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者只好回去复命,不久之后,突厥方阵后面响起数声号角,催动方阵开始朝马邑走来。
“皇上,您先回刺史府稍候,等臣击退了突厥的进攻,就来向皇上报喜。”
段德举可不敢让高伟待在城墙上面,他是九五之尊,这里是刀枪无眼,伤了一丝一毫,都会影响士气的。
高伟了解这种情况,就把这里的事情交给段德举全权负责,自己带着一众侍卫下了城墙,往刺史府而去。
快到刺史府的时候,震天的喊杀声就从身后传来,高伟明白,战斗已经开始了。
这一刻起,不知道多少人会丢掉性命,化为青烟。
不过,你死我活,容不得慈悲为怀了。
高伟抖擞精神,打马回刺史府。
来到刺史府门口的时候,看到那里围着一群人,还有一些士兵在驱赶人群,显得乱糟糟的。
高伟皱皱眉头,都什么时候了,敌人都在攻城了,城内还起了乱子,这是何道理?
“奚昆,你去看看,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高伟喊了一声,奚昆立刻从身边驱马上前,大喊道:“散开,散开,皇上来了,惊扰圣驾,可要杀头的。”
奚昆是个壮汉,喊起话来,声若洪钟,震耳发聩。
他的威胁又是这么严重,要杀头!
胆小的围观人群立刻作鸟兽散,转眼之间,刺史府门口的空地上就只有一个穿着土黄色僧袍的人坐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奚昆要上前驱赶这个僧人,但高伟喊住了他:“住手。”
高伟的考虑很简单,僧人在大齐民间受到很高的尊重,若是动手殴打僧人,怕是激起民愤。
高伟跳下马,侍卫们也都跳下马,簇拥着高伟,往那个僧人步步走近。
甲胄的撞击声,沉重的脚步声,但都不能让那个僧人回头。
他像是一个泥塑的菩萨一般,丝毫不动,如同入定了一样。
高伟觉得这个僧人好生奇怪,他到底坐在这里要做什么?
刺史府里面又没有供奉着菩萨。
第287章 孤僧要退敌()
高伟就问那个年约四十余岁、面目慈祥的僧人:“大师,你坐在刺史府门口,可有事情要求见刺史?”
僧人头也不回,回答道:“非也,贫僧并不是求见段刺史,乃是求见天子。”
周围的士兵们都憋住笑,一个和尚也这么大口气,能不能见到刺史都是问题,还要见天子。
天子有那么闲吗?
高伟也微微一笑,对那个僧人道:“朕就是天子。”
僧人回头,一看高伟的打扮,相信了,就站起来,面向高伟,鞠躬之后,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敢问大师法号为何?因何事要见朕?”
高伟有很多疑问,一下子问好几个问题。
那个僧人抬起头,直起腰,高声道:“贫僧法号静如,听说突厥可汗率军前来,眼看就要起了刀兵,到时候免不了生灵涂炭。贫僧有一退敌良策,前来进献给天子。”
高伟顿时感兴趣了,一个和尚,说有计策退去五万精锐的突厥精兵,这不是吹牛,那他是什么世外高人不成?
想到世外高人,高伟想起了一则历史典故,秦朝末年,刘邦率军去进攻关中,攻打昌邑不利,路过高阳。一天他闷闷不乐的在房间里面让两个女人为他洗脚,忽然士兵报告说乡里有位儒生叫郦食其的求见。这位郦食其已经六十有余,身高八尺,人都称他为狂生,他自己自称非狂。
刘邦一向轻视儒生,过去见到儒生,常以儒生帽子当尿盆,以污辱儒生。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盛怒之下,叫人谢绝接见,并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儒生。”
在外等候已久的儒生郦食其听罢,立即瞪大眼珠子,举着剑高喊道:“你们再去告诉沛公,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刘邦手下的人赶忙进去报告刘邦,刘邦一听自称高阳酒徒,不是儒生,慌忙连脚都来不及擦,光着脚站起来让手下的人去喊郦食其进来。
郦食其进了,见刘邦长揖不拜,说道:“你不是想要诛暴秦,为什么还这样傲慢对待长者?你是想助秦攻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破秦呢?”
此时,刘邦不知所措,慌忙请郦食其上座,和自己一起吃饭,向他道歉:“过去听人说先生的容貌,今天见面才知先生的来意!”
刘邦向郦食其问计,郦食其说:“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大事可成矣。”
于是刘邦接受郦食其的建议,决定先攻占陈地,并派遣郦食其为内应。
郦食其来到县城,见陈留县令说陈秦之将,汉王将兴之理,希望他能投降刘邦。但县令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冒然从事,予以谢绝。”
郦食其就在当日夜半杀死县令,并将县令人头窬城而下,让人告诉刘邦。
刘邦见大事已成,引兵攻打县城,叫人用竹竿挑着县令人头,大声疾呼:“你们赶快投降,你们的县令已被砍头了!如若不然的话,后下城的也要斩头的!”
城上守军见县令已死,无意再守,遂开城投降。刘邦进城得得到大量的粮食,还有数万人跟从他,遂攻入关中。
刘邦认为这个功劳是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功劳。
高阳酒徒郦食其成就了刘邦入关大功,这个和尚莫非也是郦食其一般的人物?
高伟立刻态度和蔼的对和尚说道:“静如大师,请随朕入刺史府,奉茶详谈。”
静如和尚就答应一声:“多谢皇上。”
高伟就让静如和尚跟着自己一同入府,来到一个房间,让人上茶。
“静如大师,不知道你的计策是什么?”
高伟端起茶热烈的期盼着静如和尚能有什么高超的主意。
静如和尚笑笑道:“皇上,先听贫僧讲一个故事。”
高伟耐起性子,“大师请讲。”
静如和尚慢条斯理的讲起一个故事。
多年前,有一个和尚法号叫做惠琳,他一次外出云游,不巧碰到了突厥骑兵。
这些突厥骑兵抢光了他身上的财物,但是没有杀掉他,而是把他带回了突厥,作为俘虏献给突厥的可汗,也就是今天在城外的佗钵可汗。
佗钵可汗在草原这种苦寒之地,非常的羡慕中原的繁华,有一次就问慧琳,大齐何以如此富强?
慧琳告诉佗钵可汗,大齐富强,是因为齐国信奉佛法。
佗钵可汗信以为真,就开始向慧琳大师学习佛法,还派人去大齐求来了净名、涅盘、华严等佛经,同时在草原上兴建了一座佛寺。
佗钵可汗也亲自吃斋受戒,行路绕着佛塔,常常叹息自己没有生在中原之地。
说完故事,静如和尚对高伟:“皇上,贫僧就是慧琳大师的弟子,今见两国交兵,有伤天和,故而来向皇上请命。贫僧愿意出城去游说突厥可汗,让两国罢兵,永久和平。”
高伟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虽然这段佗钵可汗信佛的故事早已在大齐流传,但是佗钵可汗会因为他信佛就会放下屠刀吗?
不过自己城高池坚,突厥可汗攻打不下,这个倒是可以给突厥可汗一个退兵的台阶。
至于静如和尚愿意去冒险,若成功,就成就他的一段佳话,自己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高伟爽快的答应下来:“静如大师,眼下城墙上正在战斗,等突厥收了兵,我就派人护送大师去游说突厥可汗。若是大师能让两国交好,结为兄弟之邦,朕一定会给大师的佛寺佛像上金身。”
静如和尚说道:“皇上,贫僧不要什么护卫,愿以孤身入敌营,为大齐求得一份福报。”
高伟有些不放心:“大师,你一人是不是太孤单了?”
“不,皇上,心中有佛,万千菩萨相随,怎能说孤单?再说多几个人,又有什么用呢?贫僧志在苍生的安危,不在意此身。”
高伟肃然起敬,“大师真乃高风亮节,念生民所苦。”
。
第288章 相送()
面对高伟的夸奖,静如和尚谦虚道:“皇上过奖了,贫僧乃佛门弟子,理当如此。”
高伟就再和静如和尚谈了一下,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他给了静如和尚一份圣旨,让他作为大齐的使者,去出使突厥大营。
事情刚刚办好,内侍就进来禀报,段德举求见。
高伟就对静如和尚说:“大师,明日一早,朕会开城门送大师出城,今日就在这府中休息吧。”
静如和尚答应下来,高伟就让内侍带着静如和尚安顿下来。
接着,高伟召见了段德举。
段德举一进门,就喜气洋洋的对高伟说道:“皇上,胜了,胜了。”
高伟明白是突厥攻击马邑受挫,就微笑着问道:“如何胜了?”
段德举就比划着手脚的说:“突厥人猛力攻打我们的城墙,将士们奋勇杀敌,突厥大败而归,丢在城下的尸体不下三千,我军仅仅损失不到二百人。”
高伟也很开心,这个战损比,实在是可喜,如果突厥人还不开窍,继续来撞墙,看他们能有多少人命来填。
于是高伟笑着吩咐段德举:“段爱卿,辛苦了,今日就犒劳一番将士们吧。晚上还要加强防守,别让突厥人钻了空子。”
段德举拱手道:“这个臣知道,已经布置下去了。”
“嗯,不错。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你暂且不要对外声张。”
段德举有点疑惑,“皇上,是何事啊?”
高伟就把静如和尚要去说服突厥可汗的事情说了一遍,还嘱咐他明日安排静如和尚出城。
段德举才不相信一个和尚能让五万突厥精兵退去,能让突厥人害怕的,还是手中的刀枪靠谱。
“皇上,你可别被这个僧人迷惑了,我们还是要加强战备才是。”
高伟笑道:“这个朕自然知道,不过你也别太轻视信仰的力量。姑且让静如和尚去试一试吧,成与不成,都不是至关重要的。”
段德举也若有所悟,“是啊,就算是不成,顶多陪掉一个大和尚,没有什么关系。”
“段爱卿,你也别这么埋汰静如大师,人家也是慈悲为怀,为国为民。”
段德举知错,“臣失言。”
高伟也没有责备段德举,“好了,下去准备吧,明日送静如大师出城,要加强介护,别把城门丢了。”
段德举拍着胸脯保证:“皇上,城门绝对不会丢的,臣会调派弓箭手好好守着城门,突厥人要是敢来,就把他们射成刺猬。”
高伟哈哈笑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高伟就替静如和尚饯行。
他知道静如和尚不喝酒,就以茶代酒,端起一杯茶,望着静如和尚,深情的说道:“静如大师,此去突厥大营,如同入了狼巢虎穴,凶险异常。事情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不必勉强。”
静如和尚一脸淡然,“谢皇上关心,贫僧此去,自然会见机行事。”
高伟就说道:“那好,朕就在马邑城内等候大师归来。”
静如和尚举起茶杯,脖子一仰,将杯子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向高伟辞行。
“皇上留步,贫僧去了。”
说完,静如和尚转身就走。
高伟看着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背影渐渐远去,心中有些感动,就追了几步,喊道:“朕送大师出城。”
皇上要出门,立刻让内侍和侍卫们忙做一团。
他们要整理仪仗,分派队伍,好一会儿才整理完毕。
高伟骑着马和静如和尚并辔而行。
城内百姓听说皇帝出动了,都来围观。
他们行经的道路两边,挤满了好奇的百姓。
“那个大师是谁啊?竟然能跟皇上并辔而行,好荣耀啊。”
“是啊,不过他们这是去做什么?城外都是突厥人啊。”
“不知道,但愿菩萨保佑吧,马邑能没事。”
静如和尚看着两旁的芸芸众生,他们不是佛经里面抽象的需要被度化的对象,而是活生生的生灵。
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我一定要说服可汗,让他放下干戈,礼崇佛祖,静如和尚在心里暗暗发下誓言。
高伟送静如和尚来到城门口,守卫城门的齐军士兵缓缓将城门打开一条缝,容得下一人一马通过。
跟随而来的人这才知道这个和尚是要出城。
他们不明白城外如此凶险,这个和尚为何要执意出城。
静如和尚调转马头,面对高伟,缓缓说道:“多谢皇上相送,贫僧去了。”
高伟带着感情,哽咽的说道:“大师保重。”
静如和尚也眼眶微微一湿,忍住了,又拔转马头,两腿一夹,驱动马匹出了城门。
透过城门的缝隙,高伟看到静如和尚越走越远,身影也越来越小,但他在高伟心中的形象却高大起来。
“关门。”
段德举可没有那么多多愁善感,他不能容忍防线存在漏洞。
即使有漏洞,也要尽快堵上。
士兵们在段德举的命令下,一起发力推着沉重的城门,紧紧关闭上。
“皇上,您回去休息吧,这里有臣盯着呢。”
段德举见高伟脸色不太好,以为是皇上为战事忧虑所致。
高伟收起离愁,说道:“好,这里就拜托段爱卿了。”
“皇上请放心,臣一定会殚精竭虑,把城守好。”
高伟挤出笑容道:“朕信得过爱卿。”
说完,高伟吩咐回刺史府去。
这街上看热闹的人太多,高伟担心发生个什么踩踏事故,那样会感到心里不安的。
现在他才觉得,自己这样的人,应该老老实实的待在戒备森严的小院子里面。不然出门了,于人不便,于己不便。
即使想要出门,那也得微服私访,别让人认出来,否则社会秩序会混乱,那就是罪过了。
回到刺史府之后,高伟心里始终感觉到不安。
他知道自己是在担心静如和尚。
虽然与这个和尚只是相处了片刻功夫,但他身上的那种从容、镇定,还有救人水火的情操,让他身为佩服。
如果静如和尚会高超的武艺,那么他就是一位大侠。
高伟现在帮不了静如和尚太多,只能为静如和尚祈祷了。
当然如果突厥人敢伤害静如和尚,他高伟是要替静如和尚报仇的。
第289章 可汗的心思()
静如和尚出了城,往突厥大营而去。
刚走没多久,就被突厥游骑发现,他们呼啸着围过来,各自拿着弯弓弓箭,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单子大的出奇的僧人。
自从佗钵可汗信奉了佛教,他们对僧人已经不陌生了。
僧人都有标志性的服饰和发型,一眼就能认出来。
一个游骑头目逼上来,询问静如和尚:“你是什么人?”
静如和尚止住马匹,在马上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贫僧静如,乃是慧琳大师的弟子,现在想求见可汗,烦请禀报一声。”
游骑头目愣了一下,“你懂得我们突厥话?”
静如和尚淡然回答道:“贫僧曾经前去突厥看望过我师傅,所以懂得一些。”
游骑头目顿时对这个懂突厥话的和尚有了好感,说道:“你想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