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上了心,看来这冀州真有可能会出事。
张让虽然跟姜盛不对付,但看到姜盛也在劝阻皇上北巡,知道事关重大,就派人星夜劝阻灵帝,但未提及姜盛的奏报。
灵帝脸色一沉,道:“张常侍这是想做什么?他一再反对朕北巡,到底是何意?难道冀州有什么事瞒着朕吗?”
赵忠连忙道:“皇上息怒,张常侍定是知道了什么不祥之事,所以才劝皇上回京的。依老奴看,皇上还是回去吧。”
灵帝道:“诸位爱卿,朕不知道你们与姜盛到底有何矛盾,但朕相信他。”
有灵帝这句话,众人不再言语,但几位常侍们却对姜盛生了妒意,姜盛跟常侍们不对付,若是灵帝宠信姜盛了,他们十常侍肯定要受冷落的,甚至有可能毁在姜盛手中,因为姜盛有战功和军权啊,他们十常侍平时对将领们呼来喝去,但真正关键时候,这些将领们未必就肯帮十常侍。
健硕心中还生了另一种想法,姜盛之前曾跟他说掌握了张让的一个小秘密,难道张让在冀州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吗?这可是扳倒张让的好机会。于是就对灵帝道:“皇上,老奴以为冀州可行,张大人有些杞人忧天了。”
蹇硕这么说了,大家还说什么啊,灵帝是铁了心要巡视河间的。桓帝的时候,灵帝刘宏还是河间的没落皇族,桓帝驾崩之后,外戚窦氏选中了刘宏继任皇位,十几年来从未回过河间老家,也难怪思乡情切啊,既然决定了要去,那是自然要去的。
姜盛的猜测略有偏差,他以为是灵帝不听劝,实际上是灵帝根本就没看到姜盛的奏报,若是灵帝见到了姜盛的奏报,说不定能取消行程。
姜盛的探子探得了灵帝的行踪,连忙回来报告了姜盛,姜盛令大军快速行进,要赶在王芬发难之前把灵帝接到。
王芬的探子也发现了姜盛大军的踪迹,来报与王芬。
王芬怒道:“姜盛你不帮我也就算了,竟然助纣为虐,来坏我的大事!”
许攸道:“文祖兄(王芬的表字),我去会会那姜盛,设法缠住他,你们要速战速决,不可迟疑。”
王芬道:“如此就拜托子远(许攸的表字)兄了,大事成败,就看子远兄的了。”
许攸虽然自信满满,但姜盛听不听劝,那就不是他许攸所能决定的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1章 改道()
灵帝的车驾行至汤阴县,留驻休息三日。
严阵以待的王芬大为着急,按着他原来的预计,灵帝要在姜盛大军赶到前就会到达邺城,现在看来,反倒是姜盛先到,虽然许攸去缠住姜盛,但不敢保证能成功,王芬就率大军南下去汤阴主动行事。
论起侦察的水平来,王芬的斥候跟姜盛的完全不在一个级数上,王芬的动向早已被姜盛探知。
姜盛恼恨王芬,但又不能挥军去打王芬,毕竟王芬对他还是有恩的,当日姜盛被诬陷谋反的时候,王芬也是联络了不少郡县官员声援姜盛的。
权衡利弊之下,姜盛率骑兵绕过王芬的部队,径去接应灵帝,然后护送灵帝绕过邺城,由魏县北上,而令步军折向东进驻魏县,防范王芬半路拦截,只要灵帝在姜盛护送之下离开魏郡,则王芬行事无望,必会放弃废灵帝之事,不过可惜的是,赵忠等常侍们也得以活命。
王芬的部队都是步、弓兵,行进速度远不及姜盛的精锐骑兵。姜盛得以抢在王芬前面接上了灵帝,而许攸并未追到姜盛,无功而返。
“末将叩见皇上!”姜盛来拜见灵帝。
“不必多礼!朕令你在邺城相候,为何你会来此?”
“启禀皇上,冀州并非盛世,难保有不法之徒冲撞冒犯皇上,所以末将擅自离开冀州,还望皇上恕罪!”
“哈哈哈,你来护驾,何罪之有啊?”
“皇上,末将斗胆一言,请皇上返程回京。”姜盛拱手道。
“返程?难道你也反对朕巡视河间?”
“皇上,逆贼张纯往来冀幽之间,行踪难测,末将不敢托大,是以请皇上暂时回京,待冀州完全太平之时再来不迟!”
“朕相信你的能力,你都率军来此了,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必劝了,朕意已决,你就尽责吧。”
姜盛见灵帝不为所动,就道:“既然皇上执意北行,请允许末将调整行军路线,若是皇上不答应,末将定会拦阻御驾。”
灵帝道:“好,朕就按着你的路线走。”
姜盛道:“那就请皇上绕过邺城,改由魏县北上,末将全程护驾。”
“准奏!”
王芬率军赶到汤阴的时候,姜盛早已护送着灵帝的车驾过了魏县,两万步军殿后防范王芬率军追赶。
王芬得知灵帝更改了路线,连忙率军去追,走到魏县的时候发现前方“姜”字大旗飘扬,原来是姜盛的步军。
步军将领见王芬率军前来,高声道:“王大人请回吧,我家主公不忍大人自掘坟墓,特令末将在此等候。”
“你家主公可是说过本官要做什么?”王芬担心的是姜盛有没有出卖他。
“末将不知,主公并未提及,只说我传达了他的话,大人自会明白。”
“姜盛可是护送皇上北行了?”
“正是,我家主公奉诏护送皇上去河间巡视,寸步不离皇上车驾。”
“既然如此,本官认命了,烦请将军代本官谢过姜中郎将。”王芬知道姜盛既然介入,废灵帝的事就没可能实现了,心灰意冷,带着队伍返回邺城了。
话表两头,姜盛护送灵帝到得馆陶,停留休息。
“子诚啊,王芬之前所奏黑山贼死灰复燃,乃起兵讨贼,朕一路走来,却见百姓安居乐业,并未黑山贼之踪影啊。”
“皇上巡视河间,乃是为民造福,黑山贼又怎会造次?皇上见不到黑山贼,乃是皇恩浩荡,黑山贼不愿再为贼罢了。无论是黑山贼还是黄巾贼,原本都是百姓,只要皇上福佑百姓,则贼即是民,若是皇上被奸人蒙蔽,以致百姓多有怨言,则民即是贼。”姜盛大胆进谏。
灵帝听了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灵帝道:“既然黑山贼愿意安分守己,复为百姓,那王芬就不必起兵剿贼了,就算有些许顽固之徒,有子诚在,也都不是麻烦。传诏,令王芬罢兵,即赴河间乐成县(河间国的治所)候驾。”
灵帝在馆陶休息之后即在姜盛护送下一路北上,经清河国往河间而去,而王芬此时也接到了诏令。
“难道皇上发觉了我的谋划?”王芬惊道。
“文祖兄,不必担心,若是皇上发觉,必会派姜盛来攻,今日只是令你罢兵,前往河间拜见,很可能是纠问黑山贼之事。我等虽是白身,但也可随文祖兄北上,照应一二。”许攸道。
“子远兄,此事没有那么简单,我感觉去河间是凶多吉少啊。诸位良友,我不能连累大家,各位请回吧。”王芬拒绝了众位好友陪同去河间的好意。
众人知道王芬向来倔强,也都不再勉强,各自回乡了。
王芬心里有鬼,日夜胡思乱想,最终自己吓怕了,把印绶留在太守府,然后潜逃了。
且说灵帝到了乐成之后,久不见王芬来拜见,就派人去邺城传召,却被告知王芬挂印封金,不知去向。几天后,青州传来消息说,王芬在平原县自杀身亡。
灵帝很奇怪,就问姜盛:“子诚,这王芬到底为何要轻生啊?”
姜盛自然知道这王芬为什么自杀了,他是谋逆事败,自己把自己吓坏了,但为了保护王芬的家眷,姜盛不能说出此间原因。
姜盛回答说:“王大人必是担心皇上因黑山贼死灰复燃之事而怪罪,所以可能是畏罪自杀吧。”
灵帝摇了摇头,叹道:“黑山贼死灰复燃又岂是他王芬之罪啊?王芬向来清高,却参不透这其中关节,真是可惜啊。”
“皇上,王大人虽然有些失职,但上任四年来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百姓安居乐业,也算是有功之臣啊。末将斗胆请皇上下恩诏于王芬家眷子孙,多加抚慰,以表王芬之功。”
“子诚仁厚,朕也不是铁石心肠,就按你的意思,厚葬王芬,赏赐其家眷子孙。”
“谢皇上恩典!”姜盛躬身拜谢。
“明日,朕要去老宅看看,一晃十八年过去了,朕每每忆起儿时的光景,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啊。”
“皇上念旧,实乃河间百姓之福啊。只是那老宅子也该修修了。”姜盛道。
“唉,朕之旧居,不忍就此破败了,是该修一修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2章 伤寒()
灵帝就寝之后,蹇硕才带着宦官们离开,却见姜盛在宅院门口徘徊。
“中郎将,深夜在此,可是要求见皇上?”蹇硕问道。
“蹇大人,末将是在等您呢。”姜盛见蹇硕出来,连忙迎了上来。
“等咱家?不知有何见教啊?”
“蹇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姜盛故作神秘。
蹇硕眼珠子一转,道:“咱家左右也无事,不妨到房中一叙。”
“大人,请——”
蹇硕带着姜盛到了他的房间,然后挥退了左右,掩上了房门。
“将军可是要说为什么大家都阻止皇上巡视河间?”
“大家都阻止?”
“是啊,太史说星象所指冀州不平;张常侍也阻止皇上北巡;前日里将军你也要阻止,咱家不知是何原因?难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蹇硕道。
“天象之事不敢不从啊,我也是听得道人言及冀州将有祸事,所以才劝皇上打消北巡之意的。”
“难道不是张常侍在冀州有什么小秘密,不方便让皇上知道?”
“蹇大人想错了,原因恐怕并非是张常侍有什么小秘密,而是他担心抢不到功劳而已。”
“此话怎讲?”
“张常侍在劝阻皇上的时候,皇上是不是定下了陪驾的人选?”
“对啊,皇上令我等六人随行,张让留守京师,原来是他来不了,所以才劝阻皇上的。只是不知,此处有何功劳可争?”
“请恕末将卖个关子,且请大人猜上一猜。”
“嗨,有什么好猜的,你有什么好主意快说与咱家听听,少不了你的赏赐。”蹇硕好奇心上来。
“大人,皇上如此念旧,执意来此,所为何事啊?还不是怕他的老宅子风吹雨淋?末将提醒皇上要修一修房子,皇上也是同意了的,大人何不向皇上谏言,在老宅子基础上建一座行宫?以后得闲之时,皇上就可以常回老家看看了。这难道不是大功一件吗?”
“哎呀,如此甚妙啊!”蹇硕赞道,“只是咱家不明白,此等好主意,将军为什么不自己去跟皇上说呢?难道将军不想立功?”
“呵呵呵,末将有的是军功,还在乎这个吗?大人久居宫中,难得有立功的机会,末将就帮大人一下了。”
“哈哈哈,子诚真乃实诚人啊,好吧,明日皇上醒来,咱家就去禀报。今后宫中有事,咱家不会忘了将军的。”蹇硕真是把姜盛当自家人了,全然不知这是姜盛分化十常侍的阴谋。
张让比较信奉星象之说,对太史的话深信不疑,所以才劝阻灵帝北上的,后来姜盛上书后,张让更是紧张,因为他是靠灵帝才能混得风生水起,若是灵帝出事了,那他张让也就完蛋了。
可被姜盛这么一说,张让目的不纯,蹇硕更是深信不疑,更是坚定了取张让而代之的信念。
第二日的时候,蹇硕果然去进谏,灵帝龙颜大悦,厚赏了蹇硕,当即下令在乐成县城外兴建行宫。至于老宅子在何处,这就不是灵帝所考虑的问题了,事实上这个老宅早已不存在了。
蹇硕当仁不让,主动承担了监造行宫的任务,这让灵帝大为赞赏,直夸蹇硕忠君之心,赵忠、段珪之流只恨自己没有想到,眼睁睁地看着蹇硕在灵帝面前更为得宠。
灵帝在河间逗留了数日之后即感染了风寒,他身子骨本就孱弱,这几年又荒yin无道,早就掏空了,这寒气一来,就扛不住了。
蹇硕留在了河间,而灵帝则令姜盛率军护送回京。
回到雒阳后,灵帝即病倒在床,御医们连忙施展浑身解数,予以诊治。
董太后、灵思皇后、万年公主刘芊都来相陪,但御医们都是束手无策。
董太后怒道:“你们这些御医,平时一个个活灵活现,现在怎么就治不好皇上的病呢?三日之后,若是皇上的病还没有好转,当心你们的脑袋!”
众御医磕头如捣蒜,连声告饶,但董太后不予理会,这时小黄门高声道:“讨逆中郎将、乐安太守姜盛求见皇上!”
董太后道:“不见!皇上身体不适,暂不理朝政!”
这时姜盛擅自冲了进来,那小黄门跟在身后连声劝阻。
灵思皇后斥道:“姜盛你好大的胆子!”
姜盛连忙跪倒:“太后、皇后、公主,微臣愿为皇上诊治!”
董太后面色一喜,道:“姜盛,你能为皇上治病?”
“禀太后,微臣愿意一试!”
“放肆!皇上万金之体,岂容你尝试?”灵思皇后严厉斥责。
姜盛并未搭话,而是半跪在皇上身前,摸了摸额头,只感觉超高的体温,皮肤上出现了玫瑰疹,而脉象却是缓慢。
灵思皇后虽然有些急火攻心,但见姜盛一板一眼,也不再言语。
姜盛问御医:“皇上这病,诸位认为乃何病?”
御医们面面相觑,不敢作答。
“诸位尽管道来,若是有助于诊治皇上之病,诸位可不必死了。”
“在下以为皇上之恙乃是风寒,只是这症状重了些。”其中一名御医大胆说道,众御医也是连连点头。
姜盛见其中一名御医并不附和,于是召其到近前,耳语提问,那御医耳语道:“依臣之见,皇上这是伤寒,并非风寒。”
“那你为何不讲明?”姜盛谨慎起见,没敢大声说话。
“伤寒怕是难救啊,下臣不敢言明。”
伤寒乃是重病,当时的医疗水平,能治好的比例为十之一二,灵帝是多种症状合一,也难怪御医们难以施救,当时也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能治,但张仲景此时并不出名,一时也无法找到。
姜盛穿越前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次搞野外生存训练时,就有一名战士突发伤寒,难以施救,后来找到一位苗族土医生,用几味草药紧急救治,不足一月就痊愈了,姜盛对此印象深刻,现在看灵帝的症状,外观上与那战士并无二致。
姜盛问灵帝的近侍:“不知皇上的尿是何颜色?”
近侍答道:“前几日是浓白之色,昨日开始是鲜红色。”
姜盛这次可以肯定灵帝的病情了,与当初的那位战士一模一样,虽然灵帝体弱,但至少能保住性命了。
姜盛道:“皇上此病乃是伤寒!”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3章 隔离()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董太后竟然急得晕了过去,可见当时对伤寒病的极度恐惧。众人连忙掐人中,弄醒了董太后。
刘芊哭着道:“姜盛你要救父皇啊!”
姜盛轻抚着刘芊的头发,低声道:“放心吧,我会尽力为皇上治病的。”
此行为在众人看起来是轻薄之举,有损于公主的名声,但听到姜盛说尽力为皇上治病,八成是有戏,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