。
他的身后,数十名魏军士卒,皆提着战刀,大叫着冲上了敌船,刀锋向着那些惊慌的敌卒,就狂砍了上去。
轰!
又是一声巨响,第二艘艨冲也撞向了敌舰,几十名魏军将士,从另一侧勇猛的登上敌舰,疯狂的杀向敌卒。
人群中,徐盛战刀舞动如风,刀锋舞过,鲜血当空四溅,断肢飞射,一条血路被他留在身后。
黄祖的这艘旗舰上,光士卒就有两百人,却挡不住武力达到80多的徐盛大,只见他一柄战刀狂砍,硬生生的斩出一条道路来。
与此同时,第二艘,第三艘……越来越多的魏军占舰,撞向了敌方旗舰,数以百计的魏军水兵,已蜂拥上舰。
黄祖的亲军在拼死的抵抗,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魏军爬上船来,再加上徐盛的勇猛难当,很快便被杀到节节败溃。
身处在顶层甲板上的黄祖,此刻是脸色一片惨白,心情如落入冰冷的深渊一般凄凉。
他知道,阵势已破,今日是必败无疑,却着实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
所有的蓝图,所有的荣光,所有的希望,都望着徐盛的逼近,迅速的被瓦解,被击碎。
他知道,自己败了。
作为复国最后的力量,他也将步刘表的后尘,注视要走向灭亡。
而且,他还是败到这么窝囊,一万水军雄师,被敌方区区两千水军,就以这样羞辱性的方式给击败。
黄祖不甘心,心中是极度的悲愤,极度的不开心,这残酷的现实,几乎令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将军,魏军攻势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快弃船撤退吧。”身边副将惊叫道。
黄祖身形一震,再看敌情时,汹汹的敌人已是越攻越猛,形势危在旦昔,已容不得他再犹豫。
长叹一声后,黄祖只得在亲兵护送下,从另一侧下得甲板,换乘一艘随船的走舸弃船而逃。
黄祖这么一走,旗舰上的江夏兵士气顷刻便即瓦解,却被凶猛如杀神的徐盛驱赶着四下而逃,不是争夺走舸逃命,就是逃江而逃。
徐盛一口气杀上了上层甲板,却见除了那面迎风飞舞的大旗外,并不见黄祖的影子。
“这老狗逃的倒是挺快的……”徐盛冷哼一声,战刀一挥,只听着“咔嚓”一声巨响,便是将那面“黄”字大旗斩断。
战场之上,将旗所在,就是主将所在,将旗一失,不是意味着主将已死,就是中军失守。
附近的江夏战舰,但见旗舰的大旗一倒,顿时便陷入了惊慌失措中,一万多水军,四百艘战舰,只因旗舰一失,转眼便陷入了混乱中,庞大的舰队就此土崩瓦解。
失去了指挥,不知主将生死的各舰,慌乱掉转船头,四散而头,只见宽阔的江面上,数不清的战舰,如晕了方向的蚂蚁一般,毫无秩序的溃散。
甚至,有近百艘的敌舰,干脆则挂起了降旗,原地不动的向魏国投降。
刘表已死,黄祖生死不明,长沙的刘琦也覆灭在即,所有能够领导他们人都已败亡,对于这些江夏士卒来说,除了投降之外,他们已别无选择。
夺下黄祖旗舰的徐盛,则顺势将自己那面“徐”字战旗,狠狠的插在了黄祖旗舰上,指挥着大魏水军将士们,继续扩大战果。
大江之上,近两千的大魏水军,斗志高涨到暴,狂虐一万陷入崩溃的混乱敌军。
……
日近黄昏。
如血的残阳下,黄祖带着他几百残存的亲兵,登上了鲁山一线,正狼狈惶恐的向着鲁山营逃去。
他的身后,杀声不绝,那是魏军士卒,正对他穷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