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如和尚淡然回答道:“贫僧曾经前去突厥看望过我师傅,所以懂得一些。”
游骑头目顿时对这个懂突厥话的和尚有了好感,说道:“你想见我们大汗?那行,跟我们回营去,我们会禀报大汗,至于见与不见,就要大汗的意思了。”
“多谢诸位,见与不见,都是佛缘,贫僧无怨无悔。”
突厥游骑就押送着静如和尚回到突厥大营。
他们也没有为难静如和尚,没有对他绑手绑脚,只是派人盯着他。
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来告诉静如和尚,可汗愿意见他。
静如和尚微微一笑,谢过来人,跟着他往突厥可汗的金帐走去。
天冷风大,佗钵可汗此刻正在营帐中与手下的贵人们饮酒议事。
最近他挺烦躁的,气势汹汹的带着五万精锐兵马来到马邑城下,本来以为吓也把齐人吓住了。
但没有料到的是,齐人根本不甩他,丢下一句硬话:有本事就来攻城。
他当然大怒,派兵攻城。
但是突厥人在马上是猛士,骁勇善战,但是跳下马,扛着云梯去冲城,却是被修理得灰溜溜的败了回来。
死去的可都是他最为倚重的精锐侍卫之士,不是什么小部落的杂鱼,死多少都不会心疼的那种。
这些是侍卫之士是他震慑众多部落,确保自己威望的利器。
若是损失过多,别的部落就不会害怕他,那他的草原之主的地位也危险了。
今天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继续攻城还是另外想办法,就召来手下的头领们商议一番。
但这些人的主意五花八门。
有人建议继续攻城,说以突厥勇士的威猛,持续的给孱弱的齐军压力,齐军迟早崩溃,马邑也能拿得下来。
但有人不同意这种损兵折将的做法,他建议骑兵分多队行动,越过马邑,去齐军后方骚扰,截断马邑的援军和粮道。
这种越过马邑不打,南下骚扰的做法,让佗钵可汗有些动心。
不过也有人说这种办法也有弊端。
马邑城附近还有万余奚人和齐军的联合骑兵,突厥骑兵若是分兵各处,不管后路,一是兵力分散,若是被这些骑兵一番各个击破,岂不是回草原都不可能了?再就是现在天气寒冷,南部没有牧草,战马吃什么?
要是带辎重,骑兵又没有了速度,容易被截断后路,进退不得。
这么一番分析,佗钵可汗也觉得是个极大的隐忧,分兵的话,危险性也倍增。
所以,一番商议之后,并无定论,众人只好在大帐中闷着头饮酒。
突然,有侍卫来禀报,一个齐国的和尚前来求见大汗,那个和尚还自称是慧琳大师的弟子。
佗钵可汗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想见一见这个和尚。
他之所以信奉佛教,引路人就是慧琳大师,如今这个来的和尚自称是慧琳大师的弟子,想必也佛佛精深,正好可以请益一番。
想到这里,佗钵可汗就下令:“带那个和尚进来。”
突厥士兵就把静如和尚带到金帐门口,告诉他:“我们大汗要见你呢,你进去吧。”
静如和尚抬头看了一眼突厥金帐,这个帐篷非常的高大,里面估计可以容纳上百人,实在是蔚为壮观。
能不能说服可汗罢兵言和,就要看自己这次能不能说服他了。
静如和尚整理了一下心情,缓步走进大帐。
当静如和尚进来的时候,帐篷里面的人都把目光望向他,他们看到这个和尚慈眉善目的,一幅高洁之士的模样,不由都有些好感。
特别是佗钵可汗,觉得这个和尚的眉目和那些佛像比较像,就笑着问:“你是慧琳大师的弟子?”
静如和尚上前几步,微微弯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静如,正是慧琳大师的弟子。当初大师在光华寺,贫僧是大师的弟子。后来大师云游至突厥,在突厥修行,贫僧曾去看望过大师。”
佗钵可汗惊讶的问:“你去过突厥?进过毗蓝寺?”
静如和尚回答道:“贫僧去过,见寺庙巍峨,殿宇万千,实乃塞外第一雄寺。”
“塞外第一雄寺,塞外第一雄寺。”佗钵可汗念叨这句夸赞之语,非常高兴,“说得好,我修筑的寺庙自然会是第一雄寺。”
静如和尚就顺着说下去,“大汗虔心向佛,自有好报。佛经需常诵,十善业道经云,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佗钵可汗问道:“何谓圆满?”
静如和尚对曰:“华严经云,诸佛所受用之国土,具足十八种功德事,即:显色圆满、形色圆满、分量圆满、方所圆满、因圆满、果圆满、主圆满、辅翼圆满、眷属圆满、住持圆满、事业圆满、摄益圆满、无畏圆满、住处圆满、路圆满、乘圆满、门圆满、依持圆满等。此皆是周遍圆满、无所欠缺之意也。”
佗钵可汗听了,也不由沉浸在静如和尚说经的气氛中去了,双手合十道:“多谢大师赐教。请大师坐下,与我谈佛法。”
静如和尚见以佛法打动了佗钵可汗,让他愿意与自己相谈,就稍稍松了一口气,考虑着什么时候提起罢兵言和的事情比较好。
他考虑还是以佛经的说法来让佗钵可汗相信,罢兵言和,两国都有好处,才是圆满。
第290章 言和()
佗钵可汗让静如和尚坐到他旁边,命人送来吃食,一边吃,一边请教一些佛法的问题。
静如和尚是大师级的人物,对佗钵可汗的问题是有问必答,而且引经据典,条理详细,让佗钵可汗听了频频点头。
“大师佛法高妙,愿意常伴我的身旁,让我可以时时请益吗?”
佗钵可汗越谈越觉得静如和尚如同当年的慧琳大师一样聪慧,想把他留下来。
静如和尚道:“大汗,我可以抄写经书十卷,留给大汗,大汗日日诵,便可增广因果,修得善缘。”
佗钵可汗道:“那就多谢大师了。”
接着,佗钵可汗又说道:“大师,等我拿下这马邑城,就为大师盖一座豪华的寺庙,让大师在此修行,为我突厥祈福,大师可愿意?”
“大汗,佛经有云,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以万千性命,为一时之喜乐,实为不智。不若化干戈为玉帛,两边罢战言和,不胜不败,救了万千生灵,才是一件大功德啊。”
佗钵可汗沉吟了一下,说道:“可是齐国杀我俘虏,虏我王儿,此仇不报,我心中愤怒难消。”
静如和尚说道:“大汗,一切境皆心造。境不在心之外,是以内心忍受的痛苦折磨便是地狱。境亦不在心之中,所以不是心里想不痛苦便可不痛苦。眼耳鼻舌身意等十八界皆非实有,故而地狱亦非实有。取贪嗔痴三毒相烧、地水火风四大相逼之大苦恼,说之曰地狱。大汗持念于此,所以烦恼丛生。王子齐国愿意放归,大汗不必忧愁。”
佗钵可汗还是放不下突厥族人被奚人屠杀的仇恨,“不行,我得杀尽奚人,屠了马邑,让齐国皇帝在我面前忏悔,我才能放下,”
静如和尚道:“大汗不曾闻,涅盘经云,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若以一报还一报,那冤冤相报何时了?受十善戒经云,汝爱自身及爱汝子。云何自杀及教他杀。当知杀生受大恶报。必定当堕极剧苦处阿鼻地狱。杀生之业恒生刀山焰炽地狱。刀轮割截节节支解。作八万四千段。一日一夜六十亿生六十亿死。”
静如和尚用地狱来恐吓佗钵可汗,让信奉佛教的佗钵可汗心里犹豫起来。
他对静如和尚说道:“大师暂且去休息一下,明日我再向大师请教。”
静如见佗钵可汗有些心动,说服有了一点效果,也不急于一时,随侍卫去了一个小帐安顿下来休息。
等到静如和尚走了,帐内的突厥贵人们议论纷纷。
“大汗,你可不能听那个和尚瞎说,我们和齐人有血海深仇,怎么能不报呢?”
“是啊,可汗,我们立刻攻进马邑城,活捉齐人皇帝,屠了马邑,为我们的族人报仇雪恨。”
佗钵可汗手里拿着酒杯,没有心思饮酒,听了一会儿手下的人的议论,又想了想静如和尚的话,委实难以抉择。
他相信了杀人有恶报,那么奚人杀人,应该要有恶报才公正啊。
但若是自己来执行,让奚人齐人得到恶报,那自己也是犯了不杀戒,会不会也有恶报呢?
佗钵可汗陷入了思维的迷思,越想心里越乱。
从现实上来讲,马邑城池坚固,城外齐军的军营也易守难攻,他的大军虽然精锐,但奈何不了这样坚固的工事。
突厥人本来居住在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每一个突厥勇士都十分的宝贵,无谓的消耗在这种攻坚战事上面,很不划算。
特别是自己的主力若是被消耗了大部分,那么草原上面那些觊觎自己地位的部落一定会趁机落井下石,在背后偷袭自己。
下面的人继续的嗡嗡的在议论。
但佗钵可汗对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那么充足的信心了。
他需要一些台阶,拿到一些好处,体面的退兵。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都回去,明日再议。”
佗钵可汗需要好好的想一想,就挥手让这些人都离开。
突厥的贵人们纷纷告退。
不一会儿,偌大的大帐里面就剩下佗钵可汗和数个侍卫了。
他在仔细的思量着怎么收拾这个残局。
第二天,佗钵可汗笑容满面的召见了静如和尚。
“大师,我昨天思虑一天一夜,觉得大师所言甚是有道理。所以,麻烦大师去马邑一趟,告诉齐国皇帝,我愿意与他言和罢兵。”
静如和尚大喜,自己总算没有失败,能拯救数万马邑百姓和突厥士兵。
芸芸众人,都是可贵的,能保存下来,是造化。
“大汗,贫僧愿意去马邑求见齐国皇帝。”
佗钵可汗笑道:“那就有劳大师了。我已经休书一封,烦请大师呈给齐国皇帝。”
说着,佗钵可汗拿出一份封好的信,递给静如和尚。
静如和尚接过信封,放在内衣中藏好,向佗钵可汗辞行:“大汗,贫僧这就去马邑。”
佗钵可汗道:“让我送大师出营。”
然后,佗钵可汗就带着人马送静如和尚出了营门,目送他入城才回营。
静如和尚一入城,就去刺史府求见高伟。
高伟听说静如和尚完好无损的回来了,十分惊讶,立刻接见了他。
“皇上,这是突厥可汗让贫僧转呈的信,他说突厥愿意与皇上言和。”
高伟看了静如和尚手中的信,心里在猜,突厥人愿意言和,这次开出的条件是什么呢?
突厥王子阿史那庵逻肯定是要求释放的,这个不难,答应便是。
还有什么条件呢?
让出马邑,赔钱赔东西,自己是不会答应的。
猜了一会,高伟让内侍拿过信件,展开了给他看。
谁知上面仅仅就一句话,就是佗钵可汗答应和高伟商议和平事宜,就看高伟愿不愿意与佗钵可汗谈一谈了。
高伟看到信上面没有写商议的地点,就问静如和尚:“突厥可汗想和朕谈谈,但信上面没有写地点,这个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第291章 毗蓝寺()
静如和尚道:“这个突厥可汗不曾对贫僧提过。”
高伟觉得奇怪,为何要谈了,却不说地点呢。
让突厥可汗进马邑来谈,他肯定不同意,因为这里是大齐控制的地方。
让高伟去突厥大营谈,高伟肯定也不会同意,他还不想去当俘虏呢。
高伟寻思了一下,对静如和尚说道:“大师,不如劳烦你去突厥大营一趟,问一问这事情。若是可以,不如两国先各派数名官员先行商议。”
静如和尚觉得皇上说得有道理,就回答道:“贫僧愿意去一趟。”
“好,那多谢大师了。”
中午,高伟用素斋宴请了静如和尚,下午派奚昆送静如和尚出城去突厥大营。
突厥人对静如和尚已经很熟悉了,可汗都陪着他进进出出,所以静如和尚很顺利的就来到了可汗的金帐。
佗钵可汗对静如和尚的去而复来,没有很惊讶,而是很热情的接待了他。
“大师,此去马邑,齐人皇帝如何回复啊?”
静如和尚躬身行合十礼,“禀大汗,齐国皇帝答应与大汗商议和谈之事。”
“哦,他没有别的话吗?”
静如和尚道:“有。齐国皇帝说,大汗没有说商谈的地点,所以提议能不能先由两国官员先行商谈一番,再与大汗见面。”
佗钵可汗哈哈笑了几声,“我还以为齐国皇帝年少,没有胆量和我见面呢,看来,他还是有高家的遗风。”
静如和尚笑笑,没有接话。
过了一下,佗钵可汗道:“这个要求,我就答应了。大师不必亲自跑来跑去了,我派使者去告知他们。地点就在马邑城北三十里处的凌武山毗蓝寺。”
静如和尚看到两国言和有望,就夸赞了佗钵可汗一句:“大汗仁心宅厚,乃大福缘。”
使者往返数趟,事情就敲定了,三日后,马邑城北三十里处凌武山毗蓝寺,双方各派正使一人,使者九人共计十人于寺中商议诸事。
高伟派北朔州长史赵穆为正使,率领九个文官前去商谈。
临行前,高伟吩咐赵穆:“爱卿前去,突厥人必定会提出许多无理的条件,你一个都不许答应。唯一可以答应的就是释放突厥俘虏,记住了吗?”
赵穆拱手道:“皇上吩咐,臣铭记在心,不惜性命,也不辱使命。”
高伟微笑道:“没那么严重,他们战场拿不到的,也别想在谈判桌上拿到,态度要放好一点,话要说得委婉一些,拒绝要干净利落,别给人误会了你的意思,差不多这样就行了。”
赵穆受教,躬身答应,高伟就让数十骑兵护送这十个人前去凌武山毗蓝寺商谈。
王世泽受命护送,他经验丰富,武艺高超,所以被选中。
他带着三十个骑兵兄弟,将赵穆等十个使者裹在队伍中间,护送他们前去凌武山毗蓝寺。
三十里路,对于骑兵来说,并不算太远,一个多时辰就可以到达了。
凌武山是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峰,但地势很险要,到处奇峰耸立,怪石盘旋。
毗蓝寺是一座已经有百年历史的古寺,位于凌武山山顶,由于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了。
赵穆等人来到山下,并没有看到突厥人。
他也不打算在山下等待了,吩咐众人:“我们先上山。”
众人回答一声,就开始往山上爬行而上。
开始还可以骑骑马,但后来山路狭窄崎岖,就只能下马,骑着马往前走。
大家费进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毗蓝寺。
寺里面只有几个老弱的和尚,栖身在这破庙之中。
赵穆看了看,让骑兵们收拾一下大殿,把供桌清洗一下,找来一些桌椅板凳,等突厥使团来了,才有地方坐。
王世泽等事情办好,就来到门外,观察地形。
这是他的习惯,每到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