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人遇到的问题,基本上也都与韩鹏说的差不多,皆集中在“公平”这个问题上!
“李老可有良策?”陈鹤没有主意,只好向身边的李老请教。
李老斟酌一下,缓缓道:“修建公共养殖场肯定要等农忙结束之后进行,届时有牛的贡献牛,有鸡鸭鹅的贡献鸡鸭鹅,可先折算成钱,卖给公社,这样这些家禽家畜就成为了公社的公共财产!先做到公私分明!”
做不到公私分明,谈何公平?
“接下来便是按照公文内容所言,对各生产小组进行排班,轮流照看养殖场。为了体现公平,这个班次必须由各里长召集其治下各保长共同商议而定,少数服从多数!而且,其他小组成员,在非当班时间,可随时去查看当班的人是否消极怠工。”
陈鹤问道:“若发现有人消极怠工,该如何处罚?”
“可罚钱!”李老沉思片刻后答道。
韩鹏出声道:“公文里有言,生产小组的工作都是按工分计算,本来大家都没多少钱,罚钱的话不合适吧?”
李老觉得韩鹏言之有理,在陈鹤犹豫不定的时候,出言道:“或者不罚钱,只扣工分?工分与年终的分红挂钩,扣分等于扣钱了!”
“还有,我认为,当值的小组,凡有一人消极怠工,其余人都必须跟着扣工分!这样,小组内部也可以互相监督!毕竟大家努力做事,少扣分,最后分得的红利自然也就多!”韩鹏补充道。
如此的话,每个生产小组当值时都必须积极工作,不然一个人犯错,所有小组的人都跟着倒霉!
“诸位可有要补充的?”陈鹤沉吟片刻,询问众人道。
众人又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了起来,对相关细节进行了一些补充和要求。
“此事,就先按这个章程办!如有问题,下次会议上再论!”
两个月后,农忙结束了,公共养殖场也建了起来。
陈家乡的合作社模式推广,进展的相当顺利。
陈鹤、韩鹏等人每遇到问题都会针对该问题商议一个对策,有关在乡里开展合作社工作的章程也在实践之中不断优化。
又过了一个月之后,陈鹤发现乡里合作社的事务进展很顺畅,各生产小组之间也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一切都以最好的状态向前推进着。
“大王曾言:‘实践出真知’,果不其然也!”
陈鹤感慨着,竟然也之乎者也了一番!
第126章 六百里加急公文()
陈家乡靠近滇池县城,其乡合作社的推广进度,每隔七八天就要上报一份报告。
鉴于本乡的进展不错,陈鹤有心邀功,便把陈家乡近期推广合作社的章程汇总起来,写成了一份内容非常全面的推广报告心得,派人上报给了滇池县令。
当年滇池县令郑成与陈鹤是同期上的扫盲班,两人还算有些交情,后来郑成报名滇池县中学被录取,成为了刘曜的学生。
当时陈鹤自感年龄稍大,资质一般,便没有去报名。
郑成看了陈鹤关于陈家乡合作社推广进度的近期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派人驾驶新式马车去请陈鹤来县里议事。
他一直紧紧地关注着全县境内各乡合作社的推广,有关陈家乡良好的进展他也有所耳闻。
一个多月前他还特地去陈家乡考察过,只是并不仔细罢了。
郑成没想到陈家乡如今有关合作社的进展出乎意料的好!
滇池县治下各乡的合作社推广并不顺利,他觉得陈家乡开展合作社的进度若是真实的,那么其推广章程或许可以给其他的乡借鉴,甚至全县推广。
陈鹤到了县政府后,与郑成谈了整整一天。
刘曜治下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制,虽然有州的概念,但并没有设置州刺史,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等于变成了一个笼统的地理概念。
郡政府、县政府、乡政府是刘曜早年定下来的称呼。
对于各级政府的办公楼,刘曜有规定。
郡政府大楼最高不能超过六层,县政府大楼最高不能超过五层,乡政府大楼最高不能超过四层。
各级地方官与中枢的京官一样,不外乎分为政务、军务、法务三个体系。
地方政务体系内的官员及机构,必须全部集中在政府大楼之中办公。
政府可以有多栋办公楼,但各机构必须在同一个地方,禁止在其他地方修建别的办公楼!
军务体系的官员及机构与法务体系的官员及机构,也各有各的办公地点,前者叫地方武署,后者叫地方法院。
比如,益州郡的郡尉署长、郡武备署长、郡副武备长、郡警正、郡区警、警员皆在益州郡武署大楼内办公,益州郡的郡通判及下属官员皆在益州郡法院大楼内办公!
而且,在这些办公大楼的附近,便是地方官墅。
与刘曜在长安规划的中央官墅类似,九郡一区境内的地方官墅基本上是按照后世别墅群所建造。
虽然也分高中基三个品级,但至少做官的福利还是很丰厚的。
郑成与陈鹤谈完话之后,次日一大早,他就跟陈鹤共乘一辆新式马车,赶去了陈家乡。
这种新式马车类似后世观光旅游用的那种人力自行车,前面一个人骑行,后面是能宽敞的座位。
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后世的动力来自于人,现在的动力来自于马。
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新式马车,等于是把木质车轮换成了自行车所使用的橡胶轮胎的升级版马车。
速度更快,稳定性更高!
身为滇池令,郑成必须再对陈家乡进行了一番详细全面的实地考察!
考察的结果令他非常震惊,他认为很有必要把陈家乡的合作社推广章程普及到全县!
郑成先是找到了益州郡郡守黄承彦。
黄承彦的妻子来自于荆州蔡家,算是刘曜的连襟,也是刘曜留在大本营的心腹之一。
他对于合作社的推广也一直非常关注,对于陈家乡的良好进展也有所耳闻,两个月前他特地去过陈家乡。
如今又过了两个月,没想到陈家乡的进展出乎意料的好。
黄承彦听了郑成的报告后,甚是重视,他觉得在全县普及陈家乡推广章程之前,必须先上报给楚王刘曜。
滇池县乃是刘曜起家的地方,不容有失,若未经刘曜允许,万一出了纰漏,就不是谁为此担责任的事,而是有可能会动摇刘曜大本营的根基!
事关重大,黄承彦写了一封信附在陈鹤的报告后面,作为六百里加急公文,派信使连夜动身北上!
为了方便区分公文的轻重缓急,刘曜早年对其进行了定义,分为马上飞递、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军国大事用八百里加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三千多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设置的“十里一亭”,是乡以下以维持治安为主体的行政架构,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职能,而在交通干线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时人称为“邮亭”。
这种“邮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递送的通信机构。
汉初“改邮为置”,即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并规定“三十里一驿”,传递区间由春秋时五十里扩大为三百里。
为了扩大功能,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汉代还逐步将单一置骑传送公文军情的“驿”,改造成为兼有迎送过往官员和专使职能的机构。
刘曜参考后世明清时期的驿站系统,把治下的驿站分为驿、站、铺三部分。
驿是地方政府接待宾客和安排朝廷物资的运输组织。
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
铺由地方郡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郡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刘曜规定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传递。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注明四百里加急即以每天四百里的速度传递,六百里、八百里也是如此。
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虽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
按照当时的条件,能日驰六百里就算是相当快了。
人与马的体能是有极限的,一旦突破了这个极限,人与马都会死。
一般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比如边关告急、大规模聚众造反,不会启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但如遇紧急情况,启用“八百里加急”,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
甚至送信人体质若是差一些的话,往往在把消息送到目的地后,很可能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刘曜穿越就是过劳死,他鉴于此点,所用的是既换人又换马的方式。
单靠一匹马难以跑到目的地,必须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
这样才能确保送信人和马不会过劳死,毕竟一个优秀的信使和马匹都是需要花时间培养的。
即便如此,当刘曜收到黄承彦的报告时,已是十天之后!
PS:求票!求票!求票!
第127章 意料之中()
熹平二年,十二月初四。
长安已经下起了小雪。
按照五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的规定,距离下次的小朝议还有一天的时间。
刘曜是在昨天傍晚收到的报告,报告从长安城外的驿站转呈到他的手里,前后一共用了两刻钟的时间。
这份报告先是由信使送到京城外的驿站,再由驻守在该驿站的通政使将各地送来的公文报告分门别类之后,统一用书办监专用的马车运送到政务府书办监。
书办监是军务府、政务府专门处理地方与中枢来往文书的机构,其主官书办大监官阶品级为正六品,大监手下握有若干名官品为从七品的通政使。
通政使往往人数众多,专门负责挑拣文书,及对文书进行分类。
事关军务的文书,会经过书办监分类后,先递交到军事堂下各总部、总署。
总部总署无法定夺的,再送到帅阁,由轮值的阁帅给出建议,或召集相关部门商议,或召开军事堂会议。
事关政务的文书,也是会经过书办监分类,再递交政事堂下各部。
各部无法定夺的,再送到相台,由轮值的台相给出建议,或召集相关部门商议,或召开政务府会议。
无论是军务还是政务,但凡涉及到军国大事,或六百里加急级别及以上的公文,必须上奏君主!
由楚王刘曜给出意见,然后该是军务府处理的,军务府去办,该是政务府处理的,政务府去办!
有关文书政令的处理,导致的最终结果,不管好坏,皆以“谁处理谁负责”为原则!
至于由御史台和谏议台组成的廉法府,有单独的公文处理机构,而且除了正常的监察御史、监察史下去地方暗访纠察不法之外,还有独特的“公车上书”机制。
所谓“公车上书”机制,是刘曜借鉴后世的匿名或实名举报信,发明创造而来。
任何人都可以写匿名或实名谏言,或举报、或建言。
每年三、六、九月,谏议台会与路部合作,派人驾驶公车,到各县收集谏言。
公车会在十一月底前,把这些谏言送到中枢的御史台、谏议台。
如此,地方百姓便可通过这种方式行使对政府的监督与建议的权力。
刘曜搞书办监,设立通政使,并非是他的发明。
他只不过对于秦汉时期的文书处理机构进行了改编,明确了其地位和职责。
刘曜不想学习秦始皇,每天批阅上百斤竹简。
假如把帝国比喻为一个庞大无比的集团,那他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集团董事长,雇几个有本事的总经理替他干活。
总经理做得好就表扬或赏赐,若出了纰漏,那就拿其开刀或问责!
君主不直接处理问题,只有处理问题的人才会出错。
所以出错的永远是做事的人,而不是君主。
刘曜把政务推给了政事堂,把军务推给了军事堂,把司法权给了御史台,把监察权给了谏议台。
至于他,只需要给下面的各个机构布置好工作目标,时不时的检查敲打一下,做一个监督者及裁判即可!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外如是!
言归正传。
且说黄承彦的报告乃是六百里加急,传到长安城外的驿站之后,被通政使归为政务文书,且文书级别仅次于八百里加急的军国大事,属于立即上报的一类。
随即便有专门负责传递此类高级别文书的通政使,直接在书办监专用的簿子上登记备案,越过堂部这个环节,直接递交到了轮值的台相陈耽手中!
陈耽,字汉公,东海人,汉灵帝时任司徒,以忠著称,历位三司。
历史上他因进言十常侍祸国殃民而被下狱,最后与刘陶一起遭到了十常侍的谋杀。
刘曜在八月份上旬拜杨赐为首相,李咸为左相,陈球为右相,郭禧、陈寔、袁逢、陈耽皆为副相。
这七位台相,除了首相杨赐之外,剩下六人皆兼任了堂部尚书的职务。
六百里加急文书,虽然还差八百里加急一个级别,但陈耽一看文书是来自刘曜的大本营益州郡,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即拿着文书,起身进宫!
这个宫自然是未央宫,因为建章宫正在翻修,而长乐宫乃是刘曜家眷的居住地。
在建章宫翻修的同时,未央宫内部也有局部地方也在翻修。
翻修并不全是推倒重修,能利用的地方还是要利用,所以工程强度要比正在建造的皇城要小得多。
按照预计的工期,明年下半年建章宫与长乐宫的翻修就会结束,而皇城的修建及长安城局部地区的改造,恐怕要等到熹平五年才能竣工。
刘曜规划的皇城已开启修建的工程,其辐射的周边部分住房,也属于改造的范围。
这个宫城、皇城、长安城局部的规划图,乃是他参考记忆中的唐长安城地图,再结合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融合设计。
因为工程区占地面积相当的广阔,陈耽绕了好大一圈,才进入未央宫,见到刘曜。
刘曜当时见报告并未拆封,便当着陈耽的面,拆掉封泥,拿出了那份来自黄承彦的报告。
黄承彦在报告之中写的还算详细,措辞非常符合作为臣子的身份,许多该重点介绍的也没有含糊,该一笔带过的毫不拖泥带水。
刘曜对于益州郡滇池县原陈家亭亭长陈鹤还有些印象,并非是因其才能,而是其名字的谐音“陈赫”给刘曜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各地方合作社的推广,遇到的种种问题,实际上在刘曜的意料之中。
任何一种制度,在推行的时候,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
究其原因,不外乎利益分配的是否公平公正。
若可以让大多数人接受,那么推广起来不会太难,难得是执行者如何开动脑筋,去结合实际进行在大框架之下的调整。
生搬硬套是不行的,甩开上面自己单干也是不行的。
只有如陈鹤这样,带着想法,边干边思考,在实践之中进步,才是最佳的方法。
类似陈鹤这样,自以为自己搞得还不错,便递上一份自以为非常用心的报告的人,有许多。
第128章 奖与罚()
在任何时代都有大把大把的聪明人,这些聪明人就像千里马