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堪忍受学校的苛刻要求而辞职,学生有些也纷纷退学。
一天喜安回家和爸爸、妈妈、姑姑商量辞职的事。喜安说:“龙中我是真呆不下去,简直不让人喘气,我想和文静带着孩子到烧锅店办一座中学。正好那里有老宅,暂时可以将就住,我准备在那盖一座能招四、五个班级的初级中学,起码能解决十里八村孩子上学问题。”丽影说:“我看这个主意很好,那里山高皇帝远,县里的鬼子汉奸鞭长莫及,我们可以不受他们管辖,办一座真正的中国学校。”
凤河和丹凤也非常支持喜安的计划,凤河说:“咱家的钱在乡下办学校,还是绰绰有余的。我们这些钱用到正地方我举双手赞成。”
丹凤说:“只是乡下环境太差,两个孩子太小,那里缺医少药,一旦有个病和灾的不好办。我看这样吧,把阳阳和月月给我留到家吧,你们两口子去。”喜安说:“不行不行!您照顾我爸就够累的了,再把两个孩子扔在家,把您累坏了。”丹凤说:“没关系,我们雇一个老妈子带孩子,文静常回来点,慢慢地孩子就会不想你们了。”
喜安说:“我小姑办学有经验,有个节假日常去乡下,指导我们办学。”
凤河说:“没问题,咱家自己有汽车,又是你喜乐哥开车用车方便,来个信,车就能去。”
当时在龙城有私家汽车的只有李家,司机是凤海的大儿子喜乐。他们是用这辆大卡车搞长途运输的。多半是从黑龙江林区运来木材和山货回来卖。往黑龙江拉生活必需品。这边有凤江儿子喜刚经营,那边有凤海照应。当然本钱全是凤河出。
另外为了生意需要家里安了电话,在县城只有几家大户人家才能安得起电话。老爷子是两头的总调度,一切全用电话指挥,生意很好,一年能收入很多钱。所以李家的日子仍然过得很好。
喜安办学桌椅全是在黑龙江打好再运回来,盖房子的木材也是从黑龙江运来的。李家第二次办学,虽然不如第一次规模大,但是因为有了经验,少走了不少弯路。
1939年春天,喜安在烧锅店建立起一座初级中学——新智中学。因为有住宿学生,特意盖了四间宿舍。县里的人听说李家在乡下办学,有的纷纷从龙中退学转到烧锅店新智中学去读书。喜安和文静和当年爸爸妈妈一样,全身心地办学。这是全县第一个农村中学。
乡下办学的确非常艰苦,有房有地有校舍,解决不了很多实际问题。教师奇缺,在当地挑不出来一名可以教中学的老师,在城里找吧,全是拖家带口的,到农村教课困难很大。单身宿舍还可以解决,家属宿舍就难办了。况且,人家的顾虑也很多,不愿意长期留在乡下。后来找了几个单身汉,他们都是热血青年,不愿意当亡国奴,企图摆脱小鬼子的挟控,想要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在喜安的再三动员下,有三位愿意和喜安下乡教书,但是人手仍然不够。
喜安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办法。爸爸说:“咱家有人,就地取材吧。你看把喜悦、喜强两家从黑龙江调回来,你二妹喜如正好今年大学毕业,你们兄弟姐妹四人,再加上你嫂子、你姐夫、你媳妇,你们七个人完完全全可以撑起一个大学校。”
丹凤笑道:“你这个老头子,可真能出点子,这不成了李家店了吗?”喜如始终坐在妈妈身旁笑嘻嘻地听着,这时也禁不住搭茬了:“我举双手同意!不过我有个建议,应该叫做:‘十八子中学’”。全家哈哈大笑起来。
正巧这时小姑丽影下班回家,听到笑声,觉得奇怪,这是久违了的笑声,自从强盗的铁蹄践踏了这块土地,中国人再也笑不出来了。可是今天,李家人似乎在浓云密布的天空,见到了一丝光亮,他们发自内心的笑洋溢在脸上。因为他们又找到了一条可以继续教书育人的道路。
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源问题。这里现在只有二百多户人家,适龄上中学的还不到一个班级,加上临近几个村子顶多能再招来一个班。县里的人听说李家在乡下办学,有的纷纷从龙中退学转到烧锅店新智中学去读书。他们但愿从初一念起。
为了招生喜安和文静走乡穿屯,动员实龄孩子上学。和当年的父母一样,废寝忘餐、呕心沥血地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村中学。
不久喜悦和喜强两家从黑龙江搬来了,喜安把他们暂时安排到学生宿舍住,条件尽管差些,但是他们心甘情愿,决心和弟弟弟妹办好这全县第一座农村中学。
他们都是当了多年的老教师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喜悦的爱人郁也风是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生,人精明强干经验丰富,是喜安的好帮手。喜强爱人罗丽梅是学医的,在黑龙江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在学校教生物。这次来到新智中学,喜安商量嫂子,除了教生物课外,还要兼职校医工作。罗丽梅欣然接受,为自己所学有所用而感到高兴。
老姑丽影几乎每周都要日去一次,指导喜安小两口工作。很快学校就走向正规了。因为太忙,文静一连多日也没能回家,两个孩子想妈妈,有时又哭又闹,奶奶非常心疼。可是为了事业,他们只有这样——只顾大家放弃小家。
李家人之所以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着一条不变的观点:“只有国家科技文化发展,只有人民摆脱愚昧落后,中国才能强大。中国强大了,才不能受外国人欺负,才不能亡国。所以教育工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为此他们坚忍不拔地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坚持办学。龙城中学是龙城的灯塔,新智中学便是龙县农村的星星之火。
第28章 心血化成鬼雾魔火()
1941年夏天,日本人的细菌工厂把几个带有鼠疫病菌的死老鼠用飞机空投到龙城北门外,他们要做活体实验,为发动细菌战做准备。顷刻间北门外好多人都得了鼠疫,之后蔓延全城。死神挥舞着利剑向无辜的古城人民头上砍去,一个个、一家家的人相继倒下,被穿着白色隔离服的日本人抬出拉走。
日本人把龙城中学的师生全部撵回家,把龙中变成一个“隔离医院”,凡是发现可疑病例,一律被防疫班的人强行拉到龙中隔离起来。一般的都是有去无回,所以人们管龙中叫“杀人工厂”。
李家人的心血顷刻之间化作一团鬼雾魔影,虚无缥缈、若隐若现。时而在龙城上空盘旋着,黑黑的、浓浓的,压得人们喘不过来气;时而鲜血蒸腾化作层层谜团,笼罩着这座神秘的古城,使人伸手不见五指,对面不相逢;时而又化作摸不着看不见的虚幻景象,让人神秘莫测、惊恐万状。
在血雾笼罩下的龙城人民,谈龙中色变,恨龙中牙痒,望龙中落泪,进龙中化灰。
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胆战心惊。汽车声、摩托声、敲门声、吆喝声,汇成极端恐怖的催命噪音,震人心身剧裂。
一条条鲜活的的生命,只要拉到龙城中学的大院,就会人间蒸发,尸骨无存。据说他们都被做成人血罐头,运到细菌工厂。传说无奇不有,人们恐惧万分。小孩看到白衣魔怪(日本的防疫班人员),便被吓破了胆,哇哇大哭;大人看到白衣魔怪便不敢喘气,退避三舍。因为灭顶之灾随时随地都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李凤河的泪流尽了,李凤河的心僵死了,他辛辛苦苦和家人办起来的学校成为人人咒骂的人间地狱,成为杀人魔窟。他不敢想、他不敢问,每每听到有关龙中的传闻,他都会痛不欲生。
丹凤日夜守候丈夫,寸步不离,唯恐他精神崩溃发生意外。
性格倔强的丽影,生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胆,全家人只有她敢于迈出大门,应付日本人的刁难和盘查,尽管日本人凶残暴虐,但是在丽影机智勇敢地周旋下,找不到一点可乘之机,所以李家人免于受难遭劫。全家人在杀人魔雾的笼罩下保住了性命。
一天,丽影从原来龙城中学一位厨师那里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日本人运来五汽车汽油,要把龙城化为灰烬。”
龙中师生被撵出学校时,这位张师傅被扣留了,日本人逼着他给暂时没死的隔离人员做饭。一天深夜他经过日本人头头办公室时,听到那个头头给下属下命令:“今天开始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在三天之内全部做完,一个不留。三天之后我们全部撤离。另外刚刚运进来的五车汽油一定看好,后天运到这些地方听到命令统一点火。不得有误!”
张师傅的父亲是留日的同盟会会员,张师傅生在日本,十多岁才回到祖国,所以他会日本话。他父亲被清政府杀害后他家破落了。为了生计他在朋友介绍下到龙城中学当了厨师。日本人万万没想到,他们留下唯一的中国人能懂日本话,所以绝密会议没有加岗设哨。
张师傅不顾生命危险,立即翻墙逃跑。他首先找到李丽影老师,把消息告诉她,之后回到家里,一家老小全部连夜逃出城。
李丽影得知消息后化妆成小脚老太太,扭扭哒哒后半夜一连走了二十多家,告诉赶快转移,并且让他们每户必须通知十户以上的亲戚朋友。此时此刻她好像龙城的总指挥官,指挥全城人撤出龙城。快亮天时,丽影才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转移。
翌日清晨,全城人在悄悄地、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县城。
直到第二天下午,小鬼子才发现城里人已经逃出了三分之二,他们毛了,知道焚城计划被泄密,便在他们内部排查泄密者,并且枪毙了两名嫌疑犯。他们谁也没有怀疑是中国人干的。厨师失踪之事没有一个人敢向他们头头汇报,怕担嫌疑被枪毙。
小鬼子立即请示上司,他们怕这烧城计划传出去,会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撤销原来计划,命令只烧毁龙城中学灭迹,编造理由嫁祸中国人。
为了消尸灭迹,日本人运走他们所需的全部细菌标本之后,用机枪打穿全部汽油桶。顷刻间火光冲天,黑烟翻滚。上百个汽油桶相继爆炸,犹如炸雷响声一片。龙中附近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火海。附近的民房被滔滔火浪吞没了。人声惨叫,鸡飞狗跳,数不尽的生命葬身火海。
没来得及逃跑的人们纷纷出来救火,自救。
勇敢的李丽影冲到火场,她发现有很多龙中的学生也跑到了火场,他们看到自己心爱的学校被大火吞没,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李丽影当机立断,立即指挥他们灭火。大家齐心协力挖出一条宽宽的隔火沟,截住了火头。全城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少,大家在火海的边缘挖隔火沟。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终于把火圈住了。人们看着魔火把龙中周围一里地的范围之内变成了一片灰烬。
李凤河听到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惊恐万状地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不敢向他讲明真相,怕他伤心过度。他在家人的低声议论中,猜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且感到龙中出了问题。他紧紧拉着丹凤的手说:“丹凤,你快告诉我,是不是咱们学校出了问题?”
丹凤实在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顷刻间,空气顿时凝结了,大家都透不过气来,和他们相依为命的学校不存在了,这如同被挖了心肝一样疼痛难忍,全家人哭成一团。
凤河全明白了,他拼尽全部力气狂喊:“领我出去!领我出去!我要与龙中同在!”他跌跌撞撞地摸着向外跑,丹凤拼命往回拉:“凤河,一切都晚了,我们的学校已经化为灰烬了,你即使到现场,又有什么用呢?”凤河还在喊:“我要与龙城中学同在!我要与鬼子拼命,我要这群强盗还我的学校!”李凤河的精神已经彻底失控了。
第29章 真正硬汉又站起来了()
凤河在极度悲伤中病倒了,他对鬼子的仇恨已经达到了极点。为了不当汉奸县长,他失去了双眼,永远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现在,他苦心经营,寄托无限希望的学校被鬼子的孽火烧成灰烬。满腔的怒火化成浓烈的岩浆在高压下孕育着强大的爆发力,一旦喷发出来将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吞噬他狠之入骨的群狼——日本侵略者。
然而他既不能上前线拿起枪打鬼子,也不能面对狡猾、凶狠、残暴的鬼子和他们斗智斗勇,更不能重新走上讲台给学生讲课,李凤河痛苦万分,他绝望了。他无法面对着残酷的处境,极度的愤恨、烦恼像毒蛇一样把他缠得透不过气来,把他折磨得要发疯,他想自杀。可是爱妻丹凤寸步不离,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给他读,给他放留声机听歌,给他讲笑话,给他讲奇闻怪事,越是这样他越痛苦。他的心已经死了,这一切都不能唤起他生活的乐趣和希望。他终日默默不语,抑郁苦恼,甚至拒绝吃饭、吃药、打针。
性格温柔的丹凤最理解自己的丈夫,她企图用自己这颗火热的心来融化这座冰山,给他的体贴和温暖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她苦苦相劝:“凤河,你给我想想,我没有你一天都活不了。这些年来,你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你。你这样整天不吃不喝,不打针不吃药地,还能够维持多久?我们结婚时你不是说过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俩必须共同应对。’你现在为什么不遵守你的诺言?现在我最大的事,就是把你照顾好,使你病早点好,你必须和我配合。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到你像过去那样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宁折不弯、兴高采烈。你一定让我实现这个愿望。”
凤河极其痛苦地说:“丹凤,一切都过去了,再也不复返了,我现在是个瞎子,是个废人,我想干的事不能干,我想说的话无处说,我想重新站在讲台上,教育孩子,可是这些只是梦想而已。我不想再拖累你和孩子们,所以我想一死了之。”
丹凤趴在凤河怀里哽咽起来。她说:“这不是你的性格,你是一个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服输的人,自从我们办学以来,你从没叫过苦,你从没说过累,就连日本人逼你当县长这么大的事你都扛过去了。学校没了,我们可以再建,况且我们乡下还有新智中学。虽然你去不了,但是孩子们没有你不行。再说喜乐和喜刚的买卖必须有你来调度指挥,你是全家人的主心骨,谁也离不开你。你必须好好活着,等待小鬼子被咱们中国人打败,看到我们重见天日。你看看小妹,她受到的打击多大?可是她一直没有灰心气馁、躺倒不干。我相信我的丈夫不是懦夫,不是赖汉,不是一打就倒的人。凤河,你听我的,振作起来,等待胜利”
丹凤苦口婆心的劝慰,使凤河增加了活下来的信心和勇气,尽管他还是一声不吭,但是她觉得丹凤说的很有道理,他设想假如他真的不在了,丹凤会因失掉他而彻底崩溃、痛不欲生,他不能对爱妻那样残忍,所以从那以后,他不再拒绝吃饭和吃药了。
真正让李凤河站起来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凤河看到了日本必败的前景。凤河每天深夜都要把戏匣子(收音机)搂在被窝里,偷听广播,他让丹凤用暗语记录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进展情况,把记录下来的内容再告诉给丽影,然后让丽影口头传播出去。
对重大战役、重大事件,他们都要做详细记录。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宣战;1942年4月17日的仁安羌大捷;1943年11月2日的常德会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