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丽影说:“老一辈不是从最困难时期过来的吗?爹娘能满地垄沟找土豆。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从明天开始,我们全家总动员,自力更生,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丹凤说:“从今天起,我们把仆人、厨师、奶妈全部辞掉,让他们回家。工钱没给足的,日后我们缓过来再补上。东厢房他们还给我们留了一点米面油,锅碗瓢盆还没完全拿走,扔得到处都是,捡起来还能用。我看在一个月之内,还不至于断顿。”
丽影说:“这就容空了,我和喜安好好商量商量,解决生活问题。”
喜安出去找工作,可是刚刚解放,工厂、商店都没开工、开门。谁家也不要打工的。一连走了多天也没找到工作。
正巧赶上秋收季节,喜泰领着孩子们去郊区捡庄稼。喜安到乡下去收购鸡蛋回来买。这样能挣点菜钱。丽影找到临时政府,要求工作,因为很多人都可以证实她女儿参加了八路军,当然对军属是要照顾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之后,告诉她等着,如果学校开学一定让她上班。
不幸的事接踵而至,一天,工会、农会来了五六个人,要把李凤河带走,说召开斗争地主大会。丹凤一再求情,来人说什么也不答应。喜安说:“我去,我是长子,我可以代表我父亲接受批斗。”
这个大会非常严肃,好几千人集聚在体育场,搭了个大台子。上面站了十几个戴高帽的龙城出名的土豪劣绅,当然李喜安也在其列。人们群情激奋,声泪俱下地控诉他们欺诈百姓的罪行。
当叫到李凤河的名字时,李喜安走到台前。下面很多人喊了起来:“他不是李凤河!他是李凤河的儿子李喜安!让他下来。”
还有人喊:“李凤河是爱国人士,是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英雄!”
“我们不能敌友不分!李家是龙城百姓的大恩人,我们不能批斗他们!”、“李家是军属,我们不能批斗他们。快把恩人请下台!”台上的喜安,台下的丽影全都热泪盈眶,他们真正体会到大众的眼睛是亮的。他们会分出好赖人的。有的人竟然跳上台,为李家评功摆好。会议主持者万万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形势,不得不出面扭转局面,向李喜安道歉,让李喜安下台。
喜安回到家里,和全家人学了今天的大会情景,大家听了很高兴,相信人民政府不会难为他们的。丹凤说:“这就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我家从不干坏事,所以不会受到惩罚的,老百姓会护着我们的。”
一无所有的日子的确难过,全家人节衣缩食还是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汽车被没收以后,喜乐、喜刚回黑龙江了,乡下的几位教师始终没有回来,家中人口相对减少了,家里就靠丽影、喜安、喜泰来维持生活。
文静新生的女孩叫云霞,她生下不久家就被分了。文静的奶水不足,云霞整天哭叫不止,文静偷偷落泪。她和喜安商量:“这个孩子很难将就活,我看找个好人家送人算了。”喜安说:“你舍得吗?原来龙中有个江老师两口子结婚多年没孩子,总想要个孩子。如果你真能舍得,我就去问问,孩子在他家一定坏不了。”
俩口偷偷摸摸和江家联系,在一个傍晚,江老师和妻子拿着衣服、小被来抱孩子。聪明的月月一下发现不对头,便拽住江夫人不散手,大喊大叫:“我不让你们把我小妹抱走,你不能把她抱走!妈妈,爸爸,我求你们了,你们不能让他们把我小妹抱走!”
爷爷奶奶听到月月的喊叫声,急忙来到东屋。凤河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月月为什么喊叫?”喜安和文静吓得说不出口。月月说:“爷爷奶奶,他们要把小妹抱走。”
凤河显然震怒了,大声问:“什么,什么?谁要抱走云霞?”
江老师说:“李老先生不要生气。李老师说文老师没有奶,又没钱买奶粉,怕孩子饿死了,就和我们商量要把孩子送给我们。您老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待她,视为己生。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一定尊重前辈意思,不会把孩子抱走的。”丹凤听了热泪盈眶地说:“再穷再苦我们绝不会遗弃孩子,我们不能让这么大的孩子失去亲人。所以这孩子,我们不可能送人的。对不起,请原谅!”爷爷长吁一声:“咳!我李家还没到连孩子都养不起的地步,我们的困难是暂时。喜安、文静你们怎么这么糊涂!为什么要想到这一步?”
第37章 回归到原来的轨道()
江老师夫妻走了以后,爷爷让孙女月月领路,走了几位亲朋好友家,为云霞寻找救命食物去了。有一位老朋友家储存了几罐zyj遗留下的美国炼乳,他们全部给了李家。爷俩如获至宝,欣喜异常,拿到家里,交给文静。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这些炼乳,就会救活小云霞的命。
丽影三番五次去临时政府要求工作,因为她是老师,当时临时政府缺少有文化的人写写算算,就把丽影留下帮忙。不挣工资,挣工分,用这公分,可在临时政府指定商店兑换食粮和生活日用品。
丽影发现在临时政府里,有几位带小孩的女同志,他们为孩子没地方放而发愁。丽影回家和喜泰商量,让她开个幼儿园。喜泰非常高兴,把西下屋清理出来,经过一番布置变成一个幼儿园。既解决了女干部的燃眉之急,又解决了喜泰工作问题。不过少得可怜的托儿费也是用工分顶替的。不管挣得多少,喜泰都非常认真教孩子认字,数数,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家长非常满意。
李喜安的工作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他只得靠自己劳动来解决一家人吃烧问题。他每天清晨到食品加工厂去批发牛羊肉的加工品,然后背着箱子走街串巷叫卖。他平时不吃牛羊肉,一闻到牛羊肉的味就恶心,甚至要吐。可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顾这些,坚持起早出去挣钱。上午回来之后,吃点饭,便去郊外荒甸子去打柴。他要把这一冬烧的柴全打回来,否则冬天会挨冻的。晚饭前后他还要到饭店批发馒头,背着箱子到处叫卖。
一个大学毕业生,当了十几年的教员,的确干这些活是个大外行。可是喜安和爸爸一样,在艰难困苦面前,从来不服输,他无怨无悔地为这个大家庭的衣食住行而努力拼搏。
文静因为孩子太小,始终没能出去找工作,家务劳动她全部承担过来。婆婆在她干活时,照看孩子。
凤河很有感触地说:“时代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工作也变了,每个人都自食其力,各尽所能。只有我这个瞎老头子是吃闲饭的寄生虫。”丹凤笑着说:“言过了。你是咱家的总调度、总司令、没有你这个总指挥,家就乱套了,所以你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当好总司令。”
凤河说:“我真佩服你,不管我怎么想不开,你这把钥匙‘咯噔’一下就把我这心头锁打开了。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孩子们上学问题,阳阳快12岁了,才上一年学,你和文静给他单独上课,好好补一补,明年春天开学,让他直接上四年级。月月也要吃点小灶。那孩子太聪明了,千万别耽误了,给她提到二年级水平,明年直接上三年。星星就从一年级念吧,她的中国话还没有过关。”
这一大家人在总调度安排下工作、生活、学习都井井有条,天衣无缝。这个家庭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垮下去。尤其他们始终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李凤河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从没被困难吓倒过。他也是一个思想开通的人。这时代的变迁,使他明白了很多道理。几十口的大家庭,一夜之间从天上落到地下。他在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是顺潮流而动呢?还是逆潮流而退呢?他想起爹爹的一句话,“我们本来就是穷人,穷人的愿望就是千方百计使自己的日子过好。“是呀!中国的穷人太多了,所以他们要参军参战,他们要打土豪分田地、他们要翻身做主人。这就是自家由富到穷的根本原因。
现在李家回归到原来的轨道,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穷人了,那就要从0做起,只要全家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八月节这天夜晚,全家人坐在葡萄架下赏月。没有月饼,没有糕点、没有水果,没有糖茶,只有一大盘一大盘葡萄摆在地上,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李凤河说:“孩子们,我小时候不如你们,那时我们没有房住,住在破马架子里;没有吃的,就上地里捡粮食;我冬天打赤脚,怕冷,就把脚插在牛粪里取暖。现在我们就是穷了,可是和那时比强得多,我们毕竟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
你们看,我们为什么没有月饼和水果,而偏偏有葡萄呢?”月月抢着回答:“因为我家有葡萄树。”“对了!有了葡萄树就能接葡萄。我们家几十口人,就像这葡萄树一样,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什么都会有的。从现在起,我们都是穷人了,不能再过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了,我们要自己跳水、自己做饭、自己扫院子、自己洗衣服,一切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做。这些活自己去选择,能干什么干什么。谁也不许偷懒,各尽所能。
喜泰的幼儿园要扩大发展,你妈妈也别甘当老妈子。给孩子们上上图画课。喜安不能满足干体力活和做买卖挣钱,勤打听点,学校啥时开学?让你老姑勤问着点,是不是能建中学?有信,你就帮助忙乎忙乎。到啥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天职。乡下那边有他们哥几个顶着,你就先别管那边了。”
这一家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谁也没有躺倒不干,都在拼搏,所以日子总可以维持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喜安一次打柴镰刀割了左手,因无钱医治而感染化脓,结果,一只手从下往上溃烂,一直烂到胳膊肘。后来筋都烂断了。一只手变成了螃蟹型。
一天晚上,孩子们睡着后,他心情极度压抑地对和文静说:“我现在是个残废人,恐怕谁都不能要我了,也许再也进不了学校大门了。我这一生彻底完了,可是我又不甘心当个废人,怎么办?真是死也死不起,活也活不起。我现在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说着说着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很悲惨。
文静也很难过,她不断地劝喜安:“你不要难过,没关系,你一只手干不了体力活,你还可以继续当老师。你有嘴可以讲课,你有右手还可以写字。明年春天开学前,你亲自去临时政府找主管教育的干部,说明情况,还是能给你分配工作的。”
他们天天等,日日盼,盼望学校早日开学上课。
让全家人意想不到的是,过年前院子里来了秧歌队,敲锣打鼓慰问军属,送来大米、白面、豆油。李家人又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
第38章 喜泰的浪漫之夜()
人民政府对李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早有耳闻,尤其是丽影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谁也说不出个‘不’字。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和上下关系都很好,她是政府机关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她能力强,人又随和,还是军属,所以人人都很尊敬她。没有一个人把她当做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来对待。
很快,县里领导就责成李丽影筹办中学,李丽影欣然接受。她建议在原来龙城中学的旧址建起一座二层楼,把校园面积扩大,这一初步动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层进行了反复讨论,最后因经费问题没有通过。丽影回家和哥哥、嫂子、侄子研究多天,拿出一个非常完满的建校方案。
这个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一致好评,通过批准并且派一建筑师出身的南方人吴国敬担任建校总指挥。
这位老吴同志是从法国回来的留学生,他回国后因为逃婚而到了解放区参了军。后来被派到龙城,分派到县政府主管城建和教育两大摊。正巧这筹建中学的大事就交给他了。
吴国敬高大魁梧,风度翩翩,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很有学者风度,一口南方人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悦耳。尽管是进了不惑之年,但是仍然年轻俊朗,所以每每走到哪里,都会招来姑娘们的瞩目。
因为建校方案出自李家,所以他常常到李家登门拜访,征求李凤河意见。在此他结识了李喜安,吴国敬发现李喜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举荐李喜安担任未来龙城中学的校长。县里批准后,李喜安正式上班,和姑姑、吴局长共同筹建学校。
这三员大将分工协作、配合默契。为了研究工作,老吴经常班后来到李家,和李家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每当他们遇到难题,还要把李凤河请过来当参谋。吴国敬是一位非常谦虚的人,尽管自己在建筑上是内行,因为不是盖高楼大厦,所以他的建筑理论没有用武之地,办学他更是没接触过,所以他只得处处事事请教这李家的这些内行人士。
李凤河和妹妹很喜欢这个性格直爽、心底坦荡、雷厉风行的吴局长。哥俩商量,想把喜泰介绍给他。丹凤也很同意,他们就想给吴国敬和喜泰经常接触的机会。所以每当吴国敬来到家里,丽影总是让喜泰当服务员,端茶倒水。有时太晚了,丽影就让喜泰做夜宵,侍奉他们吃饭。一来二去,吴国敬和喜泰也熟了。吴国敬对喜泰印象很好,他觉得她是典型的中国女性,温柔典雅、贤淑善良,具有中国古典美女的风韵。但是他们很少说话,见面不过点点头而已。
有一天丽影买了两张电影票,说局里发的,她没时间看,给了喜泰。另一张让喜安送个吴国敬。当喜安给吴国敬票时说:“我有一个朋友给我今晚一张电影票,我实在没有时间看。听说这片非常好,是苏联电影,您去看吧!”
吴国敬说:“我哪有时间看电影呀!你给别人吧!”喜安说:“吴局长,我对你可真有意见了,不懂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把身体累垮了怎么办?要适当地休息呀!”
吴国敬开起了玩笑:“好好好!我去,我去行了吧?请你不要乱扣帽子,我的校长大人。”
晚上,喜泰换好衣服,乐颠颠地提前到了电影院。快开演了,吴国敬来了,找到座位,一看喜泰坐在身旁。他高兴地和喜泰打招呼。喜泰羞红了脸,羞愧地点点头,柔声柔气地:“吴局长您也来看电影了?”吴国敬笑着说:“真巧,我们挨着。”喜泰说:“我老姑说,你们局里发电影票,她没时间来,就给我了。”吴国敬一愣,局里啥时候买过电影票呀?他刚想说出口,把话又咽下去了,他觉得这里好像有问题,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突然明白了,原来这是李家人一计,让我和李喜泰单独在一起,他不仅心跳加快。
电影开演了,两人都没说话,喜泰感到别扭。这是一部爱情片,外国人男男女女在一起,不像中国人那么拘谨,而是很随便,有些暧昧镜头,喜泰坐在熟悉的男同志跟前很不好意思。吴国敬也觉得很尴尬。看了一会,喜泰低声说:“吴局长,您看吧!我想先回去。”说着站起来,猫着腰走了出去。
吴国敬急忙跟了出来,他撵上喜泰说:“喜泰,你等一等,我送你。”喜泰不好意思地说:“吴局长您怎么也出来了?”吴国敬说:“我看你出来了,天晚了,我怕你害怕,把你送回家。”话虽然不多,但是喜泰明显地听出来这位了不起的大局长又心细又诚恳。她虽然嘴说不必送,可是黑天回家也怕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